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3).docx
-
资源ID:97870975
资源大小:20.7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3).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 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135.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俄而雪骤未若柳絮因风起 相委而去下车引之 136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37 .下面将谢道禅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 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撒(抛洒)、差(大体)、拟(相比)”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期(约定)、至(到)、则(就)”几个词是赋分点。14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项有误,”未若柳絮因风起” 一 句是想象,将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飘飞的柳絮,不是写实。故选B。【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 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 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围。B.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 之态。C. “柳絮” 一句较“撒盐” 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 妙。D. “柳絮” 一句较“撒盐” 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 喜爱。138.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 “无 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 何接待?【答案】135 . (1)不久,一会儿;(2)趁,乘;(3)舍弃;(4)拉,牵拉136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你的父亲)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137 . B138 .元方是一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 道的小孩。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 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解析】139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 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1)“俄而雪骤”的意思是“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的意思 是“不久,一会儿”;(2)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因”的意思是“趁,乘”;(3) “相委而去”的意思是“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委”的意 思是“舍弃”;(4) “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引” 的意思是“拉,牵拉”。136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 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 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 特点和句式的特点。“差(大体)” “拟(相比)” “期(约定)” “去(离 开)”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 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 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37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 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B项有误,“柳絮”不是写实,柳絮团状,与雪 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描摹出了大 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表述有误。138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分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由“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 元方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结合实际情况,围绕着“有礼貌的接 待”和“对陌生人提高警惕”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甲: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乙: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 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 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 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银,左将 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 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 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 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 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 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 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 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文言文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乙)陈元方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 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i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 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 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绥:安抚、说服;恣:令,让。周旋动静:时间相隔遥远。139 .翻译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去后乃至() (2)太丘舍去() *(3)尝为邺令() (4)周公不师孔子()140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委以重任B.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C.久而益敬/精益求精D.孤法卿父? /一言而为天下法 14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142 .甲、乙两文中面对客人,元方的表现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 不同呢?【答案】139.才 离开 曾经 学习140 . B141 . (1)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142 .相同点:懂礼识义,能言善辩,通过巧妙的言辞化解对方的刁难, 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不同点:甲文抓住友人的“无礼、无信”进行反驳,使 对方羞愧无言;乙文借“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暗示袁公和自 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巧妙化解了分歧,维护了父亲和袁公的面 子。【解析】【分析】143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 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 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 意“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的意思。144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 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委:丢下,舍弃/委托,托付;B.顾:回头看/回头看;C.益:更加/更加;D.法:效法、效仿/效法、效仿。故选B。145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 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意思:弓I,拉;顾,回头看;绥,安抚、说服;抚,体恤;以,用。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做到词达句顺。146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比较分析作答。 两文中面对客人的为难,元方都通过巧妙地辩解化解了分歧。甲文中,元方 对友人的无理指责,通过“无礼、无信”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让友人 惭愧。乙文中,面对长辈的问话,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 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 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 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 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 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 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 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 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 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 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 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 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 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147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1)俄而雪骤(2)未若柳絮因风起(3)相差而去(4)下车身之14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45.下面将谢道镉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B.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 之态。C.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 妙。D.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 喜爱。【答案】143. (1)不久,一会儿 (2)趁、乘 (3)舍弃 (4)拉, 牵拉144. (1)译文: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2)译文:您和我的 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145. B【解析】146.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 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 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委”是古今异义词,“舍弃”的意思;“因”是古今异义词, “趁,乘”的意思。14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