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知识点总结(第四章).docx
-
资源ID:97872316
资源大小:20.0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知识点总结(第四章).docx
I、社会工作理论的应用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解释问题,预测与判断,确定干预 模式和方法,指导服务实践发展,发展新的理论。分类:大卫豪从理论所关注的内容角度分:“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 作理论”马尔科姆佩恩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实证主义(现代主义)理论和 后现代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首先提出)的主要观点:意识层次理论:意识(主观经验)、前意识(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 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潜(无)意识 三个层次。核心:人的任何精 神活动都是存在其根源的,并非出于偶然。人格结构理论:本我(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自我(本我由经验发展出来, 包括意识与前意识)、超我(由自我发展而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及部分潜意识。 包括2个层面:良心和理想)。焦虑与防卫机制:焦虑(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 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防卫机制(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 以减少内心冲突。)性心理发展:强调性心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 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应用:在实务中的运用原则: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缘于内在的精神冲突,精 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能洞察和顿 悟。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在其中看到内在联系,发现内在冲突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应用:精神分析社会工作的治疗过程是服务对象痛 苦经验的自我揭露的过程。治疗者要帮助服务对象形成所谓内部的“治疗性分割”。 将内在经验与反身观察相结合的过程。治疗情境:签订合约,明确双方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治疗者要保持专 业、同理的态度,以中立的态度分析问题。治疗关系: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同理”是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最主要的 特征。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广泛注意、同理倾听诠释过程:4个技巧,面质、澄清、诠释、整合。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结合第五章)主要观点:人在情景中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理论的核心概念。个人、环境以及个人与环境的 关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看来,环境具有整体性。 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具体现实(具体现实:具体的食物、衣物、住 房、生命安全、医药、就业机会和受教育机会等。社会心理现实:人际关系), 同时要关注其对具体生活状况的看法和心理感受。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引入了社会 角色的概念。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提出力量均衡的概念(个人的人格系统内部以及人格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各种力 量相互作用达到均衡状态。)。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找出服务对象问题以及产生问题 的原因,更要发掘服务对象的积极因素,特别是服务对象的能力。帮助服务对象 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助人自助,同时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信 心。建立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信任关系是开展有效服务的前提。社会工作介入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在认知学派看来,认知和行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人的行为大多都是心理、行 动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一味因外在的赏罚而有 所减弱或增强,也不是简单地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诱因的变化而不自觉地进行反 应。人的行动都是情绪、认知和行动互动的结果。这里的认知包括各种心理现象 和活动过程。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情绪和行为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的三个层面:表层:自动的思维,指大脑中自动产生的思维、观念和想法。无意识的、迅速的 中层:条件性假设最深层次:图式或核心信念,图式是关于个体如何看待他们对世界、人、事件和 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是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图式一旦形成,具有相 当的稳定性。“ABC情绪理论框架”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是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A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 是人们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C是人们的情绪反应。ABC理论认为,不是A 导致了 C,而是B导致了 C。因此,认知成为治疗的焦点,改变错误认知,建立 正确认知,以达到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目的。问题解决、归因和认知治疗原则问题解决:增强个体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为策略的认知能力, 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 归因: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认知治疗原则: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假定。应用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界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则: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学习得来的,可以由学习改变);问题的外在性(外在行为)与内在性(认知);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确定助人目标的原则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以偏概全和不理性的想法;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辅导过程中运用的原则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 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确定评估重点: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相互关系专业关系的建立:签订合约建立的结构性、有期限的角色联系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教育者、陪伴者作为教育者和陪伴者的任务:澄清内在沟通,向服务对象解释认知行为模式的运 作方式,步骤家庭作业,帮助实现经验学习,尝试逆向操作,运用动态思考和存 在的深思。助人的步骤L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 良行为的。2 .要求受助者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3 .探索受助者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4 .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5 .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 上的有效性。结案和星艮进认城蒋为理论的限制:认知、行为和环境三者关系复杂,助人实践中很难明确分 清三者的不同作用;对个体认知能力有较高的依赖;使用者需要较为专业系统的 训练;聚焦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属于治疗微观模式,对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关注 不足。(三)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历史1971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以整体的视角来看 待人和社会。社会工作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美国人赫恩早期提出的全人或全貌 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平卡斯和米 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作是系统理论在社 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主要观点4个主要概念:结构、过程、行动、机能。结构指个人所面对并能够认知的外在环境,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助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输入、流程、产出、反馈、生存或终止。行动系统分为中介系统(社会工作者和机构)、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 系统(为实现目标所共同作出的努力)。系统维持在一定水平,必须做到3点:一从系统外部获得生存所需的生存资源, 并保持系统内部运行稳定、平衡和完整;二在系统内子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 和互惠性;三系统内子系统需不断调试,以保证其与系统目标一致性。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原则与过程实务原则:(1)服务对象所遇到的问题既有生理、心理根源,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助人过程必须将服务对象放到其所在的系统中去,才能真正提供有效帮助。(2)评估问题的焦点包括生理、心理到微观、中观、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系统, 重点在于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节。(3)个人的问题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对服务 对象需求进行再评估。(4)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必须针对整个系统。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应用专业关系的界定:所有相关系统服务目标:帮助服务对象的系统实现稳定与平衡专业人员的角色: 微观层面:媒介者、治疗者、教育者、调解者;中观层面:倡导者、行动者、协调者、监督者;宏观层面:倡导者、计划者。2 .生态系统理论主要观点:生命周期、人际关系、胜任能力、角色表现、生态地位、适应力。在社会工作应用中的基本原则:(1)系统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 制和机会,分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利、责任及其可能的影响。(2)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3)采用积极视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4)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5)重视过程,看到服务对象的正面技巧和积极关系,并尝试将它们转移到另外 的情境中去。(6)强调与他人一起工作,包括重视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许多问题不完全由个人原因引起的,社会环境中的障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 要因素。(2)提供帮助着眼点不能仅放在个人身上,还有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角度分析 着手。(3)服务对象与各系统关系是动态的,不断对服务对象与环境关系作出新的判断。 (4)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背景:人本主义是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 文学运动。20世纪60年代初期,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存在 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萨特的名 言“存在先于本质”。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体验爱、苦难来发现生 活的意义,促进服务对象成为更具理性和更负责任的独立个体,这是人本主义社 会工作助人的目标。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行动。社会工作专业治疗中的 几个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同感)。人本主义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价值: 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每个人都要受到尊重,每个组员都要对每个成员 表现出关注。(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3)个人具有归属与被包容的权利。(4)人们具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6)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存在主义的观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 动两个方面。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 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社 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服务对象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 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理念:(1)觉醒:个人意识到觉醒。即幻灭的过程,是成长必经的行动,才能达到个人 的独特性。(2)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痛苦对生命具有指导性。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对呀未 来具有重要意义。(3)选择的自由。(4)对话的重要性。实行。存在主义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重点:不应预先设定服务对象应该如何生活,而应肯定服务对象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有选择的能力与自由。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协助的作用,协助服务对象肯定自己的 本质。帮助服务对象重新理解过去经历的意义,并对过去的生活和经验梳理清楚, 引导他们发现过往生活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这些闪光点在现在的生活中重新 发挥作用。(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2)环境中存在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但这种障碍可以改变。(3)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现实中,许多人却表现为缺乏权能。(4)受助人是有能力、有价值的。(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2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从4个方面来阐述增能社会工作:(1)伦理价值:强调推动社会正义、尊重助人自决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人充分 参与服务计划的制订。(2)干预认可:来自各个方面的对干预计划可能的允许范围。社会工作者要尽可 能在各方面允许的范围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限制,使 之在最大限度上达到一致。(3)概念框架: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可以不断被发掘出来 的。 权能一般发生在三个层次:一、个人层次,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 题;二、人际层次,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环境层次, 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5)助人过程:一、构建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伙伴关系;二、重视服务对象的 能力而非缺陷;三、注重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四、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 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五、以专业伦理为依 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的人成为服务对象。3 .在实务中的运用服务目标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分享和运用的协助服务对象认识到社会工作人员只是帮助解决问题的伙伴,自己才是解决 问题的主体。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服务原则(10个) 所以的压迫都是破坏性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社会工作者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3)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4)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相互增加权能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建立互惠关系(6)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7)社会工作者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8)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9)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10)干预可以分三个层面:一、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服务 对象的眼前需求;二、教授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服务对象的权能动态机制;三、集体行动,形 成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行动。服务中的平等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助人过程是分享权能的过程,通过分享、鼓励服务对象讲出真实经历,在积极的 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权能。社会支持理论(实务常用理论)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工具 性支持包括: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表达性支持包括心理 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强连接更容易获得表达性支持, 弱连接则更容易获得工具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