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A班).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A班)(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I,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 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 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 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 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 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 于原物长存之观念J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 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 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 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 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 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 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 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 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 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 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 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 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 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 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 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 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 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 的理性。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 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 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 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语文答案1、 D 2、 B 3、 C 4、 C 7D 8, B 10. B 14、 C 20、 C 21、 B 22、 B 23、 C4题解析:“B项“深深嘲讽”理解错误。D项“鲜明的爱憎”不妥,本文作者的情感态度表 达较含蓄。5、(5分)【答案】特点: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 突出了秋日乡野恬静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1分)作用: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1分) 烘托主人公愉悦舒心的心情,(1分)与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二(1分)6、勤劳淳朴。德富老汉是一个热爱土地的庄稼汉,为了不给先辈们丢人,日复一日辛勤 地耕作在田地里,甚至希望在这里死去。善良而富有爱心。德富老汉和老牛多年相伴,细 心地照料日渐衰老的牛,把他视作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执拗、专断,自以为是。 他有时对不听吆喝的牛又骂又抽,还总认为牛通晓人性,知道自己的初衷。9. (1)种类多,技法复杂;还有两种特有针法(2)凝聚了苗族人祖祖辈辈的人生智慧(或: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11. D (“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12. D (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13. (1)萧子良一向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 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素”“礼”“倾意”大意2分)(2)过了几个月,武帝一天天病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 疑要立萧子良为帝。(“笃”“皇惧” “期服”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 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 在厅堂前很不高兴。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 ”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 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 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和 粮食。郡阁下有虞翻的旧物,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旧物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 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 史,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 一向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 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 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武帝生了病,诏 令萧子良到延寿殿侍奉服药。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 个月,武帝一天天病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 为帝。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 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 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 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萧 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招致了很 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隆昌 元年(494),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 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见淮河 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年龄三十五岁。15、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 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16、(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3)于嗟鸠兮,无食桑甚(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17. D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8. A (例句中“兄”与A项中“犬马”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哭泣。C项“籍”名词作动词,登记。D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19. A (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为形容词作动词,为使动用法, 为形容词作名词。)24、【示例】佛系:意为“可以、都行、随便、随缘”等,“佛系”的人表现在不争不抢、不 求输赢、尽人事听天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它既可形容不愿锚铢必较、只想遵从内心的 平和淡然,也可指求而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消极无奈。命运共同体:意为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当下用来指全人类都处在同一 地球上,彼此利益相关,密不可分。它反映出了人类在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惠互 利等方面的共识。锦鲤:原本指一种高档的观赏鱼,象征“有余”“富足”,后在2018国庆期间因一次抽奖 活动而蹿红,“锦鲤”随之成了 “好运”的象征。这一热词反映出了新时代广大民众 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官宣:官方宣布,广而告之。其“官方”指某种权利的拥有方。“官方”本指政府方面, 也可把个人、机构等非官方行为称为“官方”。它反映出了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于信 息真实性、权威性、可靠性的追求。杠精:即抬杠成精的人。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 论。这一词语的流行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刻意标榜自己、行为不够理智等做法的反思与 批判。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一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 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用婴儿般的方式来使他人退让。它反映出了人们 对于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等行为的否定。25、作文参考高考标准。立意:眼力即为辨别是非的能力、思力是方法把握和思 想的积淀、定力是不为复杂影响的能力、抗压之力是在挫折面前的乐观与激情。 以上四力都是考生要立意的角度,都是引导人成才的道理。考生要根据自己的 生活实际进行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现实,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 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 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 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 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 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 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 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 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 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胡炎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在这样一个睛好的秋日下午,干 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闲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 去。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皮肤。沙河依旧在潺潺地流淌, 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 麦香。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 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德富老汉每当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总能闻 到先辈们的汗腥味和臭脚板子的浓郁味道,德富老汉便会陷入一种痴迷,觉得自己正走进一 个恒远的梦中。德富老汉喷出最后一口烟雾,把长长的烟杆子在地上磕了磕,而后深情地打量着他的老 牛。这是一头温顺无比的动物,对于鳏居多年的农民德富老汉来说,它简直是一个宠物,是 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牛以它的温顺、沉默和勤劳给德富老汉 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这会儿,天上的那轮暖阳正在缓缓西移,为德富老汉的人生烘托着一个结局前的氛围。 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祥和,博大而宽厚,具有无比的包容性。当然,这时的德富老汉对此浑 然不知。他审视着他的老牛,他发现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 德富老汉并没有往别处想,他只是感到老牛是越活越精神了。老牛冲着德富老汉点了点头, 德富老汉非常满意地笑了。这是他亲自调教出的牛,德富老汉还记得当初买下它时的样子, 那时的牛是个烈性子,很难驯服的,德富老汉用鞭子蘸上水好一顿抽,牛哆嗦了一阵,便再 不敢耍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德富老汉细心地照料着日渐衰老的牛,夏扑虻蝇,冬披棉褥, 虽然还时不时要抽它一鞭子,牛也是毫无怨言的,只是更肯卖力气。德富老汉想这牛是通人 性的,他晓得打是亲骂是爱呢。德富老汉向他的牛走去,开始为它套上耙犁。德富老汉右手攥住了鞭杆子,说:“伙计, 该干活了 J秋日的下午一片静寂。在田野的东北方约十五米处,就是德富老汉先辈们的坟莹,草木 丛密十分气派,德富老汉想这会儿先辈们也许正看他耙地呢,他是铁打的庄稼汉,不会丢先 辈们的人。德富老汉向往着在这片田野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后到先辈们的中间去聆听 他们对他这个后世子孙的评价,那评价一定是不赖的。德富老汉曾为自己设计过几种结局, 一种是寿终正寝;一种是正在田里做活便蓦地倒下,永远融入泥土,和先辈们一块扎根在这 里,看世代沧海桑田,看自己的后辈们犁地;还有一种最美满的结局是和他的老牛一块静静 地老去,相拥辞世,永不分离,为那边的列祖列宗们牵去一头有情有义的牛该是多美的事! 总之,这三种结局都让德富老汉坦然,这是一个温馨的境界。德富老汉吆喝了一声,这吆喝声显得格外尖锐,划破长空。阔大的田野渗进了德富老汉 的声音,使德富老汉显得十分突兀而伟大。但是牛站着纹丝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德富老 汉的吆喝。德富老汉感到了某种蹊跷,他又吆喝了一声,整个秋天的下午被他的吆喝声撕开 了一条口子,但是牛仍然无动于衷。德富老汉觉得忍无可忍了,他为老牛今日的反常举动大 为不满。畜牲!德富老汉骂了一声,气急败坏地奔到牛头前,劈头盖脸地抽下了鞭子这个秋日的下午在这里开始定格,德富老汉走进了他最后的结局。就在德富老汉的鞭子 抽在老牛脸上的时候,老牛猛地往前一冲,将德富老汉顶在了地上,然后,老牛前腿跪在德 富老汉的腹部,用尖硬的椅角挑开了德富老汉的喉咙。几乎无人可以接受这个结局。德富老汉血肉模糊的身体被送进了先辈们的中间,只是那 头老牛被亲戚们打死后并未送去陪伴德富老汉,而是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秋日一派祥和。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文字简洁,文风质朴,在看似平铺的叙述中融入对景物细腻的描摹和诗意的刻画。 同时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来凸出德富老汉的形象。B.在德富老汉的眼中,老牛“温顺”“像个宠物”,然而他最后却被“尖硬的椅角挑开了喉 咙二这样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他的自以为是的极大嘲讽。C. “老牛的眼睛比平常要亮一些,一束犀利的光穿透了他”,“他又吆喝了一声”“但是牛仍 然无动于衷”这些情节都为最后牛顶死老汉埋下了伏笔。D.老牛最后被“剁成块分给村人吃掉了。老牛悲惨的结局与一派祥和的秋日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5、请概括小说开头两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6、小说主要刻画了德富老汉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79题。材料一: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 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 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向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 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经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 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 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 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 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 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 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 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 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 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 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 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 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 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 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 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 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 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 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 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 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 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 究)7 .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 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8 .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 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 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 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 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 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 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 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3分) (1)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2)针法和绣法: o (2分)(3)承载的文化:。(1分)四、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本题共4小题,19分)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 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说。帝谓曰:“汝何不读书? ”子良曰:“娘 今何处?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粟。郡阁下 * 有虞翻旧物,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 进号车骑将军。子良素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 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武帝不豫,诏子良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日 笃,内外皇惧,百僚皆已期服,人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 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 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 此深忌子良。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 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 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 年三十五。(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 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 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 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 门外应有异/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 斗。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C. “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D. “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 给百姓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 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 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C.萧子良礼遇贤土。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土子的文 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 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良素有清向,礼才好土,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5分)(2)居几月,武帝日笃,内外皇惧,百僚皆已期服,人议疑立子良。(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早秋的巷子里,蝉虫在高大的树木上鸣叫,气派富贵的将军府清幽安静的好似悠 闲的 住所。颔联写步入李将B、颔联为步入李将军书斋所见。通过对书斋装饰,器具等的描绘,写出了李将军情趣的高 雅。C、“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描写了李将军的行为举止。和侍者、宾客笑言语 周到,尽显礼仪;和豁达狂野之人吟哦起来又尽现豪放疏阔。体现了李将军豪放的性情。D、“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表现了李将军的读书爱好,渴望成为英雄人物的 壮志情怀,还有他的谦逊。15、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二)诗文名句默写(本题14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2)氓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 现的语句是: ,氓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是: , (4)离骚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离骚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Z)逍 遥 游指出 , 一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7) 庄子逍遥游中,点出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 , O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17分)17.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就:接近,这里是“担任”意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数数:拼命追求C.本图宦达,不乱名节。矜:自夸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表被动18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且事之。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泣孤舟之蔑妇C.籍吏民,封府库。D.吾妻之差我者,私我也。19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园旦涉以成趣或命巾车,或提孤舟。壹万物之得时眄庭柯以怆颜范增数旦项王吾得其事之项伯杀人,臣适之。王琴书以消忧携入室A./B./C./D./20.下列句子句式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阕者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 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O对于动物究竟 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 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 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 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 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B.波澜壮阔C.声势浩大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随遇而安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宵衣阡食 全力以赴 宵衣阡食 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引人入胜 娓娓动听 娓娓动听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2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24、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 “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涉及“命运共同体、锦鲤、佛系、杠精、官宣、巨婴”等热词。请从上述流行语中任选一个,简评其背后反映出 的社会心态。(3分)六、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 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 你所应坚持的。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三、定 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四、抗压之力:不因 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 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