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97875745
资源大小:44.0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docx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开学七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H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o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是美学家争辩最激烈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只能说一个梗概。从一方面说,人品与文 品似无必然的关系。魏文帝早已说过:“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里一 口气就数了一二十个没有品行的文人,齐梁以后有许多更显著的例子,像冯延巳、严嵩、阮大钺之流还不 在内。在克罗齐派美学家看,这也并不足为奇。艺术的活动出于直觉,道德的活动出于意志;一为超实用 的,一为实用的,二者实不相谋。因此,一个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批评家也不应从他的生平事迹推论他的艺术的人格。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 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仁者之言霭如。”屈原的忠贞耿 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徜徉自恣,杜甫的每饭不忘君国,都表现在他们的作品里面。他们之所以伟 大,就因为他们的每一篇作品都不仅为某一时会即景生情偶然兴到的成就,而是整个人格的表现。不了解 他们的人格,就绝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文艺。从这个观点看,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 这是中国先儒的一致主张,“文以载道”说也就是从这个看法出来的。人是有机体,直觉与意志,艺术的活动与道德的活动恐怕都不能像克罗齐分得那样清楚。古今尽管有 人品很卑鄙而文艺却很优越的,究竟是占少数,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双重人格”去解释。在甲重人格 (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这种双重人格究竟是一种变 态,如论常例,文品表现人品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在文艺上有真正伟大的成就,他必须文本二: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级区会宓旺武赛黄溪之遂红便盟遵为窟或。今募天下入粟县 ZVZZZZXZZZZZZZZZZZZVZZ/AZXZ?ZAZZXZZZ/ZZZZZZZXZZZZZZZZZZ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 少,三日劝农功。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 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津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 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 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嫌,zhi ,细致潴xie,流通10 .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欲A民B务C农D在E于F贵G粟II贵I粟J之K道L在M于N使0民P以Q粟R为S赏T罚。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文中指“用之亡度”,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不相同。B.文中“未之尝闻”和“莫之或止”,两句句式相同。C.靡,文中“靡之者甚多",与氓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含义相同。D.方,文中“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与成语“方兴未艾”的“方”,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引用管仲的话,指出粮仓充足,百姓才懂得礼节。是为了说明粮食充足对治国的重要性。B.文本一指出,国家的两大祸患是,吃粮的人多但种粮的人少,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C.晁错认为,抬高粮价是当今的迫切任务,因为这样可以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D.晁错引用神农氏的话,来说明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2)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14 .两个文本都谈道理粮食的重要性,但角度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述。【答案】10.DHL11. C 12. C13 . (1)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2)即使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会穷困匮乏,天下仍会平静安宁;年成丰收而且好,那么天下就 会十分富庶安乐了。14 .文本一,侧重从积贮粮食的角度,来谈粮食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文本二,重点从贵粟的角度,谈以 粟为赏罚对推动务农,安邦的重要性。【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民务农”主谓宾结构,“务”是谓语,“农”是宾语,在“农”后D处断开;“在于贵粟”中“贵”是谓语,“粟”是宾语,在“粟”后H处断开;“贵粟之道”偏正结构,“贵粟”是修饰语,在中心语“道”后L处断开。故在DHL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A.正确。通“无”,没有/逃亡的人。句意: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追击逃亡的人。B.正确。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未尝闻之”/“莫或止之”。句意:没有听说过这事。/没有人去稍 加制止C.错误。消费、耗费/没有。句意:而消费的人很多。/天天早起晚睡,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D.正确。纵横、方圆/正。句意: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 境。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抬高粮价是当今的迫切任务”错误,由原文“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 罚”可知,当今的迫切任务是使人民务农,而抬高粮价,是让百姓愿意务农的方法。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者也”表判断;“苟”,如果;“何为”,宾语前置,“为何”,干什么。(2) “困乏”,穷困匮乏;“岁”,收成,年成;“孰”通“熟”,丰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 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等信息可知,文本一,侧重从积贮 粮食的角度,来谈粮食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由原文“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可 知,文本二,重点从贵粟的角度,谈以粟为赏罚对推动务农,安邦的重要性。参考译文文本: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 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 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 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 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 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 现象。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 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 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 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 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 呢?文本二: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 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 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 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 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 护城河,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兵士,然而没有粮食,那是守不住的。”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 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封爵位,是皇上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 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与赎罪,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 都献纳粮食,用于边塞,以此换取爵位或赎罪,那么不用三年,边她粮食必定会多起来。陛下降恩,让天下人输送粮食去边塞,以授给爵位,这是对百姓的很大恩德。我私下担忧边塞驻军的 粮食不够吃,所以让天下的屯粮大批流入边塞。如果边塞积粮足够使用五年,就可以让百姓向内地各郡县 输送粮食了;如果郡县积粮足够使用一年以上,可以随时下诏书,不收农民的土地税。这样,陛下的恩德 雨露普降于天下万民,百姓就会更积极地投身农业生产,即使遭遇洪水干旱,百姓生活也不会穷困匮乏, 天下仍会平静安宁;年成丰熟,天下就会十分富庶安乐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酒泉子潘阅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 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潘阖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 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B.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 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C.下片开头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弄潮情景,表现了弄潮健儿面对壮观的钱塘江水喜不自胜的情状。D.结尾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 魄。16.柳永望海潮中也曾写到钱塘江的胜景,”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和望海潮中 描写钱塘江水的诗句相比,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相同点: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潘词把潮声比作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柳词把潮水卷起的浪花比作洁白的霜雪。不同点:潘词用夸张手法、从听觉角度,描写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突出江潮涌动的排山倒海之势以 及涨潮时声势震人的壮观宏伟;柳词从视觉角度,表现钱塘江水的澎湃和浩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现了弄潮健儿面对壮观的钱塘江水喜不自胜的情状”错,下片开头两句是描写弄潮儿搏击风浪、英 勇无畏、履险如夷、身手不凡,表现了弄潮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 概。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相同点: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潘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意思是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词 人把“潮声”比作“万面鼓声”,写得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景象壮观,声势震人。柳词“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意思是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然的壕沟钱塘江绵延无边;词人 把“潮水卷起的浪花”比作“洁白的霜雪”,写出了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不同点:潘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万面鼓声”从听觉角度,突出江潮涌动的排山倒海之势以及涨 潮时声势震人的壮观宏伟;“万面”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潮声之大,突出其声势。柳词“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怒涛卷霜雪”从视觉角度,突出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 雪在滚动,描写的生动形象,有视觉冲击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揭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的原因。(2)赤壁赋中,苏轼的快乐是赤壁之下月夜泛舟的“, ",一派自由洒脱。(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 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4)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短歌行中,曹操饮酒解忧消愁的句子是“," ;归去来兮辞中描写陶渊明端起酒杯自斟自酌,看着院子 里的树木,也觉得很愉快的句子是“, ”。【答案】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无边 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何以解忧 .唯有杜 康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纵、凌、萧、澄、唯、觞、酌、眄。第II卷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 ,范围之大,难以 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 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这个星球,我们探索宇宙 的热情激发了;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蓝理直至懑氧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zxzzzzzx/zzzsz<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 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 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 。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 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并使前后文衔接更流畅自然,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星球,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热情;B.正是这个星球,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被激发了;C.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激发了;D.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被激发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茫无涯际勤学好问 19.D20 .此处排比,四个动宾结构的短语铺排,每个宾语都由偏正结构的短语构成。此处排比形象地表达了地球 的生机勃勃,深化了作者行文间对地球的赞叹,增强行文气势,富有节奏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通过后文“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可以得出此处是耍表现宇宙汪洋的大。故填“茫无际涯”。“茫无际涯”的意思是辽阔浩渺而无边际。第二空,前文提到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再由 后文“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可以看出,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才能积 累其丰富的知识,。故填“勤学好问”。“勤学好问”的意思是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或求知若渴。【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中途易辙,将前面改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在“正是”后面加“在”,在“星球”后面加“上”;二是主动和被动错用,“热情”不是“激发”的逻辑主语,“我们”同样不是,为了与后面的句子结构相 呼应,保持“状语前置+我们”的结构,将句子改为被动句“我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被激发了”。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构成:“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使用排比的修 辞,四个“有”动宾结构的短语铺排,每个宾语”的蓝天,的海洋,的森林,的草 地”都由偏正结构的短语构成。表达效果:“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排比修 辞的运用丰富了文章内容,蓝天、海洋、森林、草地,写出了地球地貌的多样和勃勃生机,排比还能够增 强行文气势和表达效果,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深化;同时排比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二)语言文字运用H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o 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 导购就能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 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然而,这些新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 名、性别、年龄,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用户个人 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充分重视和保障用户的个人 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 人脸识别环节,更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 (3)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 为绝不手软,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B.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C.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D.你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参与抽奖活动22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 字。【答案】21. D22.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见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能力。文中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A.第二人称代词,用来称呼说话的对方;B.指团体中的某一个个体;C.第二人称代词,用来称呼说话的对方;D.泛指任何一个人。故选D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处,后文列举的是生活中多种情况的“刷脸”应用,所以这里可填:生活中的“刷脸”应用越来越常 见。第处,后文说“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说明个人信息被泄露了,所以可填:这些 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第处,后文“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绝不手软”是呼吁要对“对数据滥用、 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所以可填: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严厉的处罚措 施。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隐蔽战线涌现出了韩练成、郭汝瑰、张克侠、熊向晖等一批功勋卓著的红 色特工。“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这是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所刻的一段碑文,这也是隐蔽战线工作的真实写照。建国以来,各行各业都有隐姓埋名的建设者不断涌现。“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28年隐姓埋名; “时代楷模”张富清,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荣立“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 号,但退役转业60多年,刻意尘封功绩,深藏功名,到偏远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 奖,她的名字才广为人知,这已经是青蒿素问世40多年后了,她说,“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 争利”;王继才和爱人30多年坚守海岛,默默奉献。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舍弃风与月,方能成就功与名如今,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想要趁着年轻快点成名,人们似乎忘了,曾经有无数 红色特工,还有祖国的建设者们,为了国家、民族而甘愿放弃个人的名声。因此,我想发表一下我对“名 誉”的一点看法:舍一朝风与月,成万世功与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出名早确实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资源。可是,你能够保证自己 不沉溺于浮华的世界里,沉醉于“温柔乡”中,再也清醒不过来吗?仲永就是一个例子,他从一个“指物 作诗立就”的天才少年,最终变成“泯然众人矣”的普通人。原因就是他不能够抵御外界的诱惑,没能够 沉下心来研究学问。因而,如果你既没有天资,又不沉下心来提升自己,一味地想着出名,那么你得到的 不是“功名”而是“空名”。青年拥有的成名观,是应先淡泊明志,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张国富隐姓埋名四十多年,直至生命 最后一刻亲人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一一我国第一批特等战斗英雄。同样的,邓稼先隐姓埋名三十年,为我 国“两弹一星”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黄旭华“人间蒸发”三十年,只为祖国能早日建造出核潜艇。 他们都是不慕名利的人啊,像他们这样默默无闻,悄无声息干大事的人还有很多,这些可爱的人,放弃了 美好的享受,舍弃了风与月,成就了祖国大业。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我们也应当向他们学习,不 为利来,不为名往,认真踏实的走好我们脚下的每一步,功与名自会向你走来。青年拥有的成名观,应当是立足当下,志存高远。我们都想成名,可关键是,我们要成什么名?是像 李世民一样以“济世”为理想,像吴融那样“一心忠赤”“百战功名”,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那样“为 万世开太平”,还是甘于做一个平凡普通的网红,很快就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作为敢想敢担敢做的新 时代青年,祖国的复兴大任就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当立志高远,为复兴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中 国梦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舍弃风与月,是我们为祖国复兴所下的决心,像于敏那样为祖国做贡献, 才能成就我们的功与名。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应树立起正确的“成名观”,舍一朝风与月,成就万世功与名。只要我们为国 家富强而奋斗,大美中国里,也有你我平凡的身影,在那里,我们将携手留下作为青年的我们的功与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材料、提示、要求。其中材料分两段,第一段列举了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隐 蔽战线上的英雄,第二段列举了建国以来各行各业隐姓埋名的建设者。在人人都追求功名的世界,这些英 雄和建设者“深藏功与名”,埋头工作,默默奉献。并非他们不爱惜自己的名誉、不向往成就一个好名 声,而是因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他们甘愿放弃自我的功与名。由此可见,作文的话题应该是“谈名 声(名誉)”:既要给人们留下一个好的名声,爱护自己的名声;又不能一切为了名声、专注于追求名 声;为了国家、人民的需要,有时要隐姓埋名、做幕后英雄;为了捍卫名誉,甚至可以舍弃生命。当然, 也可从材料中看出,“名誉”可分为个人名誉、集体名誉、国家名誉等。对此,写作时,可以适当说明追求功名对人的正向推动,比如可以激发人努力奋进等。然后反转话题,说明 过度追求个人功名,会让人变得过于功利、自私自利等。由此,则引出材料中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特工,或 如今我们熟知的于敏、张富清、屠呦呦等,指出他们对自己的功勋刻意尘封,一生淡泊名利、默默无闻无私 奉献,而他们之所以会做出如此与众不同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并不以自己的功名为一切,而是更看重集体荣 誉、国家荣誉。由此,写作中则可结合自身思考,我们将来应该追求怎样的荣誉,应该怎么追求荣誉等等。立意:1 .坚守初心,淡泊名利。2 .要爱惜名声,但又不唯名声。3 .不图虚名,只讲实干。4,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有道德的修养。我们并非鼓励他去做狭隘的古板的道学家,我们也并不主张一切文学家在品格上都走一条 路。文品需要努力创造,各有独到,人品亦如此,一个文学家必须有真挚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但是每个 人的性情中可以特有一种天地,每个人的胸襟中可以特有一副丘壑,不必强同而且也绝不能强同。(摘编自朱光潜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注释】出自魏文帝曹丕与吴质书,意思是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出自唐代韩愈答李 翊书,意思是有仁义道德的人言语谈吐是美好和善的。材料二:千百年来,对于作品与作家德行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探讨从未断过。有人说“言为心声” “文如其 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写作者的品行性格是一致的,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为人冲淡则下笔悠远;但也 有人认为作品与写作者的品行性格并无关联,写作者笔下的高雅并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反之亦然。金 代的元好问就曾在论诗绝句里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文人”。人品有优劣,作品有高下。不管作品能不能体现人品,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势必决定他的思想和境 界,进而决定作品的高下。那么一部作品如何才算“高”呢?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比如艺术标准、美学标 准、思想标准、社会标准、历史标准等。单从艺术层面来讲,作品的高下与写作者本身的人品并无必然联 系。就像秦桧是卖国贼,人品低劣却擅长书法,写出来的字工整划一,“颇有可观”;胡兰成是汪伪政权 的大汉奸,臭名昭著,写出来的文章却文风繁复细密,文字明艳照人。他们的作品尽管达到了艺术标准, 但是却没有达到更高层面的思想标准、社会标准、历史标准。文学作品是有文心的,文心就是文学工作者的品性与价值观。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高低,决定了其文学 生涯的长度和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换言之,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在时间的淘洗中留存下来,写作者自身的 精神内涵和赋予作品的更高品位十分重要。只有兼具艺术、思想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传深远。要守住文心,文学工作者必须有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很多文学工作者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 不是专职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降低对思想境界、修养品行的追求。做事德为先,为文先为人。作 为一名有担当的文学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思想的侵蚀。只有 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从源头上遏制媚俗文化的流行。否则作品再多,也不过是徒增糟 粕。想要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风骨,文学工作者还要有匠人之心。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学工作者也是匠人, 作品就是他们制造的产品。精心打磨自己创作的作品,这是身为一个文字匠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使 命。往浅了说,文学工作者制造的这个产品要让读者能够读得下去,且愿意花时间去读;往深了说,这个 作品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故事、每个时代的精神。文学工作者必 须沉下去,弘扬经典,打造经典,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讲好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故 事,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任务。(摘编自潘玉毅守住匠心守住文心)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丕、刘勰和克罗齐派美学家认为人品与文品没有必然的关系,不能从艺术家的道德成就推论他的艺 术成就。B.朱光潜认为文艺的渊源是人的思想情感,而人的思想情感又被其性情品格限制,因此主张要培养文 品,基础是培养人品。C.潘玉毅认为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有很多,如果单从艺术标准进行评论,作品的高下与写作者本身的人 品并无必然联系。D.业余文学工作者不能降低对思想境界、修养品行的追求,专职的文学工作者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责 任意识与职业操守。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文品与人品的关系争论不断,关键是因为有些人只看到了现象。B.秦桧书法艺术水准虽高,却因恶名而隐去了功绩,是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受其道德的影响。C.红楼梦受人推崇,获得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与作者的境界修养密切相关。D.新时代的文学要坚持“为人民而艺术”的原则,守住文心,更要守住匠人之心。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一一清李渔B.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一一列宁C.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一一清郑燮4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意思是: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这句话可以 成为当代文艺青年自我修养的指南。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品和人品相背离的现象,但二者分析问题的角度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l.A2.D3.B4 .材料中的文艺修养、“匠心”,即指“文”,文采;材料中作者的道德修养、“文心”,即指“质”, 质朴。只有兼具艺术、思想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传深远,也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自我修养的指南,当代文艺青年要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 性情品格,守住文心,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风骨;其次要提高自己的文艺修养,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以引 起读者的共鸣,并有所感悟,有所启发。5 .材料一从“双重人格”的角度分析文品和人品相背离的现象,认为这是少数现象,不是常例。材料 二从评判作品标准的角度分析文品和人品相背离的现象,认为这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判的结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由原文“'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里一口气就数了一二十个没有品行 的文人,齐梁以后有许多更显著的例子,这也并不足为奇。因此,一个人在道德上的成就不能 裨益也不能妨害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批评家也不应从他的生平事迹推论他的艺术的人格”可知,曹丕和刘 勰是在列举人品与文品背离的现象,并未确切认为人品与文品没有必然的关系;克罗齐派美学家解释了这 种现象的内在原因,也没有确切地认为人品与文品没有必然的关系。故选A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守住文心,更要守住匠人之心”错误,由原文“文学作品是有文心的,文心就是文学工作者的品性与 价值观”“要守住文心,文学工作者必须有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和“想要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风骨,文学 工作者还要有匠人之心”可知,这种说法主次颠倒,应该是“守住文心要重于守住匠心”。故选D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认为的人品与文品存在密切关系。A. “传世之文”与“传世之心”关系密切,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B.列宁的观点是主张艺术家的人民性,这与材料一的观点无关。C.有襟抱,有学识,才真诗,是说文如其人,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D.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是说言为心声,能支持材料一的观点。故选B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内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原文“想要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风骨,文学工作者还要有匠人之心。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学工作者也是 匠人,作品就是他们制造的产品。精心打磨自己创作的作品,这是身为一个文字匠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重 要使命”可知,材料中的文艺修养、“匠心”,即指“文”,文采;由原文“文学作品是有文心的,文心就是文学工作者的品性与价值观”可知,材料中作者的道德修养、“文心”,即指“质”,质朴;由原文“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高低,决定了其文学生涯的长度和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换言之,要想让自己的 作品能在时间的淘洗中留存下来,写作者自身的精神内涵和赋予作品的更高品位十分重要。只有兼具艺 术、思想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传深远”可知,只有兼具艺术、思想诸般要求的好作品,方可流传深 远,也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由原文“做事德为先,为文先为人。作为一名有担当的文学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 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思想的侵蚀。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从源头上遏制媚俗文化的 流行。否则作品再多,也不过是徒增糟粕”可知,作为自我修养的指南,当代文艺青年要写出文质兼美的 作品,当代文艺青年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性情品格,守住文心,守住作品的品位和风 骨;由原文“这是身为一个文字匠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使命。往浅了说,文学工作者制造的这个产品要让 读者能够读得下去,且愿意花时间去读;往深了说,这个作品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有所感悟、有 所启发”可知,当代文艺青年要提高自己的文艺修养,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并有所 感悟,有所启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原文“古今尽管有人品很卑鄙而文艺却很优越的,究竟是占少数,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双重人格” 去解释。在甲重人格(日常的)中一个人尽管不矜细行,在乙重人格(文艺的)中他却谨严真诚。这种双 重人格究竟是一种变态,如论常例,文品表现人品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在文艺上有真正 伟大的成就,他必须有道德的修养”可知,材料一从“双重人格”的角度分析文品和人品相背离的现象, 认为这是少数现象,不是常例;由原文“单从艺术层面来讲,作品的高下与写作者本身的人品并无必然联系。就像秦桧是卖国贼,人品低 劣却擅长书法,写出来的字工整划一,“颇有可观”;胡兰成是汪伪政权的大汉奸,臭名昭著,写出来的 文章却文风繁复细密,文字明艳照人。他们的作品尽管达到了艺术标准,但是却没有达到更高层面的思想 标准、社会标准、历史标准”可知,材料二从评判作品标准的角度分析文品和人品相背离的现象,认为这 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判的结果。(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潺阳江头那一夜林那北入秋了,暮色当头,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之 前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流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一年多以前,他还在宫中,围绕太子悠哉当着左赞善大夫。此时藩 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