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ocx
-
资源ID:97876893
资源大小:23.7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docx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共7题;共32分)1. (6分)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ji) 北襄(nang xiang) 阳泪尽(jin jin) 灌(ti di) 泪 M (li漫世(juan juan) 诗书 屋(mo mou) 天2. (6分)选字填空。(填序号)(I分)韧仞纫健 坚 万 高山(1分)磨魔摩打 天 鬼3. (6分)读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释加横线字词的含义:地却看:谩:4. (4分)填写诗句;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玉门关。 黄沙百战,不破楼兰。5. (6分)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 (2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A.快要天亮。(2) (2分)却看妻子愁何在( A.男子的正式配偶。(3) (2分)直叁作伴好还乡( A.年龄。B.将要知道。)B.妻子和孩子。)B.青年时代。C.快要告知。C.指春天。6. (2分)选择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句子。A.故人西辞黄鹤楼西出阳关无故人B.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7. (2分)读送元二使安西,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召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诗的开头勾画了一个能增强离情别绪的环境客舍,制造一种凄冷的氛阐:春晨的细雨不但润湿了 飞尘,则且洗涤了旅舍旁的柳树,送别的人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中分手了。B.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无比挂念心情。C.第一句写雨,制造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郁心情。第二句写 柳,雨后柳色虽然很美,但柳象征离别,陡然增加人们浓厚的离情别意。D.这首诗能广为流传,.主要是因为诗人所流露出的强烈而真实的哀伤徘恻之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 其境界并不高。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21分)8. (5分)课内阅读。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经终不还!(1)(I分)第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 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 o(2) (1分)本诗最后一句用典,作者借汉喻唐表达了(3) (2分)本诗第三句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请简要概括。9. (16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2分)“三万里河'指的是,“五千仞岳”指的是。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姑 虚指,分别形容很 和很。(2) (2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多选)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偶(3) (2分)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 (4分)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综合表达(共2题;共47分)10. (28分)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11. (19分)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5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将诗句中的词语与所表达的内容用线连连。黄沙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百战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穿金甲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蝴的豪情壮志B.诗句表达情感低沉伤感,战士们抱怨连年征战,归家无期C.融情于景,含蓄丰富地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及战斗的残酷(2) (2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当时身在“”,刚刚听到“”的消息后“''的表 现。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有这样的表现不是因为()。A.国家平定了战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B.诗人回想到战乱期间,黎民受苦,颠沛流离,因此感怀C.请人听说蓟北被叛军占领了,悲从中来,无法压抑(3)(2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下划线的词语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用字准确: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故用“";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所以 用“";从''赛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工答案解析部分1 .【答案】jin: th jl; juan; mo; xiang【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 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其中“泪尽”表示眼泪流干了,所以“尽”应该是“jin”,表示完 了的意思;“涕泪"中'涕'表示“鼻涕”,并且这个生字只有“ti”这个读音:“蓟北”,蓟北县,中国古代县名,故 城在今北京市西南:“漫卷”指指随风翻卷,所以读“juAn”当读音为予而“时,指机关里保存的文件;“襄阳”是湖 北省地级市,且“©只有"x话ng.一个读音。故答案为:jin、R、ji、juAn、m6、xiang【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宜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2 .【答案】(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提示组词填空。故答案为:(】)、(2)、©【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 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3 .【答案】听见,看见,听说:回头;胡乱,随便【解析】【分析】闻:在文中的意思是听见,看见,听说。今专指用鼻子嗅:却:在文章的意思是再,还,回 头。今义专指意义上的转折。漫:在文中是胡乱,随便的意思。今义为:水向四面八方流淌。【点评】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要联系课文来理解它在句中的意思。4 .【答案】暗雪山:孤城遥望:穿金甲:终不还【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诗文默写的掌握,只要熟悉诗歌即可写出,根据诗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 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以填写。【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文默写的掌握,学生应该掌握这种题型。5【答案】A;B:C(1) A(2) BC【解析】【分析】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天的夜里, 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将晓:快要 天亮。却看妻子愁何在:再看看,妻子和孩子的忧愁在哪呢?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作伴好还乡:美好 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青春:指春天。故答案为:(1) A: (2) B: (3)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6 . t答案】A【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 义。A故人西辞黄鹤楼: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西出阳关无故人:往西走出了阳关就没有认识的人了。“故人”在这里都指老朋友。B孤帆远影碧空尽: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尽:消失。劝君更尽一杯酒:劝你再喝一杯静香的美酒。尽:饮完,饮尽(劝他在这临别之际多喝些酒尽兴)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 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7 .【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这首诗能广为流传,主要是因为诗人所表现的真挚友情令我们赞叹不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其境 界很高。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8 .【答案】(1)边寒寂宽、冷落、肃杀;孤寂、艰苦(2)守边将士们立誓破敌的斗志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3)这句诗是边塞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黄沙''二字既是实景,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解析】【分析】3)这种炼字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引用是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 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故答案为:(1)边塞寂寞、冷落、肃杀;孤寂、艰苦(2)守边将士们立誓破敌的斗志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3)这句诗是边塞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黄沙”二字既是实景,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 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点评】(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 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2)考查学牛.对引用修辞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概括能力。9 .【答案】(1)黄河:华山:长;高(2) B; D(3) C(4)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同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 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耍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故答案为:(1)黄河、华山、长、高;(2) BD;<3) C;(4)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的同情和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点评】(1)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0 .【答案】杜甫:七:律;听说:欣喜若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 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欣喜若狂【解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闻是听说的意思。这首诗围绕“漫 卷诗书喜欲狂”来写,先写原因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开始的表现是“初闻涕泪满衣裳”:两个对偶句写出了诗 人的心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再接着诗人要收拾行装返回家乡,诗中写到:白日放歌须纵 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最后写了行程的迅疾:即从巴夏,便F襄阳向洛阳。可见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故答案为:杜甫:、七:律:听说;欣喜若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白口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欣喜愉快【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古诗的主题思想 和语句意思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黄沙、/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11 .【答案】(1)百 战亚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B 穿金甲戍边时间之漫K、边塞战斗之频繁(2)剑外:收蓟北;涕泪满衣裳:C(3)诗人的思绪飞快跳跃,一口气就到家了;穿:下;向【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 句。黄沙指的是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百战指的是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穿金 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 之敌,誓不返回家乡。诗句并没有抱怨连年征战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诗句。读古诗,理 解诗意可知,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当时身在“剑外”,刚刚听到“收蓟北”的消息后“涕泪满衣裳”的表现。这首诗 是国家平定了叛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并不是听说蓟北被叛军占领了,悲从中来,无法压抑。(3)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作答本题,要理解字词的意思,要明白诗句的含义,还要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深 刻含义,同时还要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读四个表示地方的词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思绪飞 快跳跃,一口气就到家了。黄沙、/与外敌交故时战斗之艰苦、激烈 故答案为:(1)百 战之1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原、条件之恶劣B 穿金甲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械斗之频繁(2)、剑夕卜、收蓟北、涕泪满衣裳;C(3)诗人的思绪飞快跳跃,一口气就到家了、穿、下、向【点评】(1)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完,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 的理解。(2)考查学生对占诗的理解。应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市点词义的理解。(3)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关键诗句、词语和时代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