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稳派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97877222
资源大小:40.2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萍乡市稳派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5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土著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鲜明浓郁的巫术思想,离骚深受巫术文化影响,充满了神 异的描写。巫术文化的产生是早期生产力低下的表现,因为对自然界发生的事情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所 以便做出神秘的猜测,并且渐渐开始迷信这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怀着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依赖和崇拜等多 种复杂的感情,早期人们开始进行祭祀巫术活动,当然这些活动大多是祈求庇佑的,当时楚国就深深笼罩 在这种崇巫敬巫的氛围当中,上至楚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希望用祭祀的方式谋得神秘的庇佑和保护。植根于巫术文化的氛围当中,离骚表现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强调从内心出发,用 神奇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相对于现实主义而言的。屈 原作离骚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情志。离骚作为长篇抒情诗,其浪漫主义特色是显 而易见的。“若些、只、差、诲、蹇、纷、件僚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 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苣、荃、药、蕙、若、1.薪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 之。”对偶、排比、双声、用典在离骚中都可以找到,语言参差多变、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音乐美 和节奏感。在巫术活动中,民众想象神明鬼神的到来,并且巫师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巫术处于迷狂 状态。离骚想象奇特、场面宏大,和巫术的想象活动有类似之处。由望舒、鸾凰、飞廉、凤鸟、云 霓、飘云等形象所营造出的想象世界,只有在富有浪漫气息和被浓郁的巫术文化感染的南国才能产生。鲁 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写道,“楚虽蛮夷,久为大国,春秋之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 习” “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摘编自王欢离骚的文化学透视)材料二:离骚“幻”艺术特征的表现之一:抒情方式上大量运用虚幻性抒情意象。蓑施、兰芷、留夷等草木,骐骥、鸾皇、凤鸟等禽兽,皇舆、规矩、绳墨等物象,灵修、众女、女婴等人神,构成诗歌 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 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日:“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 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 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途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济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济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 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 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 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 去。”其真率如此。(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标示出来。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径,文中指隐居之所,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的“三径”相同。B.薪水,文中指砍柴、打水;后多用来指工作、劳动的酬劳,与文中意思不同。C. “应束带见之”与苏武传中“信义安所见乎”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D. “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与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的“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独自去彭泽县任职,没带家眷;但他送了一个劳力给儿子,写信说让这个劳力帮儿子解决生活 困难,叮嘱儿子要善待他。B.陶渊明爱酒,想把公田全部用来种植酿酒作物;他与朋友共饮,有人半路加入也不以为意;朋友留下 的钱,他也全部送到酒家。C江州刺史王弘打算结交陶渊明,于是通过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邀他前来自己家里痛饮,陶渊明虽然 有脚疾,但也欣然前往。D.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弹拨无弦琴来寄托心意;对来访之人不论贵贱,只要有条件就以酒待之;面对 客人不拘礼节,天真直率。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2)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14 .苏轼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请结合材料二第二段,说 说这句话的具体表现。【答案】10.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1LD 12. C13 . (1)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已经)卧床挨饿好几天了。(2)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不去就任)。14 .陶渊明打算通过做官来解决生活的费用问题,便毫不遮掩,对亲戚朋友直言相告。陶渊明不愿为五 斗米向乡里小人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归去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家里很穷且父母年老,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便弃官回家了。“家贫亲老”为并列结构,是陶渊明家的现实情况,后面断开;“起为州祭酒”省略了主语陶渊明,为动宾结构,前后断开;“不堪吏职”省略了主语陶渊明,为动宾结构,后面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三径就荒”句意:园中的小路快要荒芜了。B.正确。C正确。面见、拜见;通“现”,体现。句意:您应该装束整齐、穿上官服去面见他。/信义体现在哪里 呢?D.错误,两个“赍”分别译为“携带、准备”和“赠送”,意思不同。句意: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 之准备酒席。/赠送的彩礼有三百万。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于是通过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邀他前来自己家里痛饮”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弘命渊明故 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应是“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 请他”,并非邀请到王弘家里。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候”,探望;“偃卧”,卧床;“有日”,好几天。(2) “解绶”,解下官印;“征”,征聘;“就”,就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可知,陶渊明打算通过做官来解决生活的费用问 题,便毫不遮掩,对亲戚朋友直言相告。由“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可知,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 去官职,写下归去来。参考译文:材料一:想要做官,就去追求,不因追求仕途而感到不好意思;想要归隐山林,就去归隐,也不因归 隐就自命清高。饿了就叩门乞求食物,饱了就准备鸡和米迎接客人。古往今来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者,认为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本性率真。材料二:陶渊明,字元亮。家里很穷且父母年老,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 己便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 探望他,的渊明(已经)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谋个官职为隐居生活筹集费用,可以 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陶渊明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 (给儿子)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比较困难,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 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上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 坚持要求种稻米,于是才下令用二项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 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上官服去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 来,向乡里小人弯腰低头!”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 没有接受(不去就任)。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有次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 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陶渊明有脚疾,便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 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济阳和陶渊明有深厚的交情。(他)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潺阳, 每天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之赴宴,但整天都找不到他。颜 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家,以后慢慢前去拿酒。陶渊明曾于九月九 日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 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耐畅之处,就弹拨一番以寄托心意。来拜访的 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 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太白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注】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应召入京,踌躇满志,但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 抱负无法实现,此时创作了登太白峰。太白:太白星,这里指仙人。泠风:微风。武功:这里 指武功山,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北连太白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虽没有详写登山过程,但“夕阳”突出登山时间之长,暗示了山之高峻。B.三、四句虚写诗人在太白峰顶见到仙人,“为我”表现出“仙人”的殷勤与诗人的得意。C.诗歌主要采用侧面烘托来写太白山之高峻,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手法相似。D.结尾诗人感慨一旦告别人间不知何时才能归还,流露出作者欲去还留的微妙情绪。16.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本诗也有相似的表 达,请结合诗歌的五至八句对这一特点进行分析。【答案】15.B 16.五至八句描写了诗人进入仙界后乘风飞翔,在云月之间自由穿梭、毫无阻碍、任意 驰骋的自由状态。诗人向往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正是由于他在人间受到权贵排斥、抱负无法 实现、极度苦闷所致。这几句暗含仙界与人间的对比,借飞升仙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黑 暗现实的超脱、抨击。【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得意”情感分析错误,仙人的殷切相待与人间权贵的冷眼形成对比,让诗人感受到了真挚的情谊,并 无“得意”之感。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五至八句“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的意思是: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 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此四句描写了诗人进入仙界后乘风飞 翔,在云月之间自由穿梭、毫无阻碍、任意驰骋的自由状态。“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两句写诗人乘那清风而去,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 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愿乘冷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 也”的语意,表现了诗人向往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而这正是由于他在人间受到权贵排斥、抱 负无法实现、极度苦闷所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两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 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此处暗含仙界与人间的 对比,借飞升仙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黑暗现实的超脱、抨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读书人要有远大 理想,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论语泰伯中,曾 子指出:“, (2)贾谊过秦论中的“, ”两句,描写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弱民”的具体措施:派遣将士、守卫要塞,盘问行人。(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古木荒凉、鸟声悲凄,对读者造成心理冲击的句 子是“,。”【答案】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弘” “弩” “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 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 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 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已经没有意义。我 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 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千米 (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 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 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 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 贵。18 .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也可以说“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因为宇宙中 大部分是空的”,“空”可替换为成语”。“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可以表述为“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成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异想天开(痴心妄想、胡思乱想、想入非非).空空如也 .凤毛麟角19 .虽然我们很熟悉那些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一一米、英里等,但是这些单位对于辽阔无垠的宇宙,已经 没有意义。20 .构成:“汪洋、大海”是喻体,宇宙是本体;“开始向大海涉足”是喻体,开始探索宇宙是本体;“海 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是喻体,我们刚刚对宇宙获得了一点知识、有 了一点了解是本体。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类面对宇宙时的无知、渺小,包含着对宇宙的敬畏之 情。(意思对即可)【解析】【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此处想表达“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做不切实际的事,故填“异想天开/痴心妄想/胡思 乱想/想入非非”。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痴心妄想:形容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胡 思乱想:形容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想入非非:指思想脱离实际,幻想根本不能实现的事情。第二处,此处形容“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突出宇宙的空旷,故用“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形容一 无所知,也用来形容一无所有。第三处,此处形容“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故用“凤毛麟角”。凤毛麟角:比喻极 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一一米、英里等 已经没有意义”为因果关系的复句,要改成转折关系的句子,应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结合 原句内容,可改为“虽然我们很熟悉那些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一一米、英里等,但是这些单位对于辽阔 无垠的宇宙,已经没有意义”。【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构成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 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 节”中,“汪洋、大海”是喻体,宇宙是本体;“开始向大海涉足”是喻体,开始探索宇宙是本体;“海 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是喻体,我们刚刚对宇宙获得了一点知识、 有了一点了解是本体。从表达效果看,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类面对宇宙时的无知、渺小,包含着对宇宙的 敬畏之情。使道理形象化,更易读者理解,使读者更能充分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Q正传以其巨大的讽刺力量,从一开始连载,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小说的作 者是谁? ?因为这篇作品发表时用的笔名是“巴人”,所以人们猜想作者是四川人;又因为阿Q的某一 “行状”有点像自己的某件私事, ,因为此事只有这位朋友知道。当阿Q正传一章一 章发表下去时,有许多人都栗栗自危,恐怕以后要骂到自己的头上。但鲁迅 ,系指“下里巴人” 并不高雅的意思,并非隐喻“巴蜀之人”;而且,他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揭发隐私,也无意去攻击某 人,而阿Q的模特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他实在正在给人家捣米。鲁迅自己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由于阿Q这个形象概括面广、开掘得深,所以典型意义也大。阿Q这个形象,不但当时常为人所道及,而且至今还活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个不朽 的典型。21 .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孩子长大了一定会像你,我感到很欣慰。B.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C.如今像了他心意,他便再也不乱折腾了。D.公园里繁花似锦,像牡丹、芍药、丁香等。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答案】21.A22.阿Q究竟指谁于是又疑心为某个朋友所作用“巴人”二字为笔名【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像”表示相似,指阿Q的某些经历与自己的相似。A.像,表示相似,指模样相似。B.像,表示列举。C.像,表示顺从,依随。D.像,表示列举。故选A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处,联系文意分析可知,两个问句的意思是并列的,空后内容是对两个问句内容的解释,空后内容解释 的是作者和阿Q,所以此空可填“阿Q究竟指谁”。处,根据空前句“又因为阿Q的某一'行状'有点像自己的某件私事”和空后句“因为此事只有这位朋 友知道”可知,此空是指读者怀疑阿Q正传的作者是自己的某个朋友,所以可填“于是又疑心为某个 朋友所作”。处,根据空后句“系指'下里巴人并不高雅的意思,并非隐喻巴蜀之人”可知,这里是解释为什 么鲁迅用“巴人”作该书作者的笔名,所以此空可填"用'巴人二字为笔名”。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五一”期间,山东淄博烧烤火遍全国,各地的博主、吃客、看客纷纷慕名而至,给当地的烧烤店、 美食街、景点带来了可观的客流量。山东淄博本来默默无闻,如今一鸣惊人。这背后是淄博所付出的非同一般的努力:首先是大力“营 销”,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成功“种草”;其次是方式创新,淄博烧烤凭借“炉子、小饼加大葱”的独特 属性成为客户心中不可剥夺的标签;再者是良心价格加质朴本地故事,为烧烤附加了情感属性;最后是政 府全方位服务客户,各渠道保驾护航,维护线下客户吃好、玩好的同时,力推当地文旅游玩项目。与之相反,许多从前名满天下的景区如今却门可罗雀,乏人问津。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不管是城市发展、景点经营,还是人生轨迹,许多领域都存在从无名 变得闻名,或从闻名变得无名的现象。请以“无名与闻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叙述了山东淄博由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现象,详细分析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一一山东淄博政府与 当地百姓为吸引顾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营销的力度,烧烤方式的创新,全方位服务,良心价格等等。结尾提到“与之相反,许多从前名满天下的景区如今却门可罗雀,乏人问津”,这是由闻名变得无名的现 象。虽然材料中没有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但考生可以根据淄博的做法或生活常识或亲身体验进行推 理,要么是自视较高、不再努力推销自我,要么是价格高而内容老套,要么是服务不到位、店大欺客等 等。导语扩大了写作范围,如“城市发展、景点经营或人生轨迹”等“许多领域”,这是鼓励考生打开思路, 发散思维,产生相关或相似联想。导语还给出了具体主题“无名与闻名”,明确了本次写作是二元关系话 题作文。写作时,应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探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等等。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在行文时,可先简单的引用材料,引出淄博烧烤火遍全国的现象,然后,分析淄博烧 烤从“无名”到“闻名”的原因。随后,分析“无名”与“闻名”的辩证关系,二者是不同阶段的状态, 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极端,二者相互依存,也会发生转变。接着,将“无名”与“闻名”扩展到企业,举相 关的事例,如特斯拉,比亚迪。最后,“无名”与“闻名”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不断努力和创新,以实现持续发展和成功。立意:1 .由无名到闻名,付出的是非同一般的努力。2 .由无名到闻名,不是一鸣惊人,而是厚积薄发。3 .无名不能放弃,闻名不可懈怠。4 .无名时当积蓄,闻名后当谨慎。丰富的意象群。从艺术表现来说,人们早已认识到离骚“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如 果从抒情方式来说,这些作为比兴、象征的“物象”乃是虚幻性的抒情意象。我们知道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 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 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离骚中大量抒情意象具有虚拟性和想象性。 虚拟性指意象具有非现实性,它是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或者用非现实的形态来表现现 实中已有的东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诗人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离骚中出现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人物,二是植物,三是神灵,四是其他。其中无论哪一 类型,其实都是诗人幻设的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意象。长诗最富虚幻色彩的第二部分出现了众多虚幻性的 意象。在“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后,转而“相下女之可治”,“令丰隆乘云”求宓妃,“令 鸩为媒”见佚女,寻“有虞之二姚",最终却“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表现了诗人在叩阊阖 (希求遇合君王)、求佚女(寻求知己)过程中的失败经历。接下来“索琼茅以筵尊兮”到"周流观乎上 下”这一节中,诗人以同样虚拟的手法,幻设了灵氛、巫咸这类神灵意象。通过灵氛告之以天地之大,岂 无知音,“勉远逝而无孤疑”,巫咸叫他趁年岁未晏时去周游,并列举往古事例来证明君臣遇合的可能 性,表现了其心灵悲剧性冲突的另一个侧面远游自疏与眷恋故国之情的尖锐对立。除虚拟人物、神灵意象外,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诗人还设置了许多草木意象,如“箓” “施”皆恶 草,反映现实的恶浊,“空结幽兰”表达知己难求的惆怅和孤芳自持之情显然,这些草木并非真实的 植物,它们不过是诗人寓“意”之“象”。不仅如此,即如第一部分中诗人自叙的高贵身世和奇异的生日,由于父亲对自己寄予了莫大的期望而 赐的“美名”,奇异独特的装扮,种植的“留夷” “杜衡”,以及饮食的“坠露” “落英”等等意象,也 无不具有虚幻性,大可不必看作是诗人现实的人生和经历,诗人只是通过这种想象的虚幻性的意象来生动 而又深刻地抒发自己的尊贵不凡与特立独行,非同流俗的品格及具有崇高的理想,表现对自己出众的才华 和光辉峻洁的人格的自信。(摘编自赵长慧离骚)幻艺术特征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早期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合理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事情,所以渐渐迷信神秘的自然力量,进行 祭祀巫术活动。B.民众在巫术活动中想象可与到来的神明鬼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离骚中含有对类似活动场面的描 写。C.离骚中意象的虚拟性包括想象、虚构出现实之外的事物,或者用非现实的形态来表现现实中已有 的事物。D.离骚中幻设的神灵意象对失意的诗人进行了安慰鼓励,告诉他天地之大,必有知音,君臣遇合, 并非不可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二都谈到了离骚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但角度有所不同。B.离骚深受巫术文化的影响,充满了神异的描写,具有土著文化的元素。C.浪漫主义想象奇特、手法夸张、语言奔放,而现实主义则不具备这些特点。D.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如果客观物象没有寄托主观情思,只能称作“象”。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意象具有虚拟性和想象性”的一项是()A.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C.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离骚所具有的鲜明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5 .有人读离骚,认为屈原要么自比为美人,要么用鲜花香草打扮自己,显得“女里女气”。请结合材 料二,对此看法进行反驳。【答案】1.B2. C 3.D4 .离骚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志。离骚运用了夸张、对偶、排比、 双声、用典等修辞手法,且语言参差多变、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离骚想象奇特、 场面宏大,和巫术的想象活动有类似之处。5 .从艺术表现上说,屈原在诗中自比为美人或用鲜花香草打扮自己是运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从抒情方 式上说,这些“物象”乃是虚幻性的抒情意象。因为这些抒情意象具有虚幻性,所以我们读诗时不能把诗 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人现实的人生经历一一对应。诗人借助“美人”“香草”等意象而表现出的尊 贵不凡、特立独行、非同流俗的品格、崇高的理想、出众的才华、光辉峻洁的人格,非但不“女里女气”, 反而阳刚气十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 “民众在巫术活动中想象可与到来的神明鬼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在巫术 活动中,民众想象神明鬼神的到来,并且巫师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想象巫师与神明鬼神进行面对 面的交流。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而现实主义则不具备这些特点”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二段说“浪漫主义强调从内心出发,用神奇瑰丽 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相对于现实主义而言的”,据此无法 推出“现实主义不具备这些特点”的结论。故选C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意象具有虚拟性和想象性”指的是“它是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或者 用非现实的形态来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是经过诗人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ABC三项中的“神妪”“瘦蛟”“珠有泪”“鸾”“仙之人”想象和虚构了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故排除。D项中的“狗”和“鸡”是作者回归田园生活后所见的日常景象,没有想象和虑构的成分。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屈原作离骚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情志”可知,离骚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真情 实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志。由“浪漫主义强调从内心出发,用神奇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是相对于现实主义而言的” ""对偶、排比、双声、用典在离骚中都可以找到,语言参差多 变、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知,离骚运用了夸张、对偶、排比、双声、用典等修 辞手法,且语言参差多变、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由“离骚想象奇特、场面宏大,和巫术的想象活动有类似之处”可知,离骚想象奇特、场面宏 大,和巫术的想象活动有类似之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二“从艺术表现来说,人们早已认识到离骚香草美人式的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果 从抒情方式来说,这些作为比兴、象征的物象'乃是虚幻性的抒情意象”可知,从艺术表现上说,屈原 在诗中自比为美人或用鲜花香草打扮自己是运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从抒情方式上说,这些“物象”乃 是虚幻性的抒情意象。由材料二“离骚中大量抒情意象具有虚拟性和想象性。虚拟性指意象具有非现实性,它是用想象和 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或者用非现实的形态来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诗人 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离骚中出现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人物,二是植 物,三是神灵,四是其他。其中无论哪一类型,其实都是诗人幻设的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意象”“除虚拟 人物、神灵意象外,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诗人还设置了许多草木意象这些草木并非真实的植物,它们 不过是诗人寓意'之象'”可知,因为这些抒情意象具有虚幻性,所以我们读诗时不能把诗中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和诗人现实的人生经历一一对应。由材料二“诗人只是通过这种想象的虚幻性的意象来生动而又深刻地抒发自己的尊贵不凡与特立独行, 非同流俗的品格及具有崇高的理想,表现对自己出众的才华和光辉峻洁的人格的自信”可知,诗人借助“美人”“香草”等意象而表现出的尊贵不凡、特立独行、非同流俗的品格、崇高的理想、出众的才华、 光辉峻洁的人格,非但不“女里女气”,反而阳刚气十足。(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在重庆,成都和别的许多城市里,人们嚷呀,唱呀;北平可冷冷清清。北平的日本宪兵还在街上巡 逻。一个被征服的国家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像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的。然而叫人痛快的是:日 本人降下了膏药旗,换上了中国的国旗。尽管没有游行,没有鸣礼炮,没有欢呼,可是国旗给了人民安 慰。北平冷冷清清。在这胜利的时刻,全城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有日本人忙于关门闭户。最冷清的莫过于祁家了。瑞宣把爷爷扶回屋里,老人坐在炕沿儿上,他想起八年来的种种困难,恨不 得高声大骂;想到死去的儿子,孙子,重孙女,又恨不得放声痛哭。他慢慢躺下了。瑞宣把小顺儿叫进来,要他给太爷爷做伴。小顺儿乖乖地让老人攥着他的手。老人闭上眼睛,小顺儿的手热乎乎的,一股热气顺着胳臂一直钻进老人的心里。他觉着自己不但活 着,而且还攥着重孙子的手从战争中活过来的最老的和最小的。老人睁开眼睛,好像要对小顺儿说, 你我是四世同堂的老少两辈,咱俩都得活下去。又把眼睛闭上,脸上浮起一丝笑容。瑞宣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母亲和媳妇还坐在床头上瞧着妞子。这当儿,白巡长和金三爷走进来。白巡长一只手擦脑门上的汗,另一只手伸向瑞宣。“喝,一祁先 生,咱们胜利了! ”可一见瑞宣脸上那副难过的样子,不由得把手缩了回去。“怎么了,祁先生? ”瑞宣还没搭茬,金三爷就开了口: “祁先生,帮帮我吧。胜利了,还不赶快去找找钱先生和我那外孙 子?看看他们到底给弄到哪儿去了。”瑞宣很愿意马上跟着金三爷去找钱先生,可是他不能把妈妈和妻子留在家里陪妞子。他指了指屋里。白巡长一眼就看明白是怎么回事。“祁先生,您得领头大哭,“白巡长低声对瑞宣说,“要不,伤心过了劲儿,会把人憋坏。”瑞宣还没想好,只见门外头走进来一男一女。那男的,像个又细又高的黑铁塔,大兵似的剃着光头,漆黑明亮的眼睛闪着愉快的光辉。他穿了一身 小了两三号的学生服,显得很朴素。他扬着头,右手拉着一个女的,是高第。高第也瘦了,头发没烫,嘴唇也没抹口红。看来,她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赤包和招弟对她的束缚。她也 扬着头。“老三!”瑞宣大声喊。一刹时,他几乎把妞子的死都忘了。老三是中国青年的代表象征着勇 敢,强有力的新中国。瑞宣一手一个把他们拉到身边,滚滚的热泪在眼睛里转了好几个圈。天佑太太始终哭不出声来,两眼直勾勾地瞅着妞子发呆。一听见老三的声音,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 来,她又活过来了,她摸索着走出屋门。天佑太太大声哭了起来。老三攥住她那冰凉的手,不住地叫“妈”。老三越过妈妈的肩头,看见了坐在妞子床边的大嫂。“大嫂,我回来了。”韵梅没有回过头来瞧小叔子,却扑倒在妞子身上,大声哭开了。“怎么了? ”老三一眼看见了床上的妞子,愣住了。瑞宣听见妈妈和韵梅哭出了声,放了心。“爷爷,老三回来了。”瑞宣压低了嗓门叫。“什么? ”老人一下子睁开了眼睛,“我的小三儿,在哪儿? ”老人坐了起来。老三一见爷爷,猛地站住了。爷爷弯腰驼背,又瘦又弱,头发、胡子、眉毛全白了。老人把干瘪枯瘦的手放在孙子肩膀上,说:“你走了八年,这下子好了,我放心了。”老人看见高第,又揉了揉眼睛,问:“你不是冠家的大小姐吗? ”高第点了点头。“是跟小三儿一块儿来的吗? ”虽说老人知道高第的人品跟大赤包和招弟不一样,可是,他终究不喜 欢冠家的人。“是呀! ”高第说着迎上去。老人没再问下去。过了一会儿,老人把老三叫到自己屋里。“小三儿,冠家的这个闺女是怎么回事?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