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882015
资源大小:24.0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明志士与隐士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L通过诵读和想象,赏析诗歌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知人论世,对比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 景的关系,探寻两位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获得人生启示。学习重难点L重点:赏析诗歌意境之美,体会诗人归隐前后的思想情感。2.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从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说到底不过是不同的人生选 择罢了。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曾拥兵百万,统一北方,号称一代枭雄;一个则弃官归田,悠然采菊,誉为 千载一隐。不同的人生态度,也给他们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烙印。今天我们重点赏析归园田居(其一), 感受诗人的形象,并探讨曹操和陶渊明两人各自的人生追求,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思考生命的价值。二、学习任务预习任务:1 .反复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短歌行,完成下表。体裁题材感情基调节奏押韵语调主题短歌行四言古诗抒情诗忧愁激昂短促四句一换韵,变化丰富多降调 有变化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归园田居(其一)2 . “归”是本诗诗题的题眼,请以“归”为核心提问,并尝试用诗中的句子回答。学习任务一诵读诗韵,整体感知1 .听名家范读,把握读音、节奏、重音、基调。观看视频:任志宏朗诵归园田居(其一)2 .自由放声朗读诗歌,对预习成果进行修改,在学案上完善表格内容。预设:体裁题材感情基调节奏押韵语调主题短歌行四言古诗抒情诗忧愁激昂短促四句一换韵,变化丰富多降调有变化渴望贤才建功立业归园田居(其一)五言古诗田园诗恬淡自在舒缓一韵到底,有抒情特点平调蔑视权贵 归隐田园3 .以“归”字为核心解题,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分享你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和找到的答案。预设:(1)从何而归?一一弃官场: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为何而归?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归向何处? 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去如何?返自然: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学习任务二把握意象,赏析诗境曾经“猛志逸四海”的陶渊明如今一心向往“园田居”,这田园生活何以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带着 审美的眼光走进诗中的田园。1 .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明确:(1)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2 .诗人选用这些意象展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1) “十余”“八九”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预设:约数的使用,显示出主人的生活是简朴的,但诗人对这种生活似乎非常满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为何诗中写榆柳桃李,却不写松柏梧桐?预设:春天,榆树柳树浓阴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浓艳,相映成趣。榆柳桃李, 都是农家生活中常见的树,体现出生活的气息,如崔溟的“芳春桃李时,京都物华好”;而松柏梧桐,在 传统文化里多象征品性高洁、坚贞不屈等,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诗中选取充满生活味、人 情味的“榆柳桃李”更能表现出诗人“归园田”之后的闲适自在。(2)榆柳怎么会“荫”,桃李怎么会“罗” ?分析“荫”和“罗”的表达效果。预设:“荫”有庇护之义,可以想见“荫”字是写枝繁叶茂,草屋掩映其中。“罗”字写出桃李排列堂前的 景象。虽是寻常词语,但“荫”“罗”的施动者是榆柳桃李,拟人手法的使用让人感觉榆柳桃李都含情, 使这色彩纷呈的图画有了情味儿。“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如果此时你也站在陶渊明所在的位置,凝神远眺,请你描绘诗境和你的感受。预设:傍晚时分,暮色渐起,雾气氤氯,弥漫山间;一切变得宁静起来,注目远方,见远村模糊,几缕薄薄 的炊烟从农家的屋顶上升起,如游云一般浅浅淡淡,袅袅飘动。默默伫立,仿佛时间停止了,心灵从来没 有这么平静与自由过(2)赏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预设:由近及远:从房前屋后的近景转到乡村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好 像让人到了平静祥和的世外桃源。画面很淡,乡土味却很浓。动静结合:写出了远处山村在暮色和雾气笼罩中的朦胧美,也写出了炊烟袅袅升腾的动态美。叠音词:节奏舒缓柔和,具有音韵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写田园生活,不写人,也不写虫吟鸟唱,只选取极其平常的狗吠鸡鸣,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预设:鸡犬相闻,以动衬静,更显出乡间的宁静、祥和。联系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老 子中“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描写,可知鸡鸣狗吠是祥和的农村生活的体现。诗人选择写“狗吠 鸡鸣”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表现了诗人的恬静、幽雅之情。3,这八句用语平淡自然,运用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表达效果。预设:(1)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事、物、 景的情态面貌。白描一般不使用修辞,重在用词的准确凝练。白描是描写手法的一种,与细节描写相对, 有时近乎叙述。如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 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2)这八句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恬静、幽美的乡村生活图景。由近到远,声色相和,浓淡相宜,表 达了诗人恬淡的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学习任务三联读探究,领会诗心在我们的印象中,农业生活是辛苦的。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的农耕生活真的那么闲适自在吗?请联读五柳先生传(节选)和归园田居(其三),探究诗 人的真实处境,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怀。五柳先生传(节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 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 .联读以上材料,结合本诗,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真实处境。预设:(1)物质条件:衣:“短褐穿结”,穿的是粗布短衣,上面还打满了补丁;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因贫而不能满足“嗜酒”的爱好;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还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草屋八九间”, 据考工记记载:“葺屋三分。”疏曰:“谓屋南北深一丈二尺。”换算成今天的面积,八九间共 九十多平方米。陶家一家七口住,有点拥挤。收入:“方宅十余亩”,据考证,晋时的十余亩,约合今天的七亩地,按当时的生产力,年产粮约两 千多斤。(2)耕作之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 夜幕降临披月光扛锄归去,不辞辛苦、披星戴月地劳作,也只能到个“草盛豆苗稀”,野草茂盛,豆苗稀 疏。2 .综合以上分析,你怎么看待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生活?预设:陶渊明是一介文人,不擅农事,辞官后的生活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般闲适潇洒,也由此可知,弃官归 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之事。即便如此,在以“学而优则仕”为读书人的必然追求、以土人劳动为耻 的古代,陶渊明毅然决然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开荒南野、箪食瓢饮,还能自得其乐,这是难得的,更是 可贵的。学习任务四知人论世,探讨深意同样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曹操力挽狂澜,安定天下;陶渊明远离污浊世俗,归隐田园。两位诗人仕 与隐的不同选择,源自怎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呢?1 .诗人说自己“性本爱丘山”,他天性真的想隐居山林吗?请结合诗句分析。预设:(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作者借助比喻,写出自己身陷官场牢笼,心灵和行动都受到束缚的悔恨。痛苦中,他不得不选择“开 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与“适俗”相对而言,体现出他知污浊而不同流,知机巧而不为,这是大直若屈、抱朴守拙的 涉世之法。(3)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突出时间之长,“樊”其实就是“笼”,“樊笼”在这里可谓双重强调。“自然”既指自然的 乡村环境,又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方式。在诗人看来,追逐富贵会扭曲人性、丧失自我,而自耕 自食的简朴生活,才是自然的本真的人格追求。2 .归隐也意味着退避。你认为诗人退避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诗人的退避?预设:退避了俗世的污染,尘网的羁绊,樊笼的束缚;但也退避了担当和奉献。陶渊明曾几仕几隐,充分说 明了他心中从来没有忘却出仕的想法,但是当时的官场生态,与他的个性、人格实在存在着太大的冲突, 所以最终才选择放弃理想,回归山林。3 .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谈谈曹操和陶渊明不同选择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补充材料:时代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 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 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潺阳柴桑(今 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自身 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预设:曹操面对诸侯割据的乱世,胸怀平定天下的政治抱负,关注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引领建安风骨。陶渊明自幼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希望大济苍生;然而政治动荡,隐逸之风盛行。道家返 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等思想是他反抗现实、蔑视权贵与功名的精神支柱。虽然受到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但陶渊明却试图以身体力行的躬耕和固守节操,从社会底层影 响当时污浊的社会。他用行动教育了后代文人要不屈服于权贵,不附庸俗之流。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中国 土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和归隐的选择自由。三、课堂总结是仕,还是隐?是直面现实,心怀天下,还是坚守本性,退隐山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 时代也会有不同的选择。陶渊明是不幸的,他生逢乱世。而我们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中国,愿每一个平凡 如的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爱自然爱生活也爱自己。四、拓展延伸【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 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预设:(1)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甚至可以兼容于一身;(2)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五、作业布置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与隐土之情时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技巧。附: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从何而归? 一一弃官场为何而归?爱丘山归向何处? 一一归园田 归去如何?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