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考点解密】2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解析版).docx

    • 资源ID:97884167       资源大小:44.1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点解密】2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解析版).docx

    21诗歌类文本阅读(表达技巧)A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 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 对棋陪谢傅,低空有断云。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 莺啼送客闻。【注】房太尉:房培,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为肃宗所贬。杜甫曾 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谢傅:指晋代谢安。他在面对符坚率百万大军 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春秋时吴季札聘晋, 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诗歌的尾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1 .尾联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尾联描绘出幽静肃穆的景象。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 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莺啼送客似 哀鸣阵阵。渲染出凄凉孤独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哀伤。【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一句 写房太尉坟前林花飘落,黄莺哀鸣,一片肃穆凄清。诗人眼见和耳闻,自然将内心的伤 痛与外在景物联系起来。如此理解之后,结合诗歌表达技巧归纳,可以得出使用了寓情 于景或以景结情的表达技巧。综合作答即可。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本词除了运用设问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C3 .【答案】拟人。“玉瘦檀轻无限恨” “浓香吹尽有谁知”两句中的“恨”“有谁知” 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心态。借物抒情。本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并以梅花 的口吻表达自己的闺怨之情。衬托。用杏花的“肥”衬托梅花的“瘦”,视觉形象鲜B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脩然尚闭关。【注】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袁安;后汉贫穷 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 卧,固穷守志。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更声报晓,作者揽镜自照,一种 迟暮之感油然而生。B.颔联“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紧扣诗人隔窗“听” 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使人如临其境。C.全诗一韵到底,平仄相间,诗中“颜” “山” “闲” “关”都 押同一个韵,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具音乐美感。D.王维以袁安自比,表达了对袁安清高风骨的赞美,和自己固穷 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2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土”,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答案】1 . D2 .借景抒情。前六句写诗人独居山中,见雪满山,营造寂静清 幽的氛围,引出尾联对友人的忆念之情;用典,想象。尾联借袁安卧 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土雪中高卧,赞美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 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D. “以袁安自比和自己固穷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错误,尾 联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 活的关切。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 己的衰老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 的群山;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首联中诗人以“寒更”对“清镜”,见“清镜览衰颜",凄冷之夜, 衰老之躯,令诗人顿生迟暮之感。颔联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 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颈联继续写雪, 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 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 为后文写怀人做了情感上的铺垫。尾联“借问袁安舍,脩然尚闭关”,意思是“试问胡居土您在家里 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诗人借用典故来回忆胡居 土,以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土,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 仍坚守节操的行为,这里诗人不说忆胡处土,而借用袁安代指胡处土, 以想象的手法意在说明胡处土和袁安一样身处困穷仍然保有高洁品性, 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峡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寒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注】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刁景纯:北宋大臣。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 了春雪降临的时间o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以花喻雪, 写春雪的美丽姿态。C.颈联以“胡马思塞草” “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 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 可惜春雪无法穿。2 .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C项,表达 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胡马嘶风思塞草”写渴望建功立业, “吴牛喘月困沙田”写自身的困境,诗中并没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答案】 借助比喻。诗人将“春雪”比作“杨花”“峡蝶”,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纷飞的情态。使用叠词。“扑扑” “纷纷”两 个叠词用于形容春雪飞扬的样子,画面感极强。用词精炼。“漫”字 写出雪花溢满大地的情态,“满”字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态,“白 漫地” “飞满天”写雪之多。(每点2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语言。要求赏析的是“杨花扑扑白漫 地,峡蝶纷纷飞满天”,根据标题可知,此处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用 “杨花” “峡蝶”来比喻春雪,以“扑扑” “纷纷”两个叠词形容其形 态,以“白漫地” “飞满天”写雪之多,且动态感强。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杜甫雀啄江头黄柳花,青舄;M M满晴沙。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注】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 廷史官。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 Ml (jiao j I ng):水鸟。4®I ( xl chi ):水鸟。近侍,即左拾 遗。才力,一作“文力”。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 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 江边动人的春色。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 含蓄而委婉。C. “近侍即今难浪迹” 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 处境进退两难。D.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 承转合,层次分明。2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1 . B2 .尾联引用邵平种瓜东门的典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 郑八丈才力犹健,不应当学邵平在青门种瓜。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勉励郑 八丈积极出仕,有所作为之意。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过淮甸曹勋长淮烟静是天津,兵里因循一半分。尚有旧时鸥与鹭,夕阳归处记南云。【注】淮河:南宋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 以北的中原地区割让给金国。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 (互贺新年的使者),来到淮北后触景伤怀所写的绝句。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都是因眼前淮河的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但景物各有不同。B.杨诗“波浪交涉”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 喟。C.曹诗首句写淮河上空烽烟已逝,可惜那河边的渡口已成宋的边塞。D.两诗用笔微约、风格雄浑,都能在对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奴心、O2两诗都描绘了鸥鹭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作用。(6分)【答案】1. D ( “风格雄浑”错误,这两首诗风格都是沉郁的)2虚实相生,杨诗侧重从其可以南北自由飞翔的角度入手,表达作 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来往的强烈愿望。反衬手法,曹诗侧重从其 尚能知晓在夕阳暮色里,循着南云回归旧林,批判了南宋小朝廷纸醉金 迷、不思故里、苟且避战的现状。(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共6分)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杜甫十 H 画 一水,五 H 画 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节选)皎然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脩然不异沧洲叟。注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赤岸: 泛指江湖的岸。脩(X10)然:自在超脱的样子。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的前四句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五日才 画一水一石,极力赞扬王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8. “尤工”两句以对比高度评价王宰画作在构图布局等方面旷古未 有的技巧,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的景象。C.两首诗都摹写画作。在王维的沧洲图里,我们可见水中沙洲I , 萋萋春草,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D.皎然的诗作中首句是全诗的枢纽,下面的诗句着力用墨,反复渲 染,全诗呈现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严密的特征。2这是两首题画诗,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画作的风格 和诗人再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答案】1. C "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错。这是观画者的想象。2参考答案: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由“壮哉昆仑方壶图” 可见;王维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由尾句“脩 然不异沧洲叟”可见。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 由洞庭、长江到日木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皎然诗侧重于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感受侧面表现出画作的传神之处。(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 分)六、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踏歌词四首刘禹锡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鸥坞鸣。其三新词 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注:踏歌,是指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者多 为青年男女,边跳边唱,并以脚踏步为节拍。花钿(diGn):女性的 一种首饰。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写川江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人模拟当地民间情歌,以 女性口吻咏唱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B. “春江月出大堤平”中的“平”字指春江涨满,与江岸齐平, 和“潮平两岸阔”中的“平”有同工之妙。C. “振袖倾鬟风露前”以“振袖、倾鬟”两个细节来写舞姿情态, 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D.这两首诗风格清新自然,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表达感情 宛转曲折,含意丰富,情味悠长,耐人寻味。D. 两首诗的结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 . C2其一的结句以景结情,当新词唱尽,四周悄然,只见红霞映树, 只闻鹏鹃和鸣,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 之情,耐人寻味;其三的结句侧面描写,次日清晨,游童在歌舞场地拾 到姑娘遗落的花钿,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情味悠长。【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至深夜的疲惫之状”说法错误,应为“表现出青年男女跳舞时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是一组组诗中的诗歌,两首诗都是写川江一带的踏歌民俗风 情,但两首诗在具体的写法上却有着很大差别。两首诗的结句就体现出 这种差别。第一首中的“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鹏鹃鸣”是写景,此处是 以景结情,且是一个特写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 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 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 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 “鹏鹃鸣”声似乎有所暗示。 “鹦鸽”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悲苦,诗中通过“鹏鹃”这一典型 意象,衬托了姑娘们因唱尽新词无人应对而产生的惆怅、失落之情,耐 人寻味。第二首中的结句“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月落乌 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 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 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 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 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 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 正面的描写。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出昨夜热烈狂欢的气氛,呼应了上一 句“振袖倾鬟风露前”,意味悠长。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金山寺(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注】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 心。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中 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正是诗人经历的写照。B.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登临所见的景象。诗人想到自己的仕途 遭遇惊涛骇浪的冲击。C.最后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 山密布,诗人赞叹景色之美。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 诗歌将写景、咏怀融为一体。2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 “诗人赞叹景色之美”说法有误。“江南江北” 一句写青山 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 “山多”即愁多,苦多也。2三四两句中,“潮头一丈高”是虚写,“沙痕在”是实写,前者 乃是诗人看到现实中的沙痕而产生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壮阔景象的想象 与赞叹。五六两句中,“中泠南畔石盘陀”是诗人眼前的现实景物,属 于实写,而诗人由石盘陀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潮涨潮落,联想到“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虚写。这四句,虚实结合非常巧妙,且转换自如。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 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戎 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征。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 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B.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 “酬” 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C.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的“ 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 和表达情感上相同。D.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笑墙东” 的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表达了 “隐然眉睫间” 的豪放的悲壮情调。2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 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 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 . C【解析】“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诗人 祭酒 的虔诚,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 词人对屈原的凭吊, 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 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 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在情感 上更多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 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2 .“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 年华 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情 感极为深沉。辛 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用典故抒情,表达自己不 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 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情感悲愤 难抑。 (每点3分,手法1分,情感2分。意思正确即可)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宋)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答题的关键词是“表现 手法”和“分析”,因此,答题时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分析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卧病穷巷晚,忽惊骐马来。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O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3 .本联采用拟人的手法,说“江风”牵引着“驿舫”前行,“海雁”催促着诗人早寄家 书,使“风” “海雁”人格化,颇有情味;又使用了借物抒怀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 高大华美的“驿舫”、浩荡怡人的“江风”以及殷勤传书的“海雁”抒情达意,含蓄委 婉而又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希望友人一帆风顺早日抵达的美好祝愿,也隐约传达出 对友人奉命出使、衣锦还乡、显亲扬名的羡慕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诗句内容,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诗人借景抒情来抒发对友人的祝愿。句中的“弓I”和“催”赋予景物人的感情,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此题,要确定好艺术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写出使用这种 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5 .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释】高左藏使君高左藏,作者友人;使君,古时对州郡长 官的尊称。黔中即黔州。作者贬谪所在地。鬼门关即石门关, 今重庆市奉节县东。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 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 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二句下笔不凡,起调高昂。通过“一漏天” “似乘船” 的比喻,写黔中气候,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B.次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 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登高远眺,斟杯痛饮,醉意酣畅,表明 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C.下片首三句用“莫笑” 一转,词情再扬,突出几分傲兀之气。 又用杜牧“菊花须插满头归”典故,借这种老翁头上插花不入俗眼的举 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D.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 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借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 诗人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2这首词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表现手法上有何 异同?【答案】1 . A2同:都采用了 “直抒胸臆”的手法。本词“莫笑老翁犹气岸” “风流犹拍古人肩”等语句直接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胸襟 气度;苏词中“莫听” “何妨” “谁怕”等词句直接点出了作者从容泗 脱的心态。都采用即景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本词通 过黔中“一漏天” “似乘船”,写出了作者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 运屈服的胸怀;苏词借雨中潇洒徐行之见闻感受,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 挫折而不畏惧颓丧的性格。异:本词用典,苏词采用了 “双关”的手法。本词用谢瞻、谢灵运 戏马台赋诗之典,表现了作者直追古人的豪迈气概;末句“风雨”二字, 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 “起调高昂”错,应为“起调低沉”。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 为抑,先抑后扬。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 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 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 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 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相同点:都运用了直抒胸臆。本词,“莫笑老翁犹气岸”,不要 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风流犹拍古人肩”,英雄直追古时风 流人物。这两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认为自己仍能 追随古代英雄,建功立业。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上阕“莫 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 平生”,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 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 我的一生!直抒胸臆,写出自己不怕风雨,吟啸徐行,任凭风吹雨打的 风流与洒脱。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本词“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 破船上,借路上的景色,写出所处环境的恶劣;苏词,“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写出了作者在路上遇到雨的情景,借雨后 微冷、斜阳残照之景,写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希望,不因被贬谪而沮丧 的旷达。不同点:木词,用典,“戏马台南追两谢”,巧用晋诗人谢瞻、 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写出了想追随“两谢”驰马赋诗的豪迈气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运用了双关,“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 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此处的“风雨” “晴”均为双关,“风雨”为语义双关,“晴”为谐音双关,写出了自己不畏官场上的“风雨”,依 然故我的洒脱与不羁。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鹰杜甫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迭远游。在野只教心力破,于人何事网罗求?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蹲注。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注:M ( g 0 u)鹰,指调教于臂横之上的鹰;精,皮制袖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画面描绘极富立体感,在清秋时节,如雪似玉的白鹰傲 立雄视,恣意远飞,身姿矫健。B.颔联中运用反问,写猎人网罗白鹰,白鹰竭尽心力挣破罗网, 从而突出白鹰神奇而灵异的特点。C.颈联写白鹰天下无敌,百战百胜,不甘任人驱使,既表现了它 外在的勇猛又表现了它内在的桀瞥。D.尾联运用典故,写白鹰遨游九天,使大鹏望而退避、野兔深藏 不出的雄姿,笔调高扬,意味深远。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说说诗人是如何借白鹰寄托心 志的。(6分)【答案】1.( 3分)B ( “白鹰竭尽心力挣破猎人的罗网,表达对猎人行为的强烈不满。”理解错误)2(6分)借白鹰雪飞玉立、恣意远飞的形态,表达对高洁品格的 坚守和对自由的向往;借白鹰耻于下情,表达诗人不愿寄人篱下、被束缚的傲骨;借白鹰使大鹏退避、野兔深藏表达诗人不畏强敌的勇毅,不欺凌 弱小的正气。(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首先理解题目“全词以'愁'字贯 穿始终”,但纵观全词,只在尾句有“浓愁”直抒胸臆,那么前面应是间接抒情,根据 词句结构找出间接抒情的所在即可。前两句写景,渲染和暖温馨的氛围,“已觉春心动” 恰是引出下文的愁情;中间“酒意诗情谁与共” “山枕斜欹”的生活细节正是闺阁女子 思念丈夫的典型情态动作,慵懒至极、无精打采的形象体现出不可化解的愁情;最后,“浓愁”直抒胸臆,表达愁情。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6 .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的黄莺赶走,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 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 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 的心情。一个女子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中,注定要以泪洗面,充满愁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金诗中,黄莺的啼叫声惊醒了女主 人公思念丈夫的美梦,于是将其从枝头赶走,可以看出是借事抒情;刘诗,由落日、空 庭、满地落花等景物可以得出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考生要先准确界定抒情方式,然 后做出具体分析。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送友人薛涛水国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6 .烘托。前两句写送别地点的秋景,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烘托了送别悲凉的心境,表 达了惜别之情。运用叠词。秋色“苍苍”,凄清苍茫,烘托出离别的悲凉心境,运 用叠词,具有音韵之美。比喻。离愁别绪有如千里关塞一样绵长,生动地表现了离 别苦痛的深沉和对友人别后的思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 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再结合诗歌中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 内容。通读全诗可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的是凄清苍茫之景,更 引发了作者因为友人的离去而产生的悲伤之情,这是烘托的写法;“离梦杳如关塞长” 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离愁的深重;从用词角度看,“苍苍”二字运用叠词,一 是增强诗歌的音韵美,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这种 情绪正如眼前之景一样苍茫深广、无法摆脱。据此组织答案即可。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飕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 忙。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赏析。8 .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 “收”等字,游人缓步 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 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再如“正莺儿啼”三句,营造 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 “小园”一带 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 满盎然的意兴。【解析】宣首先读懂全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的使用。词开始的“绕树”两句, 写所见烂漫春光。词人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 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岸齐平,春到农村。接着“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 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有桃花红”三句,诗 人运用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突 出绚丽的色彩。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游人缓 步其中。词的下片“远远”四句,词人移步小园转向远处一带的围墙,在墙内隐现出茅 草小堂。在墙外小桥流水不远,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显然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偶 然”二句,写词人突然萌发了酒意,赏春也须酒助兴,然后乘着一时的兴致,再步行着 翻过东边的小山岗。“正莺儿啼”三句:莺啼燕舞,蝴蝶采蜜忙。它们最能代表春天, 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本词描写春光时,百花、虫鸟,动静结合,交相映衬,渲 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绘出整个大 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写出了春天 的盎然生机。整首词通篇写景,寓情于景,描绘了 “小园” 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 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宇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回答本 题时,应从动静结合、白描、寓情于景、色彩的选择、词语的准确生动等角度回答写景 手法,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点作答即可。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 连昌宫就座落在这里。山中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 严重破坏,景象荒凉。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鉴赏本诗。8.诗中描写萋草、花自落、涧水、鸟空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清的氛围,衬托诗 人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情与景,也是考查诗歌的手法借景抒情。要解答描写了 怎样的景,首先要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图景,一般 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特点的画面”。分析出怎样的情,则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诗 中所描写的意境;二是全诗的主旨;三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说理解作品的 内涵时不能脱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本诗中,作者描写萋草、自落的花、涧 水、空啼的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寂静、凄清的氛围,再结合小注,安史之乱中,这里 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可以推知,作者写这样萧条之景是为了衬托诗人国破山河在、 花落鸟空啼的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傩名。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 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 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 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 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 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 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送王昌龄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夜来莲花界,解衣沙鸟鸣。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另L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案】“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 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 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 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 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 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

    注意事项

    本文(【考点解密】2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