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同步练习-统编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97885152
资源大小:18.9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同步练习-统编版(含答案).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同步练习-统编版(含答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 .燕云十六州长期被辽占领,众多汉人生活于此,其中一些还在辽担任官职,受到重用, 甚至出现了“汉官不思归”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辽朝文字体系已经成熟B.三省六部制度初步确立C.民族交融趋势逐渐加强D.辽宋经济交流十分密切2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 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北宋金南宋西夏A.B.C.D.3 .北宋建立后,首先削减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 职务;再将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收归朝廷;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另设“通判”职。 这些举措旨在A.变革地方行政体制B.惩创五代而矫唐末之失策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建立完善的监察官吏体系4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二者忆我们一度较先 一百平宿我们一£3后; 现比衣与善度处飞.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十一届二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A.B.C.D.5 .北宋著名学者李靓认为富人是“心有所知,力有所勤,夙兴夜寐,攻苦食淡,以趣天时, 听上令也。”南宋思想家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这些观念的出现, 反映了宋代()A.重农抑商政策调整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奢靡享乐风气兴起6 .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 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前朝的经验7 .元代杂剧多采用“曲白相生电的表演形式,即以唱曲抒情、宾白(说话)叙事,交代故事 情节。据此可知,曲白相生”()A.迎合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B.标志了杂剧表演走向成熟C.有助于塑造舞台艺术形象D.明确了杂剧表演角色分工8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少数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B.C.D.9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特别是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你想要查阅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应用,下列哪部著作为首选()A.齐民要术 B.唐木草C.九章算术 D.梦溪笔谈10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 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 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地位卑下,大受批判C.属于市民文化,受士大夫排斥D.雅俗共赏,流传至今11 .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126万贯。这说明A.茶业生产规模化与商业化B.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C.商业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D.商业发展推动国家政策调整12 .唐代以前的都城建筑结构大都是封闭式的,其目的是为了防卫都城的安全。宋代以来, 都城建筑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这说明()A.中央集权高度集中B.君主专制加强C.商品经济活跃D.理学思想影响13 .宋代印本小说有两大消费市场:一是文言小说读者群,包括上至皇帝,中层的一般士宦, 下至太学生与州县学生;二是包围其外的白话小说读者群,文人士大夫也进入了这一消费群 体。宋代一般印本书每册仅约三四百文,小说定价还要低廉。由此推知当时()A.商业发展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B.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了婚变C.印刷术发展助推世俗文学繁荣D.印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14 .北宋太宗时期,在枢密院历任长贰之职(正副职位)的19人之中,与太宗藩邸具有渊 源关系的一共6人,居三分之一;不过,若从曾经独自担任枢密院首长的官员来看,却共有 5人之多。由此可知,宋太宗时期枢密院长官的任用()A.具有浓厚的家国一体色彩B.体现了用人途径的多元化C.意在限制相权以加强皇权D.延续了宋朝重文轻武传统15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吠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16 .汉唐期间,漕运为东西方向,由东至西;唐宋期间,漕运变为东、西北方向,由东南向西北; 元明清时期,漕运却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古代漕运空间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B.社会救济救助的需要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D.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二、材料分析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为了扩大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用全国统一的标准选各级官吏,用 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源自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土人治国的强烈需求。 隋朝创建科举制初始,考试从形式到内容既有鲜明的制度创新性,又有显著的文化继承性; 以综合素质考核为主,考试和荐举并举,科目设置比较全面根据专业需要采取与各科相适应 的方式;具有厚重的儒家文化特色,重孝重德,重礼重义,重点突出,各有侧重,符合政治 用人的一贯标准。隋朝实行的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 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体系。摘编自何宗海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及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宋大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者试之上, 使科举取土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逐级升考、比较严格。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土时 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 试。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学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 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内。摘编自贾志扬著宋代科举材料三在19世纪西方文明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个人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较之西“野蛮”的东方往往被视为停滞不前。为了纠正西方关于中国人“死守传统”的印象, 丁魅良多次强调科举制中所体现出的“进步”元素。一方面,中国人自幼年开始读书,经历 各个阶段,向秀才、举人、进士等更高层次不断努力的过程,体现了个人对“进步”的追求: 另一方面,科举制经历不同历史时代,其考试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完善,体现了该制度本身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科举制也在制度层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摘编自王剑论丁期良对中国科举制的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科举制产生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中所体现出的“进步”元素。18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唐朝、宋朝)的对外贸易图。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图2图3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对外贸易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参考答案1. C2, B3. B4. B5. C6. C7. C8. C9. DIO. Cll. D12. C13. C14. B15. C16. C17 . (1)隋朝实现大一统;土族地主走向没落,庶族地主参与国政;隋朝统治着热爱传统文 化,具有满足儒家读书人治国热情的社会责任感;传统选官制度中的考试与考核留下了值得 借鉴的经验;符合治国需要的儒家思想提供文化条件。(2)分层次考试;政府主导;注重实用性;考试与选拔官员相结合;范围扩大;避免姻亲 关系。(3)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将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 了统治基础;利于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形成。18 .图1呈现出的对外贸易的特征是陆海并举,全面繁荣。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 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吸引了大量波斯、阿拉 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 多地区,故图1与唐创相符。图2呈现出的对外贸易的特征是陆路为主、海路发端。西汉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与中 亚,西亚甚至欧洲发展贸易,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甚至印度进行贸易,当时 与朝鲜半岛、日本的贸易往来更是十分颗繁,故图2与西汉相符。图3呈现出的对外贸易的特征是海路为主,陆路中断。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 战争频繁,陆上丝路受阻,宋代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泉州是重要 的海港,政府设“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故图3与宋朝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