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97886761
资源大小:36.0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 层。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 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 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 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 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 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 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 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 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 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 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 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 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 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 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D.与日俱增熙熙攘攘纷至沓来耳目一新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当,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运河航运转型发展、沿线名城 名镇保护修复统一起来,扎实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B.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运河航运转型发展、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生态 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扎实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C.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运河航运转型发展、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生态 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扎实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D.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运河航运转型发展、沿线名城 名镇保护修复统一起来,扎实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特色,请简要分析。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其主要成 分是氯化纳,当食盐在人体内形成溶液后,就会分解成为钠离子和氯离 子,®o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 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 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然而,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病风险。 ,高 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 水增加而发生肿脉,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 ,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高盐食物就是指每100 克含盐量,1.5克、每100克含钠量,0.6克的食物;中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 为克、每100克含钠量为克的食物;低盐食物则是指每100克含盐量 <0.3克、每100克含钠量V0.1克的食物。根据这组数据,大家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 加以比对。21 .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治学态度展现中华民 族的精神境界。B.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 福的明天。C.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瞥不 驯的心性。D.老师讲课时候说,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掌握,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 题赶紧问。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七、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 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人生会有很多困境,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和家人、同学、老师的矛盾,甚至 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都需要我们去突围,走出困境,走向一片新天地。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或者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 名。参考答案:1. B2. A 3. B 4.“乡土社会”人口的流动率小,而“后乡土社会”乡村人口大量 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乡土社会”中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后乡土社会”中农业 已经不再是农民主要的生计模式,而变成了农业加副业的兼业模式。5.土字的基 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乡土中国 ,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 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知,“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 描,即不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故选Bo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我 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 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可知,“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 工协作”应该是法理社会的特征。C.“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由材料一第六段“乡土社会里从熟 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 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可知,这里并没有说“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 约”。DL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是要说明在 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 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可知,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并 没有被现代化所取代。故选Ao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据的能力。“乡土社会''特征包括: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 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但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人口流动率小, 生活富于地方性,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A.体现了 “乡土社会”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的特征。B.是与外界完全的隔绝状态,而由材料一第二段“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可知,乡 土社会的隔绝不是绝对的。故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C.体现出“乡土社会”的“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特征。D.体现出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6 . A7. B 8.文本一中的“梅”主要代表的是美的意境。作者寻求的是“风雅”,同 一女子踏雪而行,即便寻不到梅花,有“白雪红梅”的意境,那就是寻着了。文本二中的“梅”主耍代表的是不屈的傲骨、刚毅博大的灵魂。踏雪寻梅,临水看幽 姿,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坚贞和神韵,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9.将江南 的花时与北方的花时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南的花开得缠绵、凋谢得缓慢。将平冈之梅与梅花山之梅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山之梅的品种多,开起来有繁复之 美。将“我''种梅与范石湖种梅进行对比,表达了 “我”对难以尽得梅趣的惋惜和对梅的喜 爱之情。【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旨在突出江南地气温暖的特点”错误,依据原文“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 来早早晚晚、缠缠绵绵“可知,突出的是江南的梅“花时绵延无尽”。故选Ao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赞美了张岱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同时指出了赏梅对于有品位的人而言是极大的 乐趣”错误,引用佚名诗,赞美的是无名氏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而且赏梅是极大的 乐趣,也是说这位无名氏的。故选Bo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一中“看梅花,最好是一个人,像陆游那样满山胡转悠,酒梅花下,脑海里就出 现幻觉,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我。若要风雅,又最好是同一位女子,一起踏雪而行。 即便寻不到梅花,回头望时,女子罩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里的鹤敞,脚上蹬掐金挖云 红香羊皮小靴,站在雪地里,冷艳如傲雪红梅,那就是寻着了、分析可知,寻到美 的意境就是寻到美了,文本一中的“梅”代表一种美的意境。文本二中“古往今来,人们踏雪寻梅,总是向往临水看幽姿说的是古人寻梅是追 求人格,“仁立于溪岸的梅树下,望见水中的寒枝疏影时,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 梅的坚贞,梅的神韵。他们才那样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不能自己“,踏雪寻梅,临 水看幽姿,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坚贞和神韵,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可知文 本二中的“梅”代表的是一种不屈的傲骨、刚毅博大的灵魂。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来早早晚晚、缠缠绵绵。凋谢时,却不很决然。不 像北方,一夜西风,便是落红无数”,将江南之梅与北方之梅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南 梅花开得缠绵、凋得缓慢。“平冈多白梅,似乎单调了些,终不及梅花山的品种多、将平冈之梅与梅花山之梅进 行对比,突出了梅花山之梅的品种多,开起来有繁复之美。“宋人范石湖爱梅他的玉雪坡上,栽有数百株梅。第二年又治了一个范村,以其 地三分之一种梅”“我也曾养过梅花”,因为事务缠身和搬迁住址的原因,种的梅花早 已干涸枯朽,“我与梅花终是无缘,不如石湖之尽得其趣",将“我”种梅与范石湖种梅 进行对比,突出了“我”难以尽得赏梅之趣的惋惜,也表达对梅的喜爱之情。10 . CH. B 12. B 13.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 的风俗,而且用兵的谋略和才能,当下也没有超过他的人。”徐陵有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几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 (食用)缺乏、断绝了。14.为人清廉;关爱亲属,孝顺父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 不畏强权,积极谏言。【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 来的吧。”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 知道寒暑。”“嘲陵日”“日”后停顿,排除AD;“为魏”作状语,修饰“始制礼仪、状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o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不一定 是最年长。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错误,原文“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 辞讼,大臣莫敢言者”,是直兵鲍僧睿抑塞辞讼,张冠李戴。故选B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然”,这样;“悉”,熟悉;“将略人才”,用兵的谋略和才能;“过”,超过。“贫匮”,贫穷;“寻”,不久;“致,导致;“乏绝”,缺乏断绝。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得出为人清廉。由“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 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得出关爱亲朋好友。由“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 “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 卿复知寒暑。得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由“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 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 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得 出不畏强权,积极谏言。由“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 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得出孝敬父母。参考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郑县人。徐陵八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 纵横家的口才。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北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 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 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 魏收很惭愧。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 就吃粗食穿布衣,好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 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齐准许他返梁,始终被拘留不放。绍泰六年,徐陵任散骑常侍。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荣,权势压 倒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议论的。徐陵听说 这件事,就写奏章弹劾,让御史台的属官跟着他,带着奏案上朝。世祖见徐陵身着朝 服庄重严肃,像不可侵犯的样子,也随之严肃面孔,端正坐姿。徐陵上前宣读奏章, 当时安成王陈顼也正侍立殿上,仰望世祖皇帝,脸色骤变,冷汗直冒。徐陵叫殿中御 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安成王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上下为之 肃然。高宗陈顼继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待到朝中议论北伐,高宗说: “我已经决定伐齐,你们可以推举元帅。”大家都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要,共 同签名推举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 将略人才方面也没有超过他的。”于是一连争论几天都决断不下。后来都官尚书裴忌 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紧接着说:“不只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良副。” 这天,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裴忌监军事,于是攻取了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 摆设酒宴,举杯对看徐陵说:“奖赏爱卿知人善任。”徐陵在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 十七岁,谥号为章。徐陵秉性清廉简朴,家资无所积累,所得俸禄与亲族共享。太建 年间,领食建昌县,县民送赋税米粮到了水边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 领取,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他就是这样来 周济他人。世祖、高宗时,国家有重要文章,都由徐陵草拟。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 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15 . B16.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境,抒 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他半夜 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 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的考查。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这四句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 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并没有描绘色彩。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人睡”错。由"眼前万里江山”可知,作者不能 入睡的原因是忧虑国事,而非“动物猖獗,秋风凉薄”。D项,“纯用白描”错。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并非白描。故选Bo16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意境情思”"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 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描绘的是萧瑟的自然画 面,表现出萧瑟破败的意境。“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突出诗人为国事操劳但没有落得个好的下场;“布被 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崇高理想和报国情怀。17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纵”"凌""顷幽"“胜负”。18 . A19. C 20.修辞上,使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运河 古镇的贯通姿态;句式上,使用短句和整句短句,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表现出 了大运河古镇的齐整面貌。【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大幅提升:提升 的幅度很大。文中所讲的是指结果,而非过程,应选“大幅提升”。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穿梭不息:形容来往频繁,交流密切。也可以 形容马路上的车流、行人来往不断。此处形容船队,又有“南来北往”,强调来来往往 很频繁,应选“穿梭不息”。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蜂拥而至:贬义词,像一窝蜂似地拥来,形容很多人乱 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此处形容游客纷纷到高邮古城来游览,应选“纷至沓来”。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意思是说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 一样,感到很新鲜;用法一般都是“让人耳目一新”。此处指古渡公园出现了崭新的面 貌,应选“焕然一新”。故选Ao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后文三段依次讲的是运河航运,沿岸名城以及生态保护三个方面,应 按此顺序排序。“扎实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句式杂糅,应当改成“扎实 推进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各项工作''或者”是扎实推动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 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项。故选Co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画线句“河为线,城为珠,线穿珠,珠带面”,从修辞上看,此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河” 比喻为“线”,把“城”比喻为“珠”,写出了大运河贯通各城的姿态;“线穿珠,珠带面” 一句运用顶针手法,“珠”字收尾相接,强化了“河”对“城”的联通作用;从句式上看,这四个句子都是三个字构成的短句,四个短句构成整句,句式整齐, “线小珠”的反复出现和顶针的手法使得句子富有音韵美,表现出了大运河古镇的齐整 面貌。21 . B22.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 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 (意思对即可)【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中重要词语含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家”是代词,但不限定范围。A. “大家”指的是大方之家的意思。B.“大家”为代词,但不限定范围。C.“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D大家”为代词,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 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 来应付的。于是,"士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 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 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 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 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 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 重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 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 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 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 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 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 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 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 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 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 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 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 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 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一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村落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人口流动率小,人们的往来也疏少,他们的生活 富于地方性,三家村就是典型的相对孤立和隔膜的村落代表。B. “乡土中国”是指过去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它支配着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C.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个概 念也可以称作“有机的团结”的社会和“机械的团结”的社会。D. “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 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的人们,彼此“熟悉” 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特色。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 没有陌生人的“熟悉”社会。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 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乡村社会的 自有特质越来越不明显。3 .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村从“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化。5 .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二、文学类阅读一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聊赠一枝春赵利辉江南的梅花,随处都有,我独爱江苏南京梅花山的梅。梅开的时节,大抵都是腊梅已经开过了。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来早早晚晚、 缠缠绵绵。凋谢时,却不很决然。不像北方,一夜西风,便是落红无数。江南的花朵 和人一样,都有着拖沓的性子,要谢了,犹在枝头上香。所以,远远地闻着香来,蓦 然看见清灌枝干上,绽放着几朵腊梅,透出一股清冷,我心中就生出无限的欢喜来。“闻道梅花诉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前一放翁。”看梅花, 最好是一个人,像陆游那样满山胡转悠。把酒梅花下,脑海里就出现幻觉,每树梅花 前都有一个我。若要风雅,又最好是同一位女子,一起踏雪而行。即便寻不到梅花, 回头望时,女子罩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里的鹤敞,脚上蹬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站 在雪地里,冷艳如傲雪红梅,那就是寻着了。红楼梦里写,贾母看黛玉这般模样 儿,忽见宝琴披着凫属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喜地忙笑道: “你们瞧,这山坡上配着她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梅花,像个什么?”鸳 鸯笑道:“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州画的艳雪图。“江南看梅的地方,平冈亦是个好去处。这里土厚石多,因自然增累成冈。水滨沙洲, 遍植梅花,别无杂树。花开时节,蔚然如洁白落雪,故名“平冈艳雪: 从前的人种梅 花,非得成林,方才尽兴,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处赏梅之地。平冈多白梅,似乎单调了 些,终不及梅花山的品种多。从腊月到正月,梅花山上的红梅、宫梅、青梅、墨梅、 朱砂梅次第开了,置身花海,清冽之气萦绕,人也觉得脱尘出俗。山上多小树,梅枝 横斜疏瘦,贵气如大观园里的女孩儿家。故而梅花山的梅,以韵胜,以格高。晚明张 岱的小品文里,曾录有一首佚名诗:“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千劫, 犹爱梅花不归。'这无名氏,大约是一个游方人士,功名利禄,于他都是很无趣的吧, 唯有每年的梅花,是他逗留在此的最大乐趣和寄情。宋人范石湖爱梅,写过一本梅谱,把天下梅花按花色产地成谱。他说:“学圃之 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他的玉雪坡上,栽有数百 株梅。第二年又治了一个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种梅。“吴下栽梅物盛,其品不一, 今始尽得之。” 我也曾养过梅花,盆是无锡的紫砂盆,讨梅花山的苗枝。一个冬天里,埋下了朱砂梅、 绿萼梅、腊梅、宫梅。为了些膏腴好土,平日里的厨余全部摇身一变,奇货可居。将 鱼骨、贝类、虾壳、豆渣埋进土里,渐渐地这成花肥。就连法海和尚“藏身”的蟹壳, 据说也是极好的花肥。为收集这些肥料,我很费了一番心思。每日里,洗鱼剁肉的荤 腥水、淘米水,也要沉淀下来,傍晚端到院子里去浇灌花木。第一年,梅的枝干尚没 有姿态,却眼见得花苞满身了。第二年,到了数九天,寒月照着,疏影映照墙壁,那 梅株也不曾有什么旁逸斜出,然而却勾得我一日里去看上几回。到末了,俗务缠身, 一月看一回,渐渐地不再相见。自我辞了南京的工作,回到西安后,曾托邻居去探望 过我种梅的院子。她说花圃里的梅株,早已干涸枯朽,无一物可取,就是紫砂盆,也 给猫儿撞下了窗台,摔碎了。我与梅花终是无缘,不如石湖之尽得其趣。所幸的是,她每年都会去梅花山赏梅,愿意将她的视频分享给我。这令我不禁想到, 有一年早梅初开,陆凯给长安的范晔寄去一枝梅花,并附了一首诗:“折花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文本二:临水而栖是需要勇气的,远山幽水,村野桥边,原是寂寞所在,更兼雪虐风饕,浪击 涛打,环境往往奇诡险恶,而梅似乎并不理会这些,依旧临水兀立,默默蓄积起对春 的憧憬。这使人常常想起一些清雅的身影。那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隐居于西 子湖畔的孤山下,以种梅养鹤为人生乐趣。而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尽管遭受种种邪 恶势力的排挤打击,却宁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决不向权贵卑躬屈膝。“一枝清影 写横斜”,做一棵水边的寒梅,寂寞固然是寂寞了点儿,但有雪磨砺它凌寒的气节, 有水勾画它不屈的傲骨,又怎能说不是一个刚毅博大的灵魂。由此看来,古往今来,人们踏雪寻梅,总是向往“临水看幽姿 也就不难理解了。其 实,山远水幽,险道盘山,崖危壁绝,临水看幽姿也并非轻而易举。故此,往往只有 那些志趣高洁的文人雅士,才肯冒着飘舞的雪花、凛冽的寒风,手持竹杖,顶多骑一 头瘦骨嶙峋的毛驴,踏着昏黄的初月,一颤一拐地步入幽谷芳涧。而当他们历尽千辛 万苦,仁立于溪岸的梅树下,望见水中的寒枝疏影时,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梅的 坚贞,悔的神韵。他们才那样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不能自已。寒士寒梅,同是一寒, 感情与心灵也就容易沟通了。而那天景天趣,无限的江山风月,自然而然会化作胸中 的诗文与丹青,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摘编自方叶临水而栖)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叠词“早早晚晚、缠缠绵绵”写江南的梅花开起来不分早晚、连续不断, 旨在突出江南地气温暖的特点。B.文章引述红楼梦中贾母与鸳鸯的对话,是以红梅衬宝琴的画面与双艳图 侧面赞美梅花之美,十分巧妙。C.作者为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交代了自己种梅的情况:选用无锡的紫砂盆、 梅花山的苗枝,讴有营养的肥。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陆凯的诗,一方面以之类比邻居向自己分享赏梅视频的事,另 一方面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文本都引用了陆游的作品,写陆游爱梅赏梅,其用意有所不同,文本一强调 赏梅的态度、做法,文本二则赞美梅的品格。B.文本一引用张岱小品文里录的佚名诗,赞美了张岱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同时指 出了赏梅对于有品位的人而言是极大的乐趣。C.范石湖就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他辟土地种梅、搜罗各种梅树栽种之事,他写的梅 谱,以及他对梅的看法,都体现了他对梅的爱。D.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很恰切地对应了“临水看幽姿” 之意,表现了梅花的高洁。8 .两个文本都提至旷踏雪寻梅、其所寻之“梅”各主要代表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9 .文本一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陵,字孝穆,东海郑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 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 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 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 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 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 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兔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 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日:“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师。” 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日:“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 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日:“臣同徐 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 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 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 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 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 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B.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 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C.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 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D.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 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可以表示授予 官职。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 承。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 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 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 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 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14 .简要分析徐陵的性格特征。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5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B. “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六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 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人睡,浮想 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16 .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两句写作者任凭一叶小舟随意飘荡在宽阔的江说上,超然悠怡然而乐。(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来表现琵琶 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3)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 ”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扬州高水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