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榜样的力量(第二季)》观后感3篇.docx
-
资源ID:97888061
资源大小:15.3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榜样的力量(第二季)》观后感3篇.docx
2023榜样的力量(第二季)观后感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 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热播。第三集聚焦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元勋孙 家栋,讲述其倾注于我国航天事业数十年的故事。党员干部 要致敬孙家栋同志,永葆初心,砥砺前行,充分运用自身本 领纾民难,解民忧。致敬孙家栋,初心不忘,矢志不渝。“国家需要,我就去 做。”孙家栋用他忙碌充实的一生践行着这道掷地有声的誓 言。斯大林金质奖章见证着他的少年勤学,星穹中的颗颗卫 星印证着他的青年担纲,从导弹到卫星,从嫦娥到北斗,国 家的需要永远是孙家栋前行的方向。虽已年过耄耋,孙家栋 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他仍向苍穹寄深情,仍为祖国育新星。 党员干部要向孙家栋致敬,致敬他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 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不改初心与人民群众的福祉紧 密相连,将自我理想的实现与祖国事业的腾飞密切相融。要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本的事业观,积极响应国家需要,积极倾 听百姓心声,积极解决群众问题,小事也是功,点点滴滴都 是绩,人民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奖章。致敬孙家栋,敢于任事,勇于攀登。欧阳修曾说“遇事无 难易,而能于敢为“。孙家栋便是敢为的人。1967年,钱学 森点名让他担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他当仁不让。 1985年,中国运载火箭将承揽外国卫星的发射任务,他担任 中美商业卫星发射谈判代表团团长。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 工程,他以75岁高龄一力承担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孙家栋敢做事,也敢冒着风险做决定。拆除“东方红一号” 上部分毛主席的金属像章是他提的,对中国第一次试验通信 卫星姿态再调5度是他签的,北斗一号卫星平台转而采用东 方红三号卫星的三轴稳定平台是他定的。党员干部要向孙家 栋致敬,致敬他勇挑重担,砥砺前行。要练实基本功,争做 “多面手”,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要切实为祖国奉献, 积极为人民服务。致敬孙家栋,着眼全局,考虑长远。“不谋万世者,不足 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孙家栋是“会做事” 的人。“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着“,孙家栋牢牢 把握住当年对人造卫星的要求,力排众议,确定“卫星的首 要任务是上天“,让大家接受了他的可行性方案。他担任北 斗工程总设计师,带领北斗人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 “三步走”发展战略,从中国用户到亚太地区用户再到全球 用户,既契合国家发展,又稳扎稳打。他制定的核心技术自 主创新不受制于人这条底线也成为北斗系统的“生命线”, 是北斗系统自主发展的灵魂所在。党员干部要向孙家栋致敬, 致敬他放眼全局,目光长远。要多思、多学、多问,不断提 高战略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在守正创新中成为堪当民 族复兴重任的优秀党员干部。2023榜样的力量(第二季)观后感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 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正在播出,该节目 讲述了林占博、吴天一、孙家栋、黄宝妹等先进典型的感人 事迹。“马背院士”吴天一在青藏高原守望了一条路,开辟 了一条路,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广大党 员干部要向吴天一同志看齐、学习、致敬,不断涵养为民情 怀,保持不畏艰险的奋斗韧劲,甘于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 中不断奋斗,努力创造出光荣的成绩。致敬吴天一同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我要攻克高原病”, 一个决定引出的是吴天一院士在青藏高原一生的坚守。在青 藏铁路建设期间,他奔波在铁路沿线,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 护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建立了全面科学的卫生保障措施和急 救方案,并编写发放科普手册,创造出无一人因高原病致死 的医学奇迹。青海玉树地震时,年逾古稀的他义无反顾前往 灾区,白天治病救人,晚上给各地医疗队讲解高原病的救治 知识,尽全力拯救群众生命,保障人民健康。吴天一院士用 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像吴院士 一样涵养为民情怀,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的奋斗目标,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 民之策,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致敬吴天一同志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从踏上高原那一天 起,半个多世纪里,吴天一院士始终在与缺氧、高寒等恶劣 的环境作伴。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他不畏艰险,克服头痛、 胸闷、失眠、腹泻和呕吐等高原反应,骑着马,赶着驮满仪 器的耗牛,深入牧区开展高原病普查。几十年的科研工作, 他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四个省区的大部分高海拔 地区,诊治过上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提 出了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一一“青海标准”。全身14 处骨折,双眼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吴天一院士的身 体被高原无情摧残,但他仍深深迷恋着这片土地,扎根高原 从医50多年,默默守护着青藏高原的万千生命。作为党员 干部,我们要学习吴天一院士的奋斗精神,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勇挑重担, 砥砺前行,争做时代的攀登者和奋斗者。致敬吴天一同志悬壶济世的无私大爱。他为高原医学这份 伟大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一家三代四口人也跟随他扎 根高原,共同为高原医学发展做贡献。吴天一院士是胸怀高 原的赤诚之子,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把获得 的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一一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全部奖 金15万元捐献给了汶川地震灾区,用于灾区救援及重建。 如今,近90岁高龄的他拒绝了海外知名大学的邀请,依然 住在他热爱并为之奉献了半个世纪的青藏高原。无私奉献是 共产党人的人生底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甘于奉献,要深入 一线了解民生疾苦,把吃苦当成考验、当成磨炼,以无私奉 献的精神着力解决好群众的现实困难,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 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023榜样的力量(第二季)观后感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 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社 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热播。第一集聚焦全国优秀共 产党员、国家菌草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之 父”林占厚,讲述其为扶贫事业奋斗终身的故事。党员干部 要对标林占培同志“全心奉献,利国利民”的初心,运用自身本领为社会事业谋实效、出实招、干实事。用真力“科技扶贫”,使自身优势转成实践效能。“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有责任 帮助他们从贫困当中走出来。“扶贫是林占博研究菌草技术 的初衷之一,因为种菇半年就能收成,可以更快地增加收入。 没人做过的菌草技术,他却成功研发。考虑到中国的贫困山 区很少有适合种菇的阔叶树,林占博花费14年研究出菌草 技术后将其无偿捐出,并且亲自下乡教农民们用菌草进行种 菇,给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各项政策促使科技 下乡、人才下乡、财政下乡、资源下乡,面对贫困落后地区 的现实环境,我们不能简单走形式、摆样子、趟过场,要杜 绝虚化弱化、空转缺位、压力递减等不担当不作为的情形, 深刻感悟林占熔同志科技扶贫的“真用力”和“用真力”, 穷尽毕生所学,传授全部本领,让“造血”扶贫更加持久、 更加深沉、更加有力。用真心“为民谋利”,把人民至上摆在突出位置。“心 中想着老百姓,就会有办法。”这是林占嬉同志说得最多的 一句话。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传递幸福,不以闽 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20世纪90年代末,林 占博开始加入援外队伍,先后前往多个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异 常艰难的实验条件,将菌草技术推广开来。目前该项技术已 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难题提供 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千 方百计帮群众解难,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 忧,这应该是党员干部的工作标准。我们要深刻对标林占博 同志的为民情怀,从不说自己要得到什么,只想着自己能为 人民做些什么,将其深深植根于自身实际工作中,立足于人 民群众,依托于人民群众,造福于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为民 谋责、为民谋利、为民谋福。用真情“开辟事业”,将奋斗终身置顶毕生追求。”为 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是奋斗一阵子,而是奋斗终身。”如 今,马上80岁高龄的他,仍在挑战新的“不可能”一一黄 河流域生态治理。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在黄河两岸筑 起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奋斗终身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每一名党员入党时,都会 举起右手,在鲜红的党旗下向党庄严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 业奋斗终身。这应当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中的“置顶信条”, 作为毕生追求的一项事业,融入自己的深情、浸入自己的汗 水,把利国利民的工作一以贯之,做这一生最愿意做的事业。 党员干部要学习林占博同志的奋斗终身观,不能只想退休躺 平,不思奉献事业,要将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 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最大的幸福,用真情回答“坚定理 想信念,必是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的价值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