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草原》(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统编版).docx
-
资源ID:97890658
资源大小:19.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课《草原》(第一课时)(大单元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统编版).docx
课题1草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草原景美、人美。2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勒、微、涩”,摘抄、积累描写草原景美的句子。3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的美景,并习得抓 住特点细致描写景物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学习 重难点重点:赏析文中优美语句,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学情分析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学生课前通过查阅草原的资料,建立起感性认识, 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辅助L多媒体课件。2 .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和花之 歌。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 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 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本单元这四篇文章, 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 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 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3 .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番草原风光。播放课件,歌曲天堂,初步 感受草原的美丽。背诵敕勒歌,介绍一下你看到的草原美景。对比老舍先生看到的草原,有什么不同?4 简介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1 .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生字的书写。2,听写词语。两名学生板书,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听写后出示答案集体订正,练习书写容易出错 的字词,重点指导书写“勒、微、涩”。第一组:一碧千里勾勒渲染 翠色欲流第二组:襟飘带舞响成一片礼貌羞涩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预设】检查读写,教师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和写法。3 .课件出示词语:蒙古包。出示图片和资料介绍有关蒙古族特色的事物。企ng蒙(蒙古包)(内蒙古)加ng蒙(启蒙)(蒙羞)mQng蒙(发蒙)(蒙骗)4 .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分类指导书写:“陈、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毯、腐”。注意半包围结构的写法。5 .自读句子,弄懂词义。(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一眼望去全部都 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 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飘舞的衣襟衣 带)6.同学们,大家课前已经自主预习了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相机出示课件: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2)小结:阅读课文时,同学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巧妙。老舍 先生就如一位出色的导游,通过移步换景,由景及人,为初到草原观光的人们精心勾画出三幅美丽的画卷, 令我们初步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学习任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哪些风貌呢?自由读课文,读后试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 概括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2 .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1)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者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境 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来收束全文。(梳理顺序:初到草原一一远迎客人一一热情相见一一盛情款待一一联欢话别)(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 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师:是呀,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是那样美!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哪些自然段让我们看到了景美,哪些自然段又让我们感受到草原人美?学习任务四:精读课文感悟草原风光之美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品味“草原风光图”,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1)感受蒙古草原自然风光美。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到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 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预设】: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草原风光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2.全班汇报,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子。(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通过图片或者展开想象,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并不茫茫”是什么意思?【预设】: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汇报展示。体会草原很绿很辽阔的特点。(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并说明原因。(通过阅读,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含义,感受用词的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仔细读,想一想: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什么 好处?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这是什么写法?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骏马和大牛是在回味草原的乐趣呢?(使景物更逼真,有感情色彩;使抒发的情感有寄托。)3,学法迁移: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的?找出来读一读。预设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抓住“那么”“总想”“满心”,感受情景交融间,作者内心的赞美与喜爱。)预设2: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抓住“绣”字,体会草原之美,进而体会作者内心的赞叹。)课堂小结:草原是人民艺术家老舍 第一次访问内蒙古时所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 散文(体裁)。作者以 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草原优美的 景色,还写了非常热情 的草原人。课文最后一句“蒙汉情深 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达了蒙汉人民之间的 深厚情谊。拓展延伸: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 呼伦湖和贝尔湖。乔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 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像一块漂亮的地毯铺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 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原,蓝天白云,碧草绿浪, 湖水涟漪,点点毡房,整个草原清新宁静。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在山坡上吃草的羊群,远 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 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鞭子,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 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 不叫人心旷神怡。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 秋风佛过,散发开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整 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冬天,这里经常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上了 洁白的盛装。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伦贝尔变成了白色的 世界,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呼伦贝尔大草原这片绿色净土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景致。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草原的夜色, 月光下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 头。弯弯的月亮悬挂在那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 满了繁星。河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 中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几个姑娘和小伙尽情地欢跳蒙古“舞”,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微风拂人, 草香袭人,月光诱人,水波捺人,鸟声动人。置身于她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梦境之中。随堂练习:1 .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1)这种竟界,现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境)(既)(2)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拔转马头,欢呼着飞弛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拨)(驰)2 .阅读片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无边的绿毯”是指 草原,“白色的大花”是指羊群;写小丘的线条“柔美”,作者联想到了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的中国画。3,圈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人 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 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答案: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在写景中融人感受的好处是: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物融人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 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