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新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docx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1壶是怎样传热的1、家庭中经常要烧开水,水烧开后需要保温。2、火在壶底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 分,从而达到壶身的传热。3、加热水平的金属丝时,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证明 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移动;加热倾斜的金属丝时, 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证明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 向温度低的部分移动,而不受金属丝位置的影响。4、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片上,加热铁皮的一边时,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 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向周围扩散。证明了热从金属片温 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加热铁皮的中心时,观察到金属片上的 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然后向四周扩散,证明热从金属 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5、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再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 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6、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一样。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 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7、传热的基本规律:金属的导热能力大于非金属,固体的导热能力大于液体,液体导热能力大于气体,相同或近似的物质,越致密导热性就越 好。58、洋葱是我们常见的蔬菜,在显微镜下观察紫皮洋葱会看到细胞壁 (细胞之间的粗线),细胞质(大液泡与细胞壁之间的部分),细胞核(颜 色最深的一点,在细胞质中的某处),大液泡(紫色的区域)59、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 位10多种多样的微生物60、泡菜是人们餐桌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开胃食品,泡菜变酸主要是由 乳酸菌引起的。61、酵母菌、乳酸菌、抗生素都是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的。62、有些微生物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服务。如酵母菌可以发面,用 于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酵母菌还可以用于酿酒。乳酸菌可用于制作泡 菜、酸奶等。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制作药品,生产疫苗等。63、蘑菇,木耳的细胞与一大类被称为“真菌”的微生物的细胞很相 似,因此,科学家将蘑菇和木耳也称为微生物。64、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 必需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的细胞内。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 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能引起多种疾病。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致病 菌。如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环境中。当我们的免疫力 强时,不易生病,而免疫力下降时,就容易生病。食品霉变十分普遍,大多数霉变会产生很强的毒素,造成人们食物中毒、致病或致癌。6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最先揭开微生物的奥秘。一天,一个制酒作坊的老板,心事重重地来到巴斯德的实验室,说他 的啤酒不知道什么原因变酸了。本来香味芬芳的啤酒怎么会变酸呢?巴斯德来到制酒作坊,闻闻那些 变酸的酒,从中取些样品,又从未变酸的酒中取了样品,一起带回实验室。他在显微镜下反复进行观察。发现在发酸的酒里有两种类型的微生物, 其中有一种细杆状的微生物随着酒味变酸逐渐增多;而另一类型的圆球状 的微生物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在没有变酸的酒里,却只能看到圆球状微生 物的存在。据此,巴斯德终于找到了啤酒变酸的原因。巴斯德继续研究发现,只要把刚发酵完成的酒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 一定时间,就可以把能使酒变酸的微生物杀死,啤酒就可以保持浓郁香甜 的味道而不会变坏。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巴氏消毒法”。啤酒变酸的问题解决了,人们从此意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后来,科学家发现,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令酒变酸的微生 物是乳酸菌。11预防传染病:66、传染病是一种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病毒、细菌、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他们是病原 体。67、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68、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作息多锻炼、接种疫苗是我们预防传 染病的有效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 病的具体措施;如果得了传染病,我们应该自觉隔离、积极治疗、健康作 息多锻炼。第四单元光12光的传播69、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70、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皮影戏)、日冕、圭表、 小孔成像(倒立实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13光的反射71、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 脑,人就看到了光源或该物体。72、从光源发出的光遇到障碍物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反射。镜子、汽车反光镜、潜望镜、医用额镜、墙面涂白、照明灯 加灯罩等都是光的反射的应用。14彩虹73、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的。74、彩虹的形成与太阳光有关,它是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发生折射形 成,形成彩虹必须要有明媚的太阳光和空气中浓密的小水珠两个条件。75、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两次后能分解成七种单色光。76、自身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灯,它们的颜色与它们发出的光有关。自身不发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的光决定的。不同的物体 能够反射或透过光的本领不同,所以呈现的颜色不同。例如,在阳光照射 下,红色的纸反射红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白色的纸能反射所有颜 色的光,吸收的光很少;黑色的纸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反射的光很少。77、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对太阳光进行研究,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 时会发生折射,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第五单元太阳能热水器15认识太阳能热水器78、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热来加热水,是生活中常见的 利用太阳能的技术产品。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储水箱、集热管、支架组成的。79、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通常做成深色,其原因是颜色越深吸热效 果越好。80、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都是倾斜放置的,其原因是为了让集热管 与阳光垂直,这样的角度吸热效果最佳。81、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上还安装有反射板,其作用是用于反射阳 光,增强吸热。反射板通常设计成白色光滑表面,其原因是颜色越浅,表 面越光滑,反射阳光的效果越好。16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材料:容器、纸箱、黑色胶带、锡纸、温度计套件等。过程:提出任务-讨论方案-计算成本-综合考虑-选择方案-完善方案-实际检测-得出数据-分析数据-改进交流17改进与交流82、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改进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增强 吸热:架高集热管(增大反光面积)、更换更大的反光容器;二是减缓散热: 用透明的塑料布或薄膜封闭容器。8、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靠在一起,热会自动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9、因为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好,所以做菜的锅和烧水的壶都用金 属材料制成,其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菜,烧好水,更加节约资源。10、冬天外界的气温比较低,当用手去摸金属制品时,由于金属的导 热性能比较好,所以热量从人迅速向金属制品传递,人身体的温度会相对 降低,而木制品的导热性能比较差传递热量比金属制品的要少,因而用手 摸金属制品比么木制品感觉更凉。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n、烧水时,壶将热传递给了水,壶中的水会全部变热。12、水不能像金属那样传热,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水是热的不 良导体。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时,沉在烧杯底部的黑芝麻开始逐渐向上移动, 而飘在水面上的木屑或纸屑开始逐渐向下移动,并重复这种上下的移动, 直到水沸腾后黑芝麻又沉在杯底,木屑或纸屑又重新飘浮在水表面。13、当对水加热时,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 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 叫做热对流。14、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袋,同时放入温室水中,会 发现热水浮在温室水的水面上,说明热水比较轻;冷水沉在温室水的水底 里,说明冷水比较重。15、将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无论是冷水在上还是热水在上,由 于上下水的温度不同,会发生循环流动,水的温度逐渐均衡,最终水的温度达到一致。16、空气如果受热不均,下面较热的部分和上面较冷的部分也会产生 相对流动。水和空气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很少,热对流是主要的传热方式。17、当烧瓶颈部的水被加热到沸腾,瓶内的鱼儿仍然在水中游动,是 因为在实验中,瓶颈处被加热,瓶颈处的水产生热对流,很快就沸腾了, 但沸腾的水在上面,与下面的水不能形成热对流。而水的热传导速度很慢, 所以尽管瓶颈处的水在沸腾,短时间内也不会影响到鱼所在处的水温。18、因为粥浓稠,不利于形成热对流,因此加热粥时,要不停地搅动, 从而使粥热得更快更均匀。19、冬季,有的家里用暖气取暖,暖气加热附近的空气,空气受热后上升, 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再受热,再上升就这样,室内空气在不断流动 的过程中逐渐变暖。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20、能发出热量的物体都是热源,蜡烛的火焰,篝火,太阳,灯泡等 都是热源。靠近燃烧的炉子时,我们会感到热。点燃蜡烛,手向火焰侧面 靠近时感受到热。21:蜡烛火焰的热,是依靠空气进行传递的。22、热源有无遮挡物和热源的距离会影响蜡传递热的效果。23、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 的方式叫做热辐射。而热传导、热对流是需要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进行 热传递的。24、太阳距离我们约有14960万千米,因为距离较远,所以太阳所发 出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递到地球上的热量较少,它的热量 主要是通过热辐射传递到地球上的。25、当你在火炉边上时,会有灼热感;冬天打开电暖气或地暖时,周 围温度上升。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热辐射现象。26、太阳能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向外界传递,虽然太阳离我们非常 远,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太阳发出的热,我们利用太阳能,可以做许多事 情。人们利用太阳能将盐田中海水里的水分蒸发,留下粗盐;将太阳能聚 集起来,可以获得火种;太阳能发电站为共享单车智能锁提供电能。4保温与散热27、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时需要减少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保持在 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保温,有时需要使热散失,加快热的传递,使物体 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这就是散热。28、生活中,人们用来保温的物品或材料大多使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 有的杯子是双层的,都大大降低了执传递所散失的热量,从而达到保温的 目的。而衣服中蓬松的羽绒和棉花孔隙内有不流通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 不良导体,从而使温度得到保持,达到保温的目的。29、要使冰块融化得慢一些,可以制作一个保温箱,在室温下可以减 缓冰块融化的速度;或者降低冰块周围的温度,使冰块接受来自周围热传 递的热量最小等方法都可以使冰块融化得慢一些。它的原理与保温的原理 基本相同。30、在窗户上安双层玻璃,房屋的墙壁增加保温层,冬天人们穿棉袄或羽绒服都是为了防止加快热传递,从而起到保温作用。31、为了使一杯水快速地冷却,可通过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快热传导,通过水的流动 或者吹风来加快热对流。32、在生活中加快空气流通,使用热的良导体,增大散热面积;都是 加快热的传递,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33、电子产品几乎无处不在。电子产品部件中大量使用集成电路,高 温是集成电路的大敌。高温不但会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寿命缩短,甚至有 可能使某些部件烧毁,引起火灾。因此,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给电 子产品散热,根据需要开发研制出了各种导热材料用于散热。如导热黏结 胶,有较强的黏结能力,用于固定散热装置,并协助散热。导热胶垫,能 够填充缝隙,同时还起到散热、绝缘、减震等作用。导热凝胶,能够填充 不平整界面。导热凝胶凝固后,作用等同于导热胶垫。导热石墨片,具有 片层状结构,可以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均匀散热。在较大的电子产品中, 还会配有电扇辅助散热。第二单元后代与亲代5孩子与父母34、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生 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相似的现 象。35、孩子与自己的父母很相似,孩子身材的高矮、体型的胖瘦、肤色 的深浅、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耳朵的形状、牙齿的稀密、毛发的多 少像自己的父母。36、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处获得的,如双眼皮或单眼皮, 有酒窝或没有酒窝等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37、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38、爸爸与爷爷奶奶或妈妈与外婆外公的身高有一定的关系,但身高 除了与父母有关系之外,还在一定因素上取决于环境的作用。所以我们只 可以估计自己的身高,但无法准确的预测。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39、即使是同种植物在形状上也存在差别,如株高,生长状况,结果 的大小,口感味道等,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品种特性等引 起的。40、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都非常相似,但是在性状上又 有一些差异。41、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1822-1884)曾经做过长达8年的豌豆遗 传实验。他选择了花、果实与种子具有的一些相对性状,用来研究豌豆后 代与亲代的遗传规律。例如,用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研究花色的遗传规律时,他将这两种花 色的豌豆进行杂交,收集杂交后结的豌豆种子。第二年种植这些豌豆,当 它们开花后,孟德尔发现全部开红花。第三年他再继续种植收获的豌豆, 发现有的开红花,有的开白花。记录和分析红花和白花的数量,他发现红 花与白花的数量比是3:1。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其他的性状,都得到了类似的 结果。最终,孟德尔运用数学方法,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被后人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7灭绝的远古生物42、科学家了解灭绝的远古生物是通过古生物化石,在地层之中形成 的生物化石,是了解远古时期生物最好的资料。43、猛吗象身上有很多长毛,身材酷似非洲象,但身材比非洲象更大, 象牙更长,是白垩纪到冰河纪时期的一种哺乳动物。猛码象夏季以草类和 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 但到了冬季会往南迁徙,到了春天,冰雪融化会返回栖息地。他身上披着 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九厘米,具有极强 的御寒能力。44、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种比亚洲象和非洲象更大的象猛 吗象,猛吗象是一种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他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 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度可达九厘米,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猛 象和亚洲象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他们是在480万年前,由共同的祖先进化 而来的,最后一批猛吗象大约于4000年前灭绝。45、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五种古生物之一,猛码象的高度可以达到4. 5 米甚至更高,牙齿的长度有2. 5米,和亚洲象不同的是,猛吗象的头比较 大而且脖子很短很高,在侧面看像一个驼背的人,猛码象的后背也就是整 个身体最高的地方,脖子有很大的凹陷地。46、科学研究发现,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 复存在,而当今存活的有些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47、现在生长的长颈鹿生活在非洲的稀树草原,是现存最高的动物。 现生长的长颈鹿最典型的特征是细长的四肢和长长的脖子。长颈鹿的祖先 在1500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在漫长的时间里演化出了庞大的长颈鹿家 族。科学家们根据长颈鹿的化石复原了他们的样子,他们的脖子没有现在 生长的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身高也没有现在生长的长颈鹿那么高,头上 的角也是各种各样的。48、原始长颈鹿原本脖子并没有那么长。后来气候变化,绿色植物越 来越少,剩下的长颈鹿不得不以树叶为食。在这种情况下,长颈鹿群体中, 有出现脖子长于其他长颈鹿的变异。因为具有脖子长的变异的长颈鹿更容 易获得食物(树叶),存活的几率更大,所以那些具有脖子长的变异的个体 更大几率地被保留下来,经过代代的自然选择(脖子长的基因被保留下来, 而且越长保留的几率就越大),就形成了现在生长的长颈鹿。49、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叫做性状,而大部分性状来自于,动物 在毛皮,颜色,躯体大小,外形和外貌等方面有稳定的特征。植物的叶花 果实等在颜色大小与形状等方面也有稳定的特征,这些性状是从亲代获得 的。50、在生物代代相传的漫长过程中,后代表现的差异越来越大,使得 当今生物与古生物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8水中的微小生物51、自从发明了显微镜,人类开始逐渐揭开微观世界的秘密,在我们 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还有很多微小的生物。52、池塘中的水有固体颗粒、微小生物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我们不 宜直接饮用。因为里面含有很多微生物,还有许多矿物质以及污垢等可能 对身体有害的物质。53、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载物台和 反光镜几部分组成。5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55、用一只眼睛通过目镜观察物体。如果看不到物象,则需要缓慢移 动载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如果看到的物像不够明亮,则需要转动 反光镜对光,如果我们看到的物像比较模糊,则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 像清晰。56、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 生物。57、真正将显微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16321723), 他磨制透镜的水平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人,他磨制的一个简单的单片透 镜,放大倍数仅达到了 270倍。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微小世界,并且 发现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微生物的存在!例如,他曾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 雨水中的微小生物。他发现在一滴雨水中,微小生物的数量要比全荷兰的 人数多许多倍列文虎克所描述的微小世界,引起了当时全世界的轰动。1695年出版 的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一书是人类有史以来对微生物的首 次记载,开创了人类认识微生物的先河。9显微镜下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