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97896137
资源大小:13.9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docx
3. *现代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教科书P89内容。【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意蕴,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 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一一夕阳西下,斜阳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 .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2 .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 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 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 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 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四、赏析诗歌1 .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 .“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3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4 . “妆” “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 “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融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6.从景色中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板书设计】秋晚的江上驮着斜阳唯美的意境鸟儿翻翅夕阳掉落真挚的感情第2课时一、视频导入(教师播放牛在草地吃草、走路的视频。)同学们,谁能说说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啊?(一头 牛在草地上吃草,尾巴还一甩一甩的。)我们的诗人徐志摩看见这样的画面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呢,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徐志摩的花牛歌。二、了解作者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跌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琼,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在剑桥 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 新月社。三、初读诗歌1 .教师范读。2 .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西山。)写了花牛的几种姿态?分别是什么?(四种,分别是坐、眠、走、做梦。) 四、分析诗歌1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你觉得这是头怎样的花牛?(天真烂漫的花牛。)2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拟人的修 辞手法,写白云把大半个天占为己有,遮住了一定的光,让花牛好好睡觉。)3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你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来花牛的心情怎么样?(快乐、高 兴。)4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J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最后一句写得很美,表明了太阳已经从西边山峰落下了,花牛的一天过完了,现在正在做着 美美的梦。)五、课文小结这篇短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以轻松简洁的笔触,写了花牛的一天,写出了一头快乐天真 的花牛形象,整首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板书设计】花牛歌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西山【教学反思】这两首诗歌都是通过描写一些事物来抒发情感,比较简短且容易理解。学生在课堂上能达到基 本的朗读要求,但对于情感的感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