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月迹 教案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新)五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97897290
资源大小:18.5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4 月迹 教案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新)五年级上册.docx
24.月迹主备教师【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 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 想象力,充满童趣。课文配有插图,两幅插图与课文描写的意境相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 受又早思境。关注作者:贾平凹,陕西人。当代著名作家。在陕西农村长大,父母为他取名平娃,“娃 娃”的“娃”,长大后就用陕西方言中的“凹”来代替了 “娃”。代表作品丑石静虚 村记夜游龙潭记等。关注动态描写与想象:课文一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亮的动态变化,一方面以儿童的 视角写出进行了传神的描写,颇具想象力,且感情细腻。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内容引导学生体 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目标】1 .认识“嫦、娥”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2 .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重点】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学难点】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授课教师“二次电子版教案学备课”(手写)过【教学过程】程一、揭示课题设1.教师导入: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计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那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为我们营造的澄澈透明的童心世界,一起去寻找美好的月迹。教师板书课题(24月迹),学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3)教师点拨:“迹”只足迹、印记。“月迹”指 月亮的足迹、印记。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谁在寻月迹?预设2:他们在哪儿找到了月亮的踪迹?教师引导:请大家自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设计意图:从题目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并通过理解题目的 意思,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 .(出示课件4)教师提出要求:初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嫦娥嫉妒瓷盆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读音。教师引导:谁来说一说你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新词或 者在识字方法的注意事项。预设1: “瓷”“嫉”可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读准字音。预设2: “悄没声儿”中的“悄”是个多音字和“悄然无声” 的“悄”是一个意思,意思是“寂静无声”应该读qid。读qiao 时可组词“悄悄话”。(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点拨:(1) “嫉妒”和“忌妒”的词意相同,但字音不同,“嫉”读 ji, “忌”读ji。(出示课件6)(2) “嫦、娥、瓷”可以借助“常、我、次”来读准字音。(出 示课件7)(3) “悄”是多音字,有qido和qido两个读音。注意课文中 “悄没声儿”的“没”读mo。出示句子,检查学生运用情况。(出 示课件8 )月亮悄()没声儿地出来了。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不能在下面说悄()悄话。预设:qiboqido(4) “累”是多音字,有lei. lei和Mi三个读音。读16i 时,可组词“累累、硕果累累、果实累累”;读lei时,可组词“积 累、长年累月”;读16i时,可组词“劳累、疲累”。出示句子, 检查学生运用情况。(出示课件9)秋天树上果实累()累。我们要在平时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如果学习学得累()了就休息一会儿。预设:"ilUi三、默读课文,明确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出示课件10)教师播放课件中的音频和图片,让学生欣赏音 乐和月景,感受月景。(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 在哪里。预设: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 瓷花盆儿上、锹刃儿上、眼睛里、天空上。教师追问:你们发现的这些月亮的足迹分别都是在哪儿出现 的?预设1:出现在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的月影是孩子们在中堂里 看到的。预设2: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锹刃儿上的月影是孩子们在院 子里找到的。(出示课件12)预设3:眼睛里、天空上的月亮是孩子们在小河边发现的。(出 示课件13)教师归纳总结:所以,“中堂一院中一河边”是孩子们寻月的 足迹,也是作者写作的顺序。教师板书(中堂 院中 河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理清寻月踪迹,为进一步感悟 作者描写想象的奇特作铺垫。)四、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教师组织学生先按要求独立阅读,再小组讨论:作者是怎么写 月亮升起来了的?你有什么感受?提示:画一画:圈画出课文中你觉得有趣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把读后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读一读: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全班交流。(1)对月亮及月亮下的桂树、院子、小河等事物的描写。(出示课件15)教师引导:读一读自己圈画的句子,说一说这 些语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预设1: “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 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月亮升起的过程,让我感受到月亮的 调皮、可爱。预设2:作者写出了月亮升起时形状的变化,“白道儿、半圆、 满圆”,仿佛让我们亲眼看到月亮升起的过程,我觉得特别有趣。(出示课件16)教师点拨:这是对月亮动态的描写,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 的特点。教师板书(调皮可爱)(出示课件17)教师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月亮爬 竹窗帘儿的过程,并把这个过程通过语气表达出来。教师追问:还有谁圈画了句子?预设1:作者把月亮的光与灯光进行了对比,让我感受到了月 光非常明亮。预设2:从这句话中的“玉玉的”“银银的”能感受到月光的 宁静、柔和。(出示课件18)教师点拨:这段话是对月亮的静态描写,写出了月亮的柔美、 幽静的特点。教师板书(柔美 幽静)(出示课件19)教师指导朗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 了什么,感受月光的柔美。(2)孩子们看到月亮和听到奶奶的话后产生的独特感受和想(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读一读自己圈画的句子,说一说这 些语句让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谈一谈你对月亮上的月宫、桂 树、嫦娥有过哪些神奇的想象。学生自由发言。当交流到“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这样含义深 刻的语句,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感 受,再联系自己的感悟谈一谈。(出示课件21)教师相机板书(月亮属于每个人)教师小结:通过分享文中写得有趣的、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句子, 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生动的描写、奇妙的想象,从中更能体会到 作者的心情。(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3)教师出示与月亮相关的诗和图片,帮助学生积 累相关知识。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不堪盈手赠,披衣觉露滋o 还寝梦佳期。六、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 .(出示课件25)主题概括。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 月亮的过程,以儿童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 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2 .(出示课件2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找脚步去寻找月亮,欣赏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还感受到了孩子们的 观察力和想象力。3 .(出示课件2729)课堂演练。4 .(出示课件30)布置课后作业。积累和月亮有关的古诗词。【板书设计】“ 中堂 调皮可爱24月院中柔美幽静迹河边月亮属于每个人【教学反思】读月迹一文可以让学生跟随文中孩子们一起走进那个夜晚,走进那童话般的世界,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先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再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通过播放音频和图片帮助学生 感受月景。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 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在交流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最后指导学生结合 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