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docx
-
资源ID:97901531
资源大小:21.2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体育单招真题文言文专项阅读汇编文言文阅读复习之一.docx
2009-2022高考体育单招真题字音、字形专项汇编古诗文阅读【2022年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景公问晏子日“古之盛君,其行何如?”晏子对曰:“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其处上也,足以明政行教,不以威天下;其取财也, 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责,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焉,劳力岁 事,而不责焉;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刑罚中于法,废罪顺于民。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一意同欲。若犬夫私 家之政,生有遗教,此盛君之行也公不图。晏子日:“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 货弹。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备于侧,毁非满于国,而公不图。”公曰“善。”1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于身而厚于民(b6) B.不以养嗜欲(shi)C.不肖者处下而不怨(xido) D.故家货婵ddn)19. C解析:“肖”在此处读作“xiao”。故选C。.20.不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于身而广于世约:约束B.赏不遗贱遗:遗漏C.刑罚中于法中:合乎D.故民心离故:故意20 . D解析:“故”是“所以”的意思。故选D。2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足以明政行教”,“以”是介词,表示凭借。B. “废罪顺于民。“于”是介词,引进“顺”的对象。C. “是以贤者处上而不华”,“而”是连词,表示意思的递进。D. “粒食之民”,“之”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助词“的”。21 . C解析:C项,由现代文翻译“所以,贤德之人身处高位而不得意喧哗”可知,本句中“而”是连词,表转折。故选C。22 .“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这个复句的类型是()22 . D解析:由翻译“治理国家崇尚相互有利,所以百姓不以利相互伤害”可知。“故”是“所以”的 意思,存在因果关系。故选D。23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在这事上夸耀。24 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而不是去讨伐他们。C.竭尽智慧引导民众,也就不会去讨伐他们。D.尽量用智慧引导民众,但不会去借此夸耀。23 . A解析:尽:竭尽;智:智慧;导:引导;伐:夸耀,夸功。故选A。24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向晏子请教古代盛君的问题,是想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比较好。25 晏子从多个角度告诉景公古代盛君的特点,希望能够影响到景公。C.景公听了晏子的回答之后,显然心里明白可是他没有做任何反应。D.晏子不得已之下只好直接指出了国君的问题,景公这才明白过来。24. C解析:由文章最后一句可知,景公赞同晏子的观点,“善”字暗示了景公会按照晏子的观点做出 改变。故选C。【2021年真题】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明主者有三惧:一日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日得意而恐骄,三日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行。何以识其 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日:“闻 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 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日:“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 ”文公日:“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 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 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日:“自吾得听 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J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选自刘向说苑君道)A.处(chti) B.夷(yl)C.桓(heng) D.说(yuC)19 . C 解析:桓(huan)20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A.得意:称心如意。B.诈胜:突然取胜。C.太牢:牛羊猪齐备。D.独擅:独自做主。20.B解析:诈胜:诈是“欺骗”的意思,故B项错。21 .下列对文中“之”字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天下之至言”与“诈胜之徒”,“之”字用法相同。B. “天下之至言”与“大胜之”,“之”字用法相同。C. “大胜之”与“二子之言”,“之”字用法相同。D. “大胜之”与“胜之徒”,“之”字用法相同。21 . A解析:“天下之至言” “之”是“的”的含义;“诈胜之徒” “之”是“的”的含义;“大胜之” “之”是 代词;“二子之言” “之”是“的”的含义。故选A项。2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谁知道我路过,却不向我请安,按罪刑罚。B.谁知道我的错误,却不告诉我,按罪刑罚。C.谁知道我的错误,却为我隐瞒,按罪刑罚。D.谁知道我路过,却不向我汇报,按罪刑罚。22 . B解析:过:过错,错误。告:提醒,告诉。由此知选B项。2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南面而立”,有“称王”的意思、。B. “西面而立”,有“称霸”的意思。C. “东面而立”,有“称臣”的意思。D. “南面” “西面” “东面”皆无寓意。23. A解析:“南面而立”翻译为“勾践南面称王”,故选A项。24,下列有关这篇短文体裁和主旨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时()A.这是一则史传,讲述了春秋时代三个君王的故事B.这是一则政论,论证了 “明主者有三惧”的观点。C.这是一则颂赞,歌颂了春秋时代三个君王的美德。D.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君王“居安思危”的道理。24. Bo【2020年真题】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尧舜受命于天,松柏受命于地,则物之有松柏,犹人之有尧舜也。是故圣人观有心而制礼,体后凋以 辨义。吾家西斋仅百载,二松对植,扶疏在轩,灵根不孤,本枝相茂,卓然有立,俨乎若思。霜霰交零, 莫能屈其性;丝桐间发,莫能拟其声。不出户庭,如在林壑。某少长北地,近还平江。美先人之故庐,有 君子之嘉树。清荫大庇,期于千年,岂徒风朝月夕为耳目之资者哉?因命其西斋曰"岁寒堂",松曰“君 子树”,树之侧有阁焉,曰“松风阁二持松之清,远耻辱矣;执松之劲,无柔邪矣;禀松之色,义不变矣; 扬松之声,名彰闻矣;有松之心,德可长矣。子子孙孙,勿剪勿伐。惟吾家之旧物,在岁寒而后知。天地 怜其材,而况于人乎!作诗纪之,以永长也。(节选自范仲淹岁寒堂三题序)1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霰(xian)B.壑(he)C.庇(bi)D.禀(lin)19 .D解析:禀松之色bing20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疏:枝叶茂盛错落。21 卓然:高直的样子。C.交零:交替着落下来。D.彰闻:广泛地传闻。22 . C解析:交零:俱下;齐下。21 .下列对文中“岂徒风朝月夕为耳目之资者哉? ” 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难道只是在早晨晚上欣赏风景作为视听的凭借吗?B.难道只有在早晨晚上才有闲暇有心情欣赏风景吗?C.难道人们在早晨有风晚上有月时不能欣赏风景吗?D.难道人们在有风有月之夜没有欣赏风景的凭借吗?23 . A解析:难道只是在早晨晚上欣赏风景作为视听的凭借吗?24 .下列对“丝桐间发,莫能拟其声” 一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丝桐间发”,指桐树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模仿松树的声音。B. “丝桐间发”,指桐树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比拟松树的品格。C. “丝桐间发”,指琴弦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模仿松树的声音。D. “丝桐间发。指琴弦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表现松树的品格。22.D解析:丝桐间发,指琴弦发出声音;“莫能拟其声”,指不能表现松树的品格。2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A.作者将松树比作圣贤,赋予它种种美德,认为它可以启发帝王制定礼法。B.作者认为参悟松树可以修身养性,使人清廉有节,正直不阿,彰明令德。C.全篇多用对偶句,前呼后应,抑扬顿挫,具有整齐凝练、声韵和谐之美。D.全篇多用排比句,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节奏明快、意脉融贯之美。23.D解析:“清廉不阿”文中无体现。24.下列有关“岁寒堂”命意由来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出自庄子让王:“孔子日:“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JB.出自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JC.出自淮南子俶真训:“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D.出自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019年真题】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土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 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 道之不复可知矣。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dti b£i yUB.dU fbu chdmC.dbu b£i chdnD.dbu fbu yii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19 .答案:D解析:考查字音。20 .下列依次对句子中的“师”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从师而问焉或师焉,或不焉不齿相师彼童子之师C.老师从师学习老师21 .答案:C解析:考查词意。2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耻”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成以其小,劣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3 .答案:D解析:考查动词用法。耻:以。为耻。而D项愚:使。愚故选D.22,下列每组人物,在“从师态度”上没有形成对比的一项是()24 .答案:D解析:考查文意。D项均指老师,没有形成从师态度上的对比。25 .对文中所说的“传其道解其惑”中的“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6 .答案:C解析:师说中的道,狭义地讲,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广义地讲,是指儒家的各种经典学说。故选 C.27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连用对比,突出了要改变社会中耻于相师这一风气的紧迫性。B.文段通过多个例证,反映了社会中耻于相师这一现象的普遍性。C文段中的道理和现实表明,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D.文段陈述了师道不复的不良风气,进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担忧。24.答案:C解析:考查文意理解。通读文章可知,从师学习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而是人们从师 及学习的态度。故选C.【2018年真题】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J 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 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A.秦军汜南汜fanB.夜缱而出缱zhuiC.许君焦瑕瑕xidD.杨孙戍之戍xu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晋军函陵军:驻军B.犹不如人犹:尚且C.郑既知亡矣既:已经D.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三、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8分)20.解析:D肆:扩张;扩大。21 .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B.越国以鄙远C.焉用亡郑以陪邻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1 .解析:A介词;其余选项为承接连词22.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贰于楚也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B.无能为也已 不能干什么了C.尝与晋君赐矣 曾经被晋国国君赏赐D.将焉取之 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22 .解析:C你曾经给予过晋国恩惠。(不是被赏赐)23 .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了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B.在烛之武壮年时,郑伯就曾请他参政议政。C.晋国曾经答应给秦国土地,却没有兑现。D.最终,秦国单方面与郑国结盟,撤军而回。23.解析:B在烛之武壮年时,郑伯没有请他参政议政。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4.解析:D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根据文章中的 标点符号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