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语文课内文言文《兼爱》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7902937
资源大小:17.1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高二语文课内文言文《兼爱》教学设计.docx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兼爱”思想的内涵,把握墨子“兼爱”思想与孔孟“仁 爱”思想的差异。3 .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导入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可见墨子非常善于防御。古时有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它叫做一一(墨)守成 规,讲的便是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的故事。然而,墨子除了是一位善于守城的能工巧匠、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身微贱的草根思想家、 政治家,他杰出的思想就是“兼爱非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兼爱这篇文章,了解他的 思想。一、预习提示:L作者简介墨子,名翟d3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 家、科学家、军事家、发明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提出“兼 爱” “非攻”“尚贤” “尚同”“非乐” “节俭”等观点。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 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被后世 尊称为“科圣”,墨子死后,其弟子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4 .背景介绍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 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墨子有 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 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 “兼爱”、“非攻”等主张。5 .解题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 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 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 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 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二、翻译课文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治天下为(把作为)事(事务)者也,必知乱之 所自(从)起(兴起的原因),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那么、就)不能 治。譬之如医之(主谓间助词,取独)攻(治疗)人之疾者然(这样),必知疾之所自起, 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否定判断词,不)能攻。治乱者何独(何尝)不然?必 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同“尝”,尝试)察(明察,考察) 乱何自(“自何”,宾语前置,从哪里)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动词,孝敬)君父, 所谓乱也。子自爱(宾语前置,爱自己),不爱父,故亏(使受损失)父而自利(“利自”, 使自己得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 乱也。虽(即使)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慈(动词,慈爱)子,兄之不慈弟, 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 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为什么)也?皆起不相爱。虽至 (即使是)天下之为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者,亦然。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 (偷窃)异室以利(使得利)其室。贼(劫夺财物者)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伤害) 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之相(相 互)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诸侯的封地)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 异家,故乱(侵夺)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 乱物(纷乱之事),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备,齐全)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像,如)爱其身,犹(还) 有不孝者乎?视(看待)父兄与君若其身,恶(相当于“何” “怎么“)施(实行)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弟弟和子女)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同“无”, 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同“又”) 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 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像)此则天下治(形容词,治理得好,安定太 平)。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怎么)得不禁恶(憎恨,讨厌)而劝(鼓励)爱?故天下 兼相爱则治,交相(互相)恶(憎恨,讨厌)则乱。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三、分析课文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梳理思路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L第1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 生的原因。2 .第2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乱”主要指什么?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乱”在文中,主要指臣子不孝君父。3,研读第2段,思考: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墨子认为,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 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 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就是天下的乱象。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4 .第3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本段运用了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 “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 点。作者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 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5 .本文的结论是什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6 .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 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 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 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 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7 .中心思想“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君与臣、父与 子、兄与弟,都是更加爱自己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 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别人;诸侯大夫自爱其国与家,而不爱他人之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 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写作特色:L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8 .逻辑严密,明辨是非。9 、论证方法多样。类比论证、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0 善用铺排。多处使用排比的修辞进行列举和说理,浅显易懂,以理服人。四、探究文本L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不同?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一一孔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一一墨子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一一孟子尽心上相同之处:(1)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二者皆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 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二者在主张人 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弱上显然是相通的。(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 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都是产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 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不同之处:(1)具体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 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 众”。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 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没有尊卑、亲疏、贵贱的差别,即“兼相爱”,借此达到 利人如己、无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2)爱的倾向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墨子的“兼 爱”思想则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总体看来,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 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而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 别和等级的爱,它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己。2 .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 直至持续时间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 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没有被封建统治者接纳,可如今我们对墨家思想精髓的挖掘对 于今天市场经济下调和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等等,都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兼爱”思想是保证社会和谐有序的法宝。如果能在社会管理上采取这种柔性思 想来改善人际关系,使人们做到既“爱自己”也“爱别人”,就能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其次,“兼爱”思想还对社会具有教化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不 断深入,人们确实是富裕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日渐淡化,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只 自爱不爱人、爱物胜过爱人、金钱至上、损人利己、坑人骗人等现象层出不穷且日趋严重。 这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从墨子那里批判地吸 收关于“爱人”的伦理思想,弘扬“兼爱”的传统美德,让“兼爱”大放光芒!最后,“兼爱”思想还有助于处理国家间的问题。国家之间难免会有文化的碰撞甚至冲 突,在这方面,“兼爱”思想中体现的相互融合、兼容并蓄的积极态度,有助于解决当今多 元化世界的差异问题。3 .“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 不可能实现。一是时代特征。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 有立足之地的。二是阶级局限。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时,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 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的思想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施行的,墨子的“兼爱”思想超越了阶 级局限,他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 国民。因此,墨子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4,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观念和“自爱”“自利”的观念是矛盾的吗?观点一:矛盾。墨子在兼爱中列举父子、兄弟、君臣的例子都是强调彼此之间的“爱。 而没有正面论述个人的“爱”与“利”。在论述盗贼和大夫诸侯时,也是强调彼此之间的“爱”, 对“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则要求其对天下的责任,丝毫没有阐述到个人的“自爱”与“自 利”。观点二:不矛盾。“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 “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 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 谐、富足。“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 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 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与“自利”,也不断然否 定“自爱”与“自利”,而是讲求“兼相爱,交相利”,提倡父子、兄弟、君臣等的互利、 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键。从而,“自爱”与“自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 较得失,不是应该被任意贬低、排斥、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被肯定、借助、拥有的现实利 益,“自爱”与“自利”应该具有更为深厚的内涵与恢宏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