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906480       资源大小:27.5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一、小阅读一课内.1 .声声慢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出这“愁”具体包含 了哪些内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2 .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o8. 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 人。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 绪。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 深。3.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B.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 中的代表作。C.此词情调感伤哀怨,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D.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 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4.阅读本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三 首词,请从意象、意境、选材、情感等方面回答豪放派与婉约派作品有何不同。意象:意境:选材:情感: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天是赏菊的好季节,作为中国人,细细想想,果真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菊花都有各 种赘美。正因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才让南宋绘画家马远画(2)从抒情角度:借景抒情(3)修辞角度:夸张、拟人、比喻、对偶。(4)从语言角度:“穿”“拍”“雪”(5)从形声色角度(视听角度):首句写形,次句写声,第三句写色15. B 16.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 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 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17. C 18.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想当年,在都城开封,生活富足,夫妻 成双,饮酒赏菊赋诗,何等畅游风雅,而今夫死国亡,思之令人怆然。19. A 20. D 21.杨花一整天被风吹了又落,落了又起;雨滴打在梧桐叶上,点 点滴滴,连绵不断。“又”和“更”都强化了无聊单调之感,表现了诗人的烦乱和孤寂。22 .示例:酒有助于表现诗人的豪迈形象。如短歌行中,酒助诗兴,诗借酒力,表现了一个在宴席 上且饮且歌、豪气干云的诗人形象。酒也能借以表现诗人的潦倒形象。如登高中,诗人 悲秋伤怀,欲借酒浇愁却因病断饮,强化了年老多病、颠沛愁苦的诗人形象。23 . D 24. B2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晚年的孀居之苦、丧夫之 痛、亡国之恨。一生的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 同身受。了陶渊明采菊图,上面还出现了菊花和松树的形象。古代文人对菊花真的是赞誉有加,菊花位列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中便是明证。陶渊明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司空图欣赏“落花无言,人 淡如菊”的(),唐寅感受到的是“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的(),李清照 又用“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比烘托着孤独凄凉,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出了菊花满城的(),似乎人人心中都有别样的菊花。现代艺术家们对菊花同样是一往情深。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的现代诗鼓手与琴师中写到了不同形态的菊花。有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腊,这些菊花颜色丰富,不但有金 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更有剪秋萝似的小红菊、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 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以及枣红色的菊花王。在闻先生饱蘸感情的抒发中,,他用文字描摹出菊花的无数状态、颜色、样貌,让我们非常赞叹。5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典雅安静淡定从容豪气干云B.淡定从容典雅安静离愁别绪C.典雅安静D.淡定从容淡定从容离愁别绪典雅安静豪气干云离愁别绪豪气干云豪气干云离愁别绪6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我们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B.我们不仅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C.我们不仅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D.不仅我们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7 .下列与“菊”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是他对自己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实写照。B.古人称九月为“菊月”。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李清照的醉花 阴就是写于重阳节。C.宋朝时的大儒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赞誉菊花超然、孤傲, 使它很自然的成为隐士身份人的象征。D.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从而形成了一种与 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菊花文化。三、情景默写8 . (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2)李清照声声慢中“, , ”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 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3)李清照声声慢中“, ”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 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 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 、 (5)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6)李清照声声慢中“, , ? ”几句,写黄花满地, 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7)声声慢中“, ! ”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 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 表达了出来。(8)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 阶滴到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9)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 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李清照却不说愁之无尽,而说“,!”只说自己愁绪纷 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 愁情已倾泻无遗。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 是空虚和冷清。B.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中的“黑”字,暗示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与悲惨 遭遇,表达了词人悲凉愁苦与忧国忧民的情绪。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 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 年之感;雨打梧桐的声响更加引发愁绪,令人难以承受。1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乍暖还寒时候”指出了早春天气忽冷忽热的特点,也指所处的时代造成的社会 的不安宁。B. “独自怎生得黑”抒发了孤独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的感慨,突出了词人老来失去 丈夫后的孤寂之苦。C.开头三句连用叠字,刻画了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表现词人的 孤独与凄凉、沉痛与心酸。D.造成词人惨况的原因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因素,通过本词可以读出她对时 代的悲叹。11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课内诗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13 .声声慢借助哪些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4 .请从艺术角度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b)陵: 与下句中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张灯, 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 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 现了恬然自适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心灰意冷。“感月 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 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16 .前人评本词“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巧妙,请简要赏析这两句妙在何处。阅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完成下面小题。17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18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郡圃春晚韩琦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沉河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注韩琦,北宋政治家,这是诗人晚年因病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时的作品。19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词开篇用七组叠字写词人的动作、感受、心理,由内及外,层层深入。B.李词写大雁空是“旧时相识”,却再也无法为她传递情思,徒增空寂和凄楚。C.韩诗因芳时难留,产生伤春之情,又因年老体衰,沉病难愈,产生伤己之愁。D.韩诗末句的“堂堂”为公然、毫不顾及之意,写出了春光离去的浩荡之势。20 .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写春天,韩诗用细腻笔触描绘出落蕊飘香的暮春之景,归园田居则用白 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淡雅的阳春之景。B.同样写愁,韩诗以“万”字修饰,夸张地突出愁之多;李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 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欲说还休。C. “可堪”在韩诗与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中均为“不堪”之意,以肯定形式表 达否定含义,有强化情感之效。D. “流景知从静处长”以明月初升的动态渲染了景色之静美,琵琶行以乐曲结束 后水中映月的静态侧面烘托音乐之动人。21 .声声慢中的“更”字与郡圃春晚中的“又”字在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析。22 .酒作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无论是浊酒还是淡酒,无 论是觥筹交错还是自斟自酌,无论是与朋友把酒言欢还是与江河山川对饮,酒都是诗人 表现自我形象的重要载体。如欲写一篇题为“酒与诗人”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所学诗歌, 列出评论要点。五、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细腻、 清雅。对比之下,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她的词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 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甚至观赏玩弄之情的作品绝不相类,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对 女性刻意描摹的作品相比也李清照的词作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总之,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 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她对绮窗园 林之外的纷纭世事是不闻不问的,这也是后世论者她的原因,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 想性欠缺等。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她在对男性社 会俗世事功的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_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 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李清照与 男性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相提并论,就有着充足的理由。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相形见细截然不同嗔怒执着B.黯然失色截然不同诟病执拗C.黯然失色 大相径庭 嗔怒 执拗D.相形见细大相径庭诟病执着2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 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B.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 体味、咏叹,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C.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 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D.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 咏叹、体味,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25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 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请你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三句话(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则文学短评。100字左右。参考答案:1. 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b.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雁过”“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 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家愁与国恨。2. B3. B4. (1)在意象上,豪放派倾向于大的并且比较开阔的事物,如大江、大河等;而婉约派则 选取相对小巧而情思细腻的事物,如风、雨、花、鸟等。(2)在意境上,豪放派旨在营造一种奔放宏大而又慷慨豪迈的气氛,而婉约派则有一种柔 和婉转含蓄的格调。(3)在选材上,豪放派一般是抒发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感古怀今;婉约派则爱写男女 恋情,悲欢离合,咏物记事等。(4)在情感上,豪放派多了几分豪气、高逸旷达的精神;婉约派则是委婉而又细密,萦绕 回环,细腻绵密。5. B 6. C 7, A8. 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 B 10. A 1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作者由眼前堆积满地的菊花,都已憔悴 不堪,无人来采摘,想到自己孤苦飘零,不由黯然神伤;运用拟人。“憔悴损”把菊花当作 人来写,以菊花枯萎凋落的样子,写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堪摘? ”一句用反 问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无心摘花的苦闷之情。12. C 13. (1)上阕借助的意象有“淡酒”“秋风”“过雁”,渲染了凄苦无依境况,抒发了 对往昔夫妇美好生活及故乡故国的追怀。(2)下阕借助的意象有“黄花”、“梧桐”“细雨”,以“黄花”暗喻自己衰老凄凉的境遇,借“梧 桐”“细雨”抒发了孤独无尽的愁苦。14. (1)从视角分析:从仰视到俯视

    注意事项

    本文(《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