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5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x
-
资源ID:97906997
资源大小:31.1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考点05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x
考点05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命题趋势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是近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主要考察的方向包括:监察制度的主要目的、历史作用、 主要局限等。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如下:1 .中央监察和谏议制度2 .地方监察制度的特征及评价重要考向预计2022年的高考仍然会关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的局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制的评价 儿个方面。从察举制的角度看,主要关注的话题是察举制评价标准的局限;从九品中正制度的角度看,主 要关注的是选官方式带来的阶层固化、地方力量壮大等问题;从科举制度发展历程的角度,主要关注科举 完善的主要表现;从科举评价的角度看主要关注的是科举制对统治者的作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两个层面。 【基础知识点睛】1、主要监察制度中央:代表:御史大夫御史台督察院特点:监察官员为主,基本不涉及皇权地方:代表:监御史刺史通判监察御史、巡抚特点:固定监察和流动监察相结合、监察机构向行政机构转变2、评价三大特点:服务皇权:监察的首要目的是保证官员的忠诚位卑权重:监察官品阶不一定高,但是权力巨大。相对独立:不受行政体系约束,和皇权是垂直管理方式。基本趋势:法律化、体系化主要作用:整饬吏治,巩固统治三大局限:缺乏皇权监督、缺乏同级监督、人治大于法治。考向一监察制度O'©矍/'考法01强化君主专制【解读】察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重视品德多过于重视才能,而品德是主观标准,容易被人为控制,导致世家 大族崛起,平民难以获得晋升机会。【典型例题】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跟踪训练】1.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 的关系极为紧张。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士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由此可知() A.宋神宗的出发点是维护君权统治B.唐铜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C.王安石刚愎自用导致了谏官弹劾D.监察官职责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2.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工 到东汉 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士 考法02监察独立【解读】古代监察体系完全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单独接受皇帝领导。所以它可以不惧怕任何的行政官员, 有利于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但是它又是服务与皇权的,无法监督皇权,所以它事实上并不能真正做到客观、 公正,对抑制腐败的效果非常有限。【典型例题】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材料体现了古代监察制度是单线垂直的方式,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员分离。它的作用是保证了监察的相对独立,但不能代表监察一定保证官员的清正廉明。所以A答案错误,选择C。【跟踪训练】1 .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 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 .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 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 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 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rm I:地方【解读】监察体系的一大作用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但是必须注意,只有涉及地方监察制度、考核制度变化,才涉及监督地方强化集权。【典型例题1】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 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 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跟踪训练】1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2 .汉武帝时设刺史在所统辖的一州中,可以弹劾禄秩两千石的郡守,但刺史往往以“朝臣之卑者充之、禄 秩仅六百石。这一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勾结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证吏治清明D.完善监察制度3 .元代对行省进行监督的行御史台与行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命权由其直接上级部门御史台掌握,而不是行省。这一制度安排意在A.最大化削弱行省权力B.确保对地方监督的独立性C.变蒙古制为汉地传统D.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考向二法律制度2'考法01法自君出【解读】古代中国很早就有法律制度,从战国的法经开始,法律治理国家就一直是基本手段。但是古 代的法律并非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是人民利益的保护伞,而是君主意志的体现,是维护专制的工具。历 朝历代法律层出不穷,但是中国始终不是法治国家。【典型例题】中华法系有个特点:法自君出、律外有法。君主发布的诏、令、诰、谕、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形式。这段评述揭示了古代中国A. “法”大于“律”的法制特点B.君主、官吏的“人治”政治特征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特点D.君主专制的社会政治特征【跟踪训练】1 .明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牌宣德间尚存,后来宦官王振盗去。孟 森认为明代流弊之首乃“信用宦官:明代太监滥用批红权,批红被当作“包鱼包肉的废纸用工上述材料反映 问题的实质是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B.明朝政治制度极不完善C.中国古代政治人治色彩浓厚D.明朝国家政策极不稳定2 .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 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 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快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A. “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B. “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C. “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D. “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士 '考法02儒法结合【解读】古代中国法律的一大特征是法律和儒家伦理观念结合。目的是利用人伦秩序辅助统治。【典型例题】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曾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供养 有缺,徒二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徒三年;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 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跟踪训练】1 .宋代法律规定,殴打哥哥、姐姐致伤残的要流放三千里,若打瞎眼睛或致死的要处以绞刑。殴打弟弟、 妹妹的晚辈致死的,剥夺三年自由,若用刀故意杀害弟弟、妹妹的,则要流放两千里。这主要表明宋代 A.儒家思想影响法律条文B.国家立法维护儒学统治地位C.理学兴起推动法律完善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秩序2 .汉武帝派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办理淮南狱案,吕步舒根据春秋断狱,无须奏请朝廷。“既还奏事,上 皆是之。”这表明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B.汉代政治深受儒学影响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伦理成为日常规范3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 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C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B.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C.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真题再现(2021全国高考真题)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 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模拟检测41. (2021 .安徽淮北市.高三一模)东汉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三公之一),不再负责监察之责,而任其原属下 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并将御史中丞改置为少府(管理皇宫事务)之属下。这一变动表明A.中央监察制度完善B.家天下局面开始出现C.专制皇权得到强化D.丞相的监察权力削弱2. (2021.浙江镇海中学高三二模)清人赵冀曾评价古代某官职说过:“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 饬吏治之威重”,下面关于该官职说法正确的是A.使皇权达到顶峰B.是帮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C.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D.参与国家政治中枢决策3. (2021 四川德阳市高三三模)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 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 职能的变化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4. (2021 北京高三二模)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继承金朝制度)分轮巡按,半年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史。至元十九年(1282年)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陆续增加、调整、拆分)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提刑按察司改制)分道监察,常驻治所;监察民事、钱谷、官吏。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5. (2021 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校高三二模)”云梦睡虎地秦简”考古发现,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 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考核官员的方法等。这说明秦律制定A.有利于中央决策传输到地方B.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监督控制C.防止了官僚机构的贪污腐败D.完善了中央机构的运作体系6. (2021 .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司隶校尉,持节(皇帝钦命 使者身份),从中都官(京师诸官府)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督谓察视之。后罢其兵。察三辅、 三河、弘农。司隶校尉的设立表明A.监察职权的强化威胁皇权B.监察机关的职权持续加强C.监察权和行政权趋向合一D.职权调整强化了中央集权7. (2021 .河南高三二模)唐代的郎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史载:“尚书天下之本,郎官皆为清秩,非 科名文学之士,罕与其选。'唐后期,中央委派郎官担任御史,或与御史台长官相互转任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做法旨在A.提升科举考试地位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防止官僚主义滋长8. (2021 .安徽池州市.高三一模)自宋太祖立下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始,宋代皇帝常以“虚心以为从谏之本, 从谏以为永治之本”自诫。富弼曾指责神宗说:“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恐喜怒任情,善恶无准,此乃致 乱之道:神宗欣然接受,并称之“金石之言,朕不忘也”。宋代皇帝的行为旨在A.维护君权至上B.实现君臣共治的理想C.完善官僚制度D.保持言官的独立地位9. (2021 .衡水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为通典职官六中关于御史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秦汉时期御 史的设置。御史之名,周言有之.或拿用H而投法令。成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泗池之会,各命的其巾.乂泞/泥调齐TU“御史住后,则皆记本之职。秦汉为纠察之任A.进一步完备了中枢机构B.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C.促进了监察体系的完善D.增强古代制度的多变性10. (2021 湖南高三其他模拟)如表为唐代谏官制度相关概况。据此可以推断出唐朝阶段概况唐初在朝廷设立专门“谏官。即门下省的谏议大夫职掌就是规谏皇帝,谏的方式有五种: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唐玄宗时期遣使巡按诸道时,除告诉他们应该巡按的内容外,强调说“必将正其源流,弘彼纲 目,不口总此琐碎。扰其吏人,应是州县常务,事非损益者,使人更不干预。”唐宪宗时期白居易任“谏官”时期,写了大量奏章,对官员任命、藩镇事务、和汆利害、减免 租税、地方官进奉、州县禁囚、罢废兵马等提出意见。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实现了监察制的全覆盖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已经有专职的监察机构11. (2021 .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宋初,御史台台官负责言事,谏官负责弹劾;中期以后, 台官和谏官都具有监察和管理文武百官、荐举官员、谏帝皇帝、参政议政、参与司法等职责。这一变化 表明宋代A.监察机构内部出现对立B.通过台谏合一强化了皇权C.监察机构职责分工明确D.台官与谏官丧失监察职能12. (2021 .福建南平市.高三二模)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掌考课、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汉武帝时, 设丞相司直,协助丞相纠察百官的不法行为。这说明汉代A.中枢权力结构混乱B.行政职责分工合作C.廉政建设不断加强D.监察体制日趋完善13. (2021 辽宁三省三校第四次模拟)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 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糜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 知,采访使制度A.造成了唐朝藩镇割据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C.有利于对边疆的统治D.改变了地方基层结构14. (2021 .福建高三其他模拟)宋仁宗在位四十余年,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 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凡台谏所言,实时行下。其言是则黜宰相,其言妄则黜台谏。这体现了当时 A.监察体制发挥作用B.君主权力受到削弱C.宰相更换非常频繁D.仁宗皇帝疏于政事15. (2021 .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唐代中央重视向以老者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政绩是否属实; 允许地方乡族势力关注地方官员去留或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可以“诣阙”请求官员留任。这些举措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实现了国家权力向乡村的渗透C.改变了地方政务运行程序D.有效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6. (2021四川高三二模)宋代在大理寺和刑部断、覆(议)程序之外,又增加了一个由审刑院负责的详议 程序。审刑院置详议官专门详议经大理寺和刑部断、覆过的案件,再申报皇帝裁决,皇帝裁决的命令下付 中书省,如无不当,即颁下执行。其有不当,由宰相再次奏闻。据此可知,宋代的司法审判程序A.保证了司法权集中于中央B.体现出司法审判的严谨性C.旨在消除司法行政化现象D.束缚了司法官员的积极性O17. (2021.辽宁高三其他模拟)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明朝200多 年的历史中,多次出现过言官死谏的场景,如嘉靖皇帝沉迷道学不理政事,无人敢劝,在言官的进谏下未 做出过于出格之事。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普遍提高B.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C.出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18. (2021 .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贞观年间,给事中、谏议大夫执掌规谏和讽议朝政之事,兼领史官之职, 负责载录天子起居、言行。这一制度A.有利于限制皇权滥用B.确立了官修史书正统地位C.削弱了三省宰相职权D.强化了君主对舆论的控制19. (2021 .辽宁朝阳市.高三一模)清朝,布政使、按察使、分守道、分巡道通称为“监司”,职在监督府县各 官:总督和巡抚主持本省各官的“大计”考课,府县长官也有责任督察所属;总督与巡抚之间也可“密奏”对方。这反映出清朝A.以制衡方式防止官吏腐败B.有效规避了中央决策失误C.注重地方监察体系的建设D.中央下达的政令畅通无阻20. (2021 .湖北省九师联盟高三2月月考)在唐朝时,有着对弹劾的限制程序“关白”和“进状”,唐肃宗曾一 度废除这些程序,御史一旦发现官员违法失职,可直接实施弹劾,无须“关白”和“进状”。唐肃宗此举A.易导致监察权力的滥用B.助推了监察与行政分立C.扭转了监察权弱的局面D.提升了官员的从政能力21. (2021 .江苏高三开学考试)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