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6 改革先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

    • 资源ID:97909570       资源大小:56.5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6 改革先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

    主题06改革先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 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 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 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 法密侥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 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 之,仲淹为修故碧,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酷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 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通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 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徒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 邓,许之。寻徒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徒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 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 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 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瞻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 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 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教百人,哭之如父,斋三 日而去。论日: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 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 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 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战!(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彳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 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彳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 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彳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 /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彳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 /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故选Bo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经由、通过。B.动词,至U;代词,他。C兼词,在这时;连词,随后、就。D.连词,于是;代词,你的。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适遇公叔瘗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 怎么办? ”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 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有奇才”是动宾结构作谓语和宾语,独立成句,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举国而听之”中“举国”作“听”的状语,“而”表修饰关系,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 “听用”意思是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固定词语,之间不可断开,“鞅”作宾语,排除C。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苟”,如果;“强”,使动用法,使强盛;“法”,效法;“故”,陈规;“利”, 使动用法,使获利;"循”,遵循。(2) “令行于民期年”,状语后置句;“期年”,一年;“之”,至IJ; “不便”,不适宜。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结合“鞅少好刑名之学”分析,可见少有大志。结合“景监日: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日:'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 说之耳。'”“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分析,可见反应快,机敏灵活,见解高明。 结合“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 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 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分析,可见见解高明,敢于挑战, 用于变法。结合“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分析,可见处事果断、 有原则。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 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 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力、? ”公叔座 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 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 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 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 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 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 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 “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 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 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赘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 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 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 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踪刑。第 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 山中没有蠡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 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卬, 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 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 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 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 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 座召鞅谢日:“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卒 不去。惠王兢去,而谓左右日:“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 杀之,岂不悖哉!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日:“疑行无名,疑事无 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 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 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日:“善。”甘龙日:“不然。圣人 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 鞅日:“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 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 不肖者拘焉。”杜挚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 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 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B.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 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 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C.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 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D.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 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庶,平民百姓,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 所生的儿子。B.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C.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出类拔萃的人。I如孔子从汉朝以后被历代帝王推崇为 圣人。D.五伯,即“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鞅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看中了他的奇才贤 能,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了他。B.商鞅开始一直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虽公叔座劝说但仍然坚持不离开魏国,后来终于 获得了魏惠王的信任和重用。C.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不决时,商鞅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 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D.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他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与因 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2)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答案】15. C16. A17. B18. (1)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 姓安定。(2)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 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 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 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可以为相者”是“问”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D; “若”是“你”,是“言”的宾语, 在“若”后断开;“王”是“色不许我”的主语,“王”前断开;排除B。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庶孽,指品行邪恶的平民”错。庶孽,指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 子;孽,妾所生的儿子。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后来终于获得了魏惠王的信任和重用”错。文中没有说商鞅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原 文是“孝公既用卫鞅”,重用商鞅的是秦孝公。故选Bo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因,顺应;缘,沿袭;习,习惯。(2)题得分点有:王,称王;易,更改;非,非难;多,赞扬。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 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 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 办呢? ”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 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 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 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 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 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 ”终于没有离开 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 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又劝我杀了公孙鞅,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 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 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 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 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 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 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 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 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 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 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 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 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 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 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 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 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日:“请与子论功,可 乎? ”田文日:“可。”起日:“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文日: “不如子。”起日:“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文日:“不如子。”起日: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 ”文日:“不如子。”起日:"此三者, 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 ”文日:“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 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日:“属之子矣。”文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 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日:“起易去也。”公叔日: “奈何? ”其仆日:“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日:'夫吴起贤人也,而 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日:'奈何?'君因谓武侯日: '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 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 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 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 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 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尚:娶。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B.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C.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20.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指一般河流,这属于词义扩大。B.侯,古代爵位之一。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D.史记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起有杰出军事和政治才能。他做西河太守,有很高的声名。魏相田文也承认多方面不 如吴起。B.吴起能及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当田文反问后,吴起知道自己不如田文,认可田文为魏相 国。C.吴起为人廉洁而以名声自喜。因此,魏相公叔利用这一点设计让吴起离开,终令吴起离 魏奔楚。D.吴起变法令楚国国力强大,但吴起的变法也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为自己埋下了杀身 之祸。2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2)文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答案】19. B20. D21. C22. (1)据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比我吴起如何?(2)田文说:“这就是我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明白自己(在这方面)比不上 田文。【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于是吴起亲见公主轻视魏相,果然拒绝魏武侯。武侯怀疑而不信任吴起。吴起 恐怕得罪,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前往楚国。“公主之贱魏相”是“见”的宾语部分,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D;“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句意完整,后面的“吴起”是下一句的主语,故在“也”后停顿,排 除C。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 “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错误,司马迁是西汉人。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魏相公叔利用这一点耍让吴起离开”错误。结合“公叔之仆日:起易去也。“其 仆日:'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日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分析,不是公叔设计,是仆人的计策。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乡,通“向"宾从,服从归顺;孰与,固定句式,和相比,谁更(2)题得分点有:此乃也,判断句;所以,表原因;弗如,不如。参考译文:吴起做河太守,有很高的声名,魏国设置相位,以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 “请允许我与您论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乐于 效命,敌国不敢图谋,您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治理百官,亲 附万民,充实府库,您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扼守西河而秦军 不敢向东进犯,韩国、赵国宾服顺从,您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 “比三项,您都出于我之下,而地位却加于我之上,这是何故? ”田文说:“君主年少,国 人疑惑,大臣未亲附,百姓不信任,当此之时,将政事交给您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 默很久说:“交给您。”田文说:“这便是我地位居于您之上的原因。”吴起这才自知不如 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做相,娶魏国公主为妻,而妒忌吴起。公叔的仆从说:“吴起很容易去 掉。”公叔说:“如何去掉?”那仆从说:“吴起为人廉洁而以名声自喜,您寻机先对武侯 说:吴起是个贤能之人,而您的国家小,又与强秦攘界相进,臣下私下担心吴起无心久留。' 武侯就会说:'如何是好?'您趁机对武侯说:'以下嫁公主试探他,吴起有久留之心就定 会接受,无久留之心就定会推辞。用这方法便可预知他的心意。'您借机召吴起到家里,故 意让公主发怒而轻视您。吴起见公主鄙视您,就一定会推辞娶另一位公主。”于是吴起亲见 公主轻视魏相,果然拒绝魏武侯。武侯怀疑而不信任吴起。吴起恐怕得罪,于是离开魏国, 随即前往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吴起一到楚国便任为楚相。明申法度,详审法令, 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官,废止疏远的贵族,来抚养战斗之士。宗旨在于加强军队,破除奔走游 说的纵横家的说教。于是南征平定百越,北战兼并陈蔡,击退赵、魏、韩,西伐强秦。诸侯 担心楚国的强盛,所以楚国的贵族亲戚全都想要加害于吴起。到悼王死时,宗室大臣作乱而攻杀吴起。吴起奔向悼王的尸体伏在上面。攻杀吴起的人 们用箭射刺吴起。有的射中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之后,太子继位,于是指使令尹将射杀吴 起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诛灭。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 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 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 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 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 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 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 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 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 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 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 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 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 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 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安石性强枝,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 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讪。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像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 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炀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注)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迳,同“径”。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 者,能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23 .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 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B.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C.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D.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 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24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古代臣下向君王或下级向上级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 书。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25 .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自幼聪颖,才华受到敬佩。凡他读过的书,看一次就能终身不忘。写文章时下笔 如飞,看似不经意,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B.王安石议论高奇,立志改变风气。上书皇帝,指出当今天下因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 政令,而致财力不足、风俗日坏,希望能够革除弊端。C.王安石不慕官位,受读书人赞誉。朝廷曾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都被他 辞谢了,为此赢得了士大夫们称赞,都恨不能结识他。D.王安石矢志不渝,强力推行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即使面对百官的责难,也执意不肯 改变,为此他把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都解除了官职。26 .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27 .下列对材料二中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体描绘了一径翠竹的姿态:郁郁葱葱,浓阴四座;竹影悠长,竹韵清幽;给人们 带来了神清气爽之感。B.颔联重点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直且瘦,生来如此;老更刚,自许如此;表达了人们对 竹子中正刚硬气节的喜爱。C.颈联总写竹子的内质特点:运用对比,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了 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D.尾联卒章显志,言简意赅,写对待竹根的态度及其用途: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 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28 .材料二中的诗咏竹言志,表达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9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一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其所采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案】 23. A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 利益集团。B.榷酷,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 指前者。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土大 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 格的评价和总结。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 平。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B.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 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C.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 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D.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2)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5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答案】1. C2. D3. D4. (1)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 间。(2)范仲淹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5. (1)性至孝(2)好施予(3)为政尚忠厚(4)所至有恩【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24. A25. D26. (1)后来王安石掌管国政,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2)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 罢免了。27. D28. 诗人以竹自况,赞美竹子中正刚硬的气节和傲霜凌寒的品质。展现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得到珍惜重用。(意思对即可。)29. 材料一属于史传散文,内容上以记叙人物事迹为主,采用详略结合、正侧面相结合等 手法,人物形象表现出全面、客观、真实、直观等特点。材料二属于咏物诗,主要是以描写事物为主,借助托物言志的手法,人物形象表现出较为 主观、片面、含蓄的特征。(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在位之人才既不足”句意完整,“在位之人才”作主语,“不足”作谓语,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CD;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中“能”是能愿动词,不能独立作谓语,需与“以 为”共同作谓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句子翻译为: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 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 办吗?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古代臣下向君王或下级向上级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错。书,作为文体可以指书信,如 答司马谏议书;也可以指臣下对君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逐客书。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都解除了官职”扩大范围。原文是“几尽”即几乎全部,选项中为“都”,扩大了范围。 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当国,掌管国政;注措,措置,安排;大抵,大概;祖,效法、尊崇。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之,协调音节的助词;引去,引咎辞职(引退);洎,等到;岁余罢, 被动句。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D. “写对待竹根的态度及其用途: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 错。尾联写“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表现的主旨是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一个具 有竹子气节和品质的人才,渴望被赏识任用。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竹诗,颔联“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抒写竹子的品性,“直节”“生 来瘦”“老更刚”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赞美竹子的刚直之态,诗人以竹自况,以此表现作 者的中正刚硬的气节和傲霜凌寒的品质。“自许高材”自认为有才华,借竹子表达作者年轻时的理想抱负、豪情壮志,希望得到朝廷 重用,一展才华。颈联“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 了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赞美竹子的同时' 也是以竹自况,表现作者对不惧严寒、坚 强不屈内在品质的追求。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体裁、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材料一主要介绍王安石的事迹,属于史传散文,内容上以记叙人物事迹为主,采用详略结合、 正侧面相结合等手法,详写王安石上万言书以及执行新法的事迹,略写其他事迹;“见者皆 服其精妙”,用他人对王安石的评价侧面表现王安石的才能,人物形象表现出全面、客观、 真实、直观等特点。材料二写“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属于咏物诗,主要是以描写竹子为主,借助托物言 志的手法,诗人以竹自况,赞美竹子中正刚硬的气节和傲霜凌寒的品质,展现诗人年轻时的 壮志豪情,渴望得到珍惜重用。人物形象表现出较为主观、片面、含蓄的特征。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 一次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 的文章精妙。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 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 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 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 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 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 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 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 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 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 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 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 万言书为依据的。不久王安石任直集贤院。在此之前,朝廷多次下达委任他担任馆阁职务的命令,他都辞 谢了; 士大夫们认为他是无意显赫于世以求仕途畅达,都恨自己不能结识他,朝廷多次打 算委派他担任名利优厚的美官,只是怕他不就任。王安石因母亲去世离任,一直到英宗朝结 束,朝廷多次召他,他都不肯起复任职。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 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 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 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 么? ”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 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 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 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 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 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 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 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 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 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 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热点题材专练】主题06 改革先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