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912410       资源大小:44.6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9.1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橘橹(qiWng)酉等(16i) 吟啸(x访o)羽扇纶巾(guan) 料峭(qilo)*创伤(chuAng) *B.笺注(qiWn)赤鼻矶(Ji)蓑衣(suG) C.针硬(b询n)粗糙(clo)差别(ch&) D.战栗(zhM) 炽烈(chi) 对称(ch3ng)万箭攒心(cuW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纶(liin)巾 酹(lei)酒樵(qiao)悴崩摧(cuT) B,纶(Kin)巾 酹(同)酒樵(qiao)悴崩催(cui) C.纶(guan)巾酹(质)酒樵(qiao)悴崩摧(cui) D.纶(guan)巾酹(lei)酒憔(qiao) 崩摧(cuT)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C. “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D. “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4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橘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5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B.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4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35 .声声慢借助哪些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6 .请从艺术角度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酎江月。3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意境雄阔,“大江东去”,让人有“逝者如斯夫”的联想,把永不止息的江水 与随岁月消逝的英雄相联系,通古今而观之,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感。B.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十年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表现了英雄美人 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C.整首词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回溯从前,又从从前回到眼前,眼前的人、景 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思巧妙。D.词的下片情感深沉,感慨英雄已逝,感叹自我理想落空,最后在江月永恒、江 水长流中获得思想解脱。38 .本词主要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简要分析。三、小阅读-课内39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惊涛拍岸”,有版本作“惊涛裂岸”。你认为哪一版本好? 写出理由。40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上阕“乱石穿空、有的版本写作“乱石崩云:“崩云”意为 崩裂的云彩,形容波涛飞洒的样子。你觉得这两个版本,哪个更切合词意?请简要说明 理由。41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42 .明代王世贞说:“学士此词,亦自雄壮,感慨千古,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 使江波鼎沸",此语形象真切地道出本词豪放之风格特征。你认为其“豪放”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3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 修辞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4.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绘周瑜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45.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6 .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47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8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 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 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8.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 势,自然过渡到下阕。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 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 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 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49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浪花,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暗喻时光的流逝。B.词人用小乔与周瑜进行正反对比,将周瑜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C.全词既有对古迹的描写,又有对古人古事的记叙,以古比今,言志抒情。D.词人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豪壮的情调和旷达的精神。5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 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 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 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 了词作的豪放风格。5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澎湃,“卷起千堆雪”运用 借代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B.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小乔 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C.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 突出他的风度情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景象、大战的场面。上阕咏 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52 .下列对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起句"大江东去”出语不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气势,并且同样不事雕 琢,脱口而出,显示豪放派词章的本色。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既是实写眼前景色,又是摹写 古战场境况;“卷起千堆雪”,形象如画,力夺千钧。C “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借赞颂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 业无成的感慨,叙述中融入抒情。D.全词选景择事,遣词造句固然很豪放,但结尾却透露出消极色彩。“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全然没有豪放不羁的气魄。5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从亘古浩荡的长江起笔,笔触由现实的景物转到历史的人物,这两个场 景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为词人的追古抚今提供了无尽的可能。8.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十三个字便包含了对静态、动态、 声音、色彩及景象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C.词人在写作上实现了写景、咏史、抒情的紧密结合,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英雄人 物的缅怀追忆,并由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也透露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结尾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表现出的心境和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的结尾两句一致。54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浩荡江水起笔,“浪淘尽”一句,则把眼前的江水与历史人物巧妙联系起 来,引出怀古之意。B.上阕描绘江水腾涌的壮阔景象,让词人不禁赞叹这大好河山,更引起他对叱咤 风云的英雄豪杰的向往。C.下阕描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写“小乔初嫁了”是为了表现周瑜生活幸福,从而 衬托出词人婚姻的不幸。D. “故国”三句,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叹惋自己与周瑜相比,光阴虚掷,抒发被贬谪 后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5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 “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 道是“说明这里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 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阕作铺垫。D. “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 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56 .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A.东去的大江和滚滚的浪花,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暗喻时光的流逝。B.词人用小乔与周瑜进行正反对比,将周瑜塑造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C.全词既有对古迹的描写,又有对古人古事的记叙,以古比今,言志抒情。D.词人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表现出豪壮的情调和旷达的精神。57.“遥想公瑾当年”句中“遥想”一词统领的内容是()A.小乔初嫁了。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C.小乔羽扇纶巾。D.小乔橘橹灰飞烟灭。58 .下边语句有不同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说说理由。(1)羽扇纶巾第一种理解:这里指的是周瑜。第二种理解:这里指的是诸葛亮。(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第一种理解: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理解: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呈现出因妥协换来的和平。59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 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 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60 .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铐未残”的气势。B. “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 “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 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61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C.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D.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6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 “大江”两句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故垒西边” 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人道是"说明这里 正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C. “乱石”三句,写尽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数语,有声有色;“江山” 两句,由写景自然过渡到写人,为下片做铺垫。D. “遥想”六句,写尽周瑜的风采才华。“故国”三句,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到伤已。"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则无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四、选择类63 .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6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橘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 五、语言表达65.开封广播电视台拟举办“我心中的的经典宋词”推荐活动,请作为推荐人的你为苏轼极具豪放风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段推荐词,不超过60字。参考答案:1. A2. D3. C4. D5. B6. C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写出 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半壕”两句诗是说诗人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看见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 城春花明艳,迷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在写作手法上,此句中作者写 春景,注意色彩上强烈的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 地传达出来。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城内长满花,雨丝暗千家,展现出了一幅阔大的春 花满城烟雨图。在内容上,此句描写出了满城春色的壮美景象。“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 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最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看烟 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8. B 9. (1)苏词借此引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却未能建功立业 的感伤;(2)杜诗蕴含造化弄人的意味,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10. C 11.观点一:“乱石崩云”好。“崩云”,把浪涛比作“云、再加一个“崩”字更加有 动感有气势,险峻峭拔;并且此句侧重于“崩”的瞬间,意境稍胜。而后者的“穿空”,陡峭的 石壁刺向苍穹,表现了一种常态。观点二:“乱石穿空''好穿"写出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突出的是山势的陡峭;穿“ 字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 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此句与后句“惊涛拍岸”呼应,一个视觉一个听觉, 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12. D 13.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以“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到周瑜一人身上,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则又是以美人烘托英雄周瑜,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词中写赤壁的险要形势 为实景,想象火烧曹营为虚景,二者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为映衬手法的运用;另外,词中 写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也是相互映衬。14 .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修辞手法:夸张、拟人、 比喻。作用:以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15 .以“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 16.词 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 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17. D 18. (1)两首词都写到赤壁之战的重要人物周郎。苏轼着眼于周瑜英姿勃发的儒 将风采与年少有为的伟大功绩,用来反衬自己的老大无功;戴词则以“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一句,以其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2)两首词都描写了战争场面。苏轼仅“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一句,以周瑜指挥若定的 轻松姿态,曹军惨败的狼狈,才能更突出周郎的年少功业已成,反衬作者的失意。戴词则用 “万骑临江貌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一句对偶,写出孙吴军容整肃、士气高昂的气势;并以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一句,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水战场景,体现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 速,以昔年东吴强大的实力反衬“今”日南宋国势的衰微,流露出作者的悲慨。19. C 20.相同点:对光阴虚掷的感伤;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不同点: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而苏词在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中抒发自己功业未成, 壮志难酬的感慨。21. D 22.风景:“江山如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修辞手法: 夸张、拟人、比喻。作用:以赤壁风景勾勒古战场景象,以险要之势,暗写赤壁之战的激 烈程度。23. D 24. C 25. D26. A27.“江山如画”总结前文所描绘的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做了铺垫,由写景过渡到写人。28. D 29.词人选用的景物如“大江.惊涛”等都具有开阔、激烈奔放的特点,有利于 抒发豪放之情。怀想的人物周瑜年少有为,雄姿英发;指挥了赤壁大战,以少胜多,战绩 显赫,给人慷慨豪放之感。词人遭遇挫折打击,处境失意,但仍怀有思慕英雄、渴望建功 立业的豪情壮志。30. D31.“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32. C 33. (1)写景壮丽。“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景(任选一句)壮阔、 宏大。(2)写人豪迈。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指挥若定、从容不迫。(3)抒情旷达,写词人虽壮志难酬却能自我解脱。34. C 35. (1)上阕借助的意象有“淡酒”“秋风”“过雁”,渲染了凄苦无依境况,抒发了 对往昔夫妇美好生活及故乡故国的追怀。(2)下阕借助的意象有“黄花,“梧桐”“细雨”,以"黄花”暗喻自己衰老凄凉的境遇,借“梧 桐”“细雨”抒发了孤独无尽的愁苦。36. (1)从视角分析:从仰视到俯视(2)从抒情角度:借景抒情(3)修辞角度:夸张、拟人、比喻、对偶。(4)从语言角度:"穿”“拍”“雪”(5)从形声色角度(视听角度):首句写形,次句写声,第三句写色37. C 38. (1)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共同为描写人物作衬托。 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 以雄伟壮阔之景衬托英雄人物。(2)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以人物衬托。写“小乔”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之俗,作者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词题由此 而来。B.上片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二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已春暮而 未老。C.下片写情,“休对”二句说明作者不再思念故乡,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 新茶。D. “诗酒趁年华”一句,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忘却世俗,珍惜年华,借诗酒以 自娱。7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在写景上都体现了豪放风格,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总结上片,带起下片,前句对大自然发出由衷 的赞叹,后句则由“江山”引出“豪杰”。B.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格调清新,上片侧 重写景,下片因景生情,极豪放之致。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点出了历史 风云,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叹。D. “铜雀春深锁二乔”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间接描绘二乔将要 承受的命运,把战争胜负写得含蓄蕴藉。在于用美人衬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 自己的年老无为,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39. “拍”字更好。“拍拍打、击打之意,给人正在进行时的现场画面感,侧重听觉。“拍 岸''使用比拟修辞,增强亲切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而“裂岸”只突出结果、 视觉感受,缺少诗情画意和感染力。40. 观点一:“乱石崩云”好。“崩云”,把浪涛比作“云”,再加一个“崩”字更加有动感有气势, 险峻峭拔;并且此句侧重于“崩”的瞬间,意境稍胜。而后者的“穿空”,陡峭的石壁刺向苍穹, 表现了一种常态。观点二:“乱石穿空”好。“穿”写出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突出的 是山势的陡峭;穿”字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 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此句与后句“惊涛拍岸”呼应, 一个视觉一个听觉,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 精神为之振奋。41. (1)作者一向心怀伟大的政治抱负,所以面对壮丽的江山和英雄人物,自然能够激起作 者豪迈奋发的感情。(2)但从作者现实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毫无建树,前途渺茫,因而自叹 人生如梦。(3)全词由壮丽的赤壁之景,联想到古代功成名就的英雄人物,强烈的对比,使得作者对 自身的境遇愈加感到悲伤,亦是情有可原。42. (1)场景豪放,波澜壮阔。开篇“大江”滚滚东流,随即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 读者设置一个极为广阔浩渺的空间和悠久绵延的时间背景。(2)意象豪放,雄奇冷峻。“大江”“巨浪”“乱石”“千堆雪”等意象,数量很多;体态硕大、嶙 峋;色泽灰白;声响巨大;动态雄奇多变、奔放不羁。(3)语言豪放,铿锵有力。动词运用传神、刚劲有力。如“淘”“穿”“拍好卷”等动词运用。 词类活用,摇曳多姿。如“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活用中又有比喻,形象感强,多姿多彩。(4)人物豪放,英雄气概。作者善于用多种表达技巧来塑造英雄形象。有正面直叙、有侧 面衬托,凸显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建功立业。(5)情感豪放,超然旷达。从“大江东去”的高昂激越豪迈遥想公瑾当年的景仰羡慕 “人生如梦”的沉郁苍凉“一尊还酎江月”超然旷达,全词的基调是豪壮,豪壮中交织 着悲苦和旷达、出世与入世、消沉与豪迈种种复杂的情绪和心态。43. 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 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瑜立于 作者心中。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瑜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瑜 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44. 作者借写周瑜年轻有为、英姿勃发的形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赞美)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感伤。45. 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 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46. 以“千古风流人物”烘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再以这些英雄豪杰烘托周瑜。47. “江山如画”总结前文所描绘的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 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做了铺垫,由写景过渡到写人。48. C49. B50. B51. A52. D53. D54. C55. B56. B57. D58. (1)第一种理解较妥,理由是:羽扇纶巾是三国六朝时一般儒将的装束,可用在描写 诸葛亮,也可用来描写周瑜。指周瑜,与下文联成一气,好理解些。(2)第一种理解较合适,为作者自我解嘲,更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3)第二种理解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作者反对投降妥协、。59.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 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 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 澎湃,这三句合写江山,有声有色。60. C61. B62. B63. B64. C65. 念奴娇赤壁怀古用宏博之词绘壮丽之景,借豪迈之人发豪情壮志。全词雄浑苍凉, 境界宏阔,实为宋词豪放风格代表作品。9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中作者都借用周瑜的典故,各有何用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0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以浩荡江水起笔,“浪淘尽”一句,则把眼前的江水与历史人物巧妙联系起 来,引出怀古之意。B.上阕描绘江水腾涌的壮阔景象,让词人不禁赞叹这大好河山,更引起他对叱咤 风云的英雄豪杰的向往。C.下阕描绘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写“小乔初嫁了”是为了表现周瑜生活幸福,从而 衬托出词人婚姻的不幸。D. “故国”三句,词人以自嘲的口吻叹惋自己与周瑜相比,光阴虚掷,抒发被贬谪 后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11 .词中上阕“乱石穿空”,有的版本写作“乱石崩云“崩云”意为崩裂的云彩,形容波 涛飞洒的样子。你觉得这两个版本,哪个更切合词意?请简要说明理由。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土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 ”对日: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指苏轼)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12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他们的词 有不同的艺术风格,适合于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品味。柳词婉约,适于表达缠绵 深婉之情,非女孩持红牙板不能;苏词豪放,适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两者交换就 不协调。B.幕土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很是恰当。因为, 这两句都是各自所在的词里最能反映作者艺术风格的句子。“杨柳”句反映了作者的 离情别绪,“大江”句表现了长江的雄浑气势,衬托了英雄人物。C.这两句都是经典的意象。“杨柳”句中,杨柳关乎送别,残月令人想起人间的不 圆,清晨的风给人以清寒之感,使词人更加回味与情人在一起的温馨。三者在一起, 构成了最能触动人的离愁的凄清画面;“大江”句则以其亘古流淌的历史感和雄浑磅 礴的气势,象征着英雄壮美的人生和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D.幕士的话中含有两种风格中推崇豪放派的倾向,所以,苏轼才为之绝倒。豪放 派词人在生活中也确实是具有英雄气质的人。13 .本词运用了烘托和映衬的手法,试简要分析。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4 .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5 .“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的内涵有什么不同?16 .词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才啬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貌虎噪,千艘 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猥虎:原指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17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由滚滚东流的江水联想到千古风流人物,空间广阔, 时间遥远,为全词奠定了雄浑豪放的基调。8.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凡 抒发了词人洒酒酬江月的宽慰旷达之情,此处化 解了前文表达的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愁绪。C.满江红赤壁怀古下片虚实结合,实写赤壁及附近的山川形胜,虚写朝代更 迭,现实与想象结合,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D.两首词均为咏诗怀古词,均以历史陈迹“赤壁”为题材,均借咏叹史实、怀念古 迹达到感慨兴衰、逃避现实、咏诗伤世等目的。1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与满江红赤壁怀古上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不尽相同, 试做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建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才啬橹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 连云橘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 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19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下阕描写了周瑜的文土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 三字,展示出周瑜赤壁破曹时的神态自若。B.萨都剌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空旷的昔日六朝胜地。“无 物”蕴含了悲惨的过去,让人伤心叹惋。C.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感发的是“唯有青山如壁”,表现了诗人对石头城壮 美山川的喜爱之情和对厚重历史的追怀。D.萨都剌词采用了苏词的全部韵脚,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今昔之变,意境深 远,体现怀古诗感慨兴衰、寄托哀思的特点。20 .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橘橹灰飞烟灭。橘: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C. 一樽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儒 将诸葛亮。22 .作者是如何描绘赤壁风景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金戈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B.元嘉草草:轻率 C.赢得仓皇北顾:落得D.可堪回首:能忍受住 24 .词中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 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25 .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不恰当的一项()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前者是怀古伤己,后者则是怀古伤今。C.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雄伟气势,从 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写尽了英雄豪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永遇乐 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隐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