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26.docx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 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技能目标开展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千克”和 “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估算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 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难点单位的换算和估算。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 一条口香糖、一枚2分硬币、花生米、大米或黄豆、质量为 一千克的实物。2.搜集有关质量的问题。二、预习学案1 .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很奇妙,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让我 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 从图中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请学生回答。生1: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板书:1克)生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板书:1千克)生3: 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板 书:150吨,1吨) 生4: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4克。(板书:40千克4克)2 .看一看,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将质量单位和数据重点突出。3 .你能读一读这些数据吗? 1克1千克40千克4克150吨1吨 学生读数据。4 .你知道这些数据都是来说明什么的吗?引导学生说出:表明物体的重量。、5 .小结:对,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克、千克、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实际就 是物体的质量。克、千克、吨就是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千克)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 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从而能主动地学习新知。三、导学案1.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好多有趣的知识,课前也让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质量的问题, 接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有关质量的问题:生1: 一块橡皮有多重?生2:我的体重是34千克。 生3:火腿肠一根40克。 生 4:我想知道一袋盐有多重? 2.认识常见的秤。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好多问题,后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现 在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来称。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吧。(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师:你在哪见过 这些秤?学生汇报: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师:还有一种秤叫天平,同学们都见过吗?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3.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秤,现在请你们猜想一下:1克有多重呢?学生自由讨论师:同学们究竟猜想得对不对呢?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食物:一条口香糖、一粒 花生米、一枚2分硬币。试一试:掂一掂这些物体的重量,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掂一掂,体会,感觉:很轻。我们用天平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板书:1克。4.师:刚才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小博士有个小知识要教给大家。课件出示: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 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全班一起读一读。通过和小博士一起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三四名学生回答)大家可以拿着手 中的大米来验证一下1克大约有多重。(学生实践)拓展:每个同学拿一个2 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师:1克真的好轻。大自然中像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 重1克的物品吗.学生交流汇报:生I: 一小块橡皮。生2: 4粒黄豆。生3: 1个扣子。生4: 1个小发卡。师:通过大家的举例,你知道了什么呢?引导得出: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认识“千克”。1 .师:我们知道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现在请你再猜想一下,1 千克有多重?板书:1千克。出示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4 生:一辙500克,两袋盐1030克,蟋1千克,也可以说000个1竟是1千克。 板书:1千克一1000克。2 .师:小博士还要告诉我们一个小知识。课件出示: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 “kg表示。 全班齐读。学生交流汇报:生1: 1千克有点重。生2: 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量。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师:为什么呀?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 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4.你知道你同桌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吗?同桌的同学互相背一背,说一说。学生交流并汇报。四、课堂检测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谁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六、课后作业练习:1.第6页“自主练习”第1题。2.第6页“自主练习”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