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特训】文言文文阅读 (3)(原卷+解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docx
-
资源ID:97919599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限时特训】文言文文阅读 (3)(原卷+解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docx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3)(学生版)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北郭骚蹬门见晏子,日:“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之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造之, 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日:“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 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日:'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 复者日:“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 以白姜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羽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日:“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日:“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日:“何哉? ”阳虎对日:“夫 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 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筒子日:“唯贤 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燕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 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羡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吴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卫。南文子其经缔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日:“吴虽大国也, 不康交,假之道,则亦敬矣,又何礼焉? ”南文子不听,遂”之。吴赤市至于智氏,既得事, 将归吴,智惇命造舟为梁。吴赤市日:“吾闻之:天子济于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大夫方舟; 方舟,臣之职也,且敬大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用兵在后矣,将以蓑卫。吴赤市日:“里 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人警戒。智伯闻之, 乃止。位(ri) »本义是指古代驿站专用的车,后亦指驿马。(选自说苑卷六复恩)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3日而自追/晏了及之国郑/请而反之/C.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犯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D.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犯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分仓粟府金而遗之”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B. “晏子见疑于景公"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C. “遂致之”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相同。D.伯,是一种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郭骚品行高洁。晏婴曾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北郭骚却没有接 受金钱。8 .北郭骚知恩图报。晏婴曾经给北郭骚奉养母亲的粮食,在遇难时,北郭骚用生命来为他 洗刷冤枉。C.赵简子聪慧有远见。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阳虎为什么会遭受到自己所培养出来 的人的排斥。D.赤市有自知之明。赤市明臼大夫渡水是把两条船并在一起,天子渡水是把几条船连接在 一起,自己受到的礼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肯定有别的缘故。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4分)答案:(2)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4分)答案:10 阳虎培养出许多人才,却受到他们的排斥与迫害,这是为什么?(3分)答案: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泰。周诉谓王日:“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为入朝者乎?愿王之 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日:“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靖为我祝日:人而不出,请殉 寡人以头。周诉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陶者 隹必丕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维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 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敦与无可内急? ”王曰:“梁急。”“无梁敦与无身急? ” 王曰:“身急。”日:“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日:“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 足以择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日:“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 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支期说于长信侯日:“王命召布用长信侯日:“王何以臣为? ”支期曰:“臣不知也,王 急召君。”长信侯日:“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牛,君 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日:“楼 公将人矣,臣今从。”支期日:“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 信侯人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候曰:“王毋行 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 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两者/臣必不为也/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的''易”与唐雎不辱使命''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易” 含义不同。8 .河内,我国古代地区名,泛指今山西、河北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战国时河内为魏国 领地。C.相国,我国古代官职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 或丞相。D. “君无为魏计”的“计”指考虑、谋划,与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的“计”字含 义、词性均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诉认为秦国是不可测之渊,鹿王访秦可能有去无回,并以“鼠首”为喻,指出许绢以 人头为担保的做法不可信。8 .支期向魏王献计,建议魏王先静观楚王动向,若楚王去秦国,则魏王可抢先楚王一步入 秦,如若不然,则可以联楚抗秦。C.在周诉、支期的劝说下,魏王虽然答应不去秦国朝拜,但心中还是有所顾虑,这是因为 他已应允应侯,担心失信于人。D.支期与长信侯一起去见魏王,魏王在支期的提议卜.装病接见长信侯,长信侯见状,主动 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4分)答案:(2)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4分)答案:10 .支期是如何说服长信侯去见魏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新高考文言文阅读(3)(教师版)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北郛骚踵门见晏子,日:“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通之, 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日:“吾饶晏子之义,而尝乞 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日:'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不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 复者日:“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 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胴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 闻北郛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日:“婴不肖,罪过因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日:“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筒子日:“何战? ”阳虎对日:“夫 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 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篇子日:“唯贤 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燕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 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羡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吴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卫。南文子具经缔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日:“吴虽大国也, 不填交,假之道,财亦敬矣,又何礼焉? ”南文子不听,遂竺之。吴赤市至于智氏,既得事, 归吴,智,命造舟为梁。吴赤市日:“吾闻之:天子济于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大夫方舟; 方舟,臣之联也,且敬大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用兵在后矣,将以袭卫。吴赤市日:”里 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人警戒。智伯闻之, 乃止。盟(rl) o本义是指古代驿站专用的车,后亦指驿马。(选自说苑卷六复恩)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犯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C.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驱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D.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驷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晏子”是“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国郊”是一个偏正短语,“郊”是中心词,“国”是其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译文: 说完恭敬地退下,便自杀了。齐景公听说这件事,十分惊骇,乘上驿马亲自追赶晏子,一直追 到国都郊外,请求晏子返回。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分仓粟府金而遗之”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B. “晏子见疑于景公”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C. “遂致之”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相同。D.伯,是一种爵位,IIT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杳学生理解文言文重点实词和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赠送/遗漏、忽略。 句意: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两字含义不同。B.表被动/看见。句意:晏婴在齐景公那里受到怀疑而出逃/半山腰看到海上升 起红日。两字含义不同。C.送给/到达。句意:还是将礼物送给了赤市/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两 字含义不同。D.正确。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郭骚品行高洁。晏婴曾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北郭骚却没有接 受金钱。B.北郭骚知恩图报。晏婴曾经给北郭骚奉养母亲的粮食,在遇难时,北郭骚用生命来为他 洗刷冤枉。C.赵简子聪慧有远见。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阳虎为什么会遭受到自己所培养出来 的人的排斥。D,赤市有自知之明。赤市明白大夫渡水是把两条船并在一起,天子渡水是把几条船连接在 一起,自己受到的礼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肯定有别的缘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有关内容的能力。“天子渡水是把几条船连接在一起”说 法错误。依据“天子济于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可知,天子渡水,是把船连在 一起当作浮桥,诸侯渡水就用几条船连接。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4分)答案:【答案】(我)私下敬慕先生的仁义,想要讨一些用来奉养我母亲的东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窃悦先生之义”,省略句,补充主语:“窃”, 私下;“悦”,敬慕:“所以",用来的。(2)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4分)答案:【答案】卫国借道给我,还厚赠礼物给我,我眼见他们有危难而不告知,这就是与(晋国) 同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假”,借;“是”,这;“是与为谋也”,判断句。5 .阳虎培养出许多人才,却受到他们的排斥与迫害,这是为什么?(3分)答案:【答案】只有贤人才能报恩,不贤的人是不能的。阳虎在培养人才之前没有经过选择, 所以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反过来排斥迫害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咨的能力。依据简子的论断“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 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疾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 者,菠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己树而择之”可知,只有贤人才能报恩,不 贤的人是不能的。用比喻的方法指出他现在所栽培的就是差藜,并不是桃李。告诫他要选择人 才栽培,不要已经栽培r才选择他。【参考译文】北郭联亲自上门求见晏婴,说:“我私下敬慕先生的仁义,想要讨一些来泰养我母亲的东西。” 晏婴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他不要金钱而接受了根食。不久,晏婴在齐 景公那里受到怀疑而出逃。北郭骚叫枭他的朋友并告诉他们说:“我敬慈晏婴的仁义,并曾经向 他乞讨过奉养母亲的粮食。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对赡养过自己父母亲的人,应该用生命来替代 他的灾难。'现在晏婴被怀疑,我准备用生命来洗刷他的冤衽。”于是到齐景公的厅堂,请求传 话的人转告景公说:“晏子是天下的贤人,现在离开齐国,齐国必定会受到进攻,如果必定见到 齐国被人进攻,不如先死,请让我断颈来洗刷爱子的罪名。”说完恭敬地退下,便自杀了。齐景 公听说这件事,十分惊骇,乘上驿马亲自追赶晏子,一直追到国都郊外,请求晏子返回。晏子 不得已才返回,听说北郭骚用死来为他洗刷冤枉,长叹一声说:“我不贤,罪过本来就该这样的, 却让贤士用生命来为我洗刷,真痛心啊!”阳虎得罪了卫国,北去晋国谒见赵简子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为 什么呢? "阳虎回答说:“那制堂上的人,我培养的超过了半数;朝中的官吏,我所培养的也超 过了半数:那边境上的将士,我所培养的也超过了半数。现在那朝堂上的人,亲自在君王面前 排斥我:朝中的官吏,亲自用刑法危害我:边境上的将士,亲自用武力劫持我。”赵简子说:“只 有贤人才能报恩,不贤的人是不能的。那种植桃李的人,夏天能在树荫下得到休息,秋天能得 到果实吃;那栽种蓑藜的人,夏天得不到树荫休息,秋天得到的是那棘刺。现在你所栽培的就 是菠藜,并不是桃李。从今以后,要选择人才栽培他,不要已经栽培了才选择他。”吴国赤市出使晋国智氏,向卫国借路。南文子准备了经麻布、细葛布三百匹,打算用枭送 给他。大夫豹说:“吴国虽然是大国,我们与它不交界,借路给他,也就算表示敬意了,又何必 送礼给他呢? “南文子不听他的,还是将礼物送给了赤市。吴国赤市到达晋国智氏之地,办完 了事情之后,将要回吴国,智伯下令把船连在一起当作桥梁。吴国赤市自语道:''我听说:天子 渡水,把船连在一起当作浮桥,诸侯渡水就用几条船连接,大夫渡水是把两条船并在一起;用 两条相并的船就已符合我的身份,这特别过分的礼敬,其中一定别有缘故。”于是派人察看这件 事,原来早已布矍了军队在后面,准备借此机会袭击卫国。吴国赤市说:“卫国借道给我,还厚 赠礼物给我,我口艮见他们有危难而不告知,这就是与(晋国)同谋。“他便推说有病留下未走.派 人告知卫国,卫国人做了防备。智伯知道后,就停止了袭击卫国的计划。二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10题。泰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泰。周诉谓王日:“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多入朝者乎?愿王之 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日:“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维为我祝日:'人而不出,请殉 寡人以头。周诉对日:“如臣之贱也令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 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缩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 而周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可自急? ”王日:“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 ” 王日:“身急。”日:“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日:''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 足以秤秦。”王乃止。王谓支期臼:“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日:“王勿忧 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J支期说于长信侯日:“王命召相理。”长信侯日:“王何以臣为? "支期日:''臣不知也,王 急召君。”长信侯日:”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日:“君无为魏牛,君 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日:“楼 公将人矣,臣今从。”支期日:“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日:''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 信侯入见王,王日:“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候日:“王毋行 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副苜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日/人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 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今人有谓臣曰”的意思是“现在有人对我说”, “谓曰”意思是“对说”,固定结构,不能断开,因此"日”前不能断开,排除AD: “臣 必不为也”句子结构完整,“臣”是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句意:像我这样地位低卜的人, 现在有人对我说,(你)跳入不可测量的深渊一定能出来,(如果)出不来,我就用一只老鼠的 脑袋替你殉葬,我定不跳。7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的“易”与唐雎不辱使命“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易” 含义不同。8 .河内,我国古代地区名,泛指今山西、河北及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战国时河内为魏国 领地。C.相国,我国古代官职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为百官之长,也称相邦 或丞相。D. “君无为魏计”的“计”指考虑、谋划,与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的“计”字含 义、词性均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 力。“含义、词性均相同”错误。“君无为魏计”的“计”是动词,意思是考虑、谋划,但“靡 计不施”的“计”是名词,意思是方法、计谋,两者含义与词性都不同。句意:你不是为魏国 考虑/没有什么办法不用的,终究不成功。A项第一个“易”,动词,代替。句意: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第二个“易”,动词, 交换。句意:我用方圆五百里的上地交换安陵。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诉认为秦国是不可测之渊,魏王访秦可能有去无回,并以“鼠首”为喻,指出许维以 人头为担保的做法不可信。9 .支期向魏王献计,建议魏王先静观楚王动向,若楚王去秦国,则魏王可抢先楚王一步入 秦,如若不然,则可以联楚抗秦。C.在周诉、支期的劝说下,魏王虽然答应不去秦国朝拜,但心中还是有所顾虑,这是因为 他已应允应侯,担心失信于人。D.支期与长信侯一起去见魏王,魏王在支期的提议下装病接见长信侯,长信侯见状,主动 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主动提出自己代替魏王入秦”错误。根据最 后一段中的“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可知,长信侯并没有提出自己代替秦王 入秦,只是说自己有办法让应侯得知魏王病重的消息,从而让魏王免去入秦。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4分)答案:【答案】秦国没有索取最次要的河内,但大王献卜.最重要的身体,可行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索”,索取;“下”:次要的 河内;“效”,献出;“上”:重要的身体。(2)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4分)答案:【答案】大王不用担心。我让长信侯请求不让大王进入秦国,(请)大王等待我的消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忧”,担心:“内”,通“纳”,使 进入;“待”:等待的消息。11 .支期是如何说服长信侯去见魏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答案】假托魏王的命令,紧急召见长信侯。严词威胁,要长信侯考虑后果。以性 命恐吓,逼其前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在文中寻找支期说服长信侯去见魏王的相关语句,即文中第3段。然后时第3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支期说于长信侯臣不知也,王急召君可 以概括出“假托魏王的命令,紧急召见长信侯二根据“长信侯后为魏计”,可以概括出“严词威胁,要长信侯考虑后果”。根据“长信侯曰血溅君襟矣'”,可以概括出“以性命恐吓,逼其前行”。【参考译文】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魏王将要到秦国朝拜秦王。(魏国大臣)周诉对魏王说:“现在大王 您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希望大王能够换一种办法,把朝拜秦王放在最 后考虑。”魏王说:“你是担心我进入秦国后不能出来吗?许维对我发誓说:'(如果)进入秦国 后不能出来。请用我的头为您殉葬。周诉回答说“像我这样地位低下的人,现在有人对我说, (你)跳入不可测量的深源二定能出来,(如果)出不来,我就用一只老鼠的脑袋替你殉葬,我 二M丕跳。现在秦国是不能预料的国家,如同不可测量的深渊:而许结的脑袋,如同老鼠的脑 袋一样。让大王进入不能预料的秦国,却用老鼠的脑袋为您殉葬,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能采取(这 种做法)。况且失掉大梁和失掉河内地区相比哪个更紧急?”魏王说:“失掉大梁更紧急。”“失 掉大梁和失掉自身性命哪个更紧急? ”魏王说:“失掉自身性命更紧急。”周诉说:“这三者,性 命,是最重要的;河内,是最次要的。秦国没有索取最次要的,但大王献上最直要的。可行吗?”魏王还没有听从(周诉的意见)。支期说:“大王可以观察楚王。(如果)楚王进入秦国,大 E就率三辆战车走在楚王前面:(如果)楚王不进入秦国,楚、魏联合,还能够抵御秦国。”魏 王才打消去秦国的想法。魏王对支期说:“我当初已经对(秦国)应侯许诺了,现在不去就是欺 骗他了 J支期说:“大王不用担心。我让长信侯请求不让大王进入泰国大王等待我的消支期对长信侯说:“大王下令召见相国。”长信侯说:“大王为什么召见我? ”支期说:“我 不知道。大王着急召见您。”长信侯说:“我让大王进入秦国,难道是为了秦国吗?我是为了魏 国啊。”支期说:“您不要替魏国考虑了,您还是替自己考虑吧。您是打算死呢,还是打算活呢? 打算穷困呢,还是打算富贵呢?您还是先替自己考虑,然后替魏国考虑。”长信侯说:“楼公(楼 缓)将要来了,我将跟他同去。”支期说:“大王紧急召见您,您不去,(恐怕)鲜血会溅在您衣 襟上了!”长信侯动身,支期跟在他后面。将要见到魏王时,支期先进去对魏王说;“您装成有病的样 子来接见长信候,我已经吓唬他了 J长信侯进入拜见魏王,魏王说:“我病得很重怎么办!我 当初己经对应候许诺(去秦国)了,莫非即使死在路上,也要去秦国? ”长信侯说:“大王不要 去了!我能让应候得知您病重的消息(让您不去秦国)希望大王不要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