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921070
资源大小:18.2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5《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这一任务群的主要 学习目标与内容是: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 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能根 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 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 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二)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这一篇被放置在故都 的秋和荷塘月色两篇之后,呈现的是一个生存状态非常特 殊的个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的观照角度,文笔的精良和思考的深 邃,对于一群十几岁的中学生反观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己对 生命的态度,具有着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启迪意义。在实际教学的 过程中,我希望可以尝试引领学生感受先生笔下的地坛是如何超 越了 “地坛”这个固定的名字而成为一种生命的起舞之地,地坛 之中的先生又是如何将生死这样的难题借由一处凡俗之境解出 一个超凡的答案。二、学情分析1 .学生有一定的散文阅读经验,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具备了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通过一个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学习,但是 设置的问题太空泛,指向性不明,因此学生的回答与我所预设的 回答相差较大,在讨论过后学生分享环节,引导学生回到我的思 路上来,又花了不少时间,课堂节奏显得前松后紧,在讨论重点 难点问题,第七段景物描写及哲理语录时时间仓促,走马观花似 的过了一遍,讨论并不充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史铁生残疾却并 不颓废的人格魅力时没有激起学生太大的情感共鸣,升华全文的 效果也就差很多。总体看来,本节课教学目标在于细读文本,但课堂环节设计 还不够详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还仅 仅停留在文本的层面,深度有所欠缺。公开课当天,一共有二十 多位教师在场,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临时应变能力较为欠缺, 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还需多加磨练才是。我与地坛历来是语文教材里的常客,但是史铁生可能并 非零零后学生阅读视野中熟悉的名字。史铁生的特殊经历可能影 响了他对地坛的观察和描绘,但是抛却他特殊的经历,作品呈现 出的文学上的品质,也绝对是极其优秀的,学习本文,应当是一 个极有价值的审美和情感的体验,即便是只读它的第一小节,但 是课文的魅力没有被挖掘出来,还是显得干瘪,生硬。鉴赏景物描写的基本能力。2 .对在大好的年纪忽而双腿残疾的作者所产生的生死思索 较难达成共情,需要有效的引导。3 .生死观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可能对文章几处较为深刻含蓄 的语句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三、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写景段落,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研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思。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地坛给史铁生带来的人生启示。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史铁生的人格魅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文中写景的三个段落,体会作者从中获得的 生命启示;教学难点:体会地坛给史铁生带来的关于人生的思考。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作者今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史铁生大 家并不陌生,七年级学过他的秋天的怀念,也读过合欢树, 三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怀念母亲。但今天要学习的我 与地坛不仅仅是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展示课题:“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二)检查预习,提示学习提问L大家在阅读课文时,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课后学习提示:史铁生的人生感悟是独特的,这和他承受着 因残疾而导致的苦难有关,但他超越了自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 意义,包括对生与死都有深邃的思考,学习时要深入理解感受作 者的人格力量。文章在景物描写和往事追忆中穿插了许多富有哲 理的语句,这可以作为理解作者思考的突破口,阅读时要重点关 注。明确:关注景物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语句。(三)解析文本 体悟生命问题2 :在文学家笔下,景物描写不仅仅只是写景,还融入 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和关照。找出文中写景的段落并开展学习活 动。学习任务:小组交流讨论,文中各个写景的文段有何特征,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考?(5分钟后,学生分享交流)明确:第三段景物描写:“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 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 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器雕栏,祭 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 荡。”总结:用排比句式极写园子的荒芜破败、一片萧条的景象。 “浮夸”“炫耀”有得意之感,琉璃曾是华美夸张、流光溢彩的, 门壁曾是气势十足、耀眼夺目的,墙曾是高不可攀、等级森严的, 玉器雕栏曾是精雕细琢、华贵万分的。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四个动词暗含了对比,写出了地坛四百年前后的沧桑巨变,曾经 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现在却是荒芜衰败、沧桑冷落。而周围的 植物呢?完全没有跌落神坛的死气沉沉,反而活得潇洒随性。从语言形式来看,“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 落了”,将动词提前,古园是行为的主体,是古园借助着时间主 动褪下了浮夸的装饰,消去了俗艳的外表,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在知道古园前世今生的人看来,古园如今表象上的破败残缺,令 人唏嘘不已;但那些荣辱毁誉与自然生命的勃发绽放有什么关系 呢?褪去了光鲜亮丽的外表,地坛显露出的是它经历风雨后格外 深沉坦荡而富有活力的内心世界。废弃残败的地坛与残疾的我命 运相似,但地坛已然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显露出生命本 真的模样。又在我入园的时候,用那夕阳指引我,让我在满园沉 浸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彷佛是地坛主动衰落以迎接失魂落魄 的“我”,给我以心灵慰藉。第五段景物描写:"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 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 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 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总结:这一段写景总体特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历史的风 雨从不能阻挡生命的蓬勃生长,地坛里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 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它们精精神神的活着,每一种生命都那么活 泼自在。你看蜂儿飞得迅疾而安稳,多么优雅从容;蚂蚁摇头晃 脑,捋着触须,想透了,转身急行;生活得如此快乐,自在,充 满活力,有目标;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升空,按自 己的方式,靠自己的力量行动来改变生活的轨迹;蝉留下了寂寞 如一间空屋的蝉蜕,也留给你一个安静的背影,让你思考着它获 得新生所经历的寂寞,所忍受的煎熬;甩开万道金光的露珠,生 动演绎了摸爬滚打的精彩。第七段景物描写:“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 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 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的灿烂。譬如在 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 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 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板,你忧 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 的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的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 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到宇宙陵园中,机器一阵阵拙 劣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 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 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总结:这是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最后一次对地坛的描 写,庄严而肃穆,落日映照坎坷,虽有坎坷,但依然辉煌。雨燕 高歌落寞,无所畏惧,孩子脚印,苍黑古柏,正是生命的轮回永 恒。暴雨后的气味,落叶中的味道都难以描摹,但是生命里的记 忆将不会消失。春夏秋冬,朝晖夕阴,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 离去与来临,见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岁月会带走生命的 一些东西,但是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永恒性,哪怕是生命中最细 微的激动,却都是连时间都带不走的。问题3:三段景物描写层次鲜明,反映了作者心态怎样的变 化?明确:三段景物描写语言特点不同。第三、七段以整句长 句为主,表现出地坛历经沧桑后的沉静坦然,排比句的使用,使 得表达上显得整齐而庄重。第五段,多用短句,轻巧多变的语言, 充分体现出小昆虫们精彩忙碌的生活,拟人手法和大量动词的运 用,赋予他们人的情感,又让人很有代入感,这么细致而富有情 趣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地坛观察入微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思 考。景物的变化,能够反映作者心境的变化,当他失魂落魄走进 地坛时,看到的是地坛的荒芜衰败、冷落萧条,有“同是天涯沦 落人”的情感共鸣,因此一头扎进地坛给予的精神栖息地中,逃 避另外一个世界;随着在地坛的时间越来愈久,他开始关注自然 界的小生命,万物各得其所,都在按照自然的法则存活着,人亦 当如此。他在地坛中看到的景物由微小变得博大,他对生命的思 考也越来越清晰,心境也从消极颓废变得平和冷静。问题4:正是地坛对史铁生的坦然接纳,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和繁杂的他,才能找到一条生命的朝圣之路。景物描写是作家观 察思考的结果,融入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审视,在这一片自然天 地中,史铁生获得了怎样的生命哲思?文本:“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 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教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 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只是一 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想通了这个问题,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明确: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死是必然降临的节日。“节日” 是固定时间到来的,早一天都不算。而节日又是让人感到放松愉 悦的,说明死亡对于史铁生确是一种解脱,并不畏惧死亡,而节 日的仪式感,有一种慎重的意味,对死的慎重,即是对生的珍惜。 他地选择活着怎么活?好好的活,勇敢的活,从容坦然的活。是的,这世 上有坎坷,有落寞、有失去,但那又如何?我们有生命的光辉,有无趣的高歌,有纯真而勇敢的脚印。我们在天地间走过,留下 印记,忘却,直到再次想起属于你的记忆。小结:作者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实际上写的是我在地坛中 寻找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从残疾后的失魂落魄,想要逃避现实世 界,到在平静中认识生与死,再到讲透要怎么活,都是在地坛中 获得包容,获得启发。作者对于地坛的感情是亲近的,依恋的, 地坛是他的精神家园。(四)联系现实,总结全文问题5:史铁生作为一个残疾人,他对生命的思考对于我们 健全人有何启示?他从未轻视生命,虽然人生历经挫折与打击,仍选择坚强的 活着,他从20岁双腿残废后,30岁又患上肾病,后来又发展为 尿毒症,靠着每月三次的透析维持生命,他一直坚持活到了 59 岁,他不仅仅活着,他还活得精彩,他用纸笔在报刊上撞出了一 条路,史铁生也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写作 本文的这一年1989年,他38岁时和他的妻子陈希敏结婚了。在 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人”,而当双腿残废,永远失去 了站立行走的权利时,他用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走出了一条顶天 立地的路。人,才是这世界上最顽强最坚韧的生命。最后我又想起了海明威的封神之作老人与海中的那句经 典名言:“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七、作业布置史铁生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实现了情景 交融、情理结合,请你仔细观察/回味你身边熟悉而又往往被忽 视的景物,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思考。八、板书设计我与地坛史铁生自然天地生命哲思颓圮冷落中的苍幽走进地坛小天地的生命活力融入地坛生一一活一一死博大厚重的生命力感悟地坛1九、教学反思课文节选部分是我与地坛一文的前两部分,全文重在表 现史铁生在地坛中观察到的景物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引起了 他对生命的思考。因此教授本文,重在分析第一部分写景段落和 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总结史铁生在地坛中获得的生命感悟。写景段落中,学生对第七段的理解会存在障碍,学生的人生 阅历有限,对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和史铁生特殊的经历可能会 影响学生的理解。因此本课设计主要在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课文, 细读文本,从中感受史铁生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