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97922662
资源大小:82.5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长春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一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29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一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应和(he)*B.看护(kan) *C.贮蓄(chU)D.静谧(mi)澄清(cheng)着落(zhud) 彩棱镜(leng) 拙见(zhud)粗犷(kuang)发髻(ji) *莅临(11) *窠巢(ke)嫩绿(nn)高邈(miao) *黄晕(yun)咄咄逼人(duo)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造访B.干涩健状C.吝啬草垛D.骄媚诱惑凄冷人才济济 地毯淅淅沥沥 朗润花枝召展 干燥迫不急待3 .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 一年之计 于春A.计算 *(2)呼朋引伴 A.指引 *(3)欣欣然张开了眼A.然而B.主意、策略B.牵引B.的样子C.打算、计划C.引申C.这样D.谋划D.招引D.对A (1) A (2) B (3) BC. (1) B (2) D (3) AB. (1) C (2) B (3) CD. (1) C (2) D (3) B4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歌的体裁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也称格律诗。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 北固山下都是近体诗。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品小说有茶馆龙须沟。C. “您的大作我已经拜读了,写得这么好,我一定惠存”中加点的敬辞使用恰当。 D.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物是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 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飞”就是把宏儿写成了小鸟儿能飞。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舞台上,她的歌唱得栩栩如生,好听极了。 B.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各尽其能的那一天。 C.我们的老师很严厉,讲课时总是咄咄逼人的样子。 D.她从小就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二.名句积累与运用(8分)6 .默写。(1)遥怜故园菊,口口口口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2)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王湾 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 句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借景抒情,写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白的像雪。(朱自 清的春)三.文言文阅读(16分)(甲)阅读咏雪,完成下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7.请解释下面加点字词。(2分)(1)与儿女讲论文义:()(2)未若柳絮因风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 逸事。8 .,令尊,唾问贤弟,赏光是敬辞家君,小女犬子高寿是谦辞。C.咏雪开头写雪骤,是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D.陈太丘与友期行写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表明元方是个性情直率、爱憎分明的孩子。9 .咏雪中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和谢道镉“未若柳絮因风起”都体现了对飞雪的观察细致和灵活的想象 力。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好在哪里?你有不同看法吗? (2分)(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 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 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败:毁弃。10 .下面是阅读文本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成语“穿针引线”中“引”的本义为“拉。成语意思为拉着线通过针眼,后比喻在中间起联系拉拢作用。 由此可类推,“下车引之”中“引”字也为此意。B.“汝何男子,而敢独止中的而,应该是连词,表转折,却,竟然的意思,与温故而知新中的而字用 法不同。C.甲文中的“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与乙文中“子令吾去”中“子”的意思相同。D.字典中的“期”有“日期” “一段时间” “盼望”“约定”等意思,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是“约 定”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是()(2分)A.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B.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合C.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13 .简要概括文段中的陈元方与荀巨伯的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14 .两篇文段在为人处世方面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分)四,现代文阅读(26分)(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鸟巢贾平凹在我小的时候,在那里也泡过了我的童年。村里有了一所磨坊,娘在那儿磨面,我的工作是在磨坊里赶 毛驴,窗外五十米的地方,有着一棵白杨,一对鸟夫妻住在那里,叫不上名字。我觉得这些小生命可爱极了,我便从光溜溜的树身爬上去,小心翼翼地抱下那个巢来了。用绳儿系着, 棍儿架着,我把鸟巢安放在磨坊的门口,想晚上鸟儿回来了,就会歇在里边,赶明日我一到磨坊,就看得见它 们,这成了我期待的陪伴。但是,第二天我来的时候,那鸟巢里却空落落的;【甲】我大声地说:果在这儿,果在这儿!它们却并 不理会。飞过一阵了,双双落在那梢端儿上,筑起新巢了。我真有些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傻呢,它们飞过磨坊,难道没有看见巢在门口吗?但它们还是不停 地衔柴枝儿筑巢,一天,两天,巢终于筑好,鸟夫妻已经十分疲劳了,衔一根柴枝儿,要歇几次,才能衔上梢 端;但放好一根柴枝儿,就喳喳地叫着,你一声,它一声的。【乙】我很嫉妒它们,但终于内心惭愧了,觉得我不该移了它们的巢,害得它们又去创业,便将那门口的鸟巢 放到白杨树下,让它们不必远路去寻材料。新巢又筑起来了,筑得比原先那个更好看呢。【丙】有一次,我正赶着毛驴走,就听见那白杨树上一片 儿喧嚣,扭头看时,那只公鸟正扑拉着翅膀,在巢边飞来飞去,挨着那巢沿儿,有了四个红红的小嘴儿。啊, 它们是有了儿女了呢。那儿女是什么模样儿,我看不清楚,我几次要爬上白杨树去捉一只下来,又觉得不忍,就这么天天看着 它们:它们快活,我也快活,它们鸣叫,我也呼喊。终于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那小鸟儿们了,它们和它们 的父母一样漂亮,而且全能起飞,啪啪啪地飞到云里去了。毛驴拽着磨杆,也走着一圈,又一圈。我问娘:“娘,鸟儿为什么不住到地上来呢? ”“它们喜欢住得高高的。”“娘,”我又问道:“鸟儿为什么就能飞呢?”“它们有羽毛的翅膀。”“那人为什么没有呢? ”“人是要安分的。”人为什么要安分呢?娘的话,我却听不懂了,我真想再一次上那白杨树去,住在那巢里,叫那小鸟儿做 哥哥,姐姐。叫那老鸟儿做爸爸、娘娘,长一对羽毛的翅膀儿。修艮却骂我说疯话,直催我快赶驴,说再不赶紧,天黑就不能磨完这些麦子了,我打起毛驴来,毛驴就又 一阵紧跑,我也撵着毛驴屁股小不丢溜地跑。【丁】鸟儿一家又飞回来,在那里吵吵叫叫地热闹,很快就又飞 去了,有两根羽毛悠悠地飘下来,落在树下。我终不能忍了,再不听娘的斥责,跑出去,在那白杨树下捡起了那两根羽毛,拿回来,一根别在我的头上,一根别在毛驴的臃脖子上(选自贾平凹散文选有删改)15,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2分)从窗口看那白杨树,鸟夫妻在叽叽喳喳叫着,焦躁地飞上飞下,它们 在哭啼呢,还是在咒骂?A.【甲】B.【乙】C.【丙】D.【丁】1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动词的使用精炼传神,如“在那里也泡过了我的童年”中的“泡”字,蕴含着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深刻 体验。B.第三段对白杨和鸟夫妻的描写,既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也有细节的生动描述,画面感强,体现出散文 之美。C. “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只知道安分守己,她不懂得鸟儿的快乐,更不理解“我”对自由的 向往。D.本文叙写的“我”与小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虽不复杂,但行文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呈现出一种叙事的节 奏美。17 .散文中作者的喜怒哀乐蕴含于字里行间,阅读时要把握住作者感情脉搏。请找到本文中体现“我”内心情 感的词语,并填写在下表空缺处。(3分)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第段发现鸟夫妻觉得小生命第段移走鸟巢为了实现期待的陪 伴第鸟筑新巢终于感到内心第段鸟生儿女我也感到18 .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和情感。(4分)我儿次要爬上白杨树去捉一只下来,又觉得不忍。 我终不能忍了。19 .请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如此关注白杨树上的鸟巢? (2分)(乙)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本题13分)柿红秋意浓宫凤华徐志摩曾说“庭院是一片静,看当头月好”,一种恬静安谧,如深山小溪,在心头潺潺流淌。早年间,母亲在庭院里栽种的柿子树,如今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它斜立在清亮的卤汀河边,筛风弄 月,自在妩媚。夏天枝叶遮天蔽日,秋天,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霜降时分由橘黄变成通红。满树的红柿 子灿烂地微笑着,一盏盏红灯笼照耀着农家小院,秋天被它们渲染得分外妖娩。每年此时,母亲总会摘下半熟的柿子焙得透熟,然后以一种秋天的姿势送给四邻亲友,余下的再让家人 品尝。母亲总是笑盈盈地看着柿子树,如同凝望自己的儿孙,眼里射出奇异的光彩。我们欣喜地剥开柿子皮,放在嘴边,轻轻一吸,柿汁就进入口中,满嘴的软甜、绵润、滑滋在舌蕾上绽 开;那深藏腹中的软核,光润酥软,嚼起来是美滋滋、滑嫩嫩,味蕾立时陷入鲜美的沼泽中。秋雨潇潇,满地卷积的红黄柿叶,仿佛是一幅秋天的写意。柿树叶子愈见稀疏,但所剩无几的柿子却更 加红艳光鲜,透着质朴而温馨的气息,一如母亲的气息。“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有些柿子结在很高的枝头上,倔强地翘首于枝巅,色彩灼灼如火,格外 抢眼,如吉祥的灯盏,照亮秋末的寂寞和萧索。刘禹锡咏红柿子诗曰“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 采掇,翻自保天年”,把这种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母亲做的柿饼特甜特香。先选色泽金黄、萼尖薄黄的柿子,用刨子刨净外围硬皮,保留接近柿子萼盘和 果梗的梗皮。然后将刨净外皮的柿果摊放在院子里曝晒,再用手轻轻地捏成扁圆形。霜降前后,将柿饼摊放在 凉爽的地方,使柿饼糖分外溢,其表面出现白霜即成。尝一口,肉肥而甜润。每当晚霞染红天际的时候,暮色清凉而欢悦。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的桑木桌旁,剥食着鲜嫩的菱角和英 实,品尝着母亲做的柿饼,整个院子,都氤氤着柿子淡淡的香味儿。小院的秋夜格外静美,那密密的柿叶滤着 月光映在地上,是清简的素描。小院里的那份亲切、那份温馨,静静地弥漫开来,笛声一样悠远。而今妻子擅做软炸柿子。将柿子去皮,捣碎,成柿子果酱。然后加入面粉混合均匀,搅拌成橙黄色湿性 面团。将枣泥、果仁、黑芝麻粉混合,作为馅料。最后将馅料包入面团中压扁,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即可。 我们吃得齿颊生香,不忍卒筷。柿子,色艳味美,博得了历代文人雅士的厚爱:唐代白居易有“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之赞叹;唐 代李益留下“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的佳句;清代查慎行钟情柿饼,赞其“齿疏宜软美,喉润觉 清空”。国画大师齐白石喜画柿子,因其与事、世、市等字谐音,寓意吉祥。柿子以没骨画出,叶筋和枝杈勾勒 较淡,凸显叶片中的柿子。画作构图饱满,色彩热烈,显示出一种喜庆、乐观的情绪。喜欢老树画中题诗:“空山绝人迹,柿子挂枝头。秋风一过耳,无喜亦无愁。”柿子红艳在庸常的平民生 活里,姿态温婉清美,在月光小院里,在清浅时光里,恣意安然,自在妖烧。如一盏盏红灯笼,灵动了恬淡而 喧嚣的日子。让我们的乡愁汩汩流淌,让我们重拾遗落在岁月深处的诗性和唯美、淳朴和恬淡。20 .围绕柿子,母亲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21 .结合文章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满树的红柿子灿烂地微笑着,一盏盖红灯笼照耀着农家小院,秋天被它们淀染得分外妖烧。22 .文中第段说柿子“透着质朴而温馨的气息,一如母亲的气息。"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23 .文本中多次出现“月光小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五.名著阅读(4分)24.下列有关朝花夕抬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长的性格特点是迷信、不拘小节、马虎、朴实。 B.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 之流。C.父亲的病中,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一对蚂蚁。D. “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可以作为朝花夕拾的推荐语。25.请写出二十四孝图中批判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两 个故事 o (2分)六.综合实践(6分)进入初中,意味着我们的人生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走进新的校园,认识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要知道,与人 交往,结交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的。大家不妨来参加“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26.品味“交友之道”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境对应正确的一项组合是(2分)()一见如故:李玲与苗嘉瑜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情同手足:李钟与刘峰有共同语言,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亲密无间:李梅梅和刘丽玲都喜欢古筝,彼此是知己或知音。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李佳茹同学都喜欢宋史,他们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A.B.C.D.27 .设计“有朋自远方来”语文学习活动环节。要求:贴近生活,切实可行。(2分) 例:举行“交友之道”故事分享会28 .分享之思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2分)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针对微信朋友圈信息 分享情况,我提出以下两点倡议: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倡议人XXX2023年9月21日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七.写作(50分)29.作文:最 的事作文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不少于600字。第一次语文月考答案1B2A3D4D5DA.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形容“她的歌唱”,适用 对象有误;B.各尽其能:意为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形容的对象不止一个,而语境是一个人“你”;C.咄咄逼人: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含贬义,不能形容老师;6 (1)应傍战场开 峨眉山月半轮秋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0(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7 . (1)文章的义理(2)趁,乘8 . B9 .略10 . c11 . c12 .你让我离开,毁弃道义来获得生命,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13 .陈元方: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荀巨伯:重情重义,舍生取义。14我们要做品德高尚的人。(言之有理即可)15A16B17可爱;惭愧;快活18不忍,是不忍心的意思,表达不忍心把小鸟从树上捉下来,好奇又不想伤害它们,很喜爱小鸟。“忍”是忍耐(忍受)的意思,写出了 “我”关心鸟儿生活,不想再控制自己好奇心,不想再控制自己的情 感。19 .鸟巢是鸟儿的家,我喜欢这些可爱的鸟;鸟巢是我寂寞生活的寄托;鸟巢是“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0 .种柿子树;将焙得熟透的柿子送人;做柿饼。21 .示例: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柿子以喜悦的情感,同时把满树的红柿子比作一盏盏红灯笼,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红柿子的映衬下,秋天变得分外美丽,小院里到处是温馨的,喜气洋洋的,表达了我 对柿子及柿子映衬下的小院和秋天的喜爱之情。22 .示例:柿子到了秋天,它的叶子稀疏,如其他树木一样质朴、平凡,但挂在枝头“红艳光鲜”的柿子却 在无私奉献,带给人们以美好、温馨的感受。文中的母亲种柿树,将焙熟的柿子先送给乡邻,再分给家人,虽 质朴、平凡,但以自己的默默付出带给人以美好和温暖。所以说柿子“透着质朴而温馨的气息,一如母亲的气 息。23 .月光映照下的小院营造了恬静、亲切、温馨的氛围;月光映照下的小院承载了 “我”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 美好、温馨生活的回忆;月光映照的小院蕴含着“我”对质朴、温馨、默默奉献的母亲的思念;月光小院是本 文的一条暗线,从贯穿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升华了文章主旨。24 BA.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期所写的散文作品集;B.有误。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的老师;25略26D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亲密无间: 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一点隔阂。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对应正确,故选D。 27(示例)举办“我的朋友”主题征文比赛 举办“做合格的朋友”主题演讲比赛28 1 .少关注游戏娱乐,少追逐明星八卦。2多分享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