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样本.doc
n西安城市总体计划()概要一、基础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和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和宝鸡市接壤;北和咸阳市相连;东和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增加速度,全市中国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成125.33亿元。(二)西安城市总体计划修编必需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议需要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协调和指导,主动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议。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城市,含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域最具发展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发展日益重视。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负担着国家发展建设任务。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友好社会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关键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需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域以良好生态环境,丰富资源,便利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关键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出百万城市,中国生产总值约占全省40%,拥有充足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精神,依据国家相关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战略布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效完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负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友好社会职能。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需要西安是国家关键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计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贮备等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标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计划确定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计划确定空间布局。4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全部需要西安是世界著名古全部,中国最关键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含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登记在册文物点2944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目”。另外,西安还拥有丰富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历史地形地貌及国家级风景名胜保护区等。对西安众多文物古迹(尤其是大遗址)、风景名胜保护区、历史地形地貌等区域,全部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计划定保护区范围,根据计划严格控制周围开发强度,并在更大范围内协调保护和发展关系。5修编是适应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因为临潼、长安已经国务院同意撤县改区,根据国务院国发13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需立即对总体计划进行修编。二、计划关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确保资源节省和有效利用,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更新,构建富有特色城市发展模式;将城市宏观长远计划指导思想和微观近期建设计划内容有机结合,加强计划实施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城市可连续发展;将城市总体布局优化和调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安全等方面作为修编关键内容,并对城市特色、区域统筹等加以着重研究。第一,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和可连续发展战略出发,更理性地思索城市规模问题,在对人口发展原因、趋势及土地、水、环境合理容量进行分析基础上,明确城市发展很多限制条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第二,以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为关键,以城市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标准,加强老城整体保护,表现西安古全部特色,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名城保护关系。第三,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效。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第四,建设安全、配套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构筑一个和西安城市发展相适应高效、快捷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视水资源供给、能源供给、信息通讯安全,对供水、排水、能源、水利、通信、环境保护、防灾等市政公用设施进行了综合布署,为西安城镇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第五,为协调城市建设和区域生态保护关系,优化空间布局,将城市计划区划为严禁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并制订对应管理方法。三、计划关键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全市国民经济增加速度年均要保持在13%以上,初步实现“经济强市”和“西部最好”目标;至,保持10%左右年均增加速度,全方面实现小康社会,使西安市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殷实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镇协调发展、社会友好有序、政治民主文明西部最好城市。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营造最好创业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结合山、塬、河、林自然地貌,建设依山抱水、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城市;构建高效、便捷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城市;发挥优势产业和地域辐射能力,建设装备现代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强化金融、商贸、信息、物流等区域功效,建设中国西部经济中心。(二)城市计划区范围此次计划包含城市计划区范围为西安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0108平方千米。计划空间分为三个层次:市域范围:西安市行政辖区。城镇范围: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主城区范围:以唐长安城为中心,以绕城高速为基础轮廓,东至灞河,西到绕城高速路,南至长安(潏河),北到渭河。(三)城市性质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关键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中国西部地域关键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含有历史文化特色现代城市。(四)城市规模和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至)西安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70.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850.6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成79.5%,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8.4万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5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1.7平方米以内;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92.73平方米左右。2人口素质和人文指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订对应政策和方法,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完善人文指标,不停提升人口综合素质。(1)人文指标(至):教育科学方面: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成7.5%,平均受教育年限达成11.5年;医疗卫生方面:千人拥有医生数达成3人以上,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成77.8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3,基尼系数达成0.33以下,基础社会保障覆盖率提升到75%以上,居民对实现本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达成82%,社会安全指数达成93%以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成33平方米。(2)实施方法引导人口合理布局,统筹城镇布局;合理调整城市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城市功效调整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提升科研教育设施空间承载能力,突出“国家关键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地位;完善城市服务功效,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加强市民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教育,提升市民爱国意识,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经过多个形式技能培训、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它流感人口本身素质。(五)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协调发展1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根据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区域和城镇协调发展标准,在西安市域范围内,构建“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主城区、中心城镇、镇三级城镇体系结构。因地制宜地稳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镇二元结构。其中:“一城”为主城区;“一轴”为以陇海线为主轴城镇经济发展轴;“一环”为以关中环线为纽带城镇经济发展集群带;“多中心”为主城区外围中心城镇,包含四个组团、三个新城和四个县城,其中:四个组团指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三个新城指临潼、阎良、泾渭;四个县城指蓝田、周至、高陵、户县。2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经过调整城镇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形成城镇一体、共同发展新格局,并提出城市产业、技术、资金等要素和基础设施向农村转移和延伸,以城市辐射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逐步缩小城镇差距。对全市村庄统一计划,合理布局,加强土地集约、节省利用,避免大拆大建,预防为扩大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而盲目撤村并点,有计划地推进村庄整合及迁村进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计划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应满足国家抗震防灾规范要求,村庄选址应避开含有泥石流、滑坡、断裂带等地质灾难地域,房屋建设应严格按相关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尤其要重视中小学、卫生院、商业网点等公共建筑及重大基础设施建筑质量,并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对应应急避难场所。(六)主城区计划1主城区布局结构优化主城区布局,凸显“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布局特色,以二环内区域为关键发展成商贸旅游服务区;东部依靠现实状况发展成国防军工产工业区;东南部结合曲江新城和杜陵保护区发展成旅游生态度假区;南部为文教科研区;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西部发展成居住和无污染产业综合新区;西北部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北部形成装备制造业区;东北部结合浐灞河道整改建设成居住、旅游生态区。2城市功效布局调整加紧老(明)城功效调整:老(明)城内将以商贸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行政办公单位逐步外迁。加紧“四区两基地”建设:加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等建设。加紧西(安)咸(阳)共建区建设:加紧两市在“计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时、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等方面一体化建设。主动引导教育产业向外围新区转移:加紧科教文化产业发展,构筑中国科技教育高地。建设大型居住小区:在外围建设配套设施完备大型居住区,发明西安最好人居环境。构建现代物流园区:依靠区位和交通优势,加紧物流产业发展。发展空港服务区: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铁路北客站为中心周围地域,发展以综合商贸服务、现代农业开发及旅游度假为主产业园区。加紧“城中村”改造:全方面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搬迁、整改危险源:调整威胁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布局,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危险源,限期排除或实施搬迁。(七)优势产业计划突出特色,加强整合,构筑优势产业集群,关键发展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文化等五大优势产业。“老(明)城”以人文旅游、文化服务、商业零售业为主;西南方向关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北和东南方向关键发展文化、旅游、物流等产业;北部方向关键发展出口加工、现代制造业。(八)综合交通计划1对外交通建成面向国际中国西部航空枢纽,中国关键公路、铁路交通枢纽,西部最大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快速、便捷客货运交通枢纽地位。2城市交通适应西安作为全国关键交通枢纽需要,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加紧公共交通建设,构筑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连续发展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分工明确、级配合理道路网系统;建立以地铁和一般公交为主、快速公交为辅助多个客运交通方法相结合立体公共交通体系。(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以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为关键,以城市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有机更新标准,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弘扬优异传统文化,关键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和风貌、文物古迹、大遗址、河湖水系等,表现西安古全部特色,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系。加强老(明)城整体保护。在老(明)城内,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人文遗存,形成“一环(城墙)、三片(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单位、传统民居、近现代优异建筑、古树名木”等组成保护体系,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改善老城城市功效,增强老城活力,经过一系列保护方法,逐步改变西安老(明)城“有古城墙而无古城”局面,构建含有古城特色友好西安。(十)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标准,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把西安建设成为山、水、城、田、塬协调共生,人和自然友好共处生态城市。以南部秦岭山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渭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为主体,以山、林、塬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关键,以关键河流、交通廊道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形成城镇一体生态体系。划定蓝线、绿线,保护田园、森林、公园绿地、湖泊、河流、湿地等,恢复原有河流水系,以多个形式绿化来增加绿地面积并组成多物种绿色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达成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至,主城区城市绿地面积达成70.40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绿地63.40平方千米,人均公共绿地达成12平方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对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大气中二氧化硫控制、二氧化氮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从决议、法规、环境保护投入、执法水平、科学研究、宣传、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法。(十一)资源节省、保护和利用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深入优化城市布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资源利用率,突出资源节省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特点。节省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基础农田,至全市耕地保有量为3082.51平方千米,计划基础农田保护面积2552.11平方千米,占计划基期年耕地保有量80.53%;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加强地表水源地和水系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和利用,充足考虑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坚持能源节省和开发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工业、公共交通和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建设节水型城市要求,对雨水储留利用,对工业、生活用水采取循环利用和零排放,以末端处理为主转为节省用水、源头减污为主,经过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到,万元GDP用水量为20立方米;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限制发展用水效益低、耗水多工业项目,提升工业中水利用比率、用水反复利用率,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异高效浇灌技术应用,农业浇灌系数达成0.7;加紧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提升污水再生利用率。(十二)近期建设计划1近期建设目标经过几年建设,到,提升西安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功效,全方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在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逐步将西安建设成为含有历史文化特色现代城市。2发展规模,西安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92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规模为65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成71%,其中主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450.2万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60平方千米以内,其中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03平方千米。3关键发展区域及建设关键加紧“四区两基地”建设,关键建设未央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疏解老城压力。近郊地域关键进行组团、新城和县城建设等。加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市公共设施服务能力和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整改力度,全方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档次,全方面优化人居环境。新一轮西安城市总体计划,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也是确保西安城市发展建设严格依法行政需要,本计划一经同意,我们将严格根据计划实施,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同时抓紧深化近期建设计划,编制分区计划、具体计划和必需专题计划,深入建立和健全城市计划建设和管理各项法规,为总体计划实施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