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质分散剂对船用燃料油沥青质分散性的影响.docx
-
资源ID:97930454
资源大小:14.5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沥青质分散剂对船用燃料油沥青质分散性的影响.docx
沥青质分散剂对船用燃料油沥青质分散性的影响许多研究人员对沥质油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沉淀行为和原因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研究表 明重度燃料的储存和使用中存在着沥质化沉淀问题。相比于原油,重质燃料油经过多次热 加工、调和,其中沥青质含量更高,结构成分更复杂,胶体体系更不稳定,容易引起沥青 质和燃料油的相分离,产生沉降,以总潜在沉淀物的形式被检测到,从而导致燃油锅炉和 船舶低速柴油机工作异常。对沥青质在石油及其产品的存在形式,目前,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原油沥青质体系的胶体学 说。自从 1924 年 Nellensten针对石油胶体稳定性和沥青质在该体系中的分散性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20世纪60 年代,人们开始研究双亲分子对沥青质的稳定作用,所涉及的种类包括烷基苯磺酸、脂肪 酸、脂肪胺、脂肪醇、对烷基苯酚等。研究结果大都表明烷基苯磺酸和对烷基苯酚类双亲 分子对沥青质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对于双亲分子与沥青质的作用机理,研究者提出了酸碱 作用、氢键作用、电荷转移等机理过去针对沥青质分散剂的分散机理和性能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将沥青质从油品中分 离出来,之后,通过表面张力法、小角X射线和小角中子散射法等对沥青质进行分析本文针对船舶燃料油掺混后因沥青质析出而导致的总潜在沉淀物超标现象,直接通过测定 油品中总潜在沉淀物的变化,分析总潜在沉淀物的组成,筛选、评价沥青质分散剂对沥青 质的分散稳定效果,实验选用的沥青质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酚、十二烷 基醇和十二烷基胺。1实验部分1.1 沥青质分散剂分散性能评价实验中通过测定加入沥青质分散剂前后燃料油中总潜沉淀物的含量,来评价沥青质分散剂 的对沥青质的分散和抑制效果,定义分散率R来评价沥青质分散剂的分散效果:1.2 认定的基本性质燃料油样为天津某燃料油公司提供的重质船舶燃料油1#和2#按照1 : 1掺混后的油样3#。 其基本性质见表1。所用沥青质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o1.3 实验设备和方法1. 3. 1 sh/t062c-2001 标准实验采用SHZ型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仪(上海阳光科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按照 SH/T0702-2001标准进行测定,每个试样测定2、次,取平均值。二烷基苯酚(DP)、十二醇(DAL)和十二胺(DA),其它试剂为正十六烷、正庚烷、甲 苯,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1. 3. 2分散剂对总潜在沉淀物的分散能力的测定称量一定量的燃料油,按照不同的质量比加入分散剂,搅拌均匀,静置ih后,测定总潜 在沉淀物。1.3.3 分散剂为 0. lg/1. 4g/l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分散剂与沥青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配 置0.1 g总潜在沉淀物和0.1 g分散剂,溶于100 m L正庚烷中,搅拌加热,离心分离其 中的不溶物,采用KBr压片法在Bruker VECTOR 22红外光谱仪上进行分析。2结果与讨论2. 1胶态状态下沥青质和织物的稳定性表1列出了三种燃料油的基本性质。由表1可以看出,3#燃料油中总潜在沉淀物远远高 于1#和2#,总潜在沉淀物的变化表明燃料油经掺混后,燃料油的胶态平衡体系被打破。 沥青质在胶态状态下,沥青质与油性介质间的一层层的油性吸附物处于吸附平衡状态,其 稳定性较好。油品经掺混后,往往这种平衡被打破,一部分沥青质核会碰撞结合,会凝集 而析出,逐渐沉降下来形成淤渣,导致总潜在沉淀物含量上升。2.2 分散效果的影响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苯酚(DP)、十二醇(DAL)和十二胺(DA)对 3#燃料油进行分沥青质散研究评价,分散剂的加入量为3% (重量比),结果见图1。从图 中可以看出,分散剂的加入都使得总潜在沉淀物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十二醇和十二胺的 分散效果较差,分散率在50%以内,十二烷基苯磺酸分散效果最佳,在实验条件下,95%以 上的沥青质被分散并重新以胶体的形态分散于燃料油中。不同分散剂的分散效果差异主要 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头部官能团的酸性,二是分散剂的结构特点。分散剂头部 酸性官能团能与沥青质分子中的0H-发生酸碱作用而大量吸附,酸性越强,这种吸附作用 越强,对沥青质的分散效果越好,同时,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酚的结构中含有苯 环,可与沥青质发生兀-兀共辄作用,强化了沥青质分散剂和沥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2.3 分散剂用量的影响根据2. 2实验结果,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沥青质分散剂,考察不同添加浓度下,对沥青 质分散效果的影响,其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在十二烷基苯磺酸浓度小于2%情况下,燃料油中总潜在沉淀物含量变化不 大,随后随着分散剂的加入,总潜在沉淀物含量迅速下降,当分散剂与燃料油质量比为5% 时,总潜在沉淀物含量为0.008%,分散率达99%以上。也就是说,吸附在沥青质表面的分 散剂分子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稳定分散沥青质的作用。这个现象也可以通过分散 剂在沥青质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分析说明:在沥青质分散剂浓度很小时,吸附过程较弱, 表面过剩量非常小,而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表面过剩量迅速增加,吸附曲线属于双平台 LS型,吸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散剂通过头部极性官能团吸附在极性沥青质表面,第 二步溶液中的分散剂通过与沥青质表面的分散剂相互作用,大量的吸附在胶束上形成所谓 的半胶束。2.4 分散剂与沥青质的相互作用针对分散效果最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以分析分散剂与沥青质 的相互作用,对比十二烷基苯磺酸、吸附了沥青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的红外谱图,其中 SO双键的四个特征吸收峰1 176、1 100、1 037和1 008 cm2.5 沥青质沉降中分子作用力的缺失大量研究表明,沥青质分散剂对沥青质的分散作用主要是靠其与沥青质分子间形成更为稳 定的相互作用或是形成空间位阻,从而破坏沥青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抑制沥青质沉 降和清除沥青质聚集体的效果,因此在分析沥青质分散剂对沥青质分散作用机理时,有必 要了解导致沥青质分子沉降的沥青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沥青质沉降的主要分子作 用力主要有偶极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和氢键作用三种。偶极相互作用是由于杂原子的 存在而导致的沥青质分子中局部的电荷不平衡,致使沥青质分子中产生永久偶极子,进而 在偶极子间产生静电相互作用。电荷转移作用主要表现在芳香分子间的兀-兀电荷转移相 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是与电负性原子0、s、N等相连的氢和另外的电负性原子或富电子 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沥青质分散剂的加入,使得不同类型的沥青质分子结构模型间的以 上三种作用力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失去了沉降的推动力。按照Takanohashi等构建 的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模型理论,沥青质分子包含A、B、C三种不同构型的分子模型(图 3-图 5)总之,十二烷基苯磺酸对沥青质的分散作用是通过破坏沥青质分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电 荷转移作用和氢键作用,使得沥青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弱,难以达到聚合程度,使得沥 青质能以胶体的形态存在与油品中,不易沉降。3分散剂添加量对分散性能的影响(1)船用燃料油在掺混后,其性质容易发生变化,沥青质胶体体系平衡易被破坏,从而 导致沥青质的沉降,影响燃料油的性能。(2)实验选用的4种沥青质分散剂均能对燃料油中的沥青质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其中, 十二烷基苯磺酸分散性能最好。(3)分散效果随着分散剂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当分散剂加入量达到4%时,对样品燃料 油中析出的沥青质的分散率达99%以上。式中:CC加入分散剂后燃料油中总潜在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