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教学设计26.docx
卢沟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及设计者信息1、我设计的内容是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卢沟桥,第二 课时内容。我是简阳市普安小学陈艳英,电话:2、教材简析课文介绍了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 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 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 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课文也多处让学生去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资料。二、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 卢沟桥的重要历史意义。(2)、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背诵第二自然段。(3)、培养学生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资料的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品味语言,并背诵第二自然段。教学难点:认识卢沟桥的重要历史意义。课前准备:导学案、PPT搜集燕京八景资料搜集七七事变的资料四、设计总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 况,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为了培养的个性体验、创 新朗读的能力,我结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 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让学生采用表演展示的方式,描摹动作、演说展示狮子 的姿态神韵,促进朗读感悟,激发创新表达。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 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五、教学过程围绕导学案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自学一群学一对学)三部分。(一)开门见山引入课文,检测生字。(二)、整体感知课文。(自学)自学部分有两个内容,一是:利用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卢 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理解独一无二,并指导有感情的朗 读这句话。)二是:找出课文那个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样子。从而整体感知卢沟 桥的精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品卢沟桥设计科学。(群学)在导学案上设计了三个题:1、我知道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它与后面的内容关系。2、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用“”画出课文中描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句 子体会读。3.圈出具体数字,说说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o设计意图:1、点拨总分结构,从整体入手,找中心句,抓中心词。2、总结二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体会读。(四)品造型美观,主要品狮子,欣赏、体会狮子的姿态美、神韵美意象美。 (群学)1、(画一画,描写狮子的句子,感知语言。)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狮子的精美,我让学生用“ ”找出描写卢沟桥石 狮姿态各异的语句,大家读一读。抓住“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体会石狮多、 形态多,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2、(看一看,说说狮子的美,理解语言。)大多数学生对卢沟桥不太熟悉,为了让他们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结合直 观性原则,为学生展示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图片,使他们深刻地体会 到了狮子的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你最喜欢的狮子在干 什么说一说。(可以用书上的句,可以自己说。)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素材。3、(读一读、演一演,体会语言。)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对描写卢沟桥造型美观的句子有所理解和感悟,此 环节让学生带着动作读一读,表达出自己的对小狮子的喜爱之情。4、(想一想,议一议,拓展语言。)仅仅让学生体会卢沟桥狮子的精美,还不能丰满地展现出民族文化的韵味, 为了通过狮子的意象,使学生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让学生想像省略号 后面还有哪些样子的狮子,进行语言的迁移训练。5、(品一品,背一背,积累语言。)为了更好地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二段,我结合 本段中的排比、拟人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从而使读写紧密结合, 知识迁移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6.为了让学生感受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 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卢沟晓月”。为了让学生感受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展示“卢沟晓月”图片,交流 燕京八景资料。(五)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做雄狮,激起民族责任感。(对学)我在导学案上设计了两个题:1、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2.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由于时空距离,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历史不甚熟悉,这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上的历史悲剧,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克服学习难点, 我让学生收集“七七事变”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人民所遭受到的惨痛历史,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六)训练拓展1、填数字,组词语。 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课文也多处让学生去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资料。二、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能提 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三年级学生心中, 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 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 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 卢沟桥的重要历史意义。(2)、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背诵第二自然段。(3)、培养学生查找、搜集与课文相关资料的习惯。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品味语言,并背诵第二自然段。教学难点:认识卢沟桥的重要历史意义。课前准备:导学案、PPT搜集燕京八景资料搜集七七事变的资料 五、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 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 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