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绿内容教学设计.docx
,10绿语文要素阅读: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 的独特表达。3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 的特点。人文主题想象画面,感受生命的色彩,感受大自 然的魅力。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特表达。教学准备1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2 .课前搜集艾青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按要求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挤、叉” 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结合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教学过程一、以“绿”为引,走进诗歌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导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绿色的事物和景色,唤醒有关“绿”的形象的记忆,为感知诗中“绿”的意 象作好铺垫。1 .多媒体展示各种绿色植物、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师:大自然里深浅不一、浓淡有别的绿色,总能让人神清气爽,总能给人以蓬勃的希望。“绿”千姿百态,在 诗人王安石的眼里,“绿”是那样的神通广大:“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顷刻间江南两岸便披上了绿衣;在词人 李清照的眼里“绿”又是那样的娇憨可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绿”像是在展示着风雨过后的骄 傲。在现代诗人艾青的眼中,“绿”又会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 .板书诗题。3 .学生交流艾青的有关资料。二、检查预习,初感绿意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墨水瓶挤在一起交叉指挥 提示:“瓶”是后鼻音,“叉”在课文的读音是ch。,不能读成C脸。2 .教师提问:这几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相机指导:“瓶”字右边的“瓦”书写时要写紧凑,最后一笔是点。“叉”字的点画位于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 在竖中线收笔。教师范写,学生在描红本上练写,同桌互评。3 .学生自读练习,教师指名轮读诗歌,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绿与繁星的不同。要点:这首诗和前一课的三首短诗形式不同,是由若干小节组成,所以朗读时还要关注诗歌中的空行,也就是 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4 .引导学生交流: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预设1: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绿色的世界中。预设2:读完这首诗,我感觉心中一片宁静。5 .师生合作读诗歌,引导学生朗读时关注重点词句。(1)第一节,强调读出“到处”是绿的。(2)第二节,关注6个形容绿色的词语,感受绿色的丰富。谈话:这么多的绿色,你如何能读出不一样的绿?指名读。提示关注省略号,读出更多的绿。师生合作读。(3)第三节,关注三个“是绿的”和一个“也是绿的”,读出相同句式的语调变化。(4)第四节,关注诗中的动词:挤、重叠、交叉。(5)第五节,关注风“突然”来了,读好景象的变化。6 .配乐:师生合作读。7 .引导学生再次交流:现在你有什么新的感受?预设1:我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太奇妙了,给读者带来一种梦幻的感觉。预设2:再次读诗,我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三、品读诗文,想象画面8 .过渡:这首诗歌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受,是因为作者借文字传递了他奇特的想象。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诗文,用“”画出你认为想象奇特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奇特在哪里。(2)在小组内交流。9 .小组合作,分享感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10 汇报展示,品读绿意。(1)每一小组挑选你们最喜欢的小节先读一读,再说一说它的内容,品一品它的特色,把这一节中你觉得好的关 键词及表现手法写在黑板相应区域,一会儿看着关键词口述你们的成果。品读要点:各小节主要内容和赏析。第1小节:眼前铺满绿色。(小小的“墨水瓶倒翻了",绿墨水流淌着,扩展开去,“到处是绿的”)第2小节:写出了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天地间,变成了绿的奇妙的世界!聚集了各样的绿色,成了绿的总 和,“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真是光怪陆离,令人惊叹绿的世界的丰富!这绿的丰富便道出了人生的丰富,生命 的丰富,生活的丰富,感情的丰富)第3小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诗人心中充满了绿色,希望绿色撒满人间,所以把风、雨、水、阳光 都写成了绿色的。)第4小节:写绿色凝集重叠的形态。(“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 “交叉在一起",像 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第5小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诗人挥动着生花的“突然”的一笔,好像着力地搅动了一池静谧的春水,带领 读者步入了一个新颖的天地:那美妙的风呵,轻轻吹动着,“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形成 了和谐的海洋。)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指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丰富学生对诗文内 容的理解,为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好铺垫。诗的特点:想象丰富。诗不是在描写一个具体的意象,但诗人唤起了我们的联想,我们的眼前仿佛是绿色的原野,绿色的山林,绿色 的草原,绿色的海洋,绿色的天空,绿色的心情,绿色的希望(2)学生在受到启发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自己的批注。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风很神奇” “很有动感,很有力量”“充满了活 力”“感觉很壮观”等。11 配乐:学生朗读整首诗。四、学有所得,体会情感1 .提问: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作者独特的感觉。此刻,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我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与赞美。2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 .选取一个四人小组在全班展示朗读。4 .指名配乐分节背诵。5 .配乐全班齐背。6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品读了这首绿储感受了作者想象的奇特,体会了作者独特的感觉。下节课, 我们将再次进入这首诗,感受诗人独特的表达。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 .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2 .抄写本课重点词语。:第二课时,二课时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词语概括出自己对“绿”的体会,让内心感受可视化。教师在即时生成中,对学生的体会进行 分类,帮助学生梳理出不同理解与感受,丰富学生对“绿”的意象的认识。这一阅读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 表达力、思维力和审美力。一、回顾全诗,读中悟“绿”)1 .默读思考: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艾青笔下的绿,仅仅是一种颜色吗?把你思考所得凝练成一个词语,写 在词卡上。2 .请一组学生上台将写好的词卡贴到黑板上,提醒台下学生如果自己写的与上面词卡不同,可以上台贴词卡。3 .教师一边读出词卡上的内容,一边进行移动、分类:我们读读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到了一片绿 意,这个绿色的世界让大家看到了 “美丽”,看到了 “大自然"(第一类);让大家感受到了 “舒适”和“快乐”(第 二类);更让你们领略了生机、希望、力量(第三类),每个人读绿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4 .学生讨论绿的内涵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5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背诵这首诗。二、比较阅读,赏绿之美1 .过渡:古往今来,写“绿”的作家真不少。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 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艾青诗选。还有一位作家宗璞在西湖漫笔中也写了 “绿”。出示“阅读链接”。2 .要求:默读,说说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3 .思考:同样是写“绿”,两位作家的文字有什么异同呢?请你仔细默读两篇诗文,完成学习单。出示学习单:绿西湖漫笔不同现代诗散文不仅写眼前看到的“绿”,更多的是 描写绿色的景物带给自己的感觉和 想象。描写得更多的是眼前看到的绿色直 物,较少写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引发了更多关于“绿”的想象。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相同1.“绿”的种类都很多。2.都展现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 “绿”,抒发了对绿色景物的喜爱之 情。要点: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细致入微,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 丰富,气氛浓厚。1.2.3.三、合作背诵,总结全文 学生分组合作背诵绿。选取小组展示,全班从准确度、熟练度、情感等方面评价。课件出示绿色的风景,教师总结:读诗人艾青的绿,让我们爱上自然、爱上希望,你还可以搜集更多写 景的现代诗,邂逅一份独特的风景、一份独特的情感。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 .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2 .课后读一读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绿和艾青的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 板书设计/到处是绿的色彩(这么多的绿、风、雨、流水、阳光生机勃勃形态静静地交叉 按着节拍飘动动静结合赞美春天 歌颂希望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促使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朗 读、想象,结合相关资料,领会艾青诗歌语言口语化的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绿这首诗读起来明白 晓畅,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缺少诗歌阅读经验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在课 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形式更加多样的朗读,在学生充分地体验诗歌的情感表达后,教师再加以点拨,那么学生对诗的 理解就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