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教学设计.docx
课题清平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词人思想感情变化。2学习词人轻巧、活泼、清新的语言风格。学习 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词,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学情分析这首词是六下课外诵读诗词的最后首,是黄庭坚的惜春之作。作者以清新细腻的语 言,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词赋予春天以人的 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无聊,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借主观感受,反映春天的可爱。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入情入境,感悟词人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2 ,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本环节交流词人以及创作背景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1 .北宋有一位才子,他叫黄庭坚,知道吗?2 .课件出示,简介词人。黄庭坚(1045 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今江 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 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 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 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 就却远逊于秦氏。3 .介绍创作背景:公元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同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本首词就是作于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4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一清平乐。学习任务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设计意图: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读准词的重点读音和朗读节奏,扫 清字词障碍。)1 .自由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注意停连。2 .指名读,生评价。3 读好韵脚。词和诗一样,也有押韵。韵脚平声,稍微延长一点。齐读。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噢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哦/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4.齐读。学习任务三:对话词境,体悟情感(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了听、读、想象结合的方法,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走进词境,再加以补充资料, 从而使学生理解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 .(课件出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提问: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2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3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 .(课件出示):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提问:这句词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指名说。5 .小结: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 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6 .(课件出示):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提问:“无踪迹”让你体会到什么?7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 怅、伤感啊!8 .出示:百唯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提问:黄鹏用清脆圆转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预设】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9,结合全词,分析手法。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一若有人知(假设希望)一春无踪迹(更加失望)一问取黄鹏(最后希望) 一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10.小组合作交流: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课堂小结:同学们,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 着和追求。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 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和词人一样的主观感受,你有哪些收获?自主作业:1 .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编写成一篇现代文,或者做成图文并茂的手抄报。2 .完成分层作业。板书:清平乐思春(归何处)f惜春(无行路)f唤春(归来住)一问春(知踪迹)一解春(蔷薇开)f惜春(不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