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docx
“自己玩”和“一起玩”从游戏专注里与同伴互动两个要素谈自主游戏导引长兴电信幼儿园王华珍一'案例描述二' 活动实录时间:上午地点:户外操场幼儿:小一班全体幼儿第一阶段:小朋友四处散开寻找玩具小朋友们听到老师的口令后,都跑开去寻早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朋友拿到 玩具后可以从表情看出小朋友都很兴奋,似乎心里的的期盼终于实现了,可以好 好的玩梦寐以求的玩具了。有的找了小木马,有的找了蹦蹦床,有的则选择了滚 滚球,只有少数部分选择了绳索桥。这时的小朋友还没有与其他的小朋友产生互 动行为,基本上都在自顾自玩。第二阶段:小朋友陆续离开首选玩具,开始寻找第二目标一分钟后小朋友陆续离开首选玩具,寻找下一目标,玩小木马的小朋友看 到球滚到自己脚边,就情不自禁的去捡球玩了起来。玩蹦蹦床的小朋友去玩绳索 桥了。有的小朋友刚刚在玩球现在坐在木马上抱着球晚玩起了木马。第三阶段:小朋友开始有交流和互动五分中后,小朋友开始了互动和交流。小木马上有两个小朋友互相对着坐, 摇摇晃晃玩的不亦乐乎。绳索桥上有几个孩子,摇动绳子,绳索桥不断摇晃,孩 子们嘻嘻哈哈的笑着。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自顾自的玩,不过有的孩子看到别人 玩的开心也会加入到队伍中去。小朋友从开始的零零散散变成了一堆一堆。很多 孩子还是在不停地更换玩具。坚持的时间较短。很多孩子是在自己玩而不是一起 玩。二、案例分析看到孩子不断更换玩具,我的感觉就是孩子的兴趣维持的时间太短。再看看孩 子们不怎么和同伴交流,我的感觉就是孩子的交流问题有待解决。但是后来想了 想小班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和孩子的社会发展水平,之前所观察到得情况都是正常 的。(一)小班儿童的注意特点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容 易转移。新意,强烈和活动的物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案例中有的小朋 友看到滚来的球就会放弃手中的木马去玩球了,因为球是运动的物体。而且他们 的行为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小班孩子对周围 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有的孩子本来在玩蹦 蹦床后来看到别的小朋友玩绳索桥似乎很有趣就跑去玩绳索桥了。但是起初大部 分孩子还是自顾自的自己玩,所以接下来分析一下小班小朋友的社会发展。(二)小班儿童的社会发展从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来看,小班幼儿往往比较关注自我,较少关注同伴, 交往范围小,缺乏主动交往的技能。尽管小班幼儿有了同伴交往的需要和初步的 能力,但是受自我中心心理特点及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幼儿与同伴交 往的机会较少。所以很多孩子喜欢自己玩,不太愿意主动交流。只有当看到别人 玩的很有趣时才会加入到集体游戏中去。三、导引设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到:''注意是学习的门户. ”如果不打开注意力这 扇大门,人们就无法集中学习,也无法获得相应阶段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注意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 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培 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在发展幼儿心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 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而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则是解决 办法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可以在材料投放上下功夫,投放一 些有趣的,操作起来既简单又有可反复操作使用的特点,这样孩子才会有兴趣玩, 可以反复改变玩法,他就不会觉得枯燥了。今天户外自主游戏的材料游戏玩法比 较单一,比如说木马,小木马虽然造型很可爱但是只能坐在上面摇摇晃晃,时间 一旧孩子就失去兴趣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 的重要内容,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社会交往。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常会 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所认可。同时,通过社会交往也可以让幼儿了解和认识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 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更加凸现出它的重要作用,未来社会需要我 们的下一代人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 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幼儿时期,尤其是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 对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而对于我们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来说培养社会交往很重 要。萌发幼儿交往的愿望,刚入园的孩子难免有哭闹情绪,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 环境,使自己由“自我”转向“社会”,摆脱“孤独感”,是最重要的,因为交 往过程中的愉悦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创造一个接纳与 爱的氛围,尽力缩短双方的距离,减弱孩子的戒备心理,有意地常与他们交流, 与他们交朋友,做一些和他们手拉手亲近的游戏,并引导其他幼儿和他们一起玩, 一起游戏。通过耐心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慢慢喜欢并学会与人交往,让别 人成为自己的朋友。激发幼儿交往的兴趣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生活,把最感兴 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 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任 务。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地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 欲望。”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根本需要出发。增加 幼儿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 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们在与各种不 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了社会技能,发 展了社会性行为。自然环境的利用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应该充分 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为幼儿提供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在交往 中学会“同情、分享、帮助”,从而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利用 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