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
资源ID:97962560
资源大小:15.0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20分)1 .下列画线的四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见微知著的现象,等待着我们去发现。C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D这台机器一直运行良好,居然做出了残次品,这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事情。2 .下列选项中,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一见如故能歌善舞惊弓之鸟知己知彼A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B通国之善弈者也C思援弓缴而射之D孰为汝多知乎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4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快摆脱疫情的影响,政府实施了许多创新之 举,如发放消费券,区长直播带货,真是“”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5 .与“见微知著”意思不相近的一项是()。A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B见一叶而知深秋。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窥一斑而见全豹。二、判断题(10分)1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中“! ”是 指通过探索,还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 叹。()2 .表里的生物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这句话表明了 “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且对怀表充满无限的好 奇。()3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中“一本真正的书”指的是机器 人。()4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孩子争论的问题是:太阳什么时候离人 近。()5 .学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三、读拼音,写词语。(10分)bian dou ()cui rud ()xi guan ()jie ti ()jiu yuan ()xi shuai ()sou suo ()chu ban ()(20 分)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 “弗若”的意思是(2)这句话的意思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 “探汤”的意思是(4)用陈述句写出“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的意思。()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有可能发现真理。(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6)这句话说明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五.把名言警句补充完整。(20分)(1) “则变,则通,则久。”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2)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把“苟日新,,”刻在自己的洗澡用具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及时反 省和不断革新。(3) “青,。”这句话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 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4) “苟利于民,;苟周于事,”这句话的 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 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六、阅读(20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 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 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 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 次,他发现儿子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 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 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 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 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 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1 .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选文列举了怎样的事例来证明观点。3 .体会段中划线语句的语言表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