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公司原址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docx
化工公司原址污染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方案1、项目概况3L1项目背景3L2前期情况回顾41.3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61. 4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81.5现场目前情况8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92.1修复目标值的选择92. 2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102. 3修复技术介绍123、现场施工方案242.1 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243. 2临时设施建设方案263. 3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303. 4污染土壤异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334、现场废水处置方案443.1 现场洗车废水处置方案443.2 原有废水池处置方案494. 3渗滤液收集池废水处置方案505、建筑污染解毒方案525. 1建筑物解毒区域及工程量52注:*化工有限公司土壤浸出液中石油类和总磷也属于 关注污染物,但由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14848-1993)111类标准中无石油类和总磷指标,因此, 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 HI类标准 中石油类和总磷的标准。2、废水治理目标:项目废水治理采取原地利用处置,不作外排。经喷洒稳 定化药剂沉淀后,上清液用于稀释修复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药 剂,底泥同污染土壤一并稳定固化处置。2.5 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根据本次项目施工图设计中确定的污染区域分为原位修 复区,废渣堆放区、异位修复区、废水处置区及稳定化处置 区等区域,各区分布图如图2.2-1所示。图2.2-1污染区域分布图根据施工图设计、场地监测结果及软件模拟情况,对各 污染分区污染范围及污染深度、修复工程量进行如下统计:、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一)*分区:处置污 染面积4146n12,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m3。、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二)*/*/*区:处置污染面积1774 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 m3;、异位修复:本次异位修复主要为*分区合计需 处置工程量为3218 m3;、废水处置:处置工程量约为124 m3;、危废(污泥)处置60吨;、建筑物污染解毒:本次需解毒区域约为6400 in?,需 清理建筑弃渣为1800 m3o图2. 2-2各污染区域情况统计图编号修复工 艺、方法修复面积(m2)处置深度(m)修复工程量(m3 )备注*原位修复(一)241212412*原位修复(一)1791179*原位修复(一)6801680*原位修复(一)69169*原位修复(一)3981398*原位修复(一)4081408G废水处置622124吨*异位修复17561.42458*异位修复5431.4760*原位修复(二)137111371*原位修复(二)3331333*原位修复(二)70170实施过程中,污染总量现场因主要为构筑物拆除过程中 的建筑垃圾及人工土填土,具体污染土壤、石块与建筑垃圾 的比例在前期定量评估采样监测实施过程中难以进行分析 计算。因此,具体的比例只有在现场开挖后方可进行统计确 认。2. 3修复技术介绍本技术方案在场地治理修复的总体技术路线上将采用前 期风险评估及施工图设计结论,结合*市目前的修复能力, 在现场开展原位及异位处置方案的综合修复治理作业,使场 地达到安全使用条件。首先通过现场复勘和定位,确定污染区域边界。对已确 定的修复范围,配合业主单位开展建筑物解毒、原位修复及 异位区域污染土壤的开挖和转运,对清挖的污染土壤在处置场进行分类暂存及资源化利用、对治理后场地进行净土回填 及绿化。2. 3. 1场地修复技术选择原则污染场地的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转化过 程,将场地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消除、降解或移除,使得场地 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满足场地的 使用功能要求。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主要有:(1)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使场地 土壤中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使场地内 污染物不会对外迁移,造成二次污染。(2)将具有不同类型污染物和不同风险值的土壤区别对 待,实施分别处置;(3)在技术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是选择可以达到目标 的最简化途径或方法,而不是单纯最求技术的先进性;(4)在经济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需要兼顾目前在修复 费用方面的实际承受能力和今后的经济发展,要求使用的修 复技术方案不仅在目前,而且在将来都是比较适合的;(5)在可行性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需要从我国和* 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市现有的场地修复队伍的 技术能力,以及现有的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现状;(6)在可操作性方面,修复方案应该是目前的政策、政府管理体制、技术水平等方面可以实际运行的。2. 3.2相关修复技术介绍按“污染源一暴露途径一受体”对修复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然衰减、植物修复、淋洗、稳定/固化、电动修 复等。按照处置地点分类,可分为:原位修技术和异位修复 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 术。异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1、自然衰减: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土壤中的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自然衰减、 降解、挥发和光分解,以及利用土壤中微生物、动物及植物 的新陈代谢活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外均有应用。修复时间要求:耗时长,且难以确定。资金要求:很低。适用性:当场地污染程度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考虑 开发利用,资金不足、选择其他修复技术的可能性小时,可 以考虑该修复技术。2、生物通风: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向未被地下水饱和的土壤中注入空气或氮气、 二氧化碳气体,以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采用 空气可以提高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强化污染物 的好氧微生物降级过程。必要时,可以向污染土壤中加入缺 乏的养分和特定的微生物。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见应用较少。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3年甚至更长。资金要求:较低。适用性:好氧生物通风可以降解部分低氯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厌氧生物通风可以降解某些高氯半挥发性有机化合 物。设备技术成熟,施工与运行简单。好氧生物通风不太适 用于含氯有机化合物。厌氧条件下,对含氯,特别是高氯半 挥发性有机物降解产物的种类和毒性不确定,需要通过试验 来确定降解产物是否有环境风险。对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的降 解效果较差。3、植物修复: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在污染场地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蒸 腾、植物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以及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降低 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技术成熟情况:成熟,但国内未见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5年甚至 更长。资金要求:低。适用性:主要去除表层土壤(1-25*m)中的污染物。 对植物根系以下部分土壤的修复作用很小,一些污染物,如 POPs,可能转移到植物中后缓慢地散发到大气中。4、土壤气相萃取: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在污染场地的水饱和层以上土壤中设置抽气 井,抽取空气形成负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部分半挥发 性有机物随地层中的气流进入抽气井被抽出,然后对抽出的 气体进行活性碳过滤等处理,达标后排放。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2年甚至 更长。资金要求:较低。适用性: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但对一 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也有效果。要求土壤通气性好且质地 较均匀。5、土壤淋洗:原位修复技术描述:通过设在污染场地地下水上游的扩散井将含 有助溶剂的水溶液注入被污染的土壤中,将污染物从土壤清 洗出来,并在下游设置收集井将地下水抽出,在地表对抽出 的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已有工程应用。修复时间要求:与污染物浓度和吸附的强弱有关。数月 或数年。资金要求:中等。适用性: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较好。也适用于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水溶性的重金属盐类。较高浓 度的污染物和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能不经济或效果 不好,而且控制不当会导致污染物扩散。需要就地设置废水 处理设施。要求土壤透水性较好且场地地势分布较为均匀。6、电动修复: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将土壤作为导电介质,在土壤中插入正、负 电极,并施加直流电压,土壤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分别向 正极和负极移动移出土壤并富集于电极工作液中,然后对工 作液进行处理。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未见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要求:不确定,数月或数年。资金要求:中等到高。适用性:重金属污染土壤和一些有机污染物。7、热强化土壤气相萃取:原位修复技术描述:将热引入到土壤中,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挥发 速率,提高抽取的气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以提高污染物 去除率。常用的热强化措施有:地下天线阵无线电辐射加热; 向地下通入蒸气加热;地下电极阵加热;热井热传导加热。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尚未见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要求:不确定,数月或数年。资金水平:中等到高。适用性: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效果较好。适应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也比较宽泛。需要向场地输入大量的能 量,在场地上建立高能量源,如电源、热力源。8、封闭: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技术描述:通过在污染土壤表层铺设防渗层和四周设置 垂直防渗墙,将污染土壤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阻止污染物 的扩散和地下水的进入。常用的防渗材料有土工膜、澎润土、 沥青、混凝土等。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不能确定国内是否有工程应 用。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短,112个月。资金要求:中等。适用性:适于各种污染物,易于实施。9、化学氧化: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技术描述:通过设在场地土壤中的扩散井将化学氧化剂 注入土壤中或将粉质氧化剂混拌于土壤中,利用氧化剂污染 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或毒性低的、稳定的化合物。 常用氧化剂有:高镒酸钾、臭氧、过硫酸钠、含催化剂的过 氧化氢类物质等。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有工程应用。修复时间要求:耗时较短,数周或数月。资金要求:中等。适用性:主要针对污染面积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且难以生物降解的非有机氯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等。要求土壤透水 性较好。10、玻璃化:原位修复、异位修复技术描述:将被污染的土壤加热到i40(rc以上使土壤熔 化,之后冷却变成玻璃和固态晶体实现稳定固化的目的,同 时,土壤中有机物被高温摧毁。加热的方法有电极加热和等 离子电弧加热两种。电极加热是在土壤中插入电极,表层放 置石墨,通入高压电,使电极之间土壤熔化,处理能力一般 为4-6吨/小时,一次熔化的量可达到200-1200吨,土壤深 度可达5米。等离子弧加热时在土壤中设有封闭的电弧井, 弧温度可达700(TC,熔化从底部向上进行。玻璃化方法需在 地表设置气体收集罩和尾气处理系统,将尾气收集和处理。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但国内未见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耗时较短,数周或数月,随处理量和设备能 力而定。资金水平:高。适用性:适用于各种浓度的污染物,二嗯英以及挥发性 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以被有效地摧毁,只有极少部分随 尾气排出。适合于粘土和密实的土壤,场地内的地下金属管 道等导体材料需要事先清理出来。工程操作难度大。11、生物通风:异位修复技术描述:土壤生物反应器类似垃圾卫生填埋场,设置5. 2建筑物解毒流程526、危险废物处置方案556. 1场内危险废物及工程量556.2危险废物的处置流程556.3危险废物处置流程及处置单位577、污染土壤处置及场地修复方案597. 1污染土壤处置接收场介绍597. 2污染土壤修复前的处理607. 3污染土壤处置工艺流程617. 4场地修复方案628、工程组织及工程安排658. 1项目工程组织659. 2工程进度安排6610. 主要机械及施工材料准备6711. 4规章制度7012. 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7013.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709、合理化建议7410、施工防控措施7610.1、 防水排水的控制措施7610.2、 大气污染的控制措施7610.3、 噪声的控制措施77有防渗层、渗沥滤液收集系统、通风系统、覆盖层、内部可 分隔成各个小单元。整个生物反应器可设置在地面之上也可 以设置在地下。反应器中加入微生物菌种,通过控制温度、 湿度、P*和通风以加快生物降解过程。可采用厌氧、好氧 或混合过程。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有应用。修复时间要求:需要长时间,数月或数年。资金要求:较低。适用性:运行维护简单,运行费用较低,对于不含氯的 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效果较好,对一些含氯的挥发和 半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的有机化合物以及二嗯英等降解效 果较差。耗时较长,占地面积大。12、土壤淋洗:异位修复技术描述:使用水或添加有表面活性剂、螯合剂的水溶 液对被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将污染物从土壤中转移到水中, 然后对淋洗液进行处理。淋洗液可以循环利用,如果要排放, 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淋洗产生的残渣可根据情况进行 资源化利用或进一步达到填埋要求后进行填埋处置。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有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要求:耗时相对较短,1年左右时间。资金要求:较低到中等。适用性:可处理土壤中的无机、有机污染物。对于沙砾、砂、细沙等土质处理效果较好,粘土类相对较差。需要对淋 洗液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13、高温热脱附:异位修复技术描述:将土壤放在类似旋转窑的容器中加热一段时 间,并保持低压和低氧状态,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和水分进入 气相,然后将气体收集进行处理,处理达标的气体排放,截 留下来的污染物另行处理。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受污染物种 类、土壤类型等影响,一般情况下加热过程中不发生氧化、 分解等化学反应。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但国内未见应用报道。修复时间要求:相对较短,根据设备处理能力数周或数 月。资金要求:中等适用性:使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耗能较 大。14、焚烧:异位修复技术描述:理论上,大多数有机物质都采用高温燃烧的 方法将其氧化分解。在1100-15001的温度可下焚烧有机化 合物,可以将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分解。焚烧时间越长,去 除效率越高。技术成熟情况:技术成熟,国内有报道使用。许多情况 下采用水泥回转窑进行焚烧处理,水泥回转窑的物料温度可1、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随着三峡工程总体验收工作的完成,三峡工程已进入后 续规划的实施阶段。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报告在库区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专题规划中指出:“将针对库区内污染 物排放量大、达标排放不满足受纳水体水质要求等问题,依 法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且难以 治理的工业企业。规划关闭影响生态屏障区和重要支流的工 业企业125家(湖北8家、*117家),包括99家小煤矿和 26家小化工。鉴于企业关闭的补偿、场地修复及用地置换等 情况较复杂,须逐一作资产置换评估,细化方案,确认投资 分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环境保护部关于 印发关于做好三峡后续工作阶段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 见的通知“(国三峡办发库字201341号)文件中也明确 提出“组织开展生态屏障区关闭搬迁企业等土壤污染状况调 查与风险评估,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的重点 任务。根据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报告在库区生态环境建 设与保护专题规划中的相关要求,*市境内117关破家企 业位于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内,其遗留的工业污染场地必须进行环境治理修复,*化工有限公司即为117家关破企业 的其中之一。*化工有限公司关破后,鉴于其濒临长江, 原址污染场地对库区水质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风险,倘若不 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污染物质以土壤为介质渗入 地下水沿地下水径流进入长江,必将对长江水质造成严重影 响。鉴于*化工有限公司污染情况复杂,必须因地制宜, 制定切实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以彻底消除环境隐患,保护 三峡库区水质。本修复工程将针对红线范围内污染物制定修复治理方案 并对场地搬迁后遗留下来的污染场地进行治理修复。1.2 前期情况回顾本修复工程项目已纳入*市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项 目库(2015-2017), 2015年3月,通过了原址场地污染治理 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4月,项目通过了初步设 计,并获得了资金批复。根据上述报告中对原址场地的描述,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明确了 项目修复实施方案。评估通过现场调查、工艺、产排污等情况进行分析后, 确定*化工有限公司场地属于潜在污染场地,采用系统 分区布点法进行点位布设及初步的样品采集,共计布设采样 点位9个,采集并送实验室检测样品47个,监测因子包含 p*值、铅、硫酸盐、石油类等项目。检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的p*值整体在7. 10-8. 64之 间,场地土壤整体偏碱性。1号采样点和2号采样点区域关 注污染因子(铅、硫酸盐、石油类)超标较为严重,污染深 度为3. 0m,区域面积1729nl2,污染方量为5187nl 3号采样 点区域关注污染因子无明显超标情况,3号采样点主要为堆 场区域,地面硬化情况良好,监测结果表明常年堆积的污染 土壤并未对堆场以下土壤造成影响,只是现场观察土壤板结 严重,完成污染土壤处理后,建议对堆场以下区域土壤进行 复耕,还原其生态环境。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修复规模如下:、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一)*分区:处置污 染面积4146m2,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m3,需钻井共计195 口, 使用*浓缩药剂132. 67吨,需注射药剂混合液796. 08 立方米。、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二)*/*/*区:处置 污染面积1774 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 m3,使用*浓 缩药剂17. 74吨,需拌和药剂混合液106. 44立方米;、异位修复:本次异位修复主要为*分区合计需 处置工程量为3218 m3,需使用*浓缩药剂32. 18吨;、废水处置:处置工程量约为124m:需使用*药剂3. 72吨,絮凝剂1.24吨;、危废(污泥)处置60吨;、建筑物污染解毒:本次需解毒区域约为6400而,需 清理建筑弃渣为1800 m3,需使用*01-*浓缩型药剂32 吨。、灌浆固结:在药剂注射后对原孔位进行二次成孔洗 孔灌浆,设计固结灌浆注浆量为1036. 5 m3o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辅助设施及构建筑物规模如 下:、净土回填、绿化、厂区恢复:净土回填4390m:绿 化处置1756北厂区地面硬化恢复1774 m2;、渗滤液收集池:现场修建一座容量为Soni',砖混结 构水池;、防渗墙:为确保项目实施是环境保护安全,在厂区 低处需修建一道防渗墙,长度为109米;、沉沙池及洗消设施:容积为5m%、监测井:设置一道监测井。1.3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1)地质构造*化工有限公司周边片区地质构造位于*背斜南 西倾末端,岩层产状280。Z7° ,为单斜构造,岩层面平直 较光滑,结合程度一般。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场地内及附近 无断层通过。根据资料和场地内和周边的基岩露头揭示,场 地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原生结构面:产状75° Z72° ,裂隙间距15m,延伸1020m,闭合,裂面平直,无充填, 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产状175° N87° ,裂隙间距0.53m,张开度0. 2延伸长36m,裂面平直,无充填, 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综上:拟修复场地为地质构造简单 的场地。(2)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 工填土层(QJ*)、残坡积粉质粘土(q4)和侏罗系中 统沙溪庙组(*2s)泥岩、砂岩组成。(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区域地下水主要可 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钻孔水文 观测结果显示,该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水位变化较小, 水量较小,埋藏深度0. 00-28. 50m,高程为331. 00-332. 50m。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接受 大气降雨的补给,经短途运移后向低洼处排泄。勘察区该类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季节性地表积水的影响,水量较 丰富,水位埋藏较浅,施工时应及时排泄,基坑壁应及时支 护。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 接受大气降雨及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地表水体的补 给,沿基岩风化带裂隙作短途运移后向低洼处排泄,水量较小。据资料显示,项目所在区域该类地下水富水性一般。(4)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拟建场区及附近无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 质灾害,也无地下碉室。场区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1.4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项目所在地为*市*区渝长高速路古佛入口附近,有 硬化公路直接接入厂区,场地交通较为便利。根据现场复勘情况,目前场地已经停产但未进行拆除, 水电均可直接使用。L5现场目前情况在获得招标文件后,我方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情况 进行了踏勘。根据现场走访情况发现,场地内建筑物功能分 区十分明确。*化工有限公司已关停,该生产及办公区 域保存良好,未出现拆迁二次污染,可利用原施工设计方案 实施。图1-1场地现状照片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2. 1修复目标值的选择根据施工图设计说明可确定项目的修复目标:1、污染土壤处置目标:*化工有限公司濒临长江,长江*段执行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 HI类标准。*化工有 限公司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下渗进入地下水,会随着地下 水的迁移影响三峡库区水质,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质,本次 场内修复目标为:土壤浸出液相关因子满足地下水环境质 量标准(G*14848-1993) III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 准(g*14848-1993)III类标准主要以人类健康基准为依表2. 1T修复目标值(土壤浸出液)mg/*因子P*铅硫酸盐总磷石油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T993)ni类标准6-90. 052500. 2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