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柳宗元《桐叶封弟辩》(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x
-
资源ID:97966552
资源大小:13.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言文阅读:柳宗元《桐叶封弟辩》(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x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成王分封伯禽做鲁国国君的时候,告诫伯禽一定要虚心纳谏,文治和 武功并用;伯禽不同意他的观点,拜了两拜后拒绝了。B.柳宗元批评了 “天子无戏言”这一谬论,认为臣子应该判断君王的话是 否得当,不能不顾君王言论的正误,一味地严格遵从。C.两则材料都叙述了桐叶封弟的经过,但是材料二比材料一叙述得更为简 洁,包含的主观态度也更明显,这是由其写作目的决定的。D.与材料一中对周公旦劝谏成王的行为持赞同态度不同,材料二主张臣子 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君王,使君王符合“中庸”之道。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译文:(2)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译文:14 .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赞扬周公“可谓善说矣”,柳宗元却不这样认为, 他用辩证的方法进行了论证,请找出辩证的两个方面。【答案】10. BDG11. D12. A13. (1)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 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2)而且同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约束自己,何况名分 上有君臣之别的人啊!14. (1)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明(不要等到 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2)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不能促成这个玩笑,不能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 弟弟。【解析】15.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对于进谏的人,不要用威势震慑他们,也不要抗拒他们的进言,应广 泛地吸收他们的意见,然后从中选择值得采纳的。“以威”作“振”的状语,后置,在“以威”后应断开,故在B处断句;“勿振以威” “毋格其言”对举,“其言”后应该断开,故在D处断句;“其辞”作“博采”的宾语,“其辞”后应断开,故在G处断句。故选BDG。16.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巩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句 意:又巩固了王室的根本。/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底稳固。C.正确。句意:成王用梧桐叶跟妇人和宦官开玩笑。/这是妇人和宦官干政 所致。D.错误。泛指人和物,有的。/或者,也许。句意:有的史书说。/那么胜 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故选D。12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综合归纳、分析判断的能力。A .“伯禽不同意他的观点,拜了两拜后拒绝了"错误,结合原文“伯禽再 拜受命而辞”可知,应该是伯禽向成王拜了两拜,接受封命后辞别而去。故选A。1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1) “封”,被封赏;“言于王”,状语后置,向成王说;“成”,促成。(2) “且”,而且;“自克”,克制自己,约束自己;”号二 名分。14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观点态度及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原文“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可 知,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明(不要等到他开玩笑 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结合原文“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可 知,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不能促成这个玩笑,不能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 弟。【参考译文】材料一:成王分封伯禽为鲁公,召见他并告诫说:“你知道做人主的道理吗?凡是身 居高位的人,一定要恭敬地对待下属,听从有德行的人的正言劝诫,必须大开毫 不隐讳地进谏的大门,克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平静,使下属感到有所凭仗。对于 进谏的人,不要用威势震慑他们,也不要抗拒他们的进言,应广泛地吸收他们的 意见,然后从中选择值得采纳的。作为人主,如果只懂文治而无武功,就没有什 么可以用来威慑臣民;如果只有武功而不懂文治,臣民就会害怕而不亲近你。文 治武功并用,威信与德政才会建立。威信和德政建立以后,臣民就会亲近你和服 从你,正派高尚的人就会顺利升迁上来,奸猾谄媚的人就会贬逐在下,劝谏人主 的人就能得到举荐,忠直诚信的人也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伯禽向成王拜了两 拜,接受封命后辞别而去。成王退朝后与他的弟弟唐叔虞在一起玩耍,成王剪了一片梧桐叶当作玉圭信 符授给唐叔虞说:“我用这来封赠你。”唐叔虞听了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 旦。周公旦因此请求拜见成王说:“天子您封了唐叔虞吗? ”成王说:“那完全是 我与唐叔虞开的玩笑J周公旦对成王说:“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说出话来, 史官要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宣扬它J于是,成王就封唐叔虞在晋 地。周公旦可称得上是善于进言的人了,他一说就使成王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谈, 既表明了爱弟的心意,又巩固了王室的根本。材料二: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用梧桐叶跟年幼的弟弟(唐叔虞)开玩笑,说:“用它封赠你。“周公进来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 玩笑J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 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 竟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年幼的弟弟,让他做了君主, 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 定得要遵从并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用梧桐叶跟妇人和宦 官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 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如果 恰当)就不能使它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 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 于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 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 严就要坏事。而且同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约束自己,何况名 分上有君臣之别的人啊!这只是庸俗识短的人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 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有的史书说:封唐叔的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