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大学2019年07月1301《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97972908
资源大小:25.2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开大学2019年07月1301《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ocx
座位号试卷代号:1301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病理生理学试题2019年7月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题号-总分分数B.增加肺泡通气量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B.肝脾储血释放D.肝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1 .死亡是指()o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性消失D.脑电波消失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2 .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A.高渗性脱水B.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低钠血症3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o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E.肾重吸收HC03增加4 .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C.红细胞破坏减少E.骨髓造血增强5 .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o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致热原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6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oA.消化性溃疡B.外伤后形成的皮肤表浅溃疡C.心理应激时出现的口腔溃疡D.癌性溃疡E.重病、重伤情况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表浅溃疡7.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o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n被激活D.凝血因子X被激活E.直接激活凝血酶8 .下列不是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特点的是(A.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E.后微动脉收缩9 .钙超载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不包括()。A.激活磷脂酶使膜结构损伤C.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E.心肌收缩功能减弱10 .呼吸爆发是指( )oA.肺换气量代偿性增强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C.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D.呼吸加深加快E.)oB.动一静脉短路关闭D.微静脉收缩B.激活蛋白酶导致膜结构蛋白分解D.促进氧自由基生成中性粒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11 .心脏向心性肥大常见于()。A.严重贫血B.甲状腺功能亢进C.维生素缺乏D.高血压病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 .下列哪一项因素不会引起死腔样通气( )oA.肺动脉栓塞B.肺动脉炎C.阻塞性肺气肿D.肺血管收缩E.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1.1 1型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为()oA.PaO2 <30mmHgB.PaO2 <40mmHgC.PaO2 <50mmHgD.PaO2 <60mmHgE.PaO2 <70mmHg14 .抑制肠道内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胆汁分泌减少B.血液尿素浓度下降C.肠道细菌受抑制D.蛋白质摄入减少E.肠道内pH小于5. 015 .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对抗乙酰胆碱C.抑制糖酵解E.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16 .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A.钠水潴留C.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oB.阻碍三竣酸循环D.降低谷氨酸)oB.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D.肾脏分泌前列腺素E2减少E.肾脏分泌前列环素减少1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oB.高钾血症D.氮质血症)。B.糖尿病D.胰岛素抵抗A.高镁血症C.代谢性酸中毒E.高磷血症)o18 .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A.动一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9.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A.腹型肥胖C.高血压E.高脂血症)o20.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是(A.产生异常结构胰岛素B.产生胰岛素抗体C.产生胰岛素受体抗体D.胰岛素降解增加E.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功能受损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任选5个,多选不计分)22.水肿23.缺氧24 .休克25 .急性肾功能衰竭26 .充血性心力衰竭得分评卷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任选4个,多选不计分)27 .简述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28 .简述循环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生机制。29 .简述频繁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30 .简述左心衰竭患者夜间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机制。31 .简述慢性呼吸衰竭引起右心肥大及衰竭的机制。试卷代号:1301国家开放大学20 19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病理生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9年7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E2.A3.E6.E7.B8.B11.D12.C13.D16.C17.B18.E4.E5.C9.E10.E14.E15.E19.D20.E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任选5个,多选不计分)21 .基本病理过程: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22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23 .缺氧:由于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24 .休克:是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下所发生的以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 为特征,继而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5 .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病因的作用下,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 稳定,临床上以少尿、氮质血症以及水盐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26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心功能不全特别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由于钠、水潴留和血容量 增加,部分患者出现心腔扩大,静脉淤血及组织水肿的表现。三、简答题(每题1例,共40分,任选4个,多选不计分)27 .简述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钾摄入不足见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摄食减少者,如胃肠道手术后禁食、肠道梗阻或昏迷 患者等不能进食者。通常因单纯摄食减少造成的低钾血症程度较轻。(3分)(2)钾丢失过多经消化道失钾:消化液中含钾量高于或等于血钾浓度,大量消化液丢失是低钾血症最常 见的原因。主要见于呕吐、腹泻及胃肠减压等情况下。经肾失钾:主要见于使用速尿、睡嗪类排钾性利尿剂可以造成肾排K+增多;当醛固酮 含量增高时,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K+;各种肾疾患,尤其是肾间质性疾病如肾盂肾炎 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镁缺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 酶失活,钾重吸收障 碍,导致钾丢失过多。经皮肤丢失:高温环境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可丢失较多的钾,若没有及时补充 可引起低血钾。(4分)(3)血钾向细胞内转移碱中毒:细胞外液pH增高使H+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以缓解细胞外液碱中毒,同 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的电荷平衡。过量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可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使血钾浓度降低。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作时K+突然移入细 胞内使血钾浓度降低。(3分)28 .简述循环性缺氧的原因与发生机制。(1)全身性循环障碍:见于休克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组织灌流 不足;休克患者心输出量的减少比心力衰竭者更严重,全身性缺氧也更明显。严重时,患者可 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5分)(2)局部性循环障碍:主要见于血管栓塞、动脉炎症或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或阻 塞时,由于各器官、组织局部供血不足,因而该血管所营养的区域出现缺血缺氧的变化。局部 血液循环障碍的后果主要取决于缺血发生的部位,如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5分)29 .简述频繁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1)胃液中H+丢失,使碱性肠液中的HC03得不到H+中和而被吸收入血,造成其浓度 升高;(3分)(2)胃液的丢失可造成失K+,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3分)(3)胃液大量丢失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肾小管 的H+-Na+交换和重吸收HC03增多;(2分)(4)丢失HC1造成血C1-下降,促使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HC03 增多。(2分)30 .简述左心衰竭患者夜间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机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造成严重肺淤血的典型表现,其发生机制是:(1)患者人睡后由端坐位改为平卧位,下半身静脉回流增多,水肿液吸收入血液循环也增 多,加重肺淤血;(4分)(2)入睡后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使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3分)(3)熟睡后中枢对传入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程度较为严重,动脉血氧分压降 低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而惊醒。(3分)31 .简述慢性呼吸衰竭引起右心肥大及衰竭的机制。(1)肺动脉高压:肺泡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血液中H+浓度升高,引起肺小动脉收缩; 肺小动脉长期收缩,以及缺氧的直接作用,可引起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肥大和增 生,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肺血管壁增厚和硬化,管腔变窄;(4分)(2)心室舒缩活动受限:呼吸困难时,用力呼气则使胸内压异常增高,心脏受压,影响心脏 的舒张功能,用力吸气则胸内压异常降低,即心脏外面的负压增大,可增加右心收缩的负荷,促 使右心衰竭;(2分)(3)心肌受损、心肌负荷加重:缺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降低心肌舒缩功能;长期缺氧导 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灶性出血和纤维化;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反复肺部感染,细菌或病 毒、毒素直接损伤心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