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标准编制说明》.docx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团体标准 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标准 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1.背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障碍相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 快无障碍设施建设”;2017年全国政协在无障碍专题“双周协商会”上强调要 建立无障碍长效机制。交运发2018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 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出“为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出行便利,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当前,社会对残障人群、老年人等有功能障碍的特殊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 高,大量不同类型特殊旅客的航空出行需求日益增长,新理念、新技术、新产 品不断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得到应用,对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外现有的标准对特殊旅客无障碍服务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规定,但仍存 在一些问题:民航专用于无障碍服务的标准较少,部分与特殊旅客服务相关的 标准条例大都包含在其他相关服务标准中,内容较为分散且规定较为粗略,不 利于相关单位实施贯标;民航现有专用于无障碍服务的标准大都侧重无障碍服 务的某一方面,内容涵盖不全面,未涉及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大并发特 殊旅客出行服务、不同类型旅客服务流程优化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 的民航机场无障碍服务需求。基于上述问题,开展专门针对机场无障碍服务、覆盖民航机场无障碍服务 各方面要求、满足新形势下民航无障碍服务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服务标准研究, 形成相关标准,将填补我国交通行业在民航领域的无障碍综合性服务标准空白, 有力推进我国民航无障碍服务的提质增效,完善民航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提 升机场无障碍服务水平,为交通行业无障碍出行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2.任务来源2019年,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民航二所”)牵头, 联合首都机场、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 重点专项课题“机场智能无障碍服务保障技术与应用示范”研制工作。其中, 机场无障碍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及相关标准研究是课题重要研究任务之一。目前 民航二所、首都机场、清华大学等相关单位在标准研制工作中已取得一定进展, 完成标准草案编制。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关于2020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团体标准征集项 目的通知(中智交协函202011号)文件精神,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 所牵头编制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标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负责归口,计划完成时间2021年。二、主要工作过程1 .编制程序本标准的编制程序如下:立项一资料整理一初稿一所内专家评审一修改稿一主管单位申请一征求意 见稿一预审稿一专家评审一送审稿一报批稿目前标准编制已完成初稿编制。2 .已完成相关工作目前民航二所联合首都机场、清华大学等单位,积极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了 标准编制组,研究和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并按照时间节点执 行。前期通过调研相关机场单位无障碍服务运行情况,形成机场无障碍服务调 研资料。参与人员详细梳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归纳整理现行标准中无障碍服务内容。梳理了标准文件的框架,确定了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标准编写内容, 开展标准草案编制与标准项目申报工作。2020年4月完成标准项目申请书及草案初稿的编写,提交主管单位。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1.编制原则1.1 适用性本标准编制符合无障碍服务发展趋势,规定的内容可在民航机场贯彻实施。1.2 协调性本标准的编制符合国家相关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并与相关标准的技术要 求协调一致。1.3 统一性本标准中,文体、术语、符号统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编制。1.4 包容性标准服务对象应尽量覆盖最广泛的受众,兼顾普通旅客和不同类型的特殊 旅客需求。1.5 协作性应广泛征求特殊旅客群体意见,邀请不同类型特殊旅客参与标准设计。2.主要内容确定依据2.1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确定依据:经过对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无障碍服务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以及对机场现行无障碍服务运行情况的调研,发现交通运输行业民用机场无障 碍服务存在专项标准少,现有标准内容覆盖不全面,未涉及新理念/新技术/新产 品应用、大并发特殊旅客出行服务、不同类型旅客服务流程差异化设置等问题。 因此本标准将从信息无障碍技术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的应用、引导与标识系统、 民航机场无障碍服务流程优化、大并发量特殊旅客出行服务保障、无障碍环境 及服务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完善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相关标准。2.1.1 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创新科技的发展,信息无障碍辅助技术日趋成熟,在残障、老年等有 功能障碍人群日常生活与出行中新技术、新产品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民航 机场,也应用了部分信息无障碍技术和产品辅助为特殊旅客提供高效服务。但 现有与民航无障碍服务相关的标准条例基本未涉及信息无障碍技术和产品应用 的内容,不能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为机场、航空公司、服务设备商等无障碍服 务提供单位的科技创新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相关单位研制与应用适用于民航机 场服务的信息无障碍新技术、新产品。因此,需要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在民航 无障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信息无障碍在民航应用的原则和要求等,为创 新科技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的智能装备应用提供有效指导。2.1.2 功能与人文融合的引导与标识系统研究引导与标识系统是目前机场实现旅客引导与位置信息提示的主要手段之 一,合理高效的标识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减少机场内的拥堵与滞 留情况。当前机场内大部分引导与标识系统在设计与建设时更多考虑的是保障 正常旅客出行,导致残障、老年等有功能障碍的特殊旅客信息获取存在一定障 碍或难度较大,甚至无法获取。相应的,现有民航标准中与标识与引导系统有 关的内容,也主要针对正常旅客群体,在包容性方面考虑较少,缺乏指导机场 等单位设计与建设符合全体旅客信息获取需求的、具备无障碍功能的引导与标 识系统的内容。因此,需要开展民航机场引导与标识系统研究,以包容性和协 同设计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正常旅客、不同类型特殊旅客的信息的获取特点, 并充分参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特殊旅客无障碍服务提供的标识系统全新图 样,在完善标识系统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从人文角度满足不同受众的感官需 求,提出民航无障碍标准中引导与标识系统设计与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等内容,指导机场引导与标识系统建设,为全体旅客提供功能与人文融合,兼具实用性 与美观性的机场引导与标识系统。2.1.3 民航机场无障碍服务流程优化研究随着航空运输规模不断扩大,以航空方式出行的乘客日益增多,除正常旅客外还包括大量临时或长期存在功能障碍的特殊旅客,如带婴幼儿乘客、孕妇、 老人、视障、听障、语言障碍、肢体行为障碍、智力残疾等,某些机场已针对 部分特殊旅客采取了特定的服务流程,但其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覆盖临时或长 期存在功能障碍的旅客。因此,需要开展针对不同类型特殊旅客航空出行流程 的研究,提出无障碍服务流程优化的原则和要求等,指导机场在满足航空出行 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旅客障碍类型设置相应的服务流程,达到民航无障碍服 务流程的最优设计,降低交通出行服务保障单位的旅客出行难度。2.1.4 大并发量特殊旅客出行服务保障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承办的各类大型会议、赛事、活动等也日 益增多,残障人士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大量有功能障碍的旅客在同一时间段、 同一地点的航空出行加剧了机场无障碍服务压力。现有与民航无障碍服务相关 标准条例中基本未涉及与大量特殊旅客同时出行服务保障相关的内容,不能有 效指导机场、航空公司等无障碍服务保障单位开展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因此, 需要开展大并发量特殊旅客出行情况下的民航服务保障研究,提出大并发量特 殊旅客出行服务保障策略制定的原则和要求等,指导民航相关单位结合自身特 点、针对性的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有效保障大量特殊旅客同时出行时的服务效 率与旅客满意度。2.1.5 无障碍环境及服务评估研究当前,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推进,无障碍技术与产品应用日趋增多, 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机场无障碍环境、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仍然缺失,缺乏 相应的无障碍评估标准可作为参考。机场等无障碍保障单位很难对自身的无障 碍环境建设情况、服务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需要开展机场无障碍 环境及服务评估技术的研究,提出建设机场无障碍评估机制的原则和要求等, 有效指导机场开展无障碍评价工作,为机场无障碍环境与服务的改进提升提供 支撑。2.2 产业化前景随着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推进,社会对残障、老年等有功能障碍的特殊 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量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于特殊群体的日常 生活与出行中。在民航机场也在尝试采用创新科技为特殊旅客的航空出行提供 高效的无障碍服务,并对民航相关标准的制定提出了要求。通过开展创新技术 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制定与信息无障碍技术及产品应用相关的标 准,可以为机场、航空公司、服务设备商等单位在民航无障碍服务中进的科技 创新提供动力,指导相关单位参与研制与应用适用于民航机场服务的信息无障 碍新技术、新产品,并可在整个民航行业、其他交通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无障 碍服务中广泛推广应用,有力促进整个无障碍服务产业的升级,进而带来巨大 的产业化前景。四、采用国际标准据调研,相关国外标准在航站楼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特殊旅客安检、服 务犬、无障碍服务设备预约流程、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相关标准规定,但是未查到专门针对无障碍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同类型特殊旅客服务流 程优化,大并发特殊旅客出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本标准拟参考 (Manual on Access to Air Transport by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航空运输残疾 人手册)第五版、Airport &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Handbook(机场与残疾 人手册)第五版等国外标准,在信息无障碍标识系统、视/听觉障碍/行动不便等 特殊旅客无障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扩展,并结合机场现有的无障碍服务环境, 补充了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不同类型特殊旅客服务流程优化,大并发特 殊旅客出行服务保障等方面内容,开展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综合性标准研究。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发布的意见本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团体标准。八、贯彻标准要求和措施建议依托民航二所牵头,联合首都机场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 技冬奥”重点专项课题“机场智能无障碍服务保障技术与应用示范”,本标准 将以首都机场作为试运行实施单位,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开展应用示范,加快 推进标准的实施。本标准发布后,相关单位应主动组织宣贯培训,积极开展民航机场推广工 作,指导无障碍服务保障单位贯标实施。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本标准是新增加标准,无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十、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