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学生对放大镜很熟悉,本届六年级学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他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于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并不了解。本课就 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1:观察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这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三个镜片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一起观察比较;也可以逐个 出示分发镜片,让学生逐个镜片仔细观察后再综合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材料分 发方式呢?两种方式各有优点,一起分发比较省时间,逐个分发学生对该镜片的 观察会更加关注和仔细。该活动是本节课两大观察活动之一,我推荐逐个分发器 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关注力观察。探索2 :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有何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 放大倍数的影响。老师需要为学生准备至少三种直径相同但凸度不同的放大镜。 和探索1不同的是,这个活动需要同时向学生呈现三种放大镜镜片,以便学生 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亲历观察和记录,以体验获取感知,发现凸度与放大倍数之 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做记录时需要注意:1.画图尽量精准,三种镜片的凸度要明显有区别。 2.表格1中镜片的特点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拓展:自制放大镜。这是一个实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该活动我 给每组学生准备了装水的烧杯,先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放大物体图像。当学生看到 放大的物体图像时还是十分惊奇的。接着给学生展示了装水的球形烧郦口试管, 引导学生思考这三种装水的容器和放大镜有什么共同点。既自制了放大镜又归纳 总结了放大镜的特点。最后提醒孩子课后利用学具袋中的水滴盘制作水滴放大镜, 也可以利用家里的物品自制放大镜。把五种镜片分开装在盒子里,并做标签,方便学生领取和归还。根据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使用了三种凸透镜、平面镜和凹透镜,爱牛公司制作的这三类镜片是十 分好用的。2 ,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将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的方法,这符合 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两个放大镜来制作"组合凸透镜, 也就是简易显微镜,让学生体验显微镜的发明历程,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 观察,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聚焦: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也许 你的班级上有个别想法不同的学生会回答:制作凸度更大的放大镜。”的确,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可这样的回答往往让老师们很难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此时,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呢?可以试试这样说:人们在磨制放大 镜的过程中,发现要制作放大倍数更大的镜片,焦距就要越小,但是标准焦距是 有限制的,所以人们无法磨制出具有更大放大倍数的镜片。”爰牛器材:三种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探索环节活动一:制作组合凸透镜。我的做法和教材中有些不同。教材中提供给学生两个 放大镜镜片来制作,我提供给学生三个放大镜镜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其 中两个镜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会制作出放大倍数不同的组合凸透镜,做好 后可以交换观察。探索2 :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这里 教师要提醒学生放大倍数大的镜片要放在下面。至于原因,和凸透镜成像原理 有关,无需向学生解释。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 放大镜特点以及利用两面放大镜自制简易显微镜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小物 体的一次探索实验。学生对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充满天生的喜爱,关键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记 录的习惯。学生往往将使用显微镜和成功获得观察结果感到兴奋,但对观察后的 记录和分析较为疏忽。根据学生学习特性)各本节课重点放在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难点放在观察后的记录和分析,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分析和研讨上促进思维的发展 和自身学习的反思。探究活动一:利用不同观察工具观察蝴蝶结构并记录教材设计是利用三种不同工具分别蝴蝶身体的不同微小结构部分。为了聚焦观察 对象的结构特点,通过问题引导驱动学生挑战观察难度最大的微小结构,让学生 主动认真去观察自己希望了解的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记录呈现观 察内容。三种观察工具,是一个有序的观察过程,课堂上我是要求学生先用肉眼 观察,然后发放放大镜观察,以此让学生每一个环节的观察都趋向细致、清晰。 随后,开展显微镜使用的指导使用,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的关键问题是:蝴蝶翅 膀是怎样的结构才能让它如此轻盈的飞行,翅膀到底有什么?(或者蝴蝶的触角 是怎样的结构特点?)用关键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记 录。探究活动二:使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本环节是在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后再次利用手持式光学显微镜观察,从教学逻辑上 说是用不同显微镜进行同质任务。前一个环节的光学显微镜使用是全新的,学生 学习的认知负荷较大。因此本环节我没有开展。将使用手持式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能够延后到下一课。但是,学生使用显微镜中已经产生了光线不足的疑惑,引出 自带光源的显微镜使用就顺理成章延后一课。活动环节三:交流研讨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记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课堂上教师利用手机及时拍摄和记录 学生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非常重要。研讨环节分为两个步骤实施:第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交流的指向是显微镜观察到细节和 放大镜、肉眼观察到的区别有哪些?研讨环节,要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细节,教材中对蝴蝶翅膀上的鳞片" 是作为观察任务表述的。但是学生的观察反馈来看,其实学生是不理解的,学生 自己的记录也无法呈现这一个细节的。教师拍摄的照片,此时能发挥重要作用了。清晰度越高的照片对促进细节的理解 越重要。止匕外,上课前,也要搜集部分蝴蝶翅膀显微镜下的照片,指导学生能做 好更认真的观察和记录铺垫。微小世界的学习,学生兴趣浓郁,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实验标本可以观察。因此 本课教学中,身边微小的物体,可以提供较为充足的材料。当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显微镜后,包括小晶体材料、昆虫标本、以及实验室能够准备的玻片标本都能及 时提供学生,拓宽对微小世界的认识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