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监控(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监控 (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丽水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监控 (期末)语文试题卷(2023.06)本试题卷共8页,四部分,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流水号、考生号填写清楚。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材料一什么是象征?我斗胆自创一个简单好懂的解说:“象征者,取象 于物,以表喻人或事(境)之特征也。”象征包含着譬喻的因素,但 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比方红楼梦里说李纨是个“佛爷”,这 是个比喻,不是“象征”。等到群芳夜宴,祝寿怡红,李纨伸手一掣, 掣得的是一枝老梅(花名酒筹),正面镌着这梅枝,反面刻着“竹篱 茅舍自甘心”一句古诗一一这,才是她的象征。红楼一书中,另有一个总括的、特大的象征,就是大观园之 命脉,曲折流贯全园,映带了各处轩馆台榭的那条溪水的名字一一沁 芳!“沁芳”表面上原是为一座亭子而题的,但实际上溪、桥、闸、 亭通以“沁芳”为名,可见其重要。雪芹写红楼梦,为什么要特写一座大观园?据脂砚斋的批语 说是:“只为一葬花冢耳。”这种批语,至关重要,但也被人作了最狭 隘的理会,以为修建了一座大观园,只是为了写“黛玉葬花”这个“景 子”。要领会雪芹的深意,须不要忘掉下面几个要点:(一)“宝玉系诸艳之贯,故大观园对额,必待玉兄题跋。”宝玉 是亲身目睹群芳诸艳不幸结局的总见证人,他题“沁芳”,岂无深层 涵义。c.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充:丰裕,繁盛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凭借,借助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书,指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答 司马谏议书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意思相同。B.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 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C.陛,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把建议告诉在陛下的人, 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D.黔,黑。古代常以服饰的颜色、质地等鲜明的特征,显示穿者 的尊卑贵贱或性别职业,如黔首、巾帼、布衣、白丁、青衫等。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因此百姓殷实富裕, 国家繁荣富强,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B.因李斯上书劝谏,于是秦王下令废除逐客诏令,重新恢复李斯 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统一了天下。C.秦统一天下后,任命李斯为丞相,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 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取消分封制,使国家没有战争的祸患。D.李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综合运用 铺陈、排比、对偶等手法,理足辞雄,增强了文章感染力。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4分)(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4分)15 .李斯提出“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3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 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 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 何夕!1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罢官北归,时近中秋,途经洞庭,写下这首描摹洞庭月色 的词,营造出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垠的艺术意境。B. “更无一点风色”,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与其说实写湖 面的平静,不如说是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C. ”着我扁舟一叶”,扁舟附着于万顷碧波,充溢着一种物我两 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透露出词人隐遁江湖的心境。D. “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穹地壤之间空明澄澈的特 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17 .“表里俱澄澈”不仅写景,更是作者处世态度的写照。词的 下阕中还有哪些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8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 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 ?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 ",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3)登岳阳楼中“, ”两句,描写洞庭 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4)鹭是古代诗歌里常见的意象,在古诗文里描写“鹭”的诗 句有“, 二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 (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杭州2023年第19届亚运会火炬一一“薪火”,庄重大气的造 型与智能环保的设置,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向世界展现中国制 造的硬核力量和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火炬造型自下而上“生长”, 由炬基、炬身、炬冠三部分组成。炬冠上的出火口,设计源自“琮” 最早的甲骨文字形“ ”,外方内圆,相融相生,寓意火炬之光在火炬 之内“薪火”,喻意着中华文明。火炬以玉琮为表征,以人 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既是对中华文化的致敬和传承,也向世界 展示了中华文明璀璨的光芒。“薪火”,展示了浙江智造的魅力。火炬 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19 .请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 .下列选项中引号,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主观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 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 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 了。B.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来不进入对方的 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C.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 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 千里。D.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 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讲理的倡议往往来自于,为什么有人可以不讲理?或者说为什 么总有一些情境让讲理成为不可能我们必须承认讲理是高度情境化 的。讲理,是在某一个情境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人展开的、尝试达成共 识的行动。讲理并不是为了改变情境,而是为了改变情境中不同主体 对自身选择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不讲理,即指讲理行动中的对方不遵 守一种被你认为合适的理,因为双方坚持的“理”不同,。即使 我们都承认讲理作为一种规范的重要性,。可见,讲理的难处在于 我们尝试将宽泛意义的规范转变为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这实际上是在 跨越从规范到现实的鸿沟。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四、作文(60分)民间有一句俗语“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说的是只要认理、 讲理,难事就不会难办;而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理喻、对牛弹琴的处 境,与语言文字运用11阐述的讲理之难非常相似。“说理”是难还是易,人们的感受不尽相同。请结合以上材料写 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丽水市普通高中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监控(期末)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 06)选择题(33分,每题3分)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3 16 20答案 DACDCDFHDDBCB1. D (“忽视”错误)2. A (“不严谨”无中生有)3. C (不能体现材料一和材料二群芳殒落的象征含义)4. 材料一,作者从“沁芳”的深层含义来象征大观园诸女子 的悲惨命运。材料二,作者从“黛玉葬花”的系列情节来象征大观 园诸女子的悲惨命运。(4分)5. 示例贾宝玉:“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葡芜苑:“恨无缘”,表示薛宝钗虽然嫁给了宝玉,但她最终依然和 宝玉无缘做真正的夫妻。“玉带林中挂”:“玉带林”倒过来读即是 “林带玉”,恰是林黛玉的谐音;玉带是贵人系在腰间的,这时没人 系,却挂在林中,有明珠投暗、怀才不遇之义。(4分,每点2分)6. D (A “以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清醒认识”错,只是为了向伊凡 讲述一个稀奇的故事;B “说明他过去生活的怀念”错,是为了躲避 现实;C“体现他是个有自己思想和行为准则的人”错,他没有自己 的思想。)7. C (人物关系并不复杂)8. 用漫画的笔法写出套子的特点;让别里科夫封闭、恐惧、 精神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更形象鲜明;说明表现的是“一类人”而 不是个体。(5分。1点2分,2点4分,3点满分。)9. 观点一原著是故事套故事,延缓了叙述的节奏,拓宽故事的 空间。人物增多,除别里科夫外,还写出了其他人的思想状态与生 活方式,揭示套中人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类人,使主题更丰富。运 用全知视角,突破局限,更客观自由。(6分,每点2分)观点二 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 讲述别里科夫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2使叙事节奏加 快,直奔故事主体,结构更加紧凑。跟原著相比更拉近作品与读者 的距离,增强读者代入感。(6分,每点2分)10. DFH11. D (送给,付与)12. D (A.答司马谏议书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指书信。 B."南狄、北蛮”错,应为“南蛮、北狄"。C."陛”宫殿的台阶。)13. B (重新恢复李斯客卿的官职,“廷尉”是李斯升迁后的官 职)14. (1)这五位先生,都不是出生在秦国,但是穆公重用他们, 吞并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霸于西戎之地。(4分。重点字词“产” “并”“霸”、定语后置各1分。)(2)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 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4分。重点字词“择”“就”“却” “明”各1分。)15. 从历史上看,客卿对秦国有功;2逐客是重物轻人,不利 统一大业;逐客是帮助六国,会危及国家安全。(3分)16. C (主要是表现词人广阔浩荡的心境,并非“隐遁江湖”。)17. 遭遇挫折,面对困境时保持自己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 胆照人的高洁人格;要有坚持、淡定的豁达心境;要有自信、乐 观的胸怀。(6分,结合诗句分析有理亦可给分)18. (1)奈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2)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3)吴楚东南坊乾坤日夜浮(4)彩舟云淡星河鹭起(8分。第四句如写“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两个黄鹏鸣翠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噬黄鹏”“西塞山 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等也给分。)19 .周而复始(源源不断、连绵不绝等亦可给分);薪火相 传;独树一帜(或脱颖而出)。(3分,每空1分)20 . B21 .以庄重大气的造型与智能环保的设置,通过火炬手们的手手 相传,向世界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和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2 分,“以” “中国设计的独特创意和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各1 分)22 .不讲理的现实导致不讲理现象的发生(或导致讲理无法 持续的结果)也要关注讲理的情境性(6分)23 .把“讲理”由社会规范转变为真实行动的过程比喻成跨越 鸿沟;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讲理过程的艰难。(2分)24 . (60 分)(一)题解1 .审题:俗语“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说明当事人双方有一个共同 的态度,“理”是解决矛盾的关键,突出“理”的价值,表明“讲理” 可行易行。“不可理喻” “对牛弹琴”,则又描述了有理讲不通情形, 表明“讲理”的艰难,甚至无理可讲。语言文字运用11,分析了有 理讲不通深层原因,指出“讲理”是高度情境化的活动。综合题目材 料意思,我们发现,“讲理”的“难易”,受讲理时条件限制,即关 注“情境”,“讲理”或可化难为易。2 .立意参考:(1)讲理看情境,难易有分别(2)细察对象,高效讲理(3)至理必讲,不避难易(二)作文评分标准作文基准分:44分第一档:考生能清楚认识到“讲理”“难易”产生的关键原因,阐 明解决问题的正确看法,指出现实意义,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 精炼,52分以上。第二档:能够准确立意,较为清楚分析“讲理”存在“难易”的 原因,阐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结构相对完整,逻辑比较清楚,语 言流畅、较为生动。44分一51分。第三档:考生能从材料着手,展开论述,阐述“讲理”客观存在 “难易”问题,但不能清楚地分析“讲理”产生“难易”的关键原因。38分一43分。第四档:考生仅强调“讲理”的“难”或“易”,对产生“难” 或“易”的原因也缺乏论述,或者随意论述,视为偏离题意。28分一37分。第五档:脱离材料,另起炉灶,自说自话,字数严重不足(少于 400字),27分以下。说明: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扣1分。确认为抄袭的, 判为10分以下。【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来到秦国做间谍,以修筑渠道为名,不久被 发觉。秦国的宗室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事奉秦国的 人,大都是在为他们的君主游说离间秦国而已,请把所有的客卿都赶 走。”李斯也是在议论中要被驱逐的客卿之中。李斯就上书进谏说: 我听说官吏们在商量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过去秦穆公 访求有才干的人,在西边从戎地收用了由余,在东边从宛地聘到了百 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先生, 都不是出生在秦国,但是穆公重用他们,吞并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 霸于西戎之地。秦孝公实行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 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强,老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都归附 听命,(秦国)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功占了上千里的土地,至 今安定强盛。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取了三川之地,向西兼并了 巴、蜀两国,向北获得了上郡,向南取得了汉中,吞并了九夷之地, 控制了楚国的鄢、呈L在东面占有了成皋这样的要隘,割取了大量肥 沃的土地,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功绩 一直延续到今天。秦昭王任用范睢,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和 巩固了公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 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国君(的大业),都是依靠客卿的功 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这四位君王拒 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这些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 强丰利之实,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现在陛下获得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 悬挂着明月宝珠,佩带着太阿剑,骑着纤离骏马,竖起以翠羽装饰的 凤形旗帜,立起鳄鱼皮制作的大鼓。这几件宝贝,秦国一个都不出产, 但是陛下却非常喜欢,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 问行不行,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让离开,凡是客卿一律赶走。 那么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 不是能够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我听说过土地广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强士 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 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 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国别国,四季就会 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然而 我们今天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 霸业,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 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 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 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 (这样下去)要使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 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 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拆平了各国郡县的城墙, 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 不立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不把功臣封为诸侯,以便使国家从此 之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二)宝玉与诸艳搬入园后,所写第一个情节场面就是暮春三月, 独看西厢记至“落红成阵”句,适然风吹花落,也真个成阵,因 不忍践踏满身满地的落红,而将花片收集往沁芳溪中投撒,让万点残 红随那溶溶漾漾的溪水流逝而去一一这才是“沁芳”的正义。(三)虽然黛玉说是流到园外仍旧不洁,不如另立花冢,但雪芹 仍让她在梨香院墙外细聆那“花落水流红”的动心摇魄的曲文,并且 联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前人词句,不禁心痛神驰,站立不住一 一试问:他写这些,所为何来?很多人都只是着眼于写黛玉一人的心 境,而体会不到在雪芹的妙笔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沁芳”二字 作出活生生的注脚。“沁芳”,就是“花落水流红”的另一措语,但更简靓,更含蓄。 流水飘去了落红,就是一个总象征:诸艳聚会于大观园,最后则正如 缤纷的落英,残红狼藉。群芳的殒落,都是被溪流“沁”渍而随之以 逝的!(选编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材料二以大观园为代表的现实生活场景的描写与刻画就是一个大的象 征,它与寓言象征神秘世界步步呼应,层层推进,揭示现实生活的本 质。其中最突出、最典型、最能感人至深的是黛玉葬花了,并且黛玉 葬花的象征性是一个系统,连续不断,前勾后连,首有渲染、铺垫, 后有豹尾之应,中有葬花之高潮,一步步把小说的悲剧性情结推向极 致。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就唱出了林黛玉葬花 的前音,当贾宝玉刚进入太虚幻境,就有一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 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中,“飞花逐水流”句就暗示了后 来“花落水流红”的葬花。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也有 葬花的铺垫与渲染。在给那个入园第一个主景“压水而建的一座桥亭” 题名,众人皆不称其意,唯独贾宝玉的“沁芳”令向来不肯假以颜色 的贾政也捻须不禁,满意有加,加之贾宝玉的题联“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的高超,使得贾政不得不复又“点头微笑:这里 的“沁芳”和“三翠” “一脉香”对联“大有深意”。所以元春省亲 一完结,众姊妹和宝玉搬进园中居住,作者安排情节的第一个大的活 动就是“宝玉葬花二并且把“葬花”分三个阶段镶金嵌玉于其他故 事情节中,欲擒故纵,时隐时现,妙趣横生。第一阶段是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贾宝玉面对纷落桃花,以花喻人,唯恐践 踏了 “花瓣儿”,把它兜起来,抖落在池内,可没想到同病相怜的林 黛玉对落花更有深情和境界,早已准备了花锄、纱囊、花帚、花冢, 让它“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免遭蹂蹒!第二阶段是第二十七 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明写宝玉,暗写黛玉,“把那花儿兜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和黛玉葬桃花的去处。”第三阶 段则是林黛玉伤情悼义、吟出那千古流芳的葬花词,这是高潮, 也将黛玉葬花的悲戚境界和悲剧归宿和盘托出。在第六十三回“寿怡 红群芳开夜宴”与第二十七回“饯花”遥相呼应,众女子抽签为谶, 皆是“名花”,这是黛玉葬花象征意义的扩而展之,暗示着她们的悲 剧命运。到了高鹘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恰 恰应谶了葬花词所唱出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林黛玉于此怜花自怜,自怜怜花,将花拟人,又将人拟花,至此黛玉 葬花的描写与刻画才基本收束。“黛玉葬花”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花之薄命与闺中女儿又何其 相似!曹雪芹怀着沉痛的心情,把哀感顽艳的形象,付与一个个绝代 佳人,于是“黛玉葬花”这一动人形象,诗意的象征,广为流传,成 为家喻户晓的精彩章节。(选编自刘荣林寓言性本体性象征质实性大观园太虚境人生 悲剧情)材料三大观园的寓意层面太虚幻境在前八十回总体是隐在现实故事的 背后,给人世的繁华热闹衬上了虚幻的底色,这种虚幻暗示着宝玉和 众少女自由快乐的不真实性以及必有的悲剧结局。后四十回则把寓意 层放到了明处,让幻境人物直接出现在大观园的现实层面,现实与幻 境不是一虚一实互为表里,而是荒诞在现实中合理存在了。这与曹雪 芹似幻实真的深意大相径庭,大观园悲剧命运给读者的审美情感至此 化为乌有。曹雪芹是个有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者,他建下 这座充满象征意义的完美园林,又让它随着园中主人公们被摧残、扼 杀的悲剧命运走向不可避免的衰亡。然而在高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 大观园在精神内容与结构上的重大作用被削弱了,被写成一个鬼魅横 行的神秘去处,差距之大,令人深思。(选编自陈杰幻境和现实的交错与重叠)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佛爷”和“老梅”两个事例,说明象征包含譬喻的因素, 但譬喻并不总能构成象征。8 .大观园里诸多景致如溪、桥等都以“沁芳”为名,“沁芳”是 “群芳陨落”的总象征。C.前勾后连的“黛玉葬花”,是富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系统,与寓 言象征神秘世界相呼应。D.后四十回高鹤忽视对大观园的描写刻画,削弱了它在精神内容 与结构上的重大作用。9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关于什么是“象征”,周汝昌自创一个定义,说明别 的说法不好懂不严谨。B.材料一,周汝昌引用脂砚斋的批语“只为一葬花冢耳”,阐述 了大观园的深层含义。C.材料二,指出“葬花”分阶段镶嵌到其他故事情节中,产生时 隐时现、妙趣横生的效果。D.材料三,大观园的寓意层面是否隐在现实故事背后,成为评判 高鹦续作优劣的标准。10 下列选项,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象征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红楼梦"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在太虚幻境闻的“群 芳髓”香、喝的“千红一窟”茶和饮的“万艳同杯”酒。B.红楼梦"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在梨香院墙角边 听的“原来妊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C.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在秦可卿屋里看到的宋学士秦太 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D.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麝月掣的签面上的茶縻 花,题着的“韶华胜极”四字,和写着一句旧诗“开到茶縻花事了二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述了红楼梦中的“象征性”,但角度 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 .红楼梦中有许多含有象征意味的谐音现象,如人名、斋名、 判词等,请你举出两例并简要说明。(4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69题。套中人(节选)契诃夫在米罗诺西茨科耶夫村的尽头,误了时辰的猎人在村长普罗科菲 的谷仓里过夜。他们就两个人:兽医伊凡和中学教师布尔金。伊凡这 会儿出来打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中学教师布尔金每年夏天都住在 P伯爵家,这些年来对这个地区已经了如指掌了。他们没有睡觉,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除了其他事情,他们还谈 到村长的妻子玛芙拉。她身体健康,也不愚蠢,可是从没走出过她家 乡的村子,一生中从没见过城市或铁路,最近十年一直坐在炉灶边, 只有晚上出门到街上走走。“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布尔金说,“我只是想说像玛芙拉这样的 人没什么稀奇。没有必要往远处看,两个月前,我的同事一希腊语教 师别里科夫在我们城里去世了。你肯定听说过他。他之所以出名是因 为即使在最晴朗的天气他也穿着套鞋和暖和的棉衣,带着雨伞。他的 雨伞装在一只套子里,手表也装在一只灰色羚羊皮套子里,当他拿小 刀削铅笔时,他的小刀也装在一只小套子里;他的脸好像也装在套子 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着黑眼镜,穿着法兰绒 衣服,用棉花塞着耳朵,坐上出租马车总要叫车夫把车篷放下。简单 地说,这个人表现出一种经常的、不能克服的冲动,要把自己包起来, 就是说要给自己做个套子,让自己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影响。现实让 他烦恼,让他害怕,总是令他不安。也许是为了替自己的胆怯和对现 实的厌恶辩护,他总是赞美过去,赞美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甚至 他教的古典语言事实上也成了他的套鞋和雨伞,让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哦,希腊语多么洪亮,多么美妙啊!”他会带着赞美的口吻说, 像是要证明自己的话,举起手指,念道:人!“别里科夫还试图把他的思想也藏在套子里。只有写着禁止什么 的政府公告和报纸文章对他来说一清二楚。当有公告禁止男孩晚上九 点以后上街,他就觉得清楚明确,这种事是禁止的,这就够了。任何 批准或允许的事总让他有疑虑,觉得模糊不清,没说明白。每当城里 获准开设戏剧俱乐部、阅览室或茶室,他就会摇着头轻声说:'当然 这是可以的,这很好,可我希望不会引发什么事情!“任何违反法令、偏离常轨、不合规矩的事,即使在别人看来不 关他的事,也会让他沮丧。如果他的一位同事去教堂迟到了,或者有 传言说中学男生胡闹了,或者有人看见一位女教师晚上和一个军官在 一起,他就心神不宁,说他希望不会出什么事。在教师会议上,他的 小心、谨慎,他对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年轻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对班 级里吵闹现象的独特想法,简直是折磨我们。”“哦,他希望这不要传到当局耳朵里;哦,他希望不会出什么事; 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罗夫和四年级的叶果罗夫开除会很好。你 知道吗,他就凭他的哀叹、沮丧,凭他苍白的小脸上的黑眼镜,把我 们打垮了。我们让步了,扣了彼得罗夫和叶果罗夫的行为分,罚他们 课后留校,到最后把他俩都开除了。教师们都怕他,甚至校长也怕他。 你能相信吗,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正派人,受的是屠格涅夫和 谢德林的教育,可这个穿着套鞋、拿着雨伞的小男人,竟然控制了整 个中学十五年之久!不光中学,事实上他控制了整座城市!女士们星 期六不敢办私人的戏剧演出,生怕他听见;他在场的时候牧师也不敢 吃肉和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种人的影响下,我们城里的人在过去十到 十五年里变得什么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不敢交朋友, 不敢读书,不敢帮助穷人,不敢教人读书写字”“一个月后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参加了他的葬礼一一两所中学 和神学院的人都去了。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 好像很高兴终于被放进一个套子里再也不用出来。是啊,他的理想实 现了!好像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葬礼那天天色阴沉,下着雨,我们都穿着套鞋、打着伞。”“必须承认埋葬别里科夫这样的人非常令人愉快。从墓地回来时 我们都神情肃穆,没人想表现出愉快的心情一一这种心情多年以前还 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都经历过:大人出去了,我们可以在花园里玩一两 个小时,享受一下充分的自由。”“我们心情很好地从墓地回来。可是不到一个星期,生活又回到 从前了,一样阴郁、压抑、没有意义。事实上,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 科夫,可还有多少这样的套中人'活着呢,将来还会有多少呢!”“确实如此。“伊凡点上烟斗说。“将来还会有多少呢!”布尔金重复了一遍。中学教师走出谷仓。 他矮矮胖胖,完全秃顶了,黑胡子长到腰。“是啊,确实如此。”伊凡又说了一遍,“如果你愿意,我也给你 讲个很有教益的故事。”“不,我们该睡觉了,”布尔金说,“明天讲吧。”他们走进谷仓,躺在草堆上。他俩刚盖上被子准备入睡,突然听 见轻轻的脚步声啪嗒,啪嗒走了一会儿又停住,一分钟后又响起 啪嗒声“是玛芙拉布尔金说。脚步声渐渐消失了。“你看见、听见人们撒谎,”伊凡说,翻了个身,“他们因为你容 忍他们撒谎而叫你傻瓜。你忍受侮辱,不敢公开说你站在诚实和自由 的人一边,你自己也撒谎,还微笑:这么做只是为了一片面包,一个 温暖的角落,一个一文不值的小官衔。不,不能再这样活下去。”“好了,你扯到别处去了,伊凡,”中学教师说,“睡觉吧!”十分钟后布尔金睡着了。可伊凡不停地叹气,翻来覆去;后来他 起来,又走到外面,坐在门口,点上烟斗。(节选自诸逢佳译本,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尔金对“套中人”现象司空见惯,他说玛芙拉“这样的人没 什么稀奇”,然后讲述怪人别里科夫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的 清醒认识。B.别里科夫“总是赞美过去,赞美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东西”,甚 至也赞美自己教的古老的希腊语,说明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 现状的不满。C. “别里科夫还试图把他的思想也藏在套子里”,只认可“写着 禁止什么”而疑虑“批准或允许的事”,体现他是个有自己思想和行 为准则的人。D.从全文看,伊凡内心压抑,“出来打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想暂时逃避现实;听了布尔金的故事,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 情更加沉重。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次写到村长的妻子玛芙拉,着重描写她脚步的啪嗒声, 既呼应开篇,使结构严谨,又渲染了氛围,强化“套中人”形象。8 .小说运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描写别里科夫整天躲在“套子” 里;把“整个中学”辖制了 “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二C.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中取材,看似信手拈来,但微不 足道的生活琐事也能反映出复杂的人物关系,使情节曲折离奇。D.小说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表现力。如对别里科夫的一句口头禅 “希望不会出什么事”,就鲜明地表现出别里科夫胆小、迂腐的性格。8.划线句详细描写了别里科夫的各种“物件”,却唯独没有关于 他个人面部特征的描写,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5分)9,选文呈现的是“故事中的故事”,教材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 事,请从叙事的角度说说你更欣赏哪一种?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问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 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 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 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 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 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 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 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 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 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量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 陛下说之,何也?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 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 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 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 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 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 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 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 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 攻之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 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3分)会韩人A郑国B来C间秦D以作E注溉渠F已而G觉H秦宗室大 臣I皆言J秦王曰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 举:攻克,占领B.杜私门,蚕食诸侯杜:堵塞,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