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填涂、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是战胜病毒的决定性力量,也是抗疫战斗取得胜利的最有力武器。全面打赢疫情防 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必须发挥科学的力量,让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 历史上,人类战胜大灾大疫,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的防控和技术 的支撑。认清病毒,才能战胜病毒;科学防控,才能有效遏制病毒蔓延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以来,从快速分离出病毒毒株、成功研发检测试剂盒到不断优化临床救治方案,从延长假期、 错峰上班到精准复工复产,从如何戴口罩、如何乘车到如何召开会议一系列积极进展和 防控成效,都离不开有力的科研攻关,离不开科学的防范措施。病毒传播有其规律,顺应规律、科学防控,就能降低疫情传播的峰值,加速疫情的衰减。 然而,也有少数人在疫情面前乱了阵脚,甚至我行我素。他们有的在疫情面前搞“特殊”, 搞聚会、乱扎堆、不戴口罩,把防控要求当作耳旁风:有的听信谣言,被一些网上信息左右, 信奉所谓“靠喝茶、吃大蒜预防”,甚至“喝漂白粉消毒”,丧失了基本的科学精神;有的 不去积极认识病毒,听风就是雨,整口处于恐惧、焦虑、担忧的负面情绪之中;还有的片面 夸大危机,对特定人群一律敌视,不能正确对待发热病人。诸如此类,不仅不利于遏制疫情 蔓延,还会影响和干扰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 防控,还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必须借 助现代信息技术。现在,很多追踪密切接触者、查询周围疫情形势、精细到小区的数据品示 软件广泛应用。这些都极大地减轻了人力物力,提高了防疫抗疫的效益。只要善于运用大数 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就一定能为疫情防控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 坚实保障。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 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 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量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 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 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己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 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 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 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 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衡”,太湖实在是描写不 尽,描写难工的。(选自人民文学1963年第02期,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八百里太湖跨三州”这类语句从宏观整体上笼统叙说太湖, 而作者实地去观察、探索,描写的太湖具体而有诗情画意。8 .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东山、东太湖、西山写得较 详,“四个画面”中的“水程”“车程”“建头渚”“光福石壁”则相对较略。C.作者写太湖,注意到了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段对石公山的描写就是如此的, 韵味丰富,十分典型。I).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内容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卡富了太湖 的自然美,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8 .本文标题“太湖碎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9 .太湖是有“诗情画意”的,你认为段和段哪一段景色更具“诗情画意”?请结合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 D 8. (1)表明写作内容,作者只选取“东山”“东太湖”“西山” “四个 画面”等几处景色来描绘,呈现太湖的全貌。(2)标题用比喻手法,用多彩、鲜明、美丽的 “锦”来比喻“山灵秀,水空明”的太湖美景,形象生动。(3)标题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 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4)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9. (1)更具“诗情画意” ;(2)段写东山,主要从“生产”角度谈东山是丰产地区, 物产丰富;(3)段写西山,“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第九洞天一一林屋、消夏 湾、包山寺等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形象;西山景色山水相容,山见得灵秀,水更显空明; 此地景物或有有人文诗歌吟诵,或有道书记载,或有神话、民间传说,这使得西山更具人文 内涵,更具传奇性,让人遐想。【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第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I)项,“丰富了太湖的自然美”错。文章说“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 山。”“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一一林屋,就在西山。” “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 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作者引用这些,丰富了太湖的“人文美”,而非“自然美”。 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 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 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 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 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从写作内容来看,标题“太湖碎锦”,表明了写作内容是太湖,作者选取其中的“东山”“东 太湖” “西山”“四个画面”等几处景色来描绘,呈现了太湖的全貌。从修辞手法来看,标题“太湖碎锦”运用比喻手法,用多彩、鲜明、美丽的“锦”来比喻“山 灵秀,水空明”的太湖美景,形象生动,引人深思。从文章主旨来看,标题“太湖碎锦”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从结构方面来看,标题“太湖碎锦”具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使文章上卜贯通,衔 接自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FI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解答本题要从文本内容引述论据分析,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 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题答案不唯一, 答段或段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答段,可重点从东山的“生产”角度写起, 东山是丰产地区,物产丰需。如答段,可重点从西山的景物美及人文美写起,西山更具传 奇性,引人遐想。【点睛】做选择题,关犍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 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 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之I坦,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 长城也。最高口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是月丁木,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 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渭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 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望晚口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阚,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 云中白若持藤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勺'官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 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 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 循西谷/遂至其巅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 循西谷/遂至其巅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 西谷/遂至其巅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卜7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夏 循西谷/遂至其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 问。B.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都有一定的方法。其中干支既可纪年,也可纪日,兰亭集序 中“岁在癸丑”的“癸丑”就是用干支纪年;本文中“是月丁未”的“丁未”是常见的干支 纪日法。C.有些日子在古代有特殊的名称,如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望”,文中的“晦”,是指农历 每月的最后一天。D.行宫,皇帝外出巡行时居住的处所,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 同登上泰山之顶的。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雪雾、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 幽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I).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 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答案】10. B 11. A 12. A13 . (1)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 门”。(2)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依据文意,“郦道元”是人名,做“谓”的主语,前边应断开,排除AC; “道少半”句意为 “走了不到一半的道”,较独立,前边应断开,后边应断开,排除及译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 泰山的巅顶。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 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 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 本注释相关的内容。A项,“阴,山南水北为阴”错,阴阳判断相反,应改为“阴,山北水南为阴”。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错,依据原文第二段“与知 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可知,不是朱孝纯之子朱颖,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颖。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今,现在:当,挡在;山巅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当道之山巅崖限。 (2)及,等到;既,已经;负,背,覆盖着:烛,名称做动词,照。【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 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 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 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 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啷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 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 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 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 安城,汶水、徂彳来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 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 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 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 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 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 (山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 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 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 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 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口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出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其二)储光羲,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煦输命僮仆,可以树桑麻。清旦理犁锄,日入未还家。【注】储光羲(约706763)。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 下邦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曾两次辞官归乡并隐居淇上和终南山,经常和王维等志同道合 的友人交游唱和。煦嫡(xu yu)温煦,和悦。清旦:清晨。14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艺术手法,描绘了玄鸟双飞,杏林开花的明媚春景。B.三、四句写诗人命债仆种植桑麻生活琐事,“桑” “麻”是山水田园诗中的常见意象,如 陶潜“鸡鸣桑树颠”,孟浩然的“把酒话桑麻”。C.最后两句承上而来,截取两个画面:一早就去耕作,直到太阳落山仍未归家,与陶渊明“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写的内容有相似的地方。D.全诗艺术再现了诗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刻画出诗人不满官场黑暗现实,不得不归隐田园 的无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15 .历来诗家认为储光羲的田园诗”其诗源出陶潜,得陶真朴之精髓”。这首诗是如何 体现“真朴”这个特点的?试从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4. D 15. (1)内容方面:作者截取农村常见 生活场景,如童仆种桑麻、诗 人亲自耕作等,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真朴”的 追求,与陶渊明主张返回淳朴的自然一致。(2)手法方面:运用了白描的艺术手法,不事雕 琢,语言清淡质朴。如“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 一句,简洁的勾勒出春天燕子双飞,杏 树萌芽开花的美丽景色,形象的描绘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错在“刻画出诗人不满官场黑暗现实,不得不归隐田园的无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本 诗的前两句“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描绘了美丽的春光,三四句"煦嫡命僮仆,可以树 桑麻”表现诗人和颜悦色的吩咐僮仆种植桑麻。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田园生活充满了喜爱 之情。故选Do【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 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首先要理解“真朴”的含义,“真朴”是纯真朴实的意思。这里指储光羲的田园诗具有朴素 自然、清新恬淡的风格。从表现内容来看,作者选取了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如“煦嫡命僮 仆,可以树桑麻”“清旦理犁锄,日入未还家”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与陶 渊明主张返回淳朴自然的“真朴”追求是一致的;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运用了白描的艺术 手法,语言清新质朴。如“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简洁的勾勒出春天燕子双飞,杏树 萌芽开花的大好春光,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出居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2)诗经-氓女子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的句子是“, ”。(3)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了人生短暂的 感叹:“, ”。【答案】(1).榆柳荫后檐 (2).桃李罗堂前 (3).夙兴夜寐(4).靡有朝矣(5).哀吾生之须臾(6).羡长江之无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或 者给出卜一句出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房屋周围树木茂盛”是提示,注意“荫”的书写;(2) “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是提示,注意“夙”“靡”的书写;(3) “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人生短暂”是提示,注意“须臾”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7J 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 市气候。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 建的。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作为进古镇的必经 之路,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匕檐。木制 的窗、榜、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 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 的深厚。作为中国古老商道之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乃至发展都有着 的作用。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流光溢彩栩栩如生举足轻重B.天壤之别光彩夺目栩栩如生举重若轻C.天壤之别流光溢彩绘声绘色举足轻重D.大相径庭光彩夺目绘声绘色举重若轻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山野的风被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吹散开来。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 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B.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 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C.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 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D.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 桥”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端为引桥,桥面平整,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B.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C.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D.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桥面平整【答案】17. A18. C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 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第一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有很大差距或者完全相反;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原句 陈述对象为“地貌与城市气候”,属于两个不同的事物,强调不同事物有很大差距,应选“大 相径庭”。第二组,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光彩夺目:形容光泽颜色耀眼好看。原句陈述对象 为“青瓦飞檐”,没有颜色耀眼好看的特点,只能是光彩流动闪烁,应选“流光溢彩”。有人说,恐惧是更可怕的传染病。战胜疫情,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既不能惊慌失措、畏首畏尾,也不能掉以轻心、轻举妄动, 而要尊重科学、相信技术,用理智去思考、用勇气去战斗,坚定必胜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 个人、家庭和单位的科学防护。病毒虽然是魔鬼,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 按照科学要求严防严控,就不会让魔鬼藏匿,也一定能消灭疫病。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利器。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候,更加需要用好 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而汇聚起 科学防疫、科学抗疫的强大力量。(选自求是2020年6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力的科研攻关和科学的防范措施让我国的防控有了一系列的积 极进展,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B.顺应病毒传播的规律,做到科学防控,能降低疫情传播的峰值,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速 疫情的衰减。C.将追踪密切接触者、查询周围疫情形势等疫情监测都交给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百姓就能安心放心。D.全面打嬴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需要我们保持健康心态,筑牢心理防线,坚持科学思维, 弘扬科学精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体部分围绕“科学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展开论述,论证过程中各部分在逻辑上 呈逐层深入的关系。B.文章第三段列举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乱象,从反面说明顺应病毒传播规律,科学防控能有 效遏制疫情釐延的观点。C.作为全文的“结论”部分,文章末段呼吁人们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要用好科学技术这 利器。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事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病毒面前,我们要坚持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理智思考,不能有丝毫的恐惧和焦虑 等负面情绪。B.作为一场总体战,疫情防控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善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防 第三组,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 生动逼真: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原句陈述对象为“画面”,体现画的生动逼真,像活 的一样,应选“栩栩如生”。第四组,举足轻重: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梢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 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原句强调“上里的作用”重要,应选“举 足轻重”。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 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原句:成分残缺,“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错,缺少“是”的主语;A项,主客倒置,“山野的风被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吹散开来”错,应改为“城市中的喧嚣与 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B项,成分残缺,“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错,缺少“是”的主语;D项,成分残缺,“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错,缺少“立交桥” 的谓语。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杳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依据句意,”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衔接连贯,不能分开,所以排除A; “作为南来北往 的交通要道”这句话要放在后面,与“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中的“这里”衔接更紧 密,所以排除CD。故选B。【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 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 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 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时人们看见天上的明月,就想象月中有宫殿和嫦娥,还有玉兔、桂树和吴刚,于是产生了 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人们看见天上的匕鸟,就想象自己也要插上翅膀,在空中自由翱翔, 于是后来就发明了飞机。这说明,,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想象也是科学 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o从手摇唱机到立体音响,从电扇到空调,从冰块到电 冰箱,从珠算到电脑等等,都是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的产物。没有想象,人类的 智慧之泉就要枯竭。可见,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论是搞科技还是搞艺术,_。【答案】 (1).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2).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世界(3).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 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 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 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字数要求。第一空,结合上文“古时人们看见天上的明月,就想象月中有宫殿和嫦娥,还有玉兔、桂树 和吴刚,于是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推断此处可以填入“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 点”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文“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想象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 推断此处应该填入“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世界”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上文“没有想象,人类的智慧之泉就要枯竭。可见,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论 是搞科技还是搞艺术”,推断此处应该填入“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 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 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21 .请结合教材修辞无处不在有关知识,阅读下面内容,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语言简 洁连贯,至少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赏析,不少于100字。逆清流上数十里,两岸青峰相挤,电杆平撑,似要随时作缝合状。再深入,梢林莽莽, 野菊花开花落,云雾忽聚忽散,樵夫伐木,叮叮声如天降,遥闻寒暄,不知何语,但一团嗡 嗡,此谷静之缘故也。游寺耳记(节选)贾平凹【答案】Q)语音修辞角度:拟声词“叮叮”“嗡嗡”的运用(2)词语修辞角度:如“挤” 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写山势的高峻陡峭。“似要随时作缝合状”写电线杆,把电线杆比 作缝针,电线比作缝线,想象奇特(3)语句修辞角度:短句的使用,文言句式的使用等(谈 到其中的一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的理解能力。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 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能明确答题角 度,然后根据修辞特征,说明其具有的表达效果即可。从语音修辞角度来说,“叮叮”形象 地写出了山中樵夫伐木时的声音,“嗡嗡”形象地写出了 “遥闻”寒暄之语,听不清楚,只 感觉耳朵嗡嗡作响的特点,这些词属于拟声词,使描写生动形象。从词语修辞角度来说,“两 岸青峰相挤”中的“挤”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远望青峰,青峰紧挨地特征:“电 杆平撑,似要随时作缝合状”,运用了比喻地修辞,把电杆当作针,电线当作线,通过奇特 地想象,不仅写出了电线和电杆的特点,也进一步形象地写出了青峰地特点。从语句修辞的 角度看,“电杆平撑梢林莽莽樵夫伐木遥闻寒暄,不知何语,但一团嗡 嗡”等短句的使用,使语言活泼自然,富有变化,无单调、呆板之感。再如“此谷静之 缘故也”,属于典型的文言判断句式,此处用文言句式,作者明显地强调了樵夫伐木的叮叮 声、遥闻何语唯有耳朵嗡嗡的原因。【点睛】修辞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修辞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三类。(1)语音修辞:“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 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 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 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2)词语修辞:着重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汉 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阅读时,我们就要 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 意。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 辞的。(3)语句修辞:即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即炼句。比如长句和短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 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业压力下,有些同学不重视体育锻炼,甚至体育课待 在教室里看书作业。前段时间热播的某电视剧里有这样一幕,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 寥寥无儿,很多学生都留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这类现象在 我们周围屡见不鲜。对上述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见解?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体育委员的身份,以“梦想 从强健体魄开始”为标题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同学演讲,号召大家重视体育课。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身份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例文:梦想从强健体魄开始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发言的题目是梦想从强健体魄开始。“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句名言。没有运动也就没有了生命, 缺少运动的生命是短暂的!看野生动物世界,它们风餐露宿、觅食求生,却往往无疾而终。而人的一生,总要受疾 病阴影的笼罩。重要差别就在于运动。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2030岁的健康男性志愿者分为a、b两组,a组的人连续 20个昼夜躺在床上,不准坐起、站立或在床上活动。b组也基本如此,但每天允许在专门的 器械上锻炼四次。20个昼夜后,a组不少人从床上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