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指导.docx
产业:产业是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企业群。产业是具体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供给活动的集合。产业组织:所谓产业组织,是指一个产业组成的方式与结构,并主要表现为同一产业内 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组织分析:(1)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它反映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各种关 系的静态特征。(2)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它反映的是同一产业内各企业的行为及 其相互之间的影响。(3)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它完全是对整个产业的经济学评价。策略性行为: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y):具体表现为竞争者在决策时的所必须考虑彼 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interaction):具体表现为竞争者之间在具体行为方面所产生的相 互影响。策略性行为(strategic behavior):指的是基于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企业行 为。市场结构:指产业内卖者之间、买者之间、买者与卖者之间以及现有卖者与 潜在卖者之间的一系列关系的特征。市场绩效:贝恩关于市场绩效的学说产业的技术效率:指一个产业在多大程度上接近(或背离)以所能达到的最 小单位生产成本提供任何产量的目标。产业的分配效率:指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一般而言,一个产业所达到的分 配效率可以用特定产出水平下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长期关系来衡量。产品绩效:指相对于可达到的顾客满意与生产成本的平衡而言,企业在产品 设计、质量决策、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持续改进产品等方面做得如何。其熊彼特假说:一俟我们深审细节,去探究进步最为瞩目的个别项目时,引导我们的线索不是 把我们带到在比较自由竞争条件下工作的那些企业的门前,而是明确地把我们带 到大公司的门前,于是我们心头升起强烈的怀疑,大企业在创造生活标准(而 不是降低它)上可能起了较大的作用。一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加尔布雷思(John K. Galbraith):垄断力量和大企业比竞争性市场条件更能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垄断非但没有 抑制发明,反而使更多的发明得以产生。美国资本主义阿罗竞争性行业要比垄断性行业具有更强烈的刺激发明的因素;垄断不仅造成社会 净福利的损失,而且还延缓了技术进步。基于工艺仓U新 (process innovation)德姆塞茨的研究1)对阿罗研究的批判第一,阿罗的研究不具有可比性。因为在阿罗的研究中,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 与垄断市场的产量并不一致,而真正可信的比较应以相同规模为前提;第二,阿罗所设想的不对称发明机制也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发明者也完全可 以向垄断市场提供发明,并收取较高的专利使用费。市场结构与R&D能力(1)主流观点:大企业更有能力从事R&D第一,大企业似乎更有能力进行R&D投资,也似乎更有能力承担R&D风险。第二,大企业往往更有助于R&D活动。(2)经验性研究第一,熊彼特假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支持。第二,在大企业的R&D能力强于小企业的同时,小企业的R&D效 率似乎高于大企业。第三,企业规模与R&D投入或是产出之间的相关性常常因产业而 异。卡特尔:基本结论:第一,如果政府在第n期发现卡特尔的概率越大,那么惩罚卡特尔所需要的罚 金越小;第二,如果给定发现卡特尔的概率,那么卡特尔被发现得越晚,惩罚卡特尔所 需要的罚金就越多。水平合并及所谓合并悖论:80%法则水平合并悖论基于古诺模型的比较研究似乎并不支持水平合并有利可图的观点,这一结 论自然与事实上大量发生的水平合并相悖,故亦被称为合并悖论。协同(synergies)效应所谓协同效应,是指水平合并导致了成本节约。其具体表现有二:第一,固定成本的节约;第二,单位成本的节约。(1)制造商所面对的需求其实只是销售商的代理销售需求或是基于转售市场 需求的采购需求,以致销售商对于制造商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销售商的决策并不是基于制造商利润最大化的,且常常不受制造商所左 右,甚至还会与制造商的意图相冲突;(3)销售商之间的相互竞争不仅会影响到产品销售市场的绩效,而且也会对 制造商及其互之间的竞争产生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于是,制造商如何影响垂直关系以利于自身最大化就成为其垂直关系决策 的关键之所在。双重加成定价:所谓的双重加成定价(double markup),是指制造商和销售商均为垄断企业时, 利润最大化目标必然导致在制造商和销售商两个层面上先后经历两次垄断定价 过程。由于垄断定价的基本条件是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故双重 加成定价亦常被称为双重边际化(double marginalization)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1)销售商之间发生古诺竞争第一,制造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必然大于销售商也是垄断者时的均衡产量 和均衡利润;第二,无论销售商数量多少,处于垄断地位的制造商必然会制定垄断价格;第三,销售商数量越多,制造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也越大,直至接近于制 造商独家且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产量和垄断利润。(2)销售商之间发生伯特兰竞争第一,处于垄断地位的制造商必然制定垄断价格,并获得与其独家直接销售产 品条件下的垄断产量和垄断利润相一致的产量和利润;第二,销售市场均衡价格则降至制造商的批发价格水平。制造商之间的竞争(1)制造商之间发生古诺竞争第一,顾客所支付的价格降低了,制造商数量越多,价格下降越大,且价格越 接近于制造商独家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价格;第二,市场销售量增长了,制造商数量越多,销售量增长越大,且销售量越接 近于制造商独家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产量;第三,销售商的利润则增加了,制造商数量越多,销售商利润增加越多,且利 润越接近于制造商独家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利润。(2)制造商之间发生伯特兰竞争第一,顾客所支付的价格降至制造商独家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价格;第二,销售商获得了相当于制造商独家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利润,且比双重 垄断加成定价条件下的利润增加;第三,整个市场销售量则达到了相当于制造商独家直接销售条件下的垄断产量。(3)销售商的市场力量价格压榨有利的销售条件转售价格维持转售价格维持(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RPM)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垂直约束, 它通常表现为供应商要求经销商以某个事先设定的价格水平销售产品。关于交易条件的垂直约束(1)独家销售所谓独家销售(exclusive selling),亦称独家经销(exclusive dealing),是指制造 商授予一家销售商全部产品的销售权,同时销售商也不再销售可能与该制造商产 品相竞争的其他制造商的产品。(2)区域限制所谓区域限制(territorial restraints),通常是指制造商与销售商达成协议,赋 予销售商在某个限定的空间范围内的独家销售权,同时该销售商也不再在该区域 内销售可能存在竞争的其他制造商的产品。区域限制的最常见做法,乃是某一制 造商将整个市场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再确定每个区域的独家销售商。(3)捆绑所谓捆绑(tying),通常指的是制造商把一种产品的出售以另一种产品的出售 为条件的策略。即只有当买者同意向制造商购买其所需要的另一种产品(即所谓 被捆绑产品,the tied good)时,制造商才同意向其出售某种产品(即捆绑产品, the tying good)o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垂直约束方式,捆绑可分为针对销售商的 捆绑和针对作为产品直接使用者的顾客的捆绑。(4)特许经营所谓特许经营(franchising),是指制造商通过特许合同的方式,授予销售商或 其他厂商从事与该制造商直接相关的特定经营活动的权利。在特许关系中,受许 厂商通常需要向特许制造商支付一定的特许费(franchisefee)。垂直合并(1)前向一体化(forward integration),它指的是企业获得其下游企业的所有 权或控制权。(2)后向一体化(backward integration),它指的是企业获得其上游企业(即 供应商)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有效率的垂直合并所谓有效率的垂直合并,是指合并后不仅导致企业利润增加,而且还提高了社 会福利水平的垂直合并。市场封锁所谓市场封锁(marketforeclosure,亦译为市场预占),是指即合并后建立的新 企业不再出售产品给独立的下游企业;结论(古诺竞争)倘若合并以后发生市场封锁,合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都会增加,而未参与 合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都会减少;同时,均衡价格的下降使最终产品的消费 者受益,它不仅增加了消费者剩余,而且也令社会总福利得到增进。进一讨论的结论第一,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合并后不采取封锁策略无疑是更好的 选择。而从合并企业的角度来看,不采取封锁策略则会导致利润的相应减少。第 二,封锁策略会进一步削减下游独立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不采取封锁策略 则又将导致上游独立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减少。第三,无论合并企业是否采取 封锁策略,未参与合并的上下游独立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较之合并发生之前都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合并应对合并在上下游市场均属古诺竞争的条件下,如果不存在其他障碍或是影响因素,那 么以垂直合并应对垂直合并无疑是占优策略。反之,如果没有企业发生垂直合并, 那么彼此保持不合并状态似乎就是占优策略。具体涉及四个方面:产业所提供产品的设计特征或质量的一般水平;产品变 化和改进的水平与模式;产品变化和改进的频率;竞争产品的种类。SCP分析方法: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法。SCP分析所涉及的基本环节有五项,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产业的基本条件、政府政策。(1)市场结构是市场行为的决定因素;在一个给定的市场结构中,市场行 为又是市场绩效的决定因素。(2)产业一系列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均有着重要的影响。(3)产业的基本条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政府政策之间 的影响还是互逆的。SCP分析方法的主要缺陷:(1) SCP分析方法缺乏足够可信的理论基础。(2) SCP分析方法无从解释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作用对企业行为 决策的影(3)跨部门经验性研究的缺陷。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特征:(1) SCP分析方法。(2)跨部门分析构成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演变过程中经验性研究的主流。(3)对市场绩效的高度关注一直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主题之一。(4)反垄断研究成为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有关公共政策研究的焦点。静态规模经济主要是指在给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 产量增长而下降。三种曲线:P27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二种。U型曲线的具体含义是:产品平均成本随产量增长而下降是有极限的,在第一个产量区间内,产品平 均成本持续下降至最低点,在第二个产量区间内,产品平均成本将维持不变,在 第三个产量区间,产品平均成本则会随着产量扩张而上升。原因:1、随着可供降低平均成本的所有因素逐步得到利用,产品平均成本 的下降必然趋缓,一旦所有因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那么平均成本的下降自然会 接近于极限。2、当产量增长至某一水平之后,大规模生产的管理困难和低效率很可能产 生新的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从而可能抵消规模经济。若产量进一步增至更高的 水平,则很可能还会造成产品平均成本的上升。3、随着产量的扩张,必然会出现其他一些新的导致成本上升的因素,如产 品配送、原材料供应和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增加等。静态规模经济的成因:1、 大规模生产通常需要采用生产能力更大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相对而言,这些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往往拥有更高的效率,从而 使平均成本下降。2、 生产分工的深化。3、 三分之二法则。指当某一物体体积增大时,其体积的增加比例高于表面积的增加比例。反映在静态规模经济上,主要是指由于更大生 产装置的投资增长幅度通常小于生产能力的增长幅度,以致在采用 生产能力较大的设备或设施时所发生的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往往低 于采用生产能力较小的设备或设施。(20万产量生产线成本肯定低 于10万生产线成本两倍)静态经济规模的衡量方法:1、 成本(利润率)比较法(方法简便、结论较为可靠;可信度依赖于数据, 几乎不可能,需要保证不同厂商产品的相似性甚至同质性,成本比较的结 果与利润率比较的结果也往往不同)2、 工程法(技术定额法)3、 适者生存法动态规模经济:指随着某一产品生产量的累计,单位产品成本趋于下降的现象。 与静态的差别:1、动态规模经济考察的只是厂商产量的积累,而非给定时间内厂商产量的 扩张。2、动态规模经济衡量的是单位产品成本,而非全部产品的平均成本。或者 也可以说,静态规模经济反映的给定时间内(如一年)不同产量水平所 致的厂商平均成本的变化,而动态规模经济反映的只是产量积累过程中 厂商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化。3、相似的是:在不同产业的显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集中程度的衡量:1、 集中比率:指产业产出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道德合计产出占整个产业 总产出的比重,它衡量的是一个产业中各企业产出分布的绝对集中程度。 缺点:集中比率指标不能精确反映产业内全部企业的产出规模分布结构。在开 放经济条件下,集中比率指标常常会高估或是低估真实的集中程度。在进行产业 比较研究时,相同的集中比率未必意味着相同或者相似的产业集中程度。2、基尼系数:建立在洛伦兹曲线基础上的一个相对集中度指标。洛伦兹曲 线越偏离对角线,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越大。当基尼系数为0时, 意味着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同。基尼系数越大,意味着企业规模分布越 不均匀,企业之间的规模差别越大。3、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指的是产业内每一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 值越接近于10000,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表明集中程度越低。HHI指数显然能够同时兼顾产业内各企业规模的差异程度和企业数量。(集中比 率和基尼系数所不具备的优点。)集中度一一利润率假说:1、在一组产业中,高的卖者集中度会与产品售价和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巨 大超出率相关联。2、较高或中等程度的卖者集中度会与相应产业可观察到的较少的超出率相 关联。3、卖者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似乎不存在超出率。越集中越赚钱古诺竞争均衡解:* a-cq、=1 3b* a-c% 二2 3b* 2a 2cq =q、+q2="r*J*p - a-bq*(a - c)兀、=兀,=1一 9b完全竞争市场:c p = cr Cl C q =r b7TC =0垄断市场m a - cq 4Z?2bM7 M Cl + CP ="bq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垄断市场(a - c)2 4b(a - c)2 8b3(a - c)2 8b古诺模型(a - c)2 9b2(a - c)2 9b4(a -c)2完全竞争市场0(a - c)2 2b(a -欧 2b多个企业古诺竞争:* CI - C_a + Nc * _ N(a - c) P N + lq b(N + l)z?(n+i)2柏兰特市场:* *Pl = P2 = C*Q*=% =u-vc _ a-c2 2* 八万二乃2 = 0斯塔克尔伯格市场:领导者跟随者* a - cQ 1 2b* a cq?=2 4b* a + 3cP 二丁71* _ (a - c)28b* a - c) 4八16b(1)水平产品差别化 horizont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是指对于某些产品特性,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2)垂直产品差别化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是指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特性有着一致的偏好。产品差别化市场的古诺均衡结论第一,若成本不变,差别化市场的古诺均衡价格必高于同质产品市场的古诺均 衡价格。第二,差别化程度越大,古诺均衡价格及均衡产量越接近于垄断价格及垄断产 量。产品差别市场的伯特兰均衡结论:第一,差别化市场的伯特兰均衡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第二,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伯特兰均衡价格越接近于垄断价格。最大产品差别化原理:豪特林均衡价格(利润)与单位交通费用之间的正相关 性。即:产品差别化程度与均衡价格(利润)正相关。直接效应(direct effect)最小产品差别化原理:在给定竞争对手位置(产品特征)的条件下,企业向竞 争对手的位置移动(缩小产品差别化程度)会增加利润。策略性效应(strategic effect)距离过近会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故利润最大化目标会驱使企业之间尽可能拉 开距离(扩大产品差别化程度)。进入壁垒的定义进入条件(entry conditions ):潜在进入企业相对于在位企业而言的劣势 (disadvantage);或者,在位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advantage)。在长期内,在位企业将价格提至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这一成本通常发生 于最优规模处)以上,同时又不引起潜在进入企业进入产业的程度。进入壁垒可以被定义为在某些或任何产出水平上,一种由试图进入产业的企业 而不是由在位企业所承担的成本。进入壁垒可以被定义为不合社会需要的对资源进入的限制,这种限制是由已经 在市场上的资源拥有者的保护所致。完全信息通常是指潜在进入者能够完全了解在位企业的成本信息,而在位企 业对潜在进入者也完全了解。不存在进入阻断(blockaded)。不完全信息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并不了解在位企业的成本,而只能根据在位企 业制定的价格加以判断;在位企业也未必了解潜在进入者的成本,因而他面对的 进入威胁其实是不确定的。拇指法则所谓拇指法则(rule of thumb),乃是一种在判断或决策时走捷径或简化的经验 性法则,通常表现为人们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忽略了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因素。成本加成定价原理cost-plus pricing principle, 亦称完全成本定价原理(full-cost pricing principle)。 按照这一定价策略,企业通常简单地把单位成本与目标利润或所谓正常利润相加 以得出价格。第一,如果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那么寡头企业会致力于避免削价竞争, 因为只要竞争对手相应降价应对,寡头企业的削价竞争就不会有任何好处。第二,寡头企业一旦确定价格,即使市场需求或是企业成本发生变化,只要变 化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那么寡头企业也会倾向于维持既定价格不变。第三,寡头企业通常很少调整价格,而把调整产量作为应对包括市场需求和生 产成本在内的各种变化的经常性措施。所谓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同一卖者就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场、对不同买者,制定不同的价格。不过,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价格歧视的定义也可以放宽至不同的地域市场, 如商业零售业中的不同区域市场,制造业中的不同地区或是国家的市场等。成因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旅游者陷阱:结论与启示第一,买者关于价格信息的完备程度乃是影响均衡价格的重要因素。如果买者 不能完全了解所有卖者的价格信息,那么均衡价格通常会高于边际成本。第二,交易费用特别是信息搜寻费用的存在,也会令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第三,即使卖者数量众多,也未必就会导致充分竞争。特别是当买者对价格信 息严重缺乏了解时,卖者数量众多的市场甚至很可能会收取垄断价格。第四,改善买者的信息条件,降低其信息搜寻费用,有时的确会增进社会福利。在本地人数量足够多时,市场均衡价格只可能是PC,每家商店的顾客中既有 本地人又包括旅游者如果旅游者数量较多,那么该旅游纪念T恤市场上就有可能形成双价格均衡。 其中,第一类商店的价格为PC,产量为QC,第二类商店的价格为PU,产量为 QU,但两类商店的利润均为0。专利保护(patent protection)制度要点:第一,授予R&D成果所有者以特定的专利,即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的垄断权; 第二,专利规定了受保护的范围(亦称专利的宽度,patent breadth)和有效期 (即专利长度,patent length);第三,在有效期内,其他人未经专利持有人的许可,不得使用该项专利,否则 当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