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2课时.docx
-
资源ID:97986787
资源大小:91.6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2课时.docx
第一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 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分类内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L草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恒乐父融与乐物2,丁香结(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由事物展开联想3.古诗词三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景色4*.花之歌(向往光明和美好的积极人生态度)边读边想象画面用奇特的想象表达感受习作变形记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详写重 点部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并积累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课题3古诗词三首主备教师【课前解析】关注内容: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建德江中一个小洲时 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 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 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 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 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 西湖下雨前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来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 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 经来到。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 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卷大地,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 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 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 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 一句,最为传神。作 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 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 写下的一首词。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习生字(1)(出示课件39)蝉:左窄右宽,左收右让,注意第五笔是 提,不要写成横。(2)(出示课件40)鹊:左窄右宽,横画错落有致。书写时要 注意笔画的穿插,使左右部件联成整体。四、解词题(出示课件4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明确“西江月”是词牌名;根据注释 明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 西面。五、明词意(出示课件42)(1)上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明确“别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枝。 上阙的大意是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 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 来阵阵蛙声。(2)(出示课件43)下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明确“茅店”指用茅草盖的旅社;根 据注释明确“社林”的意思是社庙丛林。下阙的大意是天空中星 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 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六、想象画面,感受心情(出示课件44)令上阙1 .教师提出合作探究要求:(1)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2)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2 .学生圈画诗句并作相应批注,小组讨论诗句呈现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45)预设L诗人看到了 “明月、别枝、惊鹊”,“惊鹊”在这里可 以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教师板书:看到明月别枝惊鹊预设2:诗人听到了 “鸣蝉、说丰年、蛙声一片”。教师板书:听到鸣蝉说丰年蛙声一片预设3:诗人闻到了 “稻花香”。教师板书:闻到稻花香预设4: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 的宁静、喜悦。教师板书:宁静喜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月夜恬 静自然、优美如画的景色,及作者闲居时的心情。)令下阙1 .(出示课件46)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1)正当词人完全 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 发生了什么呢?(2)词人此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学生圈画诗句并作相应批注,教师巡视指导。3 .汇报交流(出示课件47)预设1:通过“两三点雨山前”可以感受到意外的心情。预设2:通过“忽见”可以感受到惊喜的心情。联系其他诗句,感受作者心情1 .(出示课件48)教师提出问题:回忆一下,陆游写的哪句诗 表达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预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出示课件49)读一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一样吗?请结合诗句说 一说。(出示课件50)学生自由朗读诗词,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不同 情感。预设:不一样,通过宿建德江中的“愁”字,可以感受到 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通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丰年” 和“路转溪桥忽见”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设计意图: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深 刻地发现两首诗情感表达的区别,还能在朗读中读出对诗词独特的 体会。)七、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5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 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 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把 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 为题材的经典佳作。2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3)与“月”有关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2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6)(1)背诵本课古诗词。(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设计】宿建德江kJ远离家乡仕途失意广、C 1K月二十七日望湖楼L醉书黑云翻墨图 白雨的匕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动态美 静态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宁静喜悦看到听到闻到稻花香【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 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 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 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我有效 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古诗带给 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我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 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 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 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关注作者: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 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在 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土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 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 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 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 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 卷传世。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汉族,四川 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土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 坡乐府等。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 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 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 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 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 退隐江西带湖。【教学目标】1 .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诗词,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 学 过 程 设 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 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生字“德”,正确朗读古诗。2 .了解诗人孟浩然、苏轼。3 .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 诗句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着老舍领略了内蒙古大 草原的美丽风光,欣赏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我们这节课 学习古诗词三首,一起来欣赏月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 山村夜晚的景色吧。揭示课题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学生齐读课 题。(设计意图: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二课为起点,体现 上挂下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出示课件4)教师板书:宿建德建1. 了解作者(出示课件5)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属 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 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 集三卷传世。2.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3)教师强调“渚”的读音,及根据注释,让学生明确“渚” 的意思是水中间的小块陆地。(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 .解诗题(出示课件7)(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诗题中“宿”的意思是留宿;根据注释 明确“建德江”是指新安江流经建德的一段。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2)(出示课件8)重点指导诗题中“德”字的写法:书写时 不要漏掉右半部分“心”字上面的一横。4 .明诗意(出示课件9)(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客”是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 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2)(出示课件1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野”指原野;“旷”的意思是空阔远大。这 两句诗的意思是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 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出示课件1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野旷天低树”写的是近景,“江清月近人”写的是远景。教师板书:近景远景5 .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夜幕降临,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旷野无边无 际,远天比树还要低沉,江水清清,显得和明月很亲近。6 .感悟诗情(出示课件13)(1)教师提出问题: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有怎样的感受 呢?预设:愁。教师板书: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愁”是本诗的诗眼。(2)教师提出问题:面对黄昏的日落,诗人为何会涌起“新愁”?资料链接(出示课件14)孟浩然早年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最终在隐居 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宿建德江写于诗人在长安应试 失败之后,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开始了漫游的生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愁是因为远离家乡、仕途失意。教师板书:远离家乡仕途失意(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资料对诗人当时的处境进行了解,从 而更加深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15)教师提出问题: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 人都留下了满怀愁绪的诗句,你能说一句吗?预设: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唐张继7 .朗读指导与背诵(1)(出示课件16)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放慢 语速和语调,重读“愁”字来读出诗人的愁绪。(2)(出示课件17)尝试背诵: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提示尝试学生借助插图背诵诗句。8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19)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诗的前两 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二后 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 依存、相互映衬,此情此景既是诗人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 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三、学习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件20)教师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了解作者(出示课件21)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 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 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2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22)(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3)教师强调“轼”的读音。(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 .解诗题(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明确“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诗 题中“六月二十七日”向我们交代了时间,“望湖楼”向我们交代了 地点,“醉书”向我们交代了事件。本诗题目的意思是六月二十七日 登上望湖楼饮醉时写下的作品。4 .明诗意(出示课件24)(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翻墨”形容云很黑;“遮”的意思是遮盖, 遮挡;“跳珠”是指雨点,形容雨点大,杂乱无序。这两句诗的意思 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 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2)(出示课件25)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卷地风来”的意思是狂风席地卷来;“水如 天”的意思是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平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突 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 天映照,碧波如镜。5 .结合诗句,想象画面(出示课件26)(1)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 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贴土: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并作相应批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圈画诗句并作相应批注,小组讨论诗句呈现的画面, 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7)预设1: “黑云翻墨未遮山”中将黑云比喻成打翻的墨汁,我通 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黑云翻墨图。教师板书:黑云翻墨图预设2: “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乱”字让我感受到了暴雨之 大,雨点之急,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白雨跳珠图。教师板书:白雨跳珠图预设3: “卷地风来忽吹散”中的“忽”字让我感受到云散的速 度之快,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狂风散云图。教师板书:狂风散石图预设4: “望湖楼下水如天”中的“水如天”让我感受到湖水的 平静,我通过这句诗看到了一幅雨后西湖图。教师板书:雨后西湖图(出示课件28)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前三幅图画体现了动态美,后一幅图画体现了静态美。教师板书:动态美静态美(设计意图: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抓住这一特点, 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6 .朗读指导与背诵(1)(出示课件29)朗读指导:朗读前三句时可以用比较轻快 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放缓,读 出湖面平静之感。(2)(出示课件30)尝试背诵:教师出示本诗所展示的四幅画 面,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尝试背诵。7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中 的每一句仿佛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 物,加上“翻墨” “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 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四、拓展延伸,课堂演练1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激流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们 再次感受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好景色。)2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4、35)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生字“鹊、蝉”。2 .了解诗人辛弃疾。3.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 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示词题(出示课件36)揭示词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词题: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学生齐读词题。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37)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 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 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8)(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后提出要求:朗读本词,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2)学生自由朗读词。(3)教师强调“见”的读音,根据注释见同“现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在哪些句子中“见”读作“现”?预设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预设2:风吹草低见牛羊。(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本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