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理解.docx
-
资源ID:97989659
资源大小:24.4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理解.docx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一、课内阅读(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1 .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2 .“儿女各当家“指。3 .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 .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 .村庄儿女、童孙,耘田绩麻、学种瓜。2 .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3 .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 象。4 .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 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 向往之情。(二)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4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4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46 .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47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 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48 .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 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案】49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50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51 .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 以用一个"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 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爱。52 .示例一:“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不经意间与庐山(南山)美景猝然相 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显示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示例二: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 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53 .这是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 世、热爱自然的情趣。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怔()o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怔:古代行军时用的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磬: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5 .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6 .解释词语稚子() 金盆()玻璃()7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8 .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句诗的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锌。9 .读一读下面这句诗,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乐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祉。【答案】5 . zheng qing6 .指幼小、天真的孩子。铜盆。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7 . B8 .清晨,儿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锌。9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 银铳来敲打。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三)课内阅读。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0 .为加点字标注正确的读音。陂()清()11 .为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短笛无腔信口吹。 (1)腔():口腔曲调用来盛东西的物品(2)信口():大口特意发出的声音随口12 .诗中表示“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意思的诗句是13 .对诗歌理解错误的是()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对孩童不成调的曲子,诗人是不屑于去评价的。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14 .通过你的理解,说说诗中描写的分别是什么时间和地点。【答案】10 . bei yT11 .12 .山衔落日浸寒漪13 .14 .傍晚,池塘边。二、类文阅读(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15 .“欲作家书意万重”中“重”的正确读音是()A. chongB. zhong16 .尝试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1)欲: (2)恐:(3)临:(4)开封:17 .理解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18 .诗人在捎信人即将出发时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15 . A16 .想要。 担心。 将要。把封好的信拆开。17 .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18 .诗人将已封好的信又拆开了。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 深怕有所遗漏。(二)类文阅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9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 图。其中和结句中的 都说明了暮春季节。20 . 、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 理刻画得惟妙惟肖。21 .这首诗运用了 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22 . 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 蜘蹑、不知所措的儿童。【答案】19 .扑蝶 花落未成阴 菜花20 .急走 追21 .白描22 .无处寻(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篙(gao):撑艇的竹竿或木杆。棹(zhao):船桨。怪生:怪不得。23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歌描绘的画面。24 .假如你是诗人,看到诗中描绘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答案】23 .示例:一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明明没有下雨, 他们却撑起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把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使船前行啊!24 .示例:这两个小孩真是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啊!23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熟读古诗,结合注释体会诗句的意思。找出 描写到的所有事物;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词,将这些景物加以描述;运 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语言简洁,还要注意表达的有序性。24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诗文大致内容,诗中“两小童”之所以打伞,是因为他们把伞当作了船帆, 而这样的行为也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可爱。结合实际发挥想象,如果“我”是作者会对两个小孩 心生怜爱,被他们的可爱过感染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四)课内外对比阅读。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注释】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晴明:晴朗,明澈。眼正着:正睡得酣甜。 柳阴:柳下的阴影。25 .选一选。(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季节。A.初春B.初夏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A.小雨B.晴朗C.雨后初晴26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 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 O(2) ""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一句描绘出牧 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27 .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草满花堤水满溪。()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2) 一牛吃过柳阴西。()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28 .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29 .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 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答案】25 . B C26 .儿童牧牛 花、草、溪水、柳阴、牛 满 童子柳阴眠正着27 . B A28 .他急得直跳,才睡一会儿,牛跑哪儿去了?他赶紧四处寻找,草地上空荡荡的,小溪边 也看不见牛的影子,忽然,他的目光捕捉到了大柳树后忽隐忽现的牛尾巴!哈哈,找到了!29. C(五)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30 .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A.早春B.晚春C.初夏31 .“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 “” 一词。3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30. A 31. 拟人 百尺32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六)古诗文阅读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破:沦陷。烽火:这里指战争。浑:简直。胜:能承受。簪(zan): 一种束发的首饰。33 .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 (季节)的时候写的。34 .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3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36 .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37 .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 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 和,更加体现诗人 的思想感情。【答案】33.春天 34. A 35.拟人36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37 .头发痛苦愁怨伤时忧国、思念家人(七)对比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思: 意,情绪。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安仁:县名。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38 .【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 之情。(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 所见到的情景,诗句",”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 表达出对 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 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 的情景。39 .【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答案】38 .梅子芭蕉柳花闲对乡村悠闲生活的喜爱乘舟路过安仁县时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两个孩子把伞打开,借风力让船前进儿童的喜爱捉柳 花打开伞“使风”39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A)课外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玉笛:精美的笛子。折柳:即折杨柳笛曲。40 .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九“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 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散”字。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 思乡之切。41 .本诗的关键词是()。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42 .“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43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o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 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答案】40. B 41. C42. 听到折杨柳笛曲。43. C(九)读古诗,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