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同步练习 (含答案).docx
-
资源ID:97996277
资源大小:25.6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同步练习 (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同步练习(含答案)经典常谈练习题1.填空。(1)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放在首篇。(3)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 易尚书属于“",离骚九章属于“",墨子 吕氏春秋属于“2.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 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 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 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3.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 各题。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 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 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 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 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 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地看。那些号令多称 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 “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1)尚书有两种,一种是秦朝博士 所藏的今文尚书,一种是 在孔子旧宅发现的古文尚书。(2)尚书中,除了 “誓”“诰”,还有“命” “谟二请你根据 选段所在篇章的内容,把这四种名称准确地填入下面横线上。一般号令叫“",军事号令叫“ ”,君告臣的话多称 为“”,臣告君的话有的称为“二23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文段一】清代古器物出土的更多,而光绪二十五年(1899)河 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甲骨,尤其是划时代的。【文段二】他们先在甲骨上钻一下,再用火灼;甲骨经火,有裂 痕,便是兆象,卜官细看兆象,断定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 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文段中的“甲骨”中的“甲”是,“骨”是; “刻在甲骨上”的字叫作,这种断定吉凶的方法叫作O24 .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 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 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 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 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 。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 的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O25 .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文段一】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 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 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汉景帝时,鲁 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着“古文” 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文段二】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A,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 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 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余论,才 将真正的罪人A指出。【文段一】中的书就是“五经”中的,其中,伏生的书被后世称为,鲁恭王找到的书则被称为 ;【文段二】中的A是(人名)。26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 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 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 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 气(1)【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 经做的注解书是。(2)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经典常谈练习题参考答案1. (1)朱自清杨振声(2)经史子集说文解字(3)经集子2. A【解析】许慎是东汉人。故选A项。3. (1) C【解析】C项中的“江” “河”是形声字,是形旁, “工” “可”是声符。(2) A.日 BY C.山 D.龟4. (1)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2)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5. (1)小语 将“纪传体”改为“编年体”(2)小畅将“小学”和“大学”调换位置6. (1)学而时习之不义而富且贵其不善者而改之失 道者寡助(2)示例:在学习方面,告诫我们要经常学习,热爱学习,善 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交往方面,告诫我们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 讲求义气;在做人方面,告诫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 培养自身正气。(任答两个方面即可)7. 苏秦坚忍不拔,善于思考,勤奋刻苦;张仪意志坚定,目标明 确。8. (1)示例:春望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战火纷飞, 亲人离散,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的景象,反映了当时 国家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2)示例:杜甫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表现广大的实 在的人生;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且杜甫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引 发后代诗人竞相效仿,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9. 【任务一:读楚辞】(1)屈原(2)这句诗的表层含义为: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 零的草木。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 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 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解析】根据文段中“他将怀王比作美人”进行分析,“惟草木 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屈原担 心美人迟,其实就是担心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政治理想不能实现, 希望自己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为楚怀王效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任务二:读唐诗】(3) A(4) 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 “鸟飞绝”“人踪灭” “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 “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 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10. C【解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 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11. (1) (4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 本是唱诗给人听,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指的是不直陈 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 般在诗的发端。(2) D【解析】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述了屈原作离骚的过 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故选D项。12. 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 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 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习赋、 比、兴的表现手法。13. 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 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字本义;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 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一历史事实;可以充 实精神内涵,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 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提升个人修养,比如 从懦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提升自 身修养。经典常谈文字学许慎说文解字(1)三国演义(或三国志演义) 西游记(2)因为红楼梦是文人写的白话小说,书里的故事互相关 联,“一以贯之二(1)因为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的打仗,只帮助被 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2)在文辞上,汉书比史记更华丽整齐。唐代以前的人崇尚骈文,唐代以后崇尚散文,所以才有了这种现象。(大意对即可)(1)朱自清经典常谈(2)有了文字,人们就会争着做商人,辛苦种地的人就少了。 天怕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降下粟来,让人们存着救急。(大意对 即可)尚书春秋班超班昭(1)因为当时实行科举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八股文的题目都 出自四书,而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2)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小,书商往往将它们合印在一 起。通行时间长了,就被大家接受了。(大意对即可)(1)苏秦连横(2)当时各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外交办得好,就能避免 战祸;即使不得不战,也能通过外交与别国联盟。而担任外交任务的, 就是像苏秦一样的游说之士。(1)小篆大篆(或籀文)(2)小篆简化为隶书,隶书简化为楷书。(1)伏生鲁恭王(2)诰誓命谟龟甲(龟的腹甲) 牛骨(牛胛骨)甲骨文(或卜辞) 卜法诗经重章叠句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尚书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王肃(1)孔子毛传(2)因为孔子之后解释诗经的儒生都接受了孔子对诗经 的见解,和毛氏一样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诗经,以诗证史。作那个意义用。(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汉字“鱼” “口” “耳” “手” “田”等都是象形文字。B. “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 事文字。C. “人” “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 “河”是转注 文字。D. “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2)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 现代汉字。4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三传第六-诸子第 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 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2)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 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3)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 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6 .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一 一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 “忠恕”,如“时习”“阙疑” “好古” “隅反” “择善”“困学”等, 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 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 “利”甚严;而 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 “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 谓天人相通的哲理。【注释】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1)小诗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 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时习”:,不亦说乎?“义利”:,于我如浮云。“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O“仁”:得道者多助,O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 义。7 .请你阅读第八一章,概括战国时期游说的策士苏秦和张仪 的人物形象。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 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 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 界。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 甫诗的写实手法。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 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 .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 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读楚辞】楚辞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 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 路!(节选自离骚)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 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 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 凄切,缠绵不已。(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O(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 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任务二:读唐诗】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 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 七绝歌唱的更多一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 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3)江雪的体裁是()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五言古体诗D.五言乐府(4)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 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 析。10 .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 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 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 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 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11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 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提要阅读任务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 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 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 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 容是()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12 .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挑选一本古籍 进行深入阅读,并说明原因。尚书诗经战国策汉书13 .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 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 意义。14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 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 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 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 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一】中的“书”是指 ,“小学”是指 ;【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这部书” 是指。15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 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 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 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 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 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 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 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 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 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1) “四大名著”中,还夹杂着“雅言”, 以设想为主。(2)为什么说红楼梦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 ?16 .班级正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 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十篇回答。(2)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 记。原因是什么?17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 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 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 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 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填人名)的名著 。(2)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的原因。18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完成下面填空。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 家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做底本。而从 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 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 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经典常谈所讲的主要“经”书中,和 也是史书。写汉书的四人,除了上文中提到 的班彪、班固,还有班固的兄弟 和曹大家的夫人19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些时 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 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 注。只要囱囤吞枣地念,囱围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 自然会懂的。(1)上文中为什么说“将来用得着“ ?(2)朱熹规定的四书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为什么变成了 “普通的顺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0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 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 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 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 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 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1)上文中的“他”是。“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 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 派。(2) “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 一样的游说之 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21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文段一】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 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 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 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文段二】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 变的方向是简易。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 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1)【文段一】中始皇将文字统一为,而史籀篇 里的文字被称为 O(2)能体现书体”演变的方向是简易”的,除了正书简化为行 书、草书外,还有哪些变化?22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 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