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根的教学反思26.docx
立方根的教学反思一、教材地位立方根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实数第二节立方根第一课时的内容。立方 根(1)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本节从内容上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平行,主要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和求 法;从知识的展开顺序上看也基本相同,本节也是先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给出 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二、好的地方1、本节课,我能很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驾驭整个课堂,使用一些激励性 的语言,把整个课堂调动的比较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到前面 展示自己,并且表现的很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也给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对后 面的学习更加积极,也更想表现自己。2、本节课的课容量很大,在引导学生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 题的引入,自己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经过例1的教学,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通过两个探究,得到立方根的性质和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及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 有1、-1和0,在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练习,完成 了书中的课后练习和课后习题的1、2、3o3、通过我在课堂上的观察、了解,通过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和做题情况,通过班 主任老师对坐在后面的后进生的观察反馈,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还是不错 的,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二天我又问了一部分学生对立方根(1)这节 课的学习感觉怎么样,都会吗?学生也都反映都会,听的挺清楚,觉得挺简单的。 后面的后进生做的练习也挺不错的,写的都对,上课还回答了好几次问题,都说 的挺棒的。4、教学中我对例2的要求规定了三点:先读出下列各式,说明表示的意义,再 求值。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又强化了立方根的概念,最后完成求值,完成解答。 从中也是给学生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强化读题的重要性,要明确题意,才能求解。 其实,这也是通过这段时间听指导老师陆春老师的课学到的,要感谢陆老师。5、在讲明中a的取值范围时,我是在得到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 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之后,让学生思考a的取 值范围是什么,学生根据性质正数、负数和0都有立方根,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得 到a的取值范围,这样很自然,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三、不足之处1、教学中我总是以我的意识为转移,课堂上按着我设计好的路线行驶,不能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把学生放出去,总是攥在自己的手里,我觉得学生应 该会的、容易的就少讲,觉得不好理解的就多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把学生放出去,掌控好他们,最后再收回来。2、教学中我受自己的意识影响,缺少原理性的东西,缺少对定义的挖掘,有些 地方没有抓住定义去进一步解释,缺少让学生思考,去想的时间过程,让学生知 道本质的东西有利于学生理解(我总觉得学生都会了就不用过多解释了)。3、教学中没有把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列出来,所以对于立方根和平方根的类比就 不显得充分、鲜明,我都是用语言来表述的,以后再上这节课时应该在黑板上写 出来,会更好。4、在教学中,对立方和开立方这一对互逆运算体现的不够,应该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立方运算的结果是幕,开立方的结果是立方根。四、疑惑的地方教学中,我一直认为,学生都会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去解释、说明、讲解,我 觉得学生都会的地方还要去给解释,再讲,是在浪费时间,学生也不想再听(这 是学生的意见)。五、感受与思考:1、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2、学生理解的效果,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作出的恰当的启发引导,以 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包含主动性、过程性。3、课堂难度和速度往往以中游学生为标尺,如何培养优生、帮助后进生?怎样 去操作?特别是后进生人群数量庞大,而且又要面对考试评比,课堂应当怎么办?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