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 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 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一一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 事件。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 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 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 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 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 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 个人生的修炼所。【语段二】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 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 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 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 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 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二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 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 之间二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 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 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 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 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 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 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 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 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 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 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 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 的启示。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 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 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 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 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二在贵族制度行 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 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 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 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 的时候。【语段三】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 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 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 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 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 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 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 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 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 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 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 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 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 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 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 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 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 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 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 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 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的出现标志了 “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他改变了诗歌 作者不被重视的趋势。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 都拥有真诚的情感。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人格影响了先秦后独有的文化高潮 灿烂的盛唐文化。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 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2 .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论是提起屈原,还是提起屈原的作品,后人会更集中地想 起其伟大崇高的人格。B.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 能感受其人格的存在。C.陶潜、李白、杜甫像屈原那样追求在作品中表现伟大崇高人 格,对后世影响更大。D.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 真理、追求觉醒的人。3 .下列屈原列传中有关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 大的人格”的一项是(3分)A.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D.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 .语段二为何要提到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请依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5 .古文观止中评论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结合你 所了解的司马迁与屈原谈谈你对“同心”的理解。(4分)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疯英雄赵广建那年头秋,天刚麻麻黑,她在三里外西善堡老舅家还没端稳饭碗, 就听见自家村那方“咚咚咚”炮响。舅妈扯上她在村西的高粱地里钻 了一宿。第二天没了炮响,自家村那方枪声又“嘟嘟”到了黑晌才没 了动静。东邻的伍生说:“中央军一支队伍被日本兵锥住了屁股,上 千人乱了方寸,借你们村一堵城墙,调回头来向日本兵开火。日本兵 双手握刀往城墙上攀,丢下七八十条血尸。天亮后,日本兵调来了五 千皇协兵,从村东杀到村西”“甭冲我瞎说,没这事!”她内心胆怯。“是我亲眼见。”“见哪个?上你家井沿子上趴着念给井里那个脏模样去。胡扯!” “是真J“不是。你没有爹妈,没有姊妹,还要牵扯上一个我不成? ”“是真J,不是!,她嘤嘤哭,掩襟拭泪,嘴里嘟嚷伍生胡云。隔天,街上消息扬开,日本兵杀绝了自家村四十七户人家,杀死 了她亲爹妈,亲姊妹一家六口!起先,舅妈也同她伤魂失魄地哭,后来,帮她用典卖的房、地钱 料理完丧事,就收养她住在了西善堡村。那个叫伍生的东邻,个儿小,胆儿大,常来多嘴嚼舌。枪响那天, 他一人跑到村东口扒瞧,回来就讲日本兵咋样指使皇协兵烧杀,有鼻 子有眼。她只比伍生小一岁。小时候一口一个伍生哥。大了些,来舅妈家 串亲,伍生猫闻腥了一样赶来没话找话。往来后,伍生说家里没活儿, 有事没事往这院跑。一来二去,年轻人眉来眼去,说话也躲躲闪闪了 起来,赶上三天两头过兵阵,谁家有大闺女也不放心,老人就顺坡推 驴托了媒。秋后,她嫁给了伍生。月余,兵阵穿梭一样一拨一拨地过。村上不少人煎熬不住日夜的 惊恐,相继卷上行李往外逃奔。枪炮更张狂了。舅爹妈在兵乱中被炸 死。伍生料理完丧事,说了声“不能再当亡国奴!”也卷上行李参加 了逃奔一走,四年没音讯。直到亲闺女双菊年满三岁,她打发奶 奶下了世。伍生还不见回。几年里,她视闺女如命。登门劝嫁的,存心做歹的,她一概不理 会,一门心思等伍生回来。每日一擦黑,她插上门,顶上顶门杠,相 伴孤寂与恐惧熬到迟来的天亮。这天后晌,街上又传来狗咬。随后传来了敲门声。她并不比以往更慌张,习惯地从锅底上抹两把,再往自家脸上抹 两把,乱了乱发髻,抱上孩子去开门。门一开,来不及闪身,被一帮皇协兵团团围住。她懵了。当兵的 一个个有说有叫,她定睛审视,先是害怕,当与最后一个倚在门框上 的兵眼神相碰时,脸刷地白了!“快进屋,那啥,我给你们”忙把孩子放在地上,让兵们挤 进里屋,掀出瓦罐抖了抖,倒出仅有的二升麦子面,和面。兵们吆喝着要酒,洋钱自管往地上扔。她捡了几块洋钱,抱上双 菊提上篮子出门上街来。半道街不见人影。在村东杂货铺有人与她搭讪:“今儿新鲜哩。”“嗯哪,来客哩,打壶酒。”“割肉不? ”“割,嗯哪,割二斤。”她迟缓地答着。酒肉备妥后,她扯着篮子又串了几家门。回来就赶着忙活。待十 多个皇协兵把桌上吃喝了个精光,又东斜西歪时,才好像看出那酒里 投了毒,喊叫最凶的,最先耳鼻出血,一个个先是浑身青紫,不大会 儿,没了声息。倚门框的那个吃喝得顶少、难受的工夫顶长,跪扶住 桌角,想跟她说话,只见双唇抖动,乞求的目光闪着怨愤,却吐不出 整字来。她脸上抽搐了一下,裸血的双瞳闪出刺一样的凶光,抄起门 后的顶门杠,照准那人的脑门抡去,“引” 一声,斑浆溅了她满 脸,她触电般后退了一步,“哇一一”吐了。那最后被她砸死的皇协兵,进家后没来得及向她说第二句话,就 死了。她呆若木鸡地望着血泊,默默呜咽。那是她朝思暮盼的丈夫!整整半夜,她惊视着血尸发呆。以为自己坠在梦里。她拿绳子将 尸身一个一个拖进猪圈里,又连夜弄土把猪圈填平。之后,她疯了。 因为,在她拖尸那工夫里,饿急的孩子啃吃了洒上了酒的骨头新中国成立后,猪圈被挖开,她杀死的十多个皇协兵被政府确认。 病好后,方圆数十里依旧叨念西善堡有个疯英雄。每年,小学生经过西善堡村参观自家村惨案,她必讲那个惊骇的 夜晚,那个骨子里要报仇的勇气和那个颤抖的双手与喷涌的血浆。每 一次她都经受剜心一样的痛苦。那夜晚几乎长年萦绕在她脑际。人在 时,她讲得激动,人离后,她伴着孤寡与艰辛,默默无声地过日子多年,她的生活由县民政局补给。每逢过年过节局里总会有人来 探望。探望的人帮她缝缝涮涮,搁下补助金,再拉些家常才走开。自 从民政局给上补给,来过了多少趟,换过了多少人,谁也没提及过英 雄本身是没有补助金的,只有烈属才有。大概她已记不清,刚解放那年,领导上宣布她打死了十二个狗汉 奸,把她丈夫的尸骨与闺女的尸骨合葬在一起,她还与领导争论:“我打死了十三,十三!”当然,没人告诉过她,县党史资料上有明文记载:屈伍生,中共 党员,一九四三年秋,奉命打入敌伪内部,后因误伤牺牲,终年二十 三岁。选自微型小说选刊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 “不能再当亡国奴!“,说明伍生当时已有了反抗的意愿,也为 后文情节埋下伏笔。B.女主人公珍视家庭,坚守爱情,视闺女如命,为此不惜丑化 自己,拒绝再嫁。C.小说结尾采用“误会法”,点出对丈夫是误伤,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D.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塑造出一个鲜明 可感的主人公形象。7 .下列对小说相关情节和结构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女主人公听闻日本兵大屠杀的消息,“内心胆怯”“嘤嘤哭”, 这些描写表现了她的善良和怯弱。8 .女主人公见到参加伪军的丈夫后,毒死伪军,砸死丈夫。至 此,她性格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柔弱转为刚毅。C.领导宣布女主人公杀死十二个狗汉奸时,她极力争辩,仍坚 定地视伍生为仇敌,主要表现了她的执拗和疯癫。D.小说的情节在战乱的悲剧中展开,在争论和误会的悲剧中结 束。结构安排充满悲剧色彩。请赏析小说尾段的表达效果。(6分)9 .小说讲述了 一个疯英雄的悲剧故事,请概括小说主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共5小题,20分)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天宝初年,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 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 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 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鹫放不自修。恳求还 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 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 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 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 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 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 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 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李邕:诗人、书法家。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扬雄、 枚皋:西汉文学家。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D.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天宝初年,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天宝”是唐 玄宗的第一个年号,“天宝初年”属于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B.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 放有罪之人到边远的地区。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对 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D.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 秋六部儒家经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来他得到玄宗厚 爱,多次被宴请,可他狂瞥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B.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 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C.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 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4分)(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4分)14 .“诗仙”、“大唐第一剑客”、“酒中仙”李白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 阳。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 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数量词“四千里”极言辗转漂泊的距离之远,“五六年” 表现了战乱时间之久。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 相呼应,显得悲凉沉郁。C.颈联诗人“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在悲苦 状态下短暂的恬淡闲适。D.本诗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命运结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 郁的诗情,显得辞约情丰。16 .请简要分析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情感。(6分)名句名篇默写(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2)离骚中,表达屈原宁死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的句子是:, o(3)蜀道难中“, ”两句用夸张 的手法摹写行人伸手可触及星宿的情态,从侧面表现蜀道的险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好在若干年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小院子。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种 上小葱,种在大地上的小葱和种在花盆里的小葱真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 “青葱岁月”是怎样的一番情境,是怎样的一份 甜蜜。如园主之所忧,小葱很快长出来了,翠绿可人。古人形容女人 如葱美丽的手,难道是有一番道理的吗?我小心翼翼地拔下几棵蘸酱 吃,真甜呀!还有小葱炒鸡蛋,那可是人世间绝佳的美味。然而葡萄 就种得不那么顺利了。先是在网上买了几株,或是水土不服或是经营 不得要领,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梦想是一种动力,再难我都要把它干成。今天逢春,去花鸟鱼市 买了两棵已经长得差不多的葡萄树,心想,毕竟是东北的山葡萄树, 要知道黑龙江冬天的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摄氏度,如此酷寒它们都 能活下来,显然是历经锻炼出来的战士,养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定没问题。果然,它们成活了。是啊,梦想和现实 _ ,相距并不遥远。我想,用不了太久的时间,我就可以躺在葡萄 架下喝茶,看书,欣赏葡萄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可知,“丑化自己”主要是为了自身安全。故选B。7 . C.“主要表现了她的执拗和疯癫”错误,主要表现她的爱憎 分明、大义凛然。故选C。8 .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呼应小说主要情节,使 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完整。引用党史资料的记载内容,使小说的人物塑造更加立体真实。深化小说主题,强化小说的悲剧意味,震撼读者内心。9.揭露并批判了日本侵略军的侵华暴行。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悼念和崇敬之情。唤起人们对那场民族救亡战争椎心泣血的记忆,提醒人们应铭 记历史,珍视和平、美好的现实生活。D 11. A 12. C13. (1)高力士素来贵重(或译为“尊贵”),把这件事当作耻 辱,就指摘他的诗来激怒杨贵妃。(2)(我)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 常靠人接济生活。【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 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 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论当世事”中“当世事”作动词“论”的宾语,动宾之间不断 开,其后应断开,排除AC;“赐食”“亲为调羹”为不同的两件事,主语均为“帝”,所以两 句之间要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天宝是唐玄宗的第一个年号”错误。“安史之乱”前,唐玄 宗的年号为“开元”,有所谓“开元盛世”。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 元、天宝。“天宝”应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显然, ,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 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 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 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 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 ,大海完全有可 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 ,如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一一其他 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21.下列各组句子,哪一句最能准确表达上述文字的内涵。(3 分)A.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B.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朱柏庐朱子家训)C.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D.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请在上文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赞赏理性。礼记中庸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先贤强调要充实学问,理性地作出分析、判断, 得到真理,再去践行。蜀汉名相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他要求用理性的力量克制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 去实现远大的目标。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 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 西了。”康德把理性放置于人类认识的最高层次。我们也欣赏血性。关羽临终前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 焚而不可毁其节。”铁骨铮铮。岳飞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满腔热血。近代爱国学生高唱:“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 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壮志凌云。作为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理性与血性?请结合自己 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 “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错误。原文“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皇帝想要封官赏赐,是贵妃阻止,不是李白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向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把当 作耻辱;“摘”,摘录。(2) “属”,写;“且”,将近;“寄食于人”,状语后置,即“于 人寄食”,依赖别人过日子(靠人接济生活)。14 .略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 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天宝初 年,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论“您,是个天 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 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 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 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 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 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 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 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深以为耻,就指摘李白清平调 中引用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 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纳, 更加傲慢放任,不约束自己的言行。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 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和崔宗之乘船 从采石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 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 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 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 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 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 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 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 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 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 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 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 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 能忍心舍弃呢?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5 . C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 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 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 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语言的能 力。C.”短暂的恬淡闲适”错误。从颈联来看,月夜,思不能寐,忽 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表 现的是诗人因思念亲人而坐卧不宁的状态。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描写诗人告别故土、漂泊在外四千多里 的地方,“四千里”,从空间着笔,恨离家之远;“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中“思家”“忆弟”直接点明诗人思念家乡、想念 弟弟的情感。因此诗歌抒发了诗人思家怀亲之情。“胡骑长驱五六年”写安史叛军长驱直入已有五六年时间。“五 六年”,从时间着笔,伤战乱之久。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蹒中原 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草木变衰”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 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由于“兵戈阻绝”诗人不能重 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这几句写出诗人对战乱久久不能平定 的痛恨。“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写听说河阳近来已经攻克 正乘胜追敌,李司徒应一鼓作气捣贼巢拿下幽燕。回应首联的“胡骑 长驱五六年”,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 平叛乱的急切心情。17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截然不同(迥然不同)风刀霜剑(冰天雪地)近在咫尺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根据空前“种在大地上的小葱和种在花盆里的小葱”可知, 这里是将种在大地上的小葱和种在花盆里的小葱进行比较,根据“真 实”一词可知,此成语要强调二者的毫无相同之处,所以可填截然不 同(迥然不同)。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处,根据空前句“要知道黑龙江冬天的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 摄氏度,如此酷寒它们都能活下来”可知,此空是说买来的东北的山 葡萄树生长的环境非常寒冷,“显然” 一词与前一句相衔接,“历经” 是进一步强调买来的东北的山葡萄树曾生长在寒冷的环境里,所以可 填风刀霜剑(冰天雪地)。风刀霜剑:寒风像刀,严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处,根据空后“相距并不遥远”可知,所填成语是指梦想和现 实距离很近,所以可填近在咫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9 .示例:如园主之所愿,小葱很快长出来了,翠绿可人。古人 形容女人美丽的手如葱。难道不是有一番道理的吗?20 .使表达生动形象。用“水土不服”“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 牲了”来形容葡萄树,赋予葡萄树以人的思想言行。抒发了作者对 葡萄没有存活的惋惜之情。作者由衷喜爱葡萄树,却没能种活,“都 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蕴含着惋惜之情。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是“如园主之所忧”不合逻辑,将“所 忧”改为“所愿”;第二处是语序不当,将“女人如葱美丽的手“改 为“女人美丽的手如葱”;第三处是“难道是有一番道理的吗”成分 残缺,应在“是”前面添加“不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的 能力。本句中“水土不服”“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是形容人的思 想言行的,此处用来形容葡萄树,赋予了葡萄树人的思想言行,运用 了拟人手法,使读者理解葡萄树因为生长环境的变化没有成活,使表 达生动形象。作者用“水土不服”“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这些描写人的 词语来描写葡萄树,更能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由衷喜爱葡萄树,很希望 葡萄树成活,但可惜的是葡萄树都死了,所以这里的拟人修辞更蕴含 着作者对葡萄树没有存活的惋惜之情。C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 发并不是狭义上的粮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内涵、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文段内涵为人类将面临资源短缺,应该未雨绸缪提倡节俭。A.意思是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 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强调要坚守气节保持操守不随波逐流。B.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代的来之不 易;穿戴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多少人 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告诫我们要懂得感恩和珍惜。C.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符合 文段的内涵。D.意思是“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表现老大 妇女的辛苦劳累却无所得的悲苦命运,表达的是诗人的同情和关爱。故选C。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显然”说明后面要说明显而易见的观点或者问题,再 结合上文“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分 析,面对的是人口剧增带来的问题,根据后语境“直接关系到人类未 来的生死存亡”,确定答案为“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二第二空,结合上文“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 限”,可推断空处需要有与“虽然”对应的关联词“但是(却)”,也 就是上下句为转折关系,根据“乐观” 一词和后文“大海完全有可能 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可确定答案为“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 开发”。第三空,结合“如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确 定答案为:并不是狭义上的粮食。23 .例文:以理性纠血性之莽,以血性燃理性动力我们崇尚理性,但鲁迅先生却在评论庄子时说:“(庄子)冷眼看 穿却熟肠挂住,有着温柔与宽厚的心。“我们崇尚血性,林语堂却也 说:“人生是严酷的,热情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 连接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在不断 发展,置身新时代,想要行稳致远,唯有以理性纠血性之莽,以血性 燃理性动力。热血磅礴者,似乎总是斗志昂扬,鼓舞人心,就像力拔山兮气盖 世的西楚霸王,于是楚人一怒,可怜焦土。但缺乏理性的牵引,血性 者终会沦为莽夫,撞得头破血流。与之相对,刘邦则总能在某些血性 爆发的时刻,以理性克制,终创大汉基业。就比如听到韩信上书请求 称假王的那一刻,他也不是没有怒发冲冠、勃然大怒,但理性告诉他 今后还要靠韩信驰骋疆场,开辟天下。于是,刘邦才会说出“大丈夫 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 ”而如今的我们,往往自 视甚高,爱称“吾辈岂是蓬蒿人却因缺少充足的知识储备与人生 阅读、缺乏理性客观的审视思辨,而往往四处碰壁、头破血流。所以,我辈当以热血燃昂扬斗志,前行路上亦当经常以理性审视自身,以免 行差踏错。如此看来,似乎唯有理性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理智冷静的“完人”? 实则不然。理智冷静者,看似稳操胜券、步步为营,但缺少情感的支撑,“超 负荷”的理性也会变成冷血。流浪地球2中,人工智能550W(也就 是Moss)经过理性分析,告诉前来面试的刘培强,他应该放弃只剩83 天生命的妻子,让岳父带着儿子进地下城。诚然,从理性角度来说, 这确实是最佳选择,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之所以为人,抛却诸 多其他因素,无比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有情感。所以,我们能看到得 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血性高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 我们能看到圣贤发愤之所为作的一部部传世名作,品思想遗珠;所以, 我们能看到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高歌,弃小我开辟盛世 太平。在“躺平”“娘炮”“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的今日,我们更需要 添一抹血性,浇铸和锻造我辈的灵魂与意志,燃起我们奋力前行的斗 志!欣逢盛世,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又是一个复杂的时代。青年 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当以理性纠血性之莽, 慎思明辨,不盲目冲动,不人云亦云,保持清醒与坚定的大脑,在人 生道路上永不偏航;新时代青年,当以血性燃理性动力,敢于拼搏, 勇于担当,不畏困难,成为助力民族崛起,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肯定了理性的崇高价值。理性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认识世界, 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一个人依顺本性做事相对容易,但只有遵循 理性,克制本性中的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 识世界,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一个人凡事 都遵循理性,则会显得刻板而冷酷。材料也认识到血性的意义。一定 程度上,血性是一种动力,可以激发人不断克服困难,不懈奋斗,从 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一个人凡事都凭着血性,很难取得成功,有时 甚至会应过于鲁莽而做错事。作为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在为理想拼 搏的道路上,应该如何看待“理性”和“血性”?首先,考生要辨明 “理性”和“血性”的关系。“理性”和“血性”,一个理智冷静, 客观审慎;一个正气浩荡,奋勇争先。二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又有 统一的一面。理性更多是针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决断之时; 血性更多体现在迎难而上、奋斗拼搏的行动上。作为有理想的新时代 青年应理性与血性兼具,慎思明辨,坚定前行,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 向新时代迈进。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新时代青年 应以理性做人做事,以血性奋勇前行。接下来,则可从为什么的角度 展开论述,比如,针对理性,可说其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无 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人生态度上,都要保持理性的心态。而较之理性, 血性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对待事物敢做敢当的责任感,以及不畏强暴, 大度能容的心胸以及即使一无所有也不怕从头再来的勇气等。此后, 则可结合理性与血性的相对缺陷,说明失去理性的血性可以说是考虑 不周的鲁莽和冲动,而失去了血性的理性则是懦弱与胆怯、顺从与屈 服。唯有理性和血性交织,才能为我们的人生、为世界摩擦出亮丽的 火花。立意:1 .血性与理性兼具,奋勇与明辨与齐飞。2 .以理性看世界,以血性报中华。3 .以理性为墨,用血性点染。答案第1页,共2页新誉佳高中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语段一】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 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