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5篇.docx
-
资源ID:9801105
资源大小:33.4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5篇.docx
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5篇 【篇一】 第一,正确相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需加快补上。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我们的衡量标准,不宜再作调整。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其次,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全部地区、全部市县、全部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对此,思想上要统一相识、广泛宣扬。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在时间节点上是一样的。可以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终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结合探讨制定“十四五”规划,部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实现“两个一一百零一零一年”奋斗目标有机连接。 【篇二】 求是杂志将发表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中指出: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需完成的硬任务进行仔细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特殊关键的一步。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到了最终冲刺的关键阶段,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贫困地区一些问题依旧突出,依旧是制约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是硬任务,也是在目前状况下的势在必行之举。 全面小康的“全面”,一是指人群和地域上的全面,贫困人口及地区成为工作重中之重;二指是领域上的全面,从主要侧重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无论哪一环节都不能落下与缺失。“全面”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多,其短板也不少。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的政治品行和政治担当,补短板则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法论。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整体目标,到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全部地区、全部市县、全部的人届时都要翻一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要同步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并不是平均主义,人人如此。对此,思想上肯定要有统一的正确相识。二是把握好肯定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既有肯定指标,同时也有不少相对指标。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推断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在时间节点上是一样的。可以这么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考虑完成量化指标的任务,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现实获得感。 【篇三】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心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心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心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时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推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许我国发展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终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一百零一零一年”奋斗目标有机连接。 2022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坐等花开,是不行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到脱贫不返贫、脱贫能致富、致富能长久。一是结合当地实际,注意质量脱贫,创新扶贫举措,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避开出现“算账脱贫”;二是激发内生动力,谨防“政策依靠症”,在给的越多,帮扶越实的同时,要加强教化引导,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诚恳劳动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三是特别群体以保障性扶贫为主,建立长效保障扶贫机制;四是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把扶贫资金“晒”在阳光下,杜绝基层的微腐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让我们深化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固树立“四个意识”, 更加坚决“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激昂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既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凝合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气,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提振士气、激励斗志,搞好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篇四】 202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国已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6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补短板是硬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白方向、坚决了必胜的信念。 首先,我们要正确相识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覆盖领域要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覆盖区域要全面,不仅是城市要旺盛,农村贫困地区也要实现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整体目标,而不是平均主义,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有的是肯定指标,有的是相对指标,如环境改善方面要求劣v类水体比例低于5%,这类指标还会接着改善。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不仅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心坚毅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取得确定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确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需意识到全面小康之路还有一些短板。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贫困家庭子女辍学问题,危房问题和饮水平安问题,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中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县、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这些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必需加快补上,全面小康才能如期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敌”,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攻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堡垒,坚决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动、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向最终的成功发起总攻。“全面小康之路一个也不能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充分体现了党中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胜的决心。 如今,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确定。我们更加坚信,全国人民肯定能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的“最终一公里”。 【篇五】 202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妙期盼,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旧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因此,我们要醒悟地相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强化政治担当,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气解决重点问题,要比照“全面性”要求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 脱贫攻坚,补齐短板。补农村“短板”,城乡融合是关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并不是一味地拆村建城,也不是强行融合发展,而是依据农村实际状况,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融合。补农村“短板”,乡村振兴是重点。乡村振兴必需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只有如此,才能早日补齐农村短板,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水平、平衡的、无短板的全面小康。 爱护生态,筑牢底板。坚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爱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爱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把握好推动生态环境爱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要更加注意精准治污,更加注意科学治污,更加注意依法治污,更加注意因时因地因事实行相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保障民生,落实兜底。受到疫情带来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这种冲击是短期的、短暂的、总体可控的。肯定要想方设法稳定就业,就业就是最大民生。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放在第一位,激励企业更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没有固定工作岗位的主动开发临时岗位、激励就地就近就业,没有劳动实力的要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深化扶志扶智工作,主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深化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