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试卷湖南株洲中考语文试卷.docx
-
资源ID:98012149
资源大小:51.1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试卷湖南株洲中考语文试卷.docx
株洲市二二三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某班准备开展“积累与分享”主题交流活动,小红正在完善分享资料,请你帮她判断、选择。1. 小红从鲁迅的作品中摘抄了些句子,其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cun)向云霄(xiào)里去了。B. 仰面在灯光中瞥(pi)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cuò)的话来。C.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ung)骗。D. 虽然间(jiàn)或没有现钱,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shì)去了名字。1.A 【解析】A.直窜(cun)cuàn,云霄(xiào)xio;故选A。2. 小红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句,其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B.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符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骜,便是敬。D.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2.C 【解析】C.全符精力全副精力(全部精力的意思);旁骜旁骛(对正业不专心而追求其他)。故选C。3. 小红准备分享作文立意小技巧,横线处的语句,链接最恰当的组是( )作文立意要明确,表达的思想要有深度。同时,还要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_,_,_,_。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甚至从常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A. B. C. D. 3.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衔接的能力。由前文“表达的思想要有深度”可知,这个立意需要深刻,那么就要往深处去思考,所以应该放在第一处的是“”,正好和前文这句话形成照应;由前文“还要求新,避免思维定式”可知,立意应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之照应的应该是“”;由前文“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可知立意也不能观点陈旧,随大流,最好和平常观点不一样,所以与之照应的是“”;最后,第“都可以使立意新颖”可以作为总结放在最后。故选A。4. 小红整理了组有关 “家国情怀”的写作素材,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B. 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C. 人总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颗赤诚的爱国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彩,就死得其所。D.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4.D 【解析】D.语序不当。“发展、生存和凝聚”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故选D。5. 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中的诗歌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B.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C. “尊君”“令郎”“惠顾”“惠赠”“见谅”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D. 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它以描绘山川景物为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5.C 【解析】C.表述不正确。“见谅”是谦辞,而非敬辞。故选C。(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6. 面对时序交替、光阴流转,古人常生感慨,名有佳句。试结合所学补充完整。(1)北固山下,王湾看到夜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不禁感叹,写下了:_,_。(次北固山下)(2)西湖堤上,白居易明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3)中秋佳节,苏轼对月怀人,欢饮达旦,面对一轮孤月,徒然发问:“_,_。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4)漫步河边,孔子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时光和生命,感慨道:“_,_。” (论语·子罕)6.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解析】、空,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并注意“生残夜、酒”等字的正确书写。、空,注意“莺、暖、啄、逝、斯、昼”等字的正确书写。(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7. 某班正在筹划“好书共读,文化共建”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同学们挑选了一幅对联,作为班级励志名言。请用楷体将这幅对联抄写一遍,剑锋出磨砺,梅馥发苦寒。_(2)班级准备在教室墙壁张贴一些名人画像,以丰富班级文化环境。班委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不利于讨论有效开展的一项是A. 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B. 你要把咱们班变成国学馆吗?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C. 我觉得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或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画像都可以考虑。D. 各位,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画像也可以有哇。(3)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全班同学推荐一套丛书:“大家小书”。请根据以下介绍,简要概括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0个字)。“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大家小书”的主要特点:_(4)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平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学习委员搜集了一些数据,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其中一组统计数据如下表,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信息。2018年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统计表年份报名人数(单位:万人)录取人数(单位:万人)录取率201897579081.132019103191488.742020107196790.3320211078100192.89(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国家统计局)_7.(1)剑锋出磨砺,梅馥发苦寒。 (2)B (3)内容上,选择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和著名学者的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短篇作品;形式上,文章篇幅小,书本体积小;目的,注重大众化和方便性。 (4)2018年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均逐年增加,录取率逐年提高。【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把“剑锋出磨砺,梅馥发苦寒”用楷体,工整、正确地书写在横线上。注意“磨砺”的书写要正确。(2)本题考查语言得体。B.不利于讨论有效开展。“你要把咱们班变成国学馆吗?”具有质疑和指责语气;“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充满埋怨和不满;“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些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吵,都不利于讨论有效开展。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可提炼内容上的特点:选择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和著名学者的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短篇作品;根据“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可提炼形式上的特点:文章篇幅小,书本体积小;根据“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和“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可提炼目的:注重大众化和方便性。(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概括。根据2018年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统计表中“报名人数(单位:万人)”2018年至2021年分别是975、1031、1071、1078和“录取人数(单位:万人)”2018年至2021年分别是790、914、967、1001等可知,这两项人数都在逐年增加;根据2018年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统计表中“录取率”2018年至2021年分别是88.13%、88.74%、90.33%、92.89%等可知,录取率也在逐年提高;据此,可概括为:2018年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均逐年增加,录取率逐年提高。二、现代文阅读(其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一解释。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品味,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施舍;同样地,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送1000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反过来,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部分内容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第三节)材料二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通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材料三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年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B. 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C. 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D.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B. 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C. 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D. 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10. 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8. D 9. B 10. 礼物并非越贵重越体现心意之诚,最主要的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礼物并非越实用越能满足对方所需。对方渴求的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解析】8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由材料一第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关系”可知,“鹅毛”表示送礼的人对收礼人的重视程度,并非“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故选D。9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由材料一第段“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可知,相互馈赠礼品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并非选项说的“有的时期和地区”;C.由材料一第段“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可知,礼物的价值主要是送礼人是否有心,而不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D.由材料二“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可知,互送书籍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是有特定对象群体的,并非所有的人互送书籍都能有这样的效果,选项说法绝对化;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一种误区:由材料一第段“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和材料三“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可知,并非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最主要的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第二种误区:由材料一“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和材料三“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可知,并非“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对方感受到送礼之人的重视程度,对方渴求的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穆锅盔 杨小凡药都的锅盔是一种独特的面食,又名壮馍,厚足一寸,直径满三尺。有人来买,用薄如火纸的长竹刀轻轻一划,嚓地掉下一块,外脆里筋,表酥内绵,甜丝丝,香喷喷。富人家直接吃,一般市井人家用其作下饭下酒的菜吃。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清末民初,药都有四十多家专营锅盔,但独穆芳的锅盔最为有名,人代物名、物代人名,久之,人称穆芳和穆家锅盔均曰:穆锅盔。穆锅盔生于光绪年间,长在清风巷,及至成人,做锅盔卖锅盔也在清风巷口。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被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穆锅盔并不相信,一笑了之,依然天天做锅盔卖锅盔。看穆锅盔做祸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每天太阳刚刚露脸,穆锅盔就开了朝东的店门,把放在店内的面案,平底大锅等一应用具搬出来,再把袖子挽到两肘上方,清水净手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他每天只卖一斗麦面的锅盔,十六两称整整十五斤。这些面一次倒入缸中,一次性兑水入内,然后弯腰勾头,一气和成。净手,点上一袋水烟,口吐青雾,面向东方。恰好一袋烟抽完,面正“醒”好,扬手把烟袋交给站在身后的徒弟。再净手,又弯腰低头两手入面缸,只听“啪”的一声,一块石头样瓷质的面块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 啪,啪”如是三声响,三块大小一样的面块,紧挨着排在了七尺长的面案上。之后,穆锅盛才直起头来,耸肩出气,像做了啥重活一样。接着,穆锅盔取一面块,揉了堆、堆了揉,反复一百零八遍,面块“熟”了,正好成一圈球;两手并拢按了一圈,面球变成了径达二尺的面饼,再用梨木面杖忽地旋了一圈,面饼正好厚是一寸,径三尺;然后,只见他抓一把芝麻,手腕一旋,芝麻薄薄地盖了一层。此时,平底大锅下,碳火正白。穆锅盔并不看铁锅,两手从两边托起面饼,“啪” 地向锅内一撂,面饼在锅中一旋,正好严严地塞满铁锅。穆锅盔做锅盔,锅底并不放油,只是带芝麻的一面在锅底干烧,文火慢烧。一个时辰之后,锅盔成了,用手猛地提出,只见先前的面饼已如石块,靠锅底的一面正好烧出五个深黄的圆印,浑似鴝鸥眼,砚台般大小。这是穆锅盔特有的标志。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真让药都人又奇又气。话说宣统元年,官至热河都统、昭式上将军的药都人姜桂题,想将口福惠及家乡父老,重金从宫中请来八位御厨来药都联袂授徒传艺,为药都留下三百二十九道有名大菜,这是后话。御厨们离开药都的前一天,听说穆锅盔世上独有,想尝尝。但由于起床晚了点儿,来到清风巷穆锅盔店前,恰第三饼锅盔刚刚卖完,正要收摊。姜家大管家一脸讨好地说:“烦请穆先生再做一个,这八位御厨可是慕名而来的呀!”穆锅盔看都不看一眼,“明天请早!”说罢,扭身进店。管家和御厨们离开后,徒弟问穆锅盔,“师傅,这些都是御厨啊,何不破个例?”穆锅盔长叹一声,“你还年轻,规矩改了,穆锅盔就不是穆锅盔了!”徒弟并不解其意。1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贯,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文化印记,刻画的人物个性独特、有风骨,充满传奇色彩。B. 开篇写锅盔是药都的独特面食,不仅点题引出了“穆锅盔”,还吸引了读者兴趣。C. 穆锅盔每天只做三饼,达官贵人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可见他固执,不懂生意经。D. 小说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叙事简约,记言、记行结合,语言精到传神。12. 小说花了近一半的笔墨详写穆芳做锅盔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13. 小说被收录在药都笔记中,作者曾说其中人物“各有奇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穆芳的“奇绝”之处。11. C 12. 突出了穆锅盔制作的独特和人物的精神风貌,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13. 长相奇绝: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有帝王之相;手艺奇绝: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性格奇绝: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解析】11题考查内容理解。C.分析不正确。根据“穆锅盔长叹一声,你还年轻,规矩改了,穆锅盔就不是穆锅盔了!”,可见每天只做三饼是穆锅盔的特色,也是经营之道,长远经营,不图眼前利益,说明穆锅盔懂经营之道,而非“固执,不懂生意经”。故选C。12题本题考查详略安排。文章详略,取决于表达主题的需要。应围绕是否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来分析。根据“看穆锅盔做祸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可知,穆锅盔制作的独特,是穆锅盔“最为有名”的原因之一,详写制作过程,就是为了突出穆锅盔的不同之处,从而表现主题;根据段“每天太阳刚刚露脸,穆锅盔就开了朝东的店门,把放在店内的面案,平底大锅等一应用具搬出来”,可看出穆锅盔的勤劳;“他每天只卖一斗麦面的锅盔,十六两称整整十五斤”,可以看出穆锅盔诚实;“只听啪的一声,一块石头样瓷质的面块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啪,啪如是三声响,三块大小一样的面块,紧挨着排在了七尺长的面案上”,可以看出穆锅盔技术的熟练等可知,制作过程中,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能更好地表现主题。13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段“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被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可知,穆芳长相奇绝: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有帝王之相;根据段“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可知,穆芳制作的锅盔奇绝: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根据段“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真让药都人又奇又气”,可知,穆芳的性格(脾气)奇绝: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三)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史进、李忠、鲁达三人来到潘家酒楼上,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子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鲁达要酒保唤来,问道:“你两个是那里人家?为甚啼哭?”那妇人便道:“奴军是东京人氏,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当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这两日酒客稀少,想起这苦楚来,因此啼哭。”鲁提辖又问道:“你姓甚么?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老儿答道:“老汉姓金,孩儿小字翠莲。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老汉父子两个,只在前面东门里鲁家客店安下。”鲁达听了道:“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们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得他住。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鲁达把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三人再吃了两角酒,下楼来叫道:“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主人家连声应道:“提辖只顾白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再说金老回到店中,先去城外远处卖下一辆车儿,次早五更起来,天色微明,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高声叫道:“那里是金老歇处?”金老开了房门,鲁达道:“你去便去,等甚么!”店小二拦住道:“金公那里去?”鲁达问道:“他少你房钱?”小二道:“小人房钱,昨夜都算还了。须欠郑大官人典身钱,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鲁提辖道:“郑屠的钱,洒家自还他。你放这老儿还乡去!” 那店小二那里肯放。鲁达大怒,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吐血。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向店里掇条凳予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事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便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节选自水游传第三回)14. 下列有关水浒传及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达拳打镇关西是“路见不平”,伸张正义,但水浒传中的“正义”并非都如此。B. 鲁达打死郑屠后几经辗转在少华山落草,后投奔梁山。最能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C. 金老去“城外远处”雇车,店小二收了房钱仍不肯放人,侧面写出了郑屠平日的凶蛮霸道。D. “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大踏步”“高声时道”,可见鲁达堂堂正正、光明磊落。15. 水浒传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即使是同类性格的人,也有不同的精神气质。如同样是粗鲁,鲁达是急躁,李逵是鲁莽,且李逵头脑简单,而鲁达心思细腻。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鲁达的“粗中有细”。14. B 15. 在去向郑屠找茬前,鲁达先送走金翠莲父女,避免他们遭到报复;鲁达担心店小二拦截金氏父女,掇条凳子坐在店中两个时辰,以拖延时间让金氏父女远走他乡;打死郑屠后,害怕吃官司,借口说郑屠诈死而掩人耳目,巧妙脱身。【解析】14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B.鲁达打死郑屠后几经辗转在二龙山落草,此选项“少华山落草”说法错误;故选B。15题考查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从选文第段“鲁达把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第段“次早五更起来,天色微明,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可知,在去向郑屠找茬前,鲁达先送走金翠莲父女,避免他们遭到报复,体现了他粗中有细;从选文第段“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向店里掇条凳予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可知,为避免店小二通风报信,鲁达甚至在店里长坐了两个时辰才离开,体现了他心思缜密,精细过人;从选文第段“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事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炸死!洒家和你便慢慢理会。”可知,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为了避免惹上官司,借口说郑屠诈死,机智地离开了。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一)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B. 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沿溯阻绝 绝:隔断C. 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素湍绿潭 素:素雅D. 林寒洞肃 肃:肃杀 属引凄异 引:延长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8. 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1)第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的特点。(2)第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和“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16. C 17.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8. . 水流湍急 . 清荣峻茂 . 林寒涧肃【解析】16.C.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句意: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素:白色。故选C。17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18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由第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知,这里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这里是说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写出了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2)第段中,作者用“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三峡春冬之际,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由此引发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第段中,由“林寒涧肃”可知,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三峡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据此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司马光邵佰温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方下诏,帝谓监察御史里行程颢曰:“朕召司马光,卿度光来否?”颢对曰:“隆下能用其言,光必来;不能用其言,光必不来。”帝曰:“未论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人主自可无过。”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帝与左丞蒲宗孟论人才,及温公,帝曰:“如司马光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位以来,惟见此一人。”帝之眷礼于公不衰如此。(节选自邵伯温那氏闻见前录)注释:荆公:指王安石。温公:指司马光。1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B. 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C. 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D. 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20. 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想改革祖宗的法律制度,实行新法,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B. 皇帝已经猜测到司马光不会上殿朝见,可见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C. 皇帝想任命司马光为许州知州,司马光因为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D. 皇帝直看重且礼遇司马光,认为如果他常伴身边,自己可以无过失。19. B 20. 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 21. D【解析】19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句意为: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温公坚求去”是司马光的态度,“帝不得已”写皇帝无没办法,“乃除端明殿学土”写皇帝的任命,“知永兴军”是司马光的职务。据此可断为:温公坚求去/帝不得已/乃除端明殿学土/知永兴军;故选B。20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以,介词,用;辞,推辞;拜,任命。21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由“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可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变对意见,“以为不然,力争之”。因此本项中“司马光没把它当回事”说法错误。B.由“帝必欲用公,召知许州,令过阙上殿”,可知皇帝对司马光的任命是真心的。因此本项中“并非真心要任用司马光”说法错误;C.由“公果辞召命,乞西京留司御史台,以修资治通鉴”,司马光拒绝担任许州知州,请求改任留司御史台,以便于编修资治通鉴,可见这时他还没有着手编修资治通鉴。因此本项“因修撰资治通鉴拒绝了”说法错误;故选D。【参考译文】 王安石想要变更祖宗留下来的法度,推行新法,辞退原先的年龄老的大臣,任用新进的年轻人,司马光认为不正确,据理力争。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任命司马光为枢副使,司马光以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为由,推辞不接受任命。司马光坚决请求离职,皇帝不得已,于是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 皇帝一心想任用司马光,下诏让他担任许州的知州,命令他到皇宫来。正要下诏,皇帝问监察御史里行程颢说:“我想召见司马光,你觉得他能来吗?”程颢说:“陛下您能采纳他的建议,他就一定来;陛下不能采纳他的建议,他一定不会来。”皇帝说:“不要谈论采纳他的建议,像司马光这样的人常在左右,做皇帝的必然能不犯过错。”司马光果然辞谢任命,请求到西京留司御史台任职,以便编修资治通鉴。皇帝与左丞蒲宗孟谈论人才,提到司马光,皇帝说:“像司马光这样的,不用说别的事,单是他辞任枢密这一件事,我从即位以来,只见到他一个能做到。”皇帝对司马光念念不忘,以至于此。(三)时人见寒山 (唐)寒山时人见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