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3课《古诗三首》02(含答案).docx
-
资源ID:98012474
资源大小:16.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3课《古诗三首》02(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 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看拼音,写词语。rì mù( ) mò shu( ) x què( ) chán míng( ) w shng( ) máo diàn( ) pn dé( ) zhù sù( )二、先解释加点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三、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冬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四、根据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选一选。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 )A.北宋、明 B.南唐、南宋 C.南宋、唐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 )(多选)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 B.扬州瘦西湖边 C.杭州西湖边五、根据所学古诗内容填空。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 的景色,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2.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 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 所见到的_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 之情。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 的词。该词分别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 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等。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一)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1)“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2)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 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 ,把雨比作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 )。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3.(1)本诗后两句中“ ”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日暮 墨水 喜鹊 蝉鸣 蛙声 茅店 品德 住宿二、1.空旷 靠近 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2.忽然 好像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远远望去,水天一色。3.横斜突兀的树枝 蝉在鸣叫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三、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四、1.C 2.AC 3.C五、1.月夜2.建德江 船上 明月孤舟 孤独、伤感3.田园风光 视觉 听觉 嗅觉 夏夜 喜爱 示例:卜算子 菩萨蛮 南乡子六、(一)1.移舟泊烟渚。“移舟”照应了标题中的“江”字,“泊”照应了标题中的“宿”字。2.(1)作者在思念家乡。 (2)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了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二)1.三苏2.下得大 (打翻的)墨汁 (跳动的)珠子 C3.(1)忽 (2)示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4.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大雨疾来速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