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化教学模式在历史一轮复习的应用] .docx
-
资源ID:9822612
资源大小:31.6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问题化教学模式在历史一轮复习的应用] .docx
浅谈问题化教学模式在历史一轮复习的应用 摘 要:所谓“问题教学法”即指在高三历史复习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以不同类型的问题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历史思维活动驾驭基础学问,提高历史学习实力与思维实力的教学方式。关键词:问题法教学; 历史复习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6-3315(2022)07-012-001中学历史一轮复习,从内容看,要完成五本书的复习,涉及的学问点庞杂,头绪万端,记忆量大,遗忘率高,任务重;从学生看,水平参差不齐。基于上述现状,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该如何有效的进行一轮复习呢?经过我校几年的中学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一般中学生源不太好的状况下采纳“问题教学法”能提高历史一轮复习的效率。问题教学法,就是老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一、问题法教学设置的必要性在历史一轮复习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使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详细问题。这样可以削减或避开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从而提高历史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二、问题法教学详细实践1.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以问题为引导,指导学生做好中学历史一轮复习的预习。对于中学历史一轮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中学历史一轮复习中的难点,在中学一轮复习的预习中,老师应当依据课标、教学指导看法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以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并刚好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检查,以发觉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学问漏洞、思维缺陷或亮点,从而为老师在课堂上提高中学复习课的效率打下基础。2.探讨问题,尤其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问题探讨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通过课堂探讨,培育学生相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问题探讨会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老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探讨的材料,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这也就要求老师必需重视问题的设计。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一轮复习时要求学生对基础学问全面系统复习,扎扎实实的抓好基础学问。所以复习时有许多须要背诵的东西,人物、事务、年头、一些历史史料的要点等等。有些材料,要靠多次反复强化记忆。3.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好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爱好。老师应利用好语言、设备、环境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须要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教学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如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用提问的方式培育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原则、方法等的良好历史思维习惯,在评价中坚持用两点论、重点论等思维方式全面分析评价;另外在对历史事务、历史文件等的比较的问题中,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形成较为固定的历史比较方法与习惯,同时从中得出肯定的历史启示,以挖掘历史的思想教化功能;而在对历史事务、政权组织、政治运动等性质分析提问中,培育学生分析性质的一般思维角度和方法;在分析历史事务发生的缘由、影响等因素的提问时,则可以从中培育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历史的思维习惯。以“问题教学法”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现今高考更为注意于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的实力,而问题本身的综合性在培育学生综合实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历史复习中,以某一阶段、专题、社会热点作为问题设计的中心,它既可以培育学生历史学科内部的综合实力,又可以培育学生学科间综合的实力。三、“问题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1设计问题要科学这就要求老师必需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精确理解,充分驾驭,对历史概念精确理解和把握,并细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2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问题提出来以后,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跟着老师,跟着问题的思路,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3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开放式教学,就是激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一个历史问题不肯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老师要激励学生去大胆探究,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讨。4提问要留意学问的前后联系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多,头绪杂,因此,设问时还要留意学问的前后联系,既要留意章节之间的联系,也要留意单元之间的联系,还要留意中外历史的联系。对同类历史问题,可以打破章节的界限,放在一起进行设问,使问题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犬牙交错的历史学问体系方面发挥其独到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日,广阔中学历史老师任重而道远,必需更新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参加作用;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育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实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使他们不仅成为今日学习的主子,还将成为明日生活的主子,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主动参加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参考文献: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探讨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19101年、11019年2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素养教化:中小学教化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化出版社4吴杰.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M.吉林教化出版社,110165王道俊,王汉澜.教化学M.人民教化出版社,110166南京高校教化系.教化学M.人民教化出版社,11014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