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育”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ocx
浅谈“情境教育”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习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应当成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所遵循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学问、接受教化。只有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道德理论,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准则。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情境教化 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赵亚利(1968-),女,河南偃师人,高校本科,偃师城关一中老师,中教一级,探讨方向:政治教化。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在要求学生驾驭一些基本理论学问的同时,更注意培育学生的实力和情感看法价值观,而学生的实力和情感看法价值观是在学习过程中奠定基础的,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到处留心皆学问”、“学习即生活”、“生活即课堂”应当成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所遵循的理念。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学问、接受教化、提高实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情境教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教学情境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图片、摄影、音乐、动作和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助、老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等多边互动关系,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自主性学习,顺当完成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情境模式的设置,既是课程标准和教学新理念的要求,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既有利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和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力,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和创新实力。因此,教学情境模式的创设,既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既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地域教学资源,又要体现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张扬学生的特性特征。 初中生具有好动、新奇、善疑、形象思维实力较强、留意力不易长久的特点。但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肯定的理论性、思想性,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时要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化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详细化、生活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化”之“情境”实质上是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依据教化内容目标化的环境,这种充溢美感和才智的环境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睬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统一和谐,获得全面发展。 “情境教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教化效果,是因为:首先,情境教化具有移情作用。利用情境教化的移情作用,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化方法。其次,情境教化具有示意作用。情境教学正是针对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干脆传递”的弊端,通过详细的生活场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教化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的教化目标,就是示意作用。再次,情境教化能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获得干脆的阅历和直观感受,具有化繁为简、将抽象的理论学问详细化、形象化的作用。 二、创设教化教学情境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教化教学情境。 (一)用语言与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言是最一般、最干脆、最常用的教学手段,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协作,是一堂课胜利的关键。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较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简单产生厌学心情。老师充溢激情的讲解并描述,可以使师生的情感融通,产生很强的感染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所以,老师在陈述充溢激情的事务时要心情饱满、语言生动,以达到渲染气氛、煽动学生情感的效果;而在讲解并描述充溢真情的故事时则要语气轻缓,和风细雨般地把真情渗入学生心田,使他们为之动情,产生共鸣。 (二)运用教材中的活动素材,进行情境教化教学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材变更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为运用情境教学法供应了良好素材。例如,在讲授“感受理智”时,可以利用书中“阿基米德发觉浮力定理”的故事,分析阿基米德经验的困惑、思索、豁然开朗等过程,以及从中体会到的疑问感、求知感、喜悦感、坚信感。然后,通过教材中的练习来体验这些情感。最终让学生回顾自己曾经经验的类似体验,并与同学共享。让学生们在情境体验中“感受理智”,使抽象的学问详细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化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新奇心强,大多喜爱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协助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创设教化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加。在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劲,且味同嚼蜡,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形、色、声、奇协作,可将抽象的学问形象化、详细化,易于学生驾驭和获得学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有关“黄”、“赌”、“毒”的纪实片段以及赌博、迷信使人家破人亡的真实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相识到吸毒、赌博、迷信的严峻危害。并且依据情境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缘由是什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的思索、回答,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实力得到熬炼,而且可以把学问重点、难点化繁为简、逐一突破。这种直观的情境教学,既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教学难度,因此,老师要学习并驾驭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及教学设计技能,并要留心搜集和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才会得心应手。 (四)运用小品表演、讲故事等形式,创设教化教学情境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把我们生活中特殊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设计成小品或让学生当作故事讲出来,学生会随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进入角色的知觉,会很快地理解自己在角色中的地位,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情感。角色扮演的热情心情也会渲染整个学习环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会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从而最深切、最生动地经验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这样的教化效果比干脆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五)通过探讨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竞赛、学问竞赛、进行情境教学 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简洁抽象的。学生所学习的教材,只是语言、文字所汇合成的书本学问。要让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起来,必需从实际情境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学符号转,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玩中学”等教学情境,老师可以把所教内容拟成小课题,让学生借助网络或书报杂志收集组织材料,探讨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通过演讲、辩论、主题班会、学问竞赛等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在各种教学情境中学习学问、培育实力,提高素养。 (六)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情境教学 我国闻名的教化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受教化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恒久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化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个人的修养品德,特殊是公德,必需在公共生活环境中,通过详细情境才能得到体验,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质的内化。例如: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各种义务劳动、社会救助活动、宣扬活动及进行社会调查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真正品尝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了解一下社会的善恶美丑。或许一次劳动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创建财宝的艰辛和欢乐,或许一次助残能够激起他们对弱者的怜悯和怜悯,或许一次环境状况的调查会生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责任。 总之,在道德学问的传授过程中,假如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那么这些学问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时的答案;只有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学问,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化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设各种易于学生接受的、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祖国培育出更多有志向、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创设情境教学的要求 在利用情境教化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近年来,内容敏捷、取材广泛、学问跨度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肯定发散思维实力。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使学生具有从事创建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它是指思维改变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但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老师要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学的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以实现学问的迁移。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的要求外,更要留意以下几点: (一)老师必需具备较高的素养 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机灵之光,出人意料的教学创建,关键取决于老师自身的素养。就思想政治课课的情境而言,老师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1.广博的专业学问和丰富的社会学问。老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学问,才能刚好的捕获社会的热点,游刃有余的供应丰富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改变状况,老师只有具备广博的专业学问,看待问题才有深度,才能看得准、看得远,而这也正是所崇敬的地方。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实行那种手段创设情境,教室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退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增加心理相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3.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实力。当我们创设情境之后,往往引起学生的探讨甚至争辩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老师能限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甚至成为学生的谈话课。 4要散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爱好或动力,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时代性、新奇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能否迎合学生心理,在课堂上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胜利与否的关键。 (二)用于创设情境的教学材料要精,不能滥 这就要求我们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学问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适合教学内容。要常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认为这个“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的功能则荡然无存。运用情境的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的热点而应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旨在追求学问和情感两者结合的奇妙境界,是学问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制胜的力气,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憧憬崇高、探究将来的热忱。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究,创建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阅历。 参考文献: 1 宋乃庆.中国基础教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 刘莉.谈思想政治课学习爱好的激发J.辽宁教化行政学院学报,2004,(7) 3 袁桂林.现代教化思想专题M.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